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走访百年老宅——欢潭务本堂】
位于萧山南端有一个古老的村子——欢潭。据《萧山县志》记载:相传南宋岳飞率兵抗金,行军至村口,见泉水潭,欢饮止渴,故名。
欢潭有大岩山、二桥书屋、老洋房等著名景点,当然,最有名要数务本堂了。务本一词,典出《论语》,意谓致力于根本之事。《论语?学而》中说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务本堂地处欢潭村277号,毗邻欢潭小洋楼,距离欢潭公交站不足200米,占地面积约2100平方米。它坐北朝南,背靠狮子山,面临欢潭溪。妈妈告诉我,她小时候这个地方叫旗杆墙门。
走近务本堂,抬头可见的是那斑驳的粉墙,黝黑的屋瓦,起翘的和不起翘的檐角,简朴的瓦脊,高低错落的马头墙,鳞次栉比的墙门,装饰精美的门楼……
跟其他老宅相比,务本堂的宅门特有意思,大门在正中间,东西两边各有两个侧门。从三个门都能走进宅子,里面完全相通。
进入务本堂,宅门的左边是倒座房,也称南房,进去是垂花门,倒座房前面是抄手游廊。过了垂花门,算是倒了庭院,庭院左边是西厢房,右边是东厢房,再一直往前走,是北房,也就叫正房。正房左边是耳房,后面是后罩房。这样前前后后一共三进院,真像一个大迷宫。幸亏这三进院处处相通,要不然进去后就出不来了。漫步在务本堂内,你能感受到一种浓浓的古味。如今的务本堂已经分成了好几部分,住着好几户人家了,有些地方改造过,有些地方修建过,但总体布局没有大的变动。老宅堂内清幽安静,回廊连绵,木门、木椽上精美的雕花随处可见。这些雕花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有些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被毁了,实在可惜。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凡有建树者皆教诲儿女子孙“习诗书,学礼仪”为务本之法。显然,务本堂的建造如同耕读第,晴耕雨读一样,取的是文化意味,也就是通过一种建筑语言诠释家教之风。务本堂里居住的村民非常客气。我们在大门口拍照,还没有开口问可不可以进去参观一下,他们就热情地招呼我们:“你们是来看老房子的吧!进去参观好了,随便哪个门都可以进的。”其中一个中年人说:“要不,我给你们带路,顺便给你们介绍介绍。”我们连连道谢。他带着我们走了一圈,给我们作了详细的介绍,还带着我们到他家里参观呢。这,也许就是老底子流传下来的好风气吧!
古老的务本堂,坐落在大岩山山脚,静静地向我们述说着它的历史和故事!
【篇二:百年追梦全面小康读后感】
梦想在心中萌芽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每当听到这首歌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每个人都有梦想,我们伟大的祖国也有梦想,看了《百年追梦全面小康》这本书,我知道我们的中国梦就是奔小康。
旧中国,战乱不断,列强入侵,人们背井离乡,妻离子散,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是先烈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没有炮火和硝烟,人们创建了幸福美好的家园。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处处洋溢着欢歌笑语,人们安居乐业,幸福地生活,我们的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
我生在和平年代里,在蜜罐中长大。没有经过苦难的我,只能从爷爷奶奶和电影电视中知道旧社会的苦难和黑暗。如今我们住的是高楼,学校美如公园,上课用的是多媒体设备,穿的是各式各样时尚漂亮的衣服……我每天都想着要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人想当作家,有人想当飞行员,有人想当航天员,我想当人类的工程师——教师。有人也许会说,“当教师有什么好的,工资低,工作又辛苦,还不被人重视。”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老师的教导,那我们岂不是很愚昧,正因为有了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我们人类才能越来越聪明,社会越来越进步。白天,老师站在三尺讲台为我们呕心沥血地讲课;夜晚,月亮已经爬上了树梢,可老师还在那摇曳的灯光下辛勤地为我们批改作业。也许当一个人被成功的喜悦包围时,他会忘记自己的亲人,但他决不会忘记自己的老师,因为他的成功也有老师的一份功劳。
我也一样,无论我长多大,走多远,我也不会忘记自己敬爱的老师,因为我是在老师的呵护和爱的沐浴下长大成才的,无论我走到天涯海角也不会忘记自己的老师。
【篇三:我与老宅的故事】
那个春天,似乎格外明媚,空气中似乎都充满了喜悦的味道。我激动地推开那扇厚重的大门,哦,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老宅当时特别新,就像童话中的城堡,虽然不华丽,但也足以让一个4岁的爱幻想的小女孩激动不已。我轻轻走进老宅,那种古朴、威严的气息将我紧紧包围,我却一点儿也不害怕,谁让这是我的家呢?我推开那复古的牧歌窗,椅窗远眺,孤寂的视线仿佛有了依偎,老宅的四周有许多树,树的缝隙间是天空,树上有鸟,这清脆的原生态简直要将我灌醉了,不得不说,我爱上了这里。
夏之陪伴
一转眼,繁华的春已悄然远去,酷热的夏已然上岗。树上的知了不停地抱怨:“热死了,热死了!”而老宅中的我却清凉无比,老宅用自己的身躯,为我挡去了那炙热的骄阳。我似乎可以听到它微微的喘息声。夏日的夜晚,凉爽清新,我和几个小伙伴在庭院中玩着捉迷藏,偌大的老宅无疑成了我们最好的玩耍地点。黑暗中,是我们乐此不疲的身影,回荡着我们内心深处的笑声;月光下,是老宅高大伟岸的身姿,你望着我们,宠溺的笑了笑,我神的摇了摇头,这一切,只有你和月亮知道。多少个这样的夜晚,多少个这样的动作,只有你最清楚,是吧,老宅。
秋之离开
秋天,在不知不觉中姗姗而来,树叶好像在一夜间换上了新装,所有人都在笑着,唯你,老宅在无言的哭泣。我要走了,去到那个新家,那个车水马龙的世界,我蹦蹦跳跳的离开了,小孩都是喜新厌旧的,不是吗?而你,老宅,却只能悲哀的看着我的身影——逐渐消失。
冬之永别
那一天,大雪飞扬,整个世界银装素裹,耳边的倒塌声不绝于耳。原本高大的老宅在那一刻,轰然倒塌我知道你真的累了。我以为我会哭泣、闹,会不顾一切的阻止他们拆掉你,可是,我没有,我只是静静地看着,无声的哭泣,心中不停地问着为什么,为什么现代与古朴不能并存,时代的进步一定要以牺牲永远为代价吗?老宅真的不能存活于世吗?可是,没有人能为我解答,只有那不停的挖土声在向我诉说着最沉重的真实……
我,对着天空,心中默念:“老宅,还好吗?”
【篇四:《百年孤独》笔记】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的一部小说,他以魔幻现实主义的`笔法写出了加勒比海沿岸小城马贡百年的历史我定位它是继《创世纪》之后,首部值得读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当然了,这部巨著也被后人誉为“魔幻小说界璀璨的明珠”
首先,这部作品的题目首先给读者以深远的思索,其次,它还体现了哥伦比亚人民的现实而又充满创新的生活。
马尔克斯曾言:“活着为了讲述生活,生活并非一个人的经历,而是他的记忆。”《百年孤独》里描述的那样一个几乎神话般的世界,那里有马尔克斯童年眼中拉美国家真实历史的影射,有近代拉美社会百年变迁的缩影和拉美人民的精神意识,同时也融入了人类百年生存的斗争历史和凝聚的经验和精神,同时还提出了对现代人和社会命运发展前途的思索和探讨。所有这一切的内涵意义使《百年孤独》成为一部具有史诗意义的作品。
小说情节曲折起伏,稍稍令人迷惘。小说主人公布恩迪亚上校出生于小城马贡里的一个贵族家庭。这个家族先后由衰转盛,由盛转衰的百年兴衰史,一百年的时光轮转,又回到了从前。故事情节曲径通幽,引人入胜。给人以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思索。这部作品还这本书以很大篇幅地把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
作家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
不过对我而言,单从读《百年孤独》的直观感觉来说,是非常的微妙且有意思的。与以往容易入书入戏的我不同,百年孤独里的悲欢离合、跌宕起伏、生离死别似乎和我之间隔了一层下雨中的玻璃墙。每当我似乎身临其境的时候,总有一层新雨将玻璃重新淋得模糊。也许是因为作者总以戏谑的口吻描述类似神话的种种场景,也许是因为书中人物狂野的孤独离世俗的自己太过遥远。
一部家族的兴衰历史,可能不只是反应区区一个家族,还可能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乃至于整个人类社会。作者以小见大,对人类的发展和前途的担忧和希望在笔尖如同潜龙游走一般隐藏在字间行间。固然,是需要读者用心去读才能领悟和发现的。细细地品读,你会发现作者的良苦用心和无限的智慧结晶。
读完《百年孤独》,我感慨万千,可能并不能全部用文字展现出来,所以,希望大家和我,用心去交流和沟通。
【篇五:读《跨越百年的美丽》有感】
《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文章是我们中国最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学家梁衡所写的一篇人物散文。读完后,我深受启发。
《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讲的是我们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不顾镭射线对身体的侵蚀,坚持进行科学研究的事,体现了居里夫人高尚的品格为科学奉献的精神。
读完这篇《跨越百年的美丽》以后,我被居里夫人无私地为科学奉献,只为工作,探究一生,从未停息的精神打动了,居里夫人她为了人类文明的科学,为了所有的人类,为了全世界,她不顾自己的身体被镭射线侵蚀,不顾自己日渐老化、日渐衰弱的身体。你们说,这是何等的可贵,这是何等的坚强?这是红烛之心,居里夫人燃烧自己、照亮后人前进的道路!虽然居里夫人已经不在了,但是她为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永存不朽,什么?不信?你自己看!放射线的计量单位是居里,还有居里定律……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居里夫人为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把这个火炬传递下去,让中华民族也奋起吧!让我们也为自己的国家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