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话说再会“大师”鸡】
天空中渐渐升起启明星,划出一道鱼肚白。譬如太阳是一盏灯火,那么晨曦则是普照黑暗的光芒。而此时,总有歌声划破乡村。——题记
一只鸡!头顶鲜红头盔,身披黄金战甲,一看就是“鸡中豪杰”!瞧它那不可一世、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活脱脱一个“鸡中痞子”。
为什么说它是个“鸡痞子”呢?可是大有来头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它每日大约在黎明破晓之际,耀武扬威,一展歌喉。或许,在它与同伴的眼中,不过天籁之音,可是一传到人们耳中,譬如鄙人这一类人,定要疯一段时日。第二,是鄙人与它的一些私人恩怨。自从它上次打败我后,洋洋得意。鄙人斗志全无,丧气了不下三、四个月。这次,鄙人饱读《孙子兵法》、谙熟《三十六计》,定要当面算清楚这笔“血海深仇”。预知是人胜还是鸡胜,且听鄙人缓缓道来。
且说这次的准备。鄙人找了根一米长的木棍,用小刀削尖,做成一条《隋唐英雄传》中尉迟恭的“神鞭”;又捡了根废竹子,牢牢把绳子系在竹子上;再削几根树枝,制成锋利弓箭,名曰“麒麟弓”。古来有诗称赞其弓曰:“虎筋弦响弓开处,雕羽翅飞箭到时。”武器差不多了,鄙人再准备数十颗石子,计划用流矢射鸡痞子。再随便用一条超长的布,用红绳系在腰上,充当战袍。鄙人全副武装,只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尽快来临。
话说鄙人正在“酒店”大快朵颐,酒足饭饱后,意犹未尽,欲要“掌柜”多加些“酒肉”,活脱脱一个武松再世。就在此时,那只“金毛太岁”(鄙人赠之外号),正摆着架子,分明认出了鄙人。扑棱的翅膀,撒开的爪子,也分明不再是当年那只“大师”鸡,而是一名身经百战的将军了。
鄙人当下冷哼一声:“哼!金毛太岁,鸡痞子,一年不见,你肥了好许,我也肥了好许,但今日,我定要直捣黄龙,杀的你屁滚尿流。将你大卸八块!”
鄙人想到这儿,猛地抽出特制“神鞭”,正要狠狠地抽去。只见金毛太岁浑身羽毛“唰”地竖起,长啸一声,鄙人硬是吓了一跳,“神鞭”呆在半空中再下不去了。金毛太岁见鄙人呆住,“喔喔”地几声叫唤,再次在鄙人面前耀武扬威,鄙人气不打一处来,忘了气沉丹田,而是一阵痛扁!
又话那鸡,专与鄙人唱反调,在鄙人面前左蹦右跳。看官,你休要说它肥得很,但它这小鬼子灵活着呢!鄙人用尽平生力气,竟没伤它半根毫毛!气煞人矣!气死吾也!好在鄙人苦心孤诣的独门绝技——也就是鄙人创建的“斗鸡派”大技还没使用,后果看官们自己想。
此时,鄙人猛然记起孙武在《孙子兵法》与曹操批注有云:“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曹操曰:守,固备也。)可胜在敌。(自修理,以待敌之虚懈也。)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见成形也),而不可为。”嘿,孙武、曹操两人在叫鄙人以守为攻。
金毛太岁愈加猖狂,对,跃跃欲扑。鄙人脑中回忆自己编撰的门派技能。气沉丹田,猛地挥舞“神鞭”,来了一出“蛟龙出海”,不等鸡回神,又来一式“猛虎回眸”。这几招真厉害,打得鸡毫无还手之力。
说时迟那时快,鄙人飞奔取出“麒麟弓”,来了一式“万箭齐发”,打得鸡“满地找牙”!鄙人心里这个快活啊!
金毛太岁毕竟与鄙人常龙争虎斗,了解鄙人招数,殊不知一年未见,鄙人武功长进不少。又经常身临战场,冲锋陷阵,此时挨打也不丧气,仍挺着冠子,正欲东山再起!
鄙人招数少有疏忽,被它钻了空子,使了一招“从天鸡降”,又一式“泰山压顶”,嘴上又来“鸡犬升天”,啄得鄙人失魂落魄。
鄙人怒喝一声,不停掷石子。石子好似暴风雨一般,砸在金毛太岁身上,转眼金毛太岁耷拉鸡毛,失魂落魄地跑了……
相信,不久之后,又一场硝烟会再起。金毛太岁会以同样的方法报复鄙人。
【篇二:话说中国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将至,我坐窗前静品《中国味》一书,总会有一阵细微的喜悦和浅浅的愁绪涌过心头。
这本书,用清新自然的笔调,携我们乘上文化的“冲锋舟”,去领略各式各样的中国节日传统习俗:春节,要扫尘,贴门神,吃饺子,守岁;元宵节,要猜灯谜,看花灯;中秋节,要赏月,品月饼……这些点点滴滴的节日风情,共同组成了我们中国颇具特色的传统文化。
今天,已是年二十八,按照我们家乡的年俗,这一天是要做“籺”吃的,一大早,我们家便会传出奶奶做“籺”发出的“当当……”声。“籺”是一种类似糯米糍的食品,做这“籺”并不简单。首先用精磨的糯米粉搓好皮,接着放入香味扑鼻的馅料,再放在木模具定型后,一番敲打使其脱落,贴上洗净的树叶,最后点上红印,一个个造型精美的“籺”便呈现眼前。煮好后,迫不急待地咬上一口,一阵香浓的虾仁味便久久回荡在嘴角。奶奶则在一旁笑吟吟地看着我,只言:“慢点吃,别烫着。”
在奶奶眼角的鱼尾纹里,在她那早已被岁月染白的银丝里,我仿佛看见了传统习俗那长长的脚印。这习俗,实际上是蕴藏着中国人对苦难往事的纪念,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就拿我们家年年都做的“籺”来说吧,单靠奶奶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在短时间里做好100个“籺”的。每到这天,我们家就来个家庭总动员,妈妈早早洗好树叶,我帮忙搓好面皮,爸爸洗刷好锅炉,爷爷准备好红纸水,最后只等奶奶大展身手。一整天里,空气中都弥漫着喜庆的气息。在浓浓的年味里,我领悟到了什么叫团结,什么叫和睦,什么叫爱!传统节日,拉近了亲人间的距离,安抚了思乡的愁绪,实现了团圆的企盼。年复一年,循环往复,爱的种子,便在此生根发芽。
合上书扉,脑海里还感受着中国习俗的多姿多彩,嘴边还回味着香浓的“籺”饼香,眼前摇曳着崭新的中国结,灵魂却已沉浸在那充满喜悦的年俗里……
【篇三:话说“读书”】
之前看过杨绛先生写的一篇文章《没有书不好过的日子》,行行过目,字字入心,很受触动。是啊,没有书不好过,没有书过不好。对于像杨绛先生这种纯粹的学问主义者,对书籍文章自是热爱的。可身处于当今时代,互联网高速发展,科技更迭迅速,有多少人还能够静下心来看书,写字,做学问。
中秋假期那几天,跑去找同学玩儿,赶巧大冰去了她的城市做新书签售会,计划之外的小惊喜总是会带给人更多的感动。于是兴致勃勃的跟着同学一块去了。签售会现场人山人海,里里外外被堵的水泄不通,不过现场还是很有秩序,排着队静静地等着大冰的签字图书。因为来的应该都算是大冰的粉丝,不管是单纯喜欢他的文字,还是被他的经历所吸引,亦或者是喜欢被岁月和经历打磨过后愈加有魅力的他,就像他的书里有一句粉丝写给他的:“你是我的亲生偶像,我是你的野生粉丝。”因为对大冰的热爱,所以喜欢他的文字,喜欢他的书,换句话说,因为喜欢他的书,所以喜欢了他这个人。
我还是很喜欢读书啊,就像小的时候,捧着一本《安徒生童话》亦或者漫画就能坐一下午,那时候就觉得文字似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带人去到另外一个世界,感受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于是我开始着迷,于是我开始习惯。后来每个周末我都会让我爸爸带我去到图书馆挑上几本书,品味几个故事,个中滋味,也只有自己能够体会。后来学习变得越来越紧张了,看课外书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可我还是会经常在闲暇之余捧书而读,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抑或是辛酸,情到深处,好像我也会被他们的情绪给带入进去,或喜,或悲。初中的时候开始喜欢上了散文,觉着那些纸页上的文字那么温暖而又美好。高中,几乎所有的例如《花火》《爱格》之类的青春杂志都一并收入囊中,到后来,比较偏爱的就是《青春美文》,即使到了高三快要高考的时候,我还是不忍心舍弃,只看数理化那些概念公式。因为觉得它就好像是我的一种精神食粮,在使我感到充实,培养兴趣的同时,它还给了我力量,让我能够在那段最艰苦难熬的日子里坦然无恙的度过。
当下,还是有很多人想去读书的,可总是推脱没有时间,没有空闲。其实,越是在这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在急于渴求物质满足的同时,更应该重视自己的精神文化建设。也该在嘈杂世俗之外,为自己的内心安守一片净土。
【篇四:话说教养】
“教养”,它不是个东西,不是物品,你摸不到它,看不见它,却能感受到。“教养”,它不能实际化,具体化,但它可以行动化。我觉得,教养它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类似于本能反应,有没有教养,他是装不出来的。
“教养”,在西方文化中写作“MANNER”指的是礼貌,规矩,态度,风度,生活方式,习惯……等等。英国皇太后说:“MANNER”实际上是英国皇室存在的一个象征。“教养”在我们当今的文化中,更多被归类到“礼仪”“素质”“道德”一类。但礼貌和教养不全是一回事,礼貌只是教养的表现形式之一,懂礼貌和礼节的人不一定具备教养,而有教养的人通常都懂得遵守他所在环境中的礼节和礼貌。所以我觉得,要看一个人有没有教养的话,是不应该从他的外表,穿着,经济状况等等的社会身份来评判。应该是从他的谈吐,举止,行为甚至是心来评判。
有次我过人行道,当时人比较多,所以走的有点慢。我走到一半时,有车在按喇叭,催促我们走快点,我扭头看了看红绿灯,还有二三十秒,就加快脚步走到了对岸。我回头望见那辆车还在按喇叭催促一个老爷爷走快点,我心里就有点不舒服,不是还有十多秒嘛,老爷爷走得慢应该体谅体谅,而不是去催老爷爷,等这十几秒让让老爷爷怎么了,老爷爷也不想走这么慢啊,没看到别的车都在静静等候吗?又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赶时间,人家外卖小哥还要赶着送餐呢,也没见外卖小哥说什么。从这里我就感觉,外卖小哥比那辆车的主人更会体贴尊重他人,更有教养。
有时候我想,我离教养究竟有多远。好像就比那辆车的主人好了一丢丢,我也算不上好有教养的那种,在课堂上我有时会走神,会说话……这也算缺少教养吧。
我要加油了。
【篇五:雕刻大师】
他,一双时而单眼皮、时而双眼皮的神奇眼睛,一双饱经风霜的大手,两只走起来像踩了风火轮似的大脚,每天穿着一身帅气的工作服,这就是我们家的“雕刻大师”——琰爸。
每当看到书桌上那只威风凛凛的“领头羊”,我就会想起那一天。爸爸从茫茫的木堆中挑出了一块不起眼的、长着两个“触角”的畸形木料,说:“这块木料也许可以做成一头羊!”站在一旁的我根本无法将这块木料与羊联系起来。只见爸爸拿起一把刻刀就上手了,他全神贯注地盯着那块木料,挥舞着手中的刻刀,没几下子一个粗略的造型就展现在我的面前。“像了,像了!”我拍手叫绝。
不用说接下来就是精雕细琢了!爸爸换了一把刻刀,这把刀明显比原来的那把又精细了一些。此时的爸爸把眼睛瞪得似铜铃般大小,一点一点地雕刻着,一会儿用砂皮磨磨,一会儿嘴巴凑近木料吹吹,仿佛时间禁锢在这一刻。一件艺术品即将在爸爸的手下诞生。
经过好几个晚上的细工慢活,一只雄气、壮实、气派的“领头羊”在爸爸那双粗糙而又神奇的双手下“活”了。爸爸放在我的书桌上,希望我也能在班级中成为一只“领头羊”。我望着那只举世无双的“领头羊”,仿佛看到它正带着一大群羊儿在草原上放肆地奔跑着,玩耍着……爸爸,请放心,女儿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这就是我的爸爸——在女儿心目中是一个伟大的雕刻家。如果你也想要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就来我家定购吧,既便宜又雅致!
【篇六:话说家中风云,细品百味人生】
我们每个人都有那温暖的小窝,我也不例外。我家里的规矩那也不少,下面我来说给大家听。
父亲可是家里的“老大”,他说话一言九鼎,没人敢顶一句。然而他却闲静少言。大多都是一个倾听者,坐在沙发正中间听我们谈天论地。我最敬佩的是父亲的那张大嘴。周围包围着钢针一样的胡子,紫色的厚嘴唇。每到吃饭时,无论多烫的饭菜,他都直接送进口中,然后开始“加工”。我与弟弟总是先凉一会再吃,待不烫后才开吃。但父亲速度快,已经快吃下一碗了。我曾是多么想拥有象爸爸这样的一张嘴啊。
我在此可以称哥哥姐姐为“过客”,因为他们都在外地上大学,一年也回不上几次家。尤其是姐姐,他所上的那所大学那是相当抠门,生怕让学生休息上几天,在平时与他们大都是用电话来联系的,而我对他们也不是太怎么思念。
弟弟可是家里的“超级导弹”,他所到之处都会是乱糟糟的,不知道真相的人还会怀疑我家刚经历了龙卷风呢!书,卷子早已丢的满床都是,有的书早已没了封皮,有的书角早已卷成了卷。还用所发的卷子叠纸飞机、小船了。
又一次弟弟用纸糊了一个“足球”,以为他干了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呢!有意的在我面前踢过来、顶过去。还时不时的踢到我脚下,让我传给他。我忍了又忍,忍了又忍,最终还是爆发了,丢下彩笔,一个“弯月火球”,将球射到了领居家的房顶上,到如今,恐怕它还站在那为我“放哨”呢。
这就是我的家,我从家中学到了许多好东西,这让我受益匪浅,受用终生。是父亲教会我在某种程度上沉默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姐姐与哥哥的经历告诉我:其实我只有读书才是走出这大山的唯一出路,是弟弟告诉了我什么是快乐,什么是童心。这一切的一切,或许会改变了我的一生。
在这样的一个充满真正能量的家中,我怎能不茁壮成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