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重阳节随想】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佳节。
重阳佳节,寓意深远。重阳节倡导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助老。“花无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总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老人。我们应该发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
在重阳节这天,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致以节日的问候,感谢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在平时,帮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关心、照顾他们,多为他们着想,少让他们做那些本来应该是我们自己做的事,把好吃让给他们,把有趣的事告诉他们。当然,尊老、敬老绝不是重阳节一天的事,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他们的孝顺孙子。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古代思想家孔子说:做子女的能活下来,是因为有父母的养育;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要求我们不仅要尊敬自己的老人,还要尊敬社会上所有的老人。让我们共同祝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幸福、安康。
关爱老人,始于足下;孝敬父母,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心做起!同学们,赶快行动起来吧!让我们共同尊老、爱老!
【篇二:孤独随想】
据说时间是三只针被关在了形状各异的旷野上,互相追赶,彼此厮杀,它套着公正的袍子顶着无私的帽子,小心翼翼而又不动声色地攻击你,在无知时使人更无知。可当你成熟了,睿智了,又是它要悄悄溜走,离你而去的时候了。它是上帝左手的沙漏,右手的金币。
我走在小巷里,两旁的老房子安详地往后倒退,而孩子们则呼啸着从巷子的这头奔向那头。他们的脚步声在石板上响了很久。在这种时候,才真能从心底里感到时间在空气里穿梭,肃杀一般,没有停顿。
穿过巷子,来到街道上。两边的路灯就那么孤孤单单地亮着,把夜碎成一圈一圈的昏黄色,一块一块自暗中落下。偶尔有个人走过来,踢着石子低着头,和它一般孤独,它就默默地注视着他,看着他在它身下穿梭的孤独和寂寞。路灯也许就这么静默着,像人一样,把头缩进竖起的领子里。仿佛沉默里突然响起的歌声。有点措手不及,有点格格不入,可等那高高低低的旋律成为习惯,那亮也就融入夜色,凝成了黑暗中另一道风景。我想,街灯解释着黑暗,不明不暗,模糊着一片柔美的灰暗,一片柔美的淡明。
若干年后的某个傍晚,像现在一样,我也许会猛然忆起似水流年中一个小小影子所有过的幻想与忧伤。时间也许会定格在某个晴朗的午后,阳光很好。很久以前的孩子们在长满青草的河边走过,他们的衣角在风中飞舞。许多年前,柏拉图也曾与姑娘们走在洒满阳光的小路上,带着腼腆的微笑说:“我爱苏格拉底,我更爱真理。”与此同时,他们的头顶,有大片大片的白云悠闲地飘过古希腊明净的天空。
傍晚,独自在街头,厌倦而无奈地孤独着。我仿佛看见了李白不得志的孤独,屈原忧国忧民的惆怅,尼采目空一切自大的孤独,所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不也是一种孤独?只是更多的时候,孤独只是独坐着,在谁也看不见的地方,带着不被激活的无力感,就这样被酿着,如酒,却不似酒会越酿越醇。
【篇三:“创新意识”随想】
从“诗言志”到”文载道”,从“古玩瓷器”到“四大发明”,国人依偎在旁,“自豪无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荑以通有无”足见国民思维的“持久力”。忽然记起鲁迅先生的名句:“不为最先,不为祸始,甚至不为福先。”
历史长河汩汩流淌,滔滔巨浪拍击着长期“巍巍然站立,纹丝不动”的国度。终于,再走近21世纪时,闸门打开,一股无法抗拒的“创新意识”之流蜂拥而入。
“创新意识”,对于封闭多年的中国人而言,起初犹如潘多拉魔盒中逃出的“怪物”,又如何能与“少有敢单身鏖战,少有韧性反抗,少有敢抚哭叛徒”的民族相融合呢?
抵制,旁观,跃跃欲试;参与接受,欢呼雀跃……过程复杂而艰难,终于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让我们再回望一下“创新意识”带给我们什么。梵高,正因为他狂放不羁的用色和汪洋恣肆的激情,结合着他古典绘画的功底,才作出了撼世流芳的《向日葵》;毕加索,正是凭着自己敏锐的感知,才步出传统油画的道路,而成为不朽的立体派大师;当音乐学府的老教授们面对电声乐器,大叹“世风日下”的时候,理查德·克莱德曼却大胆的把所学的巴赫和肖邦重新配器组合,才有了如此深邃宜人的《星空》。
工业大革命时,人们不局限于仅仅用手工劳作,才去发明了机器;人们不局限于仅仅在路上行走,才去研制了飞机;人们不局限于仅仅用煤炭作能源,才去探索电力的奥妙……如今,人类已可以遨游太空,而无数科学家却仍在努力地探索者,在研究、发展新的、更科学更普遍的规律,使人类不断前进。
“创新意识”最需要的是一种“恒力”。想起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老人竭尽一切努力,将一条大鱼拖回来,但只剩一副鱼骨。想到这一故事,没有人会嘲笑老人的行为,只会为他的伟大的人格力量所震撼,因此“创新意识”不要淹没在旁观者的蜚短流长中,不要夭折在无聊看客的谈资中。
鲁迅先生有言:“前面是坟,也要走过去。”江山代需有创新,才能“江山代有才人出”。
【篇四:开学初的随想】
今天是星期日,也是我来到华校的第一个周末,对于一个新学校,对于一个中学生,我充满了喜悦和憧憬,但更多的却是迷茫。上一周,我刚刚融入了这个新的集体,虽然有些不太适应,但我知道,我只能去适应环境,而不能让环境来适应我自己。在这短短的华校的四天生活之中,我懂得了很多,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还有规范、做人的方面。“华老师”教育我们去求真、求善、求美,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做一名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的合格的一名华校的中学生。
对中学生和小学生的要求不一样,中学生要以更加严格的行为准则来要求自己,而不是再像小学生那样。不过回想起来,还是小学的那段时光最令人怀念,我现在甚至想回到三个月前,那时虽然忙碌但是亲切,失去了数学老师拿着棍子给我们上课,讲评考卷,没有了语文老师让我们默写课文并罚我们抄课文的日子还真不习惯。那时候总想:快一点考试,做一名中学生多好啊!现在想起来还真幼稚。小孩子总是想当大人,至中学的第二天我才明白妈妈为什么说小孩子最好了。他们能为了一本新书合不拢嘴;能为了一件玩具摆弄上两个小时;能为了一个电视节目前仰后合;能为了一个手电筒研究三两个小时。孩子的确是无忧无虑的……
听不见殷老师骂人,看不见黄老师发火,总觉得缺了些什么,我知道那叫思念,思念过去那美好而又忙碌的时光。我总想再听一次殷老师用正宗的丹阳话说一遍:吃了忘狗屎的你!
不对,我好像忘了些什么。瞧我这脑子,年纪大了脑袋都不……啊呀!不好,想起来了,今天十点半要到校,现在十点十五了。我得赶快走了。总之,在这中学生活之中,我一定再接再厉,勇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