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拍“默契”电报】
“电报”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青年是非常陌生的了,而我们今天却体验了一次“数字电报”。
老师先让我们小组选出一位发报者。而我顾不上交流,自告奋勇地冲上前去,又把我身后的胖子叫上,我当“发报员”。
游戏的第一轮开始了。我不紧不慢地拍着“6、4、5、3”。到了最后一个数字,我心中打起了“小算盘”。来个大的,于是我一顿狂拍,啪啪啪……正当我拍得起劲,老师大喊停!我便停了。看着老师手中的大拇指,我心想,今天真是大丰收,玩了一顿,还有大拇指。正当我做着白日梦时,老师来了个九十度大转弯,大拇指给a组发了。老师又看了下我,我心中又燃起了希望之火。老师指着黑板说“游戏规则分为团队竞赛,每个队都选出一名接收员和发送员……”看到最后一句我懵了,“只可报一到九之间的数字。”看着那十双生气的眼睛,我也只能灰溜溜地下台了。
第二轮,我们选出了孙浩杰和代高乐上场,最后打成了平局。
第三轮我们集体出动,一个人拍,其他人猜。前四个数字我势在必得,可第五个数字弄错了。结果败给了a小组,也败给了人心。好在老师给了我第二次机会,我们力挽狂澜,终于赢了一场。
拍“数字电报”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注意力,还培养了我们的默契。
指导:阳泉卓尔教育培训学校
【篇二:默契不是美德】
2014年6月,临近世界杯G组小组赛最后一轮美国和德国的大战,比赛地点累西腓暴雨成灾,街道上的积水甚至过膝,而他们在球员通道中默默地等待着入场,等待接受暴风雨的“洗礼”。
赛前对这场比赛的关注甚多,也许是因为美国队主帅克林斯曼曾率德国队在06年取得第三名,也许是因为此时两队如果打默契球保证平局就能携手出线。一场关键战就在大雨与议论声中展开了。
德国主帅勒夫首次调整了首发阵容:波多尔斯基和队副施魏因斯泰格上场,令人遗憾的是06年最佳新秀似乎不在状态,无所事事的波多尔斯基半场被换下——-这居然是他本次世界杯最后一次出场,但是,与12年的那支德国队不同,每一位坐上替补席的队员,不管是队副,老将还是新秀,都毫无怨言,都仔细关注场上的一举一动,都做好出场的准备,都满心欢喜的为进球的队友庆祝,德国队再也不是一盘散沙,而是为冠军共同努力的一个团队!队副施魏因斯泰格则表现出色,衔接着进攻端和防守端,进可攻退可守。
而穆勒则是本场的关键人物,他的进球决定最终的1:0,穆勒又进球了,但他仅仅24岁,他像一把利刃,无处不在,总能出现在需要他的地方,他在本次世界杯上打的位置很多变,时而中锋,时而边锋,但无论在哪里,都能将能力全部展现出来。然而,曾经的拜仁主帅和克林斯曼却认为穆勒永远无法成功,这对当时18岁的他是多大的打击,但他坚持下来了,依旧不断的努力,取得了如今的成绩。
没有媒体预想的默契球,大雨也无法抑制战场上的硝烟,两队都拼尽全力在场上奔跑,勒夫在场边全身湿透的指挥着,此时此刻默契变得不再是美德。比赛的节奏由于大雨的限制变得有些缓慢,德国队的精妙配合无法全部显现,而美国队凭借体能的优势却有不错发挥。对克林斯曼来说,小组出线就实现了目标,但对勒夫来说,世界杯之旅才刚刚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