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血染的风华】
一周年到了,风来雨去,日月交替,又来到了4月1日,郁达夫少年文学院成立距今,已有一年了,再次立于郁文雕像前,我望着他那和睦的微笑,如沐春风,仿佛看见了他浅浅的笑着,望向远方。
手持一朵白色纸花,轻轻抚弄它那柔软的的花瓣,小心翼翼地捧着它,生怕一不小心就把它摸破了,从它的身上,仿佛散发出了奇异的味道,那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又一次从我心头尘封的回忆卷起。
捧着它,我收起了笑容,没有了往日的嬉笑,一步一步走向了郁达夫先生的故居。
一入门,就看见那一排排莹莹绿草,散发着生机与活力,在草的掩映下,一个大鱼缸若隐若现,据说,这就是郁达夫当年掉下去过的缸。再向前走两步,那儿是少年郁达夫的天堂——会客厅,望着桌上层层沧桑的云纹,我仿佛想到了祖母与客人聊着天,小郁达夫则在一旁扮着鬼脸,那样子,要多滑稽有多滑稽。
走到楼顶,来到了夕阳楼,据说,这是郁达夫夫妇一同取的名字,我来到窗前,仿佛见到了郁达夫先生静立于此,静静的眺望远方,望着残阳缓缓退去。
参观完了郁达夫故居,我们徒步走向鹳山公园。
白花依旧捧在手中,在太阳的照射下,散发出圣洁的光华。
一步一步走上石阶,没有人抱怨累。这时,眼前一晃,出现了一片空地,我们相继走上去,周围的山壁上挂满了绿色的叶子,为这里增添了几分安详,而绿色包围着的,是那矮矮的围墙,墙前有一块石碑,“郁曼陀血衣塚”几个血色的大字让我不禁瞳孔一缩,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掐住了,久久不能回过神来,失神地向墙内望去,里面尽是些小草,别人或许不认为这些草有什么意义,但,我却想起了《有的人》中的一句话:“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都有青青的野草!”难道不是吗?郁曼陀先生一生致力于法律,为人民的公平扛起大梁,却被伪军的刺客暗杀了,可他的精神依旧在,没有因为他的死去而消逝,反而激励了更多爱国青年奋发向上,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可以说,郁曼陀先生的一生是不朽的,他为国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应该缅怀他,纪念他,他是一位永恒的英烈!
再向前走,就是“双烈亭”,双烈亭里的墙上刻着郁达夫先生和郁曼陀先生的画像,亭间,有一块石碑矗立,上面,刻着他们的英勇事迹。手持白花,花儿在微风的轻拂下,摇了摇。
所有人,没有半点声音,静静地默哀着,想必,所有人此时的内心,都充满震撼、敬佩吧?
所有人,都闭上了眼,愿他们二位在天国安息,不只是他们,还有千千万万为祖国捐躯的同胞们,愿他们能在天国好好的。
睁开了眼,捧着手中的白花,走向了石碑,缓缓躬身,放下了白花,在心中虔诚的祝愿他们。
刹那之间,几十朵白花拥住了石碑,像许久不见的老友,如今久别重逢一般。
对前辈的画像鞠了一躬,往回走去。
往回走,一株三百多年历史的老樟树映入眼帘,看了看,差不多需要三人合抱才能围住,一个枝丫就比小树还粗了。顺着台阶向下走,就是富春湾,春风吹来,之前的一些惆怅、阴霾,都被吹散了,坐在台阶上,感受风的拂过,一瞬间,就有了吟诗的欲望,于是我拿起笔来,写下了一首诗:
富春湾
独坐富春湾,
江依旧蓝。
叶落风不散,
仍吹故乡谙。
写完这首诗,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
望向江畔,我好像看见了郁达夫先生立在围栏边,望着江面,望着远处的小屋,浅浅的笑着,笑着……
【篇二:一颦一笑,风华三千】
“她是一个聪慧的女子;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她就是林徽因。”
楚楚花开,梦里花落。
她是绽放在杭州净池中一支独秀的水莲花,而不受身份的束缚,却用最理性的方式开出最非同凡响的花朵。就是微醺的花香,引得百蜂千蝶来,也仍遵守着“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醒,一进一退中“亭亭净植,不蔓不枝”。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她在盛誉饱赞中潜心学术,将自己的青春掷于祖国建设的中心;在光环笼罩中前行,“清辉玉臂寒”中只身竭力挽救景泰蓝工艺。
如同《简爱》所说:“当我们穿越坟墓,跨过生与死的边界,在上帝面前,我们依旧是平等的。”
我们看到的是她的风化绝代,是她乱世凡尘中的无暇,是她头上最引人注目的耀眼光环,而让我陶醉的是她柔情中的顽强。
康桥之恋卷起她平静心中的风波,冲击出最呼啸的风浪,但她仍忍住心痛,以珍重道别全身而退。“雨疏风聚”后的“绿肥红瘦”她默默祭奠。在爱情的风口浪尖上全是而退。蝶影翩翩,寻觅真爱。
在五十岁的平淡岁月中,芳华渐渐殒损。一场凉风终于揭开她旧疾的创口。在病榻上,她没有感伤,而是坚持写作与古建筑的研究。四年的风雨,她在黑暗中寻找光芒。“天意怜幽草”,一颗心在寂寞相随,无人相伴中孤独绽放。天高海阔,要做最坚强的泡沫。
她的清醒让人瞻目以赏,让人觉得,遗忘就和记得一样,是送给彼此最好的纪念。爱,从来都不算是归宿,也不是彼此的救渡。她的刚毅,让季节留给她最绚丽的色彩,“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支点亮的蜡,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我也要骄傲地捧出辉煌。”
所有的繁花应季而落,而她用自己的成就与辉煌,在苍茫的历史的一页刻下自己的名字。
就是她的清净与坚毅、柔美与聪慧,带她翻山越岭,漫步云巅,终于做了那苍山石隙中最美的雪莲。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夜夜的月圆,……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的白莲。”
【篇三:绝代风华】
曾经,想于落花中独立,看清风拂过的江面不起半点波纹,回首却见那如山的书卷中竟也别有天地;曾经,想伫立于小巷,看无尽的边缘没有半丝曲折,回首却听到那纷繁的乐谱竟也怡然自得;曾经,也想独上高楼,看萧瑟的栏杆毫无生机,回首却见那如画的山水竟也别有韵味。
曾几何时,感叹于生命的苍白无味,却见黎明的曙光驱散心灵的迷雾,竟也发现自己生活在这样的文化圣地,单调的世界瞬间五彩斑斓。是这样文明千年的古国,是这样绝代风华的帝都。
绝代风华,这里有如痴如醉的唐诗宋词。世事变迁,斗转星移,时间销蚀了一切,却残留了精神文化。在如今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你还能否在氤氲的书香之中,倾听那远古的声音,品味唐诗宋词?就是这样在风静人定的夏夜,想到那“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闲情;在秋风袅袅的黄昏,想到那“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在万物萌发的春日,想到那“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清新。然后才醒悟到若是少了这唐诗宋词,那么我们的中华文化便会黯然失色。诗词化的中国,几乎凝结了我们所有人的情感,你可以在品味诗词的刹那脱离都市的繁华,在诗词垒起的世界里来寻找灵魂的乐土。
绝代风华,这里有绘声绘色的戏曲民乐。是在那样一个信息阻塞的年代里,有了人们口口相传的戏剧文艺、入耳动听的民乐情调。轻轻聆听,细细品味:清明雨上,折菊寄思;断桥残雪,百堤柳帘。是在那样的年代,有那样一群人,他们没有先辈的教导,只靠自己潜心研摩,数十年如一日的练习身段与嗓音,在满是坎坷的前方路上不断摸索,才涌现了这样一批艺术大家:言菊朋、谭鑫培、梅兰芳……他们是因为情有独钟,才成就事业,往往情有独钟的一个瞬间,便是一个世纪。
绝代风华,这里有庄严肃穆的文明古迹。中国是一个有千年文明的古国,悠悠历史数千年,多少王朝在这片土地上兴衰,上至秦皇汉武的八达岭长城、京杭大运河,下至明清的紫禁城与圆明园。每一所建筑都是一个符号,标记了历史上它们曾熠熠生辉的印迹。辉煌虽已逝去,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文明底蕴。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五千年的文化是生生不息的脉搏,我们拥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正如这歌中唱的好,我们在中国,我们有绝代风华;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为中华文化自豪!
【篇四:《一卷大唐的风华》读后感】
《一卷大唐的风华》是班长和安然推荐给我看的,我一直都很崇拜安然,她的文笔是那么曼妙,文字在她的笔下行云流水一般,扣人心弦。因此,我开始阅读这一本令人神往的书卷。
翻开书卷的第一眼就令人心旷神怡,封面上精美的古风画蕴含涌动着浓厚的古风气息,传递着落梅女士清新淡雅的待世风格,紧接着映入眼帘的是一段文字:落梅风骨,秋水文章。这段文字勾起我心中无尽的遐想,我开始对着之后未知的篇章充满了神往。
在阅读这部书卷时,翻开每一页上面的水墨文字都无不包藏着一种似来自远古的呼唤。落梅女士的语句是那么优美,而楚楚动人。字里行间都传递着一种端雅天然,安静无争的气质。她的每一句诗行里都仿佛在诉说着无数的故事。翻开《千里江南,多少楼台烟雨中》,眼前自然而然的浮现出江南那莺歌燕舞的迤逦姿态,又揽《一叶孤舟,载得了多少客愁》思绪不由得飞往那百年前如歌如画的村庄小镇。落梅女士的每一株篇章,每一行诗句,每一个文字,都无不引人神往。她的作品不仅仅是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字古风的奥妙,这让我们彻底的领略到了生命的美好。
“白衣送酒,终老东篱,是一种洒脱”让我们看到落梅女士淡泊红尘的端然心态;“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是一种豪迈”让我们看到落梅女士高风亮节,英姿飒爽的姿态;“竹林深下,醉生梦死,是一种放荡”让我们看到落梅女士不拘小节,对酒当歌的态度。她的每一句如诗如画的语言都令我感到似一道长虹如闪电瞬间劈开了我面前的过眼云烟,阳光照耀,一片豁然开朗。
抚晋时风,看唐朝雨,品宋代茶,赏明清花。我亦不过寄居在光阴的檐下,掩门静坐,唯见花影日色。愿这部似光阴千年的典籍不仅能使我体会文字的韵味,更愿感悟了生命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