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端午节与诗人屈原】
农历每年的五月初五日,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民间节日“端午节”,因为在五月,又可称之为“五月节”。在这个节日里,很多地方都以包粽子以及赛龙舟的方式来纪念古代杰出诗人屈原。
少年时,每逢端午节这一天,我既有芳香扑鼻的粽子吃,又可以与同伴们到家乡的小河里畅游“龙泉水”(民间传说把这一天江河里的水称之为“龙泉水”)。与同伴们在水里嬉戏、追逐,把这一天藏在内心的喜悦尽情地挥洒出来。这是端午节留给我最初的、最深的印象与留给我最美的回忆。
随着时光的飞逝,今天已为人师的我,在端午时节,想起的是《楚辞》,想起《离骚》,想起文学作品中的浪漫主义,想起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据史说,公元前278年秦兵功陷楚国首都郢都,诗人屈原怀着无比悲愤的心情于当年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把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名为“端午节”。屈原在楚国早期是极受楚怀王的信任和重用的,他极力主张联齐抗秦,并争取由楚国实行统一天下,。然而,后来楚怀王却听信保守势力与奸佞小人的馋言,而渐渐疏远屈原。屈原受到排挤与流放,在流放途中闻国已破。此时此刻屈原的内心是多么失望、多么悲愤、多么的矛盾。痛恨楚国最高统治者的昏庸无能,使爱国之士报国无门,导致奸佞误国,以致亡国。屈原在抱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下,甘与国家共存亡,毅然投江自尽。以他的死去唤醒世人。
假若当年屈原没有投江自尽,而更多地去深入民间,洞察民生,聆听世人的声音,以诗人自身的创作才华去谱写更多可歌可泣的、脍炙人口的诗篇。不是更好吗?此亦后世文坛之大幸也。
【篇二:中国八大诗人】
今天的我们听了一本书叫做中国八大诗人,一开始呢是关于一本书叫做千家诗,当季羡林先生把这本书送给了日本玉川大学教授而且还说了一句话,这句话是孩子无论走多远有这本书就能找回找到回家的路,内心就会觉得安定。从这句话可见诗文会给人多大的影响!
诗是人们情感的表现所以没有情感的诗就不能成为好诗,咏史诗来记录一件事情的诗成为咏史诗,吊古诗是表达情感的诗叫做吊古诗,咏史诗和吊古诗,咏物诗和比兴诗同样是讲述是事情,咏物诗没有情感比兴诗是有情感的诗。
读好诗还要分辨真情感和假情感束缚和体裁哪个更重要。虽然时代在变迁但是只有写出真情感的才是好事只要发乎情感,字数,体裁都不重要。
在我的想象力中国的八大诗人,分别是屈原、李白、杜甫、苏轼、王维、朱熹、李商隐、李清照。
但中国的真正的八大诗人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陆游,王渔样。
屈原的诗启示了后世无数诗人陶渊明的诗他的诗开创了中国田园诗的先河符合中国学士的田园风格被称为中国的泰戈尔,他与泰戈尔的共同点是自然同话,他写的是真性情,所以它与自然同话,李白她狂与旁人不同写出的诗自然也不同。杜甫,读杜甫的诗可以读出细节读书真实。白居易写诗明白浅显易懂他写讽刺写出社会矛盾,苏东坡他的诗才气粗豪不在装饰上下功夫,路游实而不华爱国情怀,他一生写诗。王渔样,婉转而含蓄温柔敦厚而施加天性。
这就是中国的八大诗人。
【篇三:我喜欢的诗人】
若将文化比作一条璀璨的银河,那么诗人就是银河中一颗颗闪亮的繁星,我认为,最闪亮的非王昌龄莫属。
无论是那句刷爆网络的“青山一道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还是那句让人热血沸腾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还是那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亦或是那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不论是哪一首都出自于“七绝圣手”王昌龄之手。王昌龄,字少伯,是“四大边塞诗人”之一,有“诗家夫子”之称号。
公元724年,王昌龄27岁,王昌龄过阳关,出玉门,远赴西域边关。边疆的天空格外明亮,皎洁的明月,雄伟的城关,感慨之下,一首《出塞》涌上心头——“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诗好像带着我来到了唐朝的战场,让我看到战火四起,黄沙漫天。让我看见浴血奋战的士兵和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战甲。千百年来,无数的诗人都在讲述战场,即便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都不及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尽管千年已逝,王昌龄的诗篇从古至今依然是熠熠生辉,年少贫苦,却能勤学不辍;陈海沉浮,却能不忘初心,所谓的“七绝圣手”,圣的不仅仅圣在诗,圣的更是王昌龄那高洁挺拔的人格。
大唐诗人,或温暖,或豪迈,每一个名字都是一颗闪亮的恒星,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在这些恒星中,我最喜欢七绝圣手——王昌龄。
【篇四:端午节】
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在这个传统节日里,有许多习俗:赛龙舟、包粽子……
端午节的由来,是很久以前,有一位诗人——屈原。他很爱国,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人们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来纪念屈原。
五月初五,家家户户都传来了粽子的飘香。在以前,人们用粽叶包粽子,投进江里,是怕鱼吃掉屈原的尸体,让鱼吃粽子,鱼吃饱后,就不会去吃屈原的尸体了。
粽子的总类繁多,有甜的也有咸的。有白粽子、肉粽子、蛋黄粽子、豆沙粽子……有小巧的“一口粽”,也有填满馅料的大粽子。
粽子是用粽叶包的,馅料主要是糯米,包好用绳子系紧,拿去蒸。熟了就是美味可口的粽子。
在端午节,人们用艾叶、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挂在门上。因为端午时节及其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湿热、温毒之气郁蒸,蚊蝇害虫及细菌活动频繁且繁殖生长迅速,疫病萌发,百病易从口鼻而入,所以用艾叶等做成香包,可以驱蚊、消毒。
赛龙舟是端午节很重要的一个习俗,在南方很流行。因为很久以前,楚国人很舍不得屈原,变坐船去营救。之后,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赛龙舟来驱赶鱼儿吃掉屈原的身体。赛龙舟体现出人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精神。
在这个端午节,可不要忘了这位伟大色诗人!
【篇五:诗,诗人,诗意】
诗是由诗人创作,诗意由诗而诞生,而诗人的人生便是一首诗,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有诗意。
——题记
海子
你的一生是传奇的,15岁时便考入北大,并在此之后展开了你所热爱的事业——诗歌创作。你真诚而又善良,你憧憬着"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你祝愿着“陌生人我也要为你祝福,祝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祝你有情人终成眷属,祝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浪漫而又温柔的你还曾想过“要给每一座山,每一条河起一个温暖的名字。”这时的你犹如黑夜中的一颗明星,正用力的挥霍着自己的温暖。
可是渐渐的,你变了,你变得迷茫和绝望,身上早已看不出当年对光明执着的追求和无限的期望,你凄惨的说道“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你越来越矛盾,既希望与这浑浊的世界抗争,又想要逃避这黑暗,但最终还是选择了自杀,对此你说“面对大海我无限惭愧,我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惫。”你幻想出许多不同的自杀方法,并将它们一一写入诗中,最后稍作斟酌选择了卧轨自杀。你的死不仅是妥协,更是对这世间的控诉,也行正如你所说“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顾城
你是现代诗人中朦胧派的一面旗帜。受无数人的赏识与拥护,但你却不以此自恃,反而退隐到了一个小岛上,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但你最终却做出了一件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事,你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并自缢于树下,直至现在还有许多人为此咂舌,但世人会记住你,记住你的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三毛
你敢想敢做,敢拼敢闯,为自己所期盼的付出行动,不受现实和羁绊的左右,你说“等待和犹豫是最无情的杀手”便是很好的证明,你的勇往直前源于你对时间独特的理解,你说过“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你就这样品味着时间的流逝,高雅而不失犀利,因此你说“我来不及认真年轻,待明白过来,只能认真老去。”
“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于是你自己便成了你坚强的理由,却一直没有找到栖息的地方,小时后老师的侮辱使你性格孤僻,长大后爱情又让你漂泊无依,你也曾有过快乐的日子,并在此期间写了一部关于自己的传记——《撒哈拉的故事》在这本书中有孤独,有悲伤,有沙漠,有荒凉,有寻找,有失去,有漂泊,有心伤。可到了最后,爱人的离去使你又变回自己,病痛与孤独使你痛苦不已,生活的质量已越来越低,无奈下只好草草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浪漫且不屈。你希望“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态,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诗人
你的向往与执念使你又了诗一般的玻璃人生,在冉冉升起到最高点时落下,像一颗仓促了火焰的流星,悄然坠落,由此艺术便由瞬间变为永恒。
【篇六:端午节作文三年级】
端午节一到,人们就要吃粽子和赛龙舟。
据说有一位爱国诗人,叫屈原,在当地是很有名望的,但是他和皇帝有一些矛盾,导致他四处流浪。屈原又饿又渴,然后又看到自己的家乡被秦国侵略,他心如刀割,跳河自尽。
人们听说屈原跳河自尽,都纷纷来到河边寻找屈原的尸体,但寻找多日未果,就无奈地往河里撒一些白米,希望鱼虾们不吃屈原的尸体。可是米粒太小也容易分散,鱼虾吃不到怎么办?于是就有人用楝树叶包住饭团,再用细细的马莲草缠好,包成一个粽子,丢进河里,鱼虾就可以吃饱,就不会吃屈原的尸体。
有一个医师还往河里倒雄黄酒,说是要醉晕蛟龙,不伤害屈原的尸体。从此以后,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就流传至今。
今天又是端午节。早上起来,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奶奶在包粽子。我先挑自己喜欢的馅料,然后用饭团包住馅,最后用粽叶包住饭团,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包完粽子,我和爷爷去看赛龙舟。几条龙舟飞快地划着,碧波崭浪,真雄壮。晚上我们一家开心的吃着粽子。
我永远也不会忘了正月初五的端午节,更不会忘了爱国诗人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