贸易相关作文

【篇一:一带一路】

我想,了解“一带一路”;我想,重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欣赏异城风情;我想,带着建盏,带着“中国造”,做“一带一路”的文化使者。——题记

“一带一路”这几个字眼,总是钻进我的耳朵。于是,我跑去问爸爸“一带一路”是什么?爸爸说,“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我们去年旅游经过的西安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敦煌都在这条路上。

周末,我观看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纪录片,对着地球仪,从西安到甘肃、新疆、中亚、终点到欧洲,找到了这条线路。原来,丝绸之路有五千年的历史了,是沿线各国相互贸易的通道。几千年来“丝绸之路”上的文明,能传承下来,就是通过贸易。早期,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我们拿丝绸换汗血宝马。后来,商人们把中国的丝绸卖给沿线各国的人,让他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同时也带回了奇珍异宝、小麦、葡萄酒。咱们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就是通过这条路传到世界各地的,所以,这条贸易之路也是文明之路。

时代在变化,如今我们帮他们修建高铁、机场,把各国连起来,交通方便了,我们获得我们需要的石油和矿产资源,他们也可以买到我们生产的汽车、飞机,大家互通有无,共享成果。

我想,不久的将来“沿线各国”用中国高铁连起来,就像一家人一样。我想,“沿线各国”的人们都使用汉语,喜欢旅游的我,交流就没有阻碍了。我想,到“沿线各国”去看看,了解他们的习俗,和各国小朋友一起学习交流。我想,把家乡的建盏和瓜州的水果,带给“沿线各国”的小朋友们。

我想,“一带一路”不是独奏曲,是大合唱;不是单人舞,是集体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无论是中国还是沿线的人民,均是受益者。

【篇二:发展与融合】

我们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更有各不相同的思想见解与主张,但是却拥有着同一片蓝天,呼吸着一样的空气,享受着这世界上的一切美好景物。我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去融入世界,为世界的繁荣昌盛出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

有人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4年,与世界经济接轨,彻底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中国入世后对经济贸易体系也发挥着积极的影响。世贸总干事鲁杰罗认为,中国加入世贸对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件好事。世界贸易组织没有中国的参与是不完整的。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扩大了国际贸易,赢取了国际市场,也为亚太经合组织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的顺利完成,不仅标志着我们再次拓展了吉利的国际市场,而且更是中国企业融入全球经济迈出的重要一步。这次跨国并购的顺利完成,让国内的企业看到了一个良好的时机,它就如一只耀眼的标杆,指引着一大批国内品牌走出去。就如海尔电器以产品的技术超前,格力中央空调以坚实的市场基础,联想电脑以技术的创新实用的优势走出国门。如今我们奉行博弈,交流,通过学习他国的长处认清自己的弱势,方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渐渐地把世界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不再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状态,而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军事天才拿破仑说:“中国并不软弱,它只不过是一只在睡眠中的狮子,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但当我们真正发展起来时却遭到了少数西方国家对我们商品,货物进行商业性的抑制。如采用反倾销、贸易壁垒、绿色壁垒、提高关税等手段,进行打击我国商品的出口贸易,从而加强他们国家内部的商品交易。谚语不是说:“独木难成林,一花难成春”吗?我们内心呐喊着,我们也是世界的一分子,世界的繁荣昌盛与我们密不可分。

事实上,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今天,国与国之间应该是一种合作的关系。而这种合作关系在经济方面尤为突出,就如东风汽车与日本日产汽车公司、上海汽车制造厂和长春第一制造厂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北京汽车投资有限公司与韩国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等共同组建的汽车合资项目,他们之间不仅仅是合作而且更是互利共赢的局面。如果再像美国,日本等国家那样采用贸易顺逆差抵制外来商品贸易的话,最终损害的不仅仅是与他国的正常贸易往来,更损害了自己国家的利益,所以我们坚持以互惠互利的方式去对待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从而推进经济更好地发展。

我认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它们就像花儿与蜜蜂一样,花儿的传粉离不开蜜蜂的辛勤劳动,蜜蜂也离不开香醇的花粉一样,它们彼此依赖,不分上下。

【篇三:温暖的旅程】

到达威尼斯的时候,正值午夜十二点。出了火车站,街边的店铺已经落下厚重的卷帘门,烤板栗的小贩也在收摊。四下空荡,雾气朦胧,光线与水响暧昧不清,让人冷不丁觉得有些空荡。

在大航海时代以前,达伽马还没能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哥伦布也还没发现西去新大陆的路线,那会儿的威尼斯地处东方世界和西方世界的交点,是欧洲的中心,是亚得里亚海的女王。十字军在这里集结,浩浩荡荡地劫掠,信仰抑或权力都可以令人疯狂。威尼斯共和国以一个城市的体量建立了一个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海洋霸权,殖民地遍布了东地中海。

那会儿的威尼斯,这是既富裕又自由。一方面,对财富的渴望和对财富消失的恐惧共同催促着威尼斯人奔向大海,垄断了阿拉伯商人的肉桂贸易,在这座原本贫瘠的城市上堆积着宝藏。另一方面,天高皇帝远,罗马的教皇也没什么力量和功夫去喝令他们。因为纬度靠南可又有水气,所以目见耳闻,色彩味道,都与欧洲别处不同。

抱着主岛压轴的心态,先去了两个离岛。汽轮驶出的时候,可以回望圣马可教堂高耸入云的红瓦钟楼,和拜占庭式的挺括圆顶。初上离岛是兴奋的,走出几步便觉冷清。为了躲避旅游业,岛民早已出逃。主街上,只零星散落着三五个游客,又零星地为游客开着三五家纪念品商店。居民区门窗紧闭,已经看不到生活的痕迹,像是关闭门户的一座睡城。岛上的每栋房子都极为鲜艳,像是为了对抗炽烈的太阳,和杳无人迹的冷清。但是日色一暗,它就不那么亲切了。

主岛是曾经的荣耀,几个世纪的日光已经把房屋的色彩搜刮得差不多了,只是多了些颓废的美感。正午时分,亚德里亚海的阳光明亮热辣,大把地泼洒。水色沉绿,翡翠一般嵌在两岸民居之间,诸桥如带,横束其上。小巷交错,道路又杂,轻易认不得路。你在河上看一处近在咫尺,上了岸柳暗花明却要走一个小时。

论景色,威尼斯大抵是不输当年的。天空蔚蓝,栏杆墨绿,钟楼雪白,教堂殷红,混在一起,也是五彩斑斓。日暮的时候,周围静下来,天色幽蓝,水声都蓝沉沉的。黑鸽子、白海鸥,间杂而立。海鸥鸣声锐利,飞起来好看。

论热闹,威尼斯的确是没落了。建筑的筋骨依然庄严,抬头瞻仰,昔日的辉煌还依稀可辨,即便脚下数尺的地基正在日渐腐烂。临河而建的民居,一半已经废弃,屋门前的台阶早已没入河里,上面爬满了深绿的苔藓。

要知道,十六世纪,威尼斯人请了一大堆诸如韦罗内塞、丁托列托们聚众作画。有人说,那时候的威尼斯公爵宫,把门一关,里面做壁画的大佬们挨个报名,凑起来就是一部美术史必背名录。在文学的世界,威尼斯城更是一副活色生香的模样。它最有血有肉,最人情世俗,最风味十足。薄伽丘曾浪迹于此,乔治·桑与缪塞曾在这里相爱,诗人薇洛妮卡·法兰柯在此纵情声色,卢梭和拜伦也都留下风流韵事。几百年来,数不清的诗人、文学家到访于此,轻裘缓带,挥金如土。假面舞会也好,风月场子也罢,一身风流,一身桃花,成为藏在闺底深深最香艳的名字。

十五世纪,绕过好望角的葡萄牙人打破了威尼斯人的贸易垄断。十七世纪,路易十四派科尔贝使尽阴谋,又偷走了威尼斯的镜子技术。威尼斯人在奥斯曼帝国咄咄逼人的进军和新航路开辟后贸易的萎靡中艰难存在,直到1796年拿破仑血洗威尼斯,这个类似于耶和华屠城一样的灾难,给威尼斯共和国1110年的历史画上句号。

当年叱咤风云的神采和夜夜笙歌的热闹,的确是回不来了。除了景点依旧熙熙攘攘,到处都静得很,有些小巷只能单人通过,见不到一个人影。在广场附近散步,橱窗里玻璃樽与面具交相辉映,金银红黑,紫白蓝绿,微笑愁苦,各在其中。圣马可广场的鸽子四处觅食,肥硕的躯体摇摇摆摆,倒是留有些君王的气度。

行至一处不起眼的水巷,有贡多拉摇过,船夫抬头轻描淡写地说,这里是马克波罗的故居。那口气低调得无法直视,就像是在说,今天农贸市场的葡萄三块钱一斤。

在十八世纪画家透纳的画布上,《威尼斯大运河》溟濛得像一场末日帝国的美梦。贡多拉轻摇,摇散了一片的水响与光线,夕阳沦落前的清寂之中,再高唱一首桑塔露琪亚。我眼见的威尼斯大概便是这样一种氛围。

因想其平生,繁华靡丽,过眼皆空,数百年了,总成一梦。

曾经提香背着他文艺复兴的画板在这里琢磨宗教与风俗,歌德和普鲁斯特也在这里流连忘返,那些才情恣肆的诗画里,威尼斯又和百年前那个夜夜笙歌的城市重叠在一起。其中诸多滋味,五十年后又作一番。我隔着更远去看,终不能言。

对威尼斯的情感非常复杂。

带着对它往昔灿烈荣耀的满心仰慕来到这里,却眼见了它的凋敝与萧条。

明知往日不可追,但还是没法消解眼看着这座城市逐渐沉入历史的痛惜。

却又庆幸在淡季而来,在旅游旺季的虚假繁荣之外,看到最真实的境况。

走的时候是傍晚,天色暗了下来。

威尼斯像一个华服加身的美妇,她拉着我的手,着急又哀伤,问我,我们最好的时代是不是过去了。

这一问。于我心有戚戚焉。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