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知书与书】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在生活中,有人觉得是被世界所孤立的。可书中的世界是宽容的,是美好的,是温暖的。我们要热爱读书,热爱生活。
在读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时,我看到了每一个迈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作过解释。在读余华的《活着》时,我看到了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福贵在一次次失去希望时又能乐观的找到对生活的希望。在读巫哲的《撒野》时,我看到了救赎和希望,没有谁的生活会一直完美,满怀希望就会所向披靡。
天热了,蚊子还没来,蝉开始叫了。风扇还没开,凉茶先泡了。家门口有一棵茂盛的龙眼树,妈妈说年纪比我还大。树下挂有吊床,哥哥在房间里看篮球赛时,我就喜欢一个人坐在吊床上,一边荡,一边看书。秋天在吊床上看书偶然抬头,发现龙眼叶都忽然间变得金黄,坐在吊床上仰头看去,像是北欧神话里的金叶子树,耀眼极了。夏天蝉鸣声声,可当我沉下心读书时,周围万籁俱寂,只有脑海里熙熙攘攘。
我们读书而后知道自己并不孤单。
【篇二:知书与达理】
几千年来,在人们心中知书与达理是一对孪生姐妹,形影不离。想到知书,必有达理;看到达理,必念知书。那么,现实生活中知书一定达理吗?知书与达理又代表着什么?
知书,是了解、知道书中内容的意思;而达理呢,“达”不仅仅是知道的意思,更具备亲身力行,努力做到的内涵。
知书与达理代表感恩。
感恩父母,感恩生活,感恩你现拥有的一切,你会发现生活原来是这样美好。作为初中生的我们,一提到父母,大多是抱怨父母唠叨、不理解自己。那你可曾想过,我们的生命,生活的技能与必需品哪一样不是父母给予的?为你着想的关心,如今却变成了唠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苦心却只是一厢情愿;奔劳一天为你做饭的辛苦,却换不来一个理解的眼神……无论寒冬酷暑,任劳任怨的接送你,难道就不曾令你感动,有过对父母的感恩?难道我们寒窗苦读数年,没听到过“百行孝为先,乌鸦反哺的故事”?不知道该孝顺父母吗?父母的付出不值得我们感恩吗?
每天都会听到一些人抱怨老师的严厉,同学的自私,学业的无聊……老师做事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态度是树立学习的典范,难道不是严厉的慈爱吗?你以你宽广的胸怀去包容同学,不正培养了你的一种交际能力与做人的心态吗?将枯燥的学习转化为乐趣,从而奋发向上难道不是一种技能?这些事情无不为你今后的人生观、价值观及生活技能打下基础,难道不该感恩吗?
感恩拥有的一切,多一分坦然,少一分虚荣。感恩,就是知书与达理的一种体现,让我们既知书又达理吧!
知书与达理代表宽容。
雨果曾说过,比大地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宽广的是人的胸怀。我国也有“宰相肚里能撑船”之说。《圣经》中说有一坏人打耶稣一耳光,耶稣非但没有生气,反而伸出另一边脸让他打,结果那个人被耶稣这种宽容所感,成为基督徒,从那以后不再做任何坏事。这是什么?这就是宽容的力量。现实中,当我们受人冷落时,便会有“此仇不报非君子”的心态;当我们看到别人拿走自己心爱的东西时,便会萌生“我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不能得到”的想法;当别人不小心推倒你时,便会怨恨在心,久久都不能释怀……我们不知道与人为善吗?不知道与人分享吗?不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吗?我们宽容吗?又何谈知书达理?
知书与达理代表诚信。
近期一学生调查中显示:认为“讲诚信就是傻瓜”的中学生占百分之十,这又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学生素质低,可我们读过的书不在少数,可又有几人会效仿孔融让梨、王冕苦学?推测可知,许多人会见利忘义,失掉诚信:为商者重利轻信,为官者以权谋私,为学生者说道做不到……可能我们觉得这只是小事,但从中折射出来的却是人生大道理,我不禁要问,我们真的达理吗?
知书与达理是一种美德,是需要行动的,让我们做一个知书又达理的新一代青年,去迎接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