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们班的牛人们】
在我们班里,有着形形色色的人。有的活泼,有的沉稳,有的搞笑,有的无趣,有的冲动,有的冷静。接下来,就让我来晒晒我们班各色各样的牛人吧!
第一,打架牛人——大曹。他最大的特点就是脾气极其暴躁,一旦与同学有一些小摩擦,就会起拳脚冲突。开学初,在食堂里,几乎每天都能免费观看一出因插队而产生的武打戏。瞧,他气势汹汹,大摇大摆的走过去,脸上一副目中无人的神态,摘下眼镜,一把抓起同学的衣服,就和同学扭打在一起。那动作,极是迅猛,吓得旁边一些同学连忙闪开。这时就得拉架专业户班长出马了。大曹被强行拉开后总是满脸通红,很是愤怒,还时不时地扯一下袖子,嘴里还一直不解气的咒骂着。不过,慢慢地他的坏脾气改掉了不少,现在与同学们能和平相处了。
第二,睡觉牛人——小李。他是我的同桌,通常刚上课时他还是端端正正地坐在那儿,可不一会儿就像猴子似的盘在凳子上了。最近他却迷恋上了睡觉。他坐在那里,把头低着,眼一闭,就睡着了;或是把脑袋枕在胳膊上,手里还握着一支笔,就闭上了眼睛,睡得天昏地暗,什么都不知道了。这时要是老师抽他回答问题可就有意思了。他一脸迷茫,站起来看看老师,又看看同学,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即使旁边的同学总在提醒,但他仍迷迷糊糊的,回答得牛头不对马嘴,惹得全班哈哈大笑。虽然他为此闹了不少的笑话,可他照样毫不在意,仍然我行我素。
第三,电脑牛人——小卢。他对于电脑情有独钟。在电脑课上他总是最早完成任务的;下课后总是和同学大聊特聊电脑游戏;此外,他还是电教委员,说白了,就是专门管电脑的。因此,他对电脑的喜爱可见一斑。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他很是迷恋电脑,成绩却是顶尖的,就不得不让人佩服了。
此外,我们班还有许多牛人,比如英语牛人小陶,科学牛人阿李,啰嗦牛人丁丁,辣条牛人小杨等等。
这就是我们班各色各样的牛人。怎么样,不错吧!
【篇二:“碎片化”的我们】
在黄昏的余光下,靠在一把藤椅上,感受着落日的余晖温暖着面颊,手中捧着一本书,在迎面的微风中细细阅读,感受着生活,感受着流淌的时光。
这幅图絮只出现在信息革命前的那一代人的记忆中——我们的祖父辈。然而,对我们这些出生在信息革命时代的人来说,这成了一幅美好的愿景。
街上的人们步履匆匆,低头盯着眼前一块小小的屏幕,在那几分钟的时间里,读光一篇微文或是检查邮件;餐厅中,人们一边用餐,另一只手在那块小小的屏幕上下滑动,利用这碎片化的时间完成碎片化的阅读。
人们的生活变得碎片化,生活节奏愈来愈乱,人的耐心开始消磨,现代的人们已很少有耐心潜下心来从头到尾完完整整地阅读一本名著,乃至有些人连区区几百字的博文都从开始跳到结尾,这是何等的一种悲剧啊!信息时代本应给人们带来便利的生活与优越的条件,却成了人类高级精神娱乐的“杀手”。
人们的阅读分析能力,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以及文字敏感度这些年来都在不断下降,可接触的信息以指数增长,但其中高质量的文字不增反减。
碎片化的我们,周遭全都是碎片,姑且不提这样三心二意是否真的能提高效率,即使这种方式确实可行,人类真的因此感到快乐了吗?整天处于高压之下,没有完整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真的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与不懈努力所追求的吗?
纵然,凭我们个人的力量,不可能改变社会,更不可能让全人类放弃互联网,一起回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但是,我们自身可以进行调整,把一块块碎片重新拼接回去。我们完全可以做到,每天少刷屏看朋友圈、看新闻,匀出来的时间用来给自己放松调整,我们也完全可以关闭智能设备,给自己留下几个小时安静的阅读时间让书香浸润心灵。
让我们放慢脚步,暂时放下手中的小屏幕,去欣赏真实世界这块更大的屏幕,将碎片化的自己重新拼接起来。
【篇三:为生活奔波的人们】
每一天,我从身边见到很多为了生活而四处奔波的人们。
那次,我和爸爸在路上骑车时见到一个中年大叔在卖莲蓬。我和爸爸一时嘴馋便停车下来买莲蓬。中年大叔看见我们光顾生意,顿时露出了热情的笑容,说“老板,这个莲蓬很甜的。爸爸很和气的品尝了一颗莲子,又让我吃了一颗。果然这些莲子很水嫩,也很香甜,咬在嘴里汁水粘稠,甜味耐人回味。爸爸竖起了大拇指称赞味道好。中年大叔笑呵呵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爸爸毫不犹豫的买了很多,并和他交谈起来。
大叔说他的儿子考上了名牌大学,但家里经济困难给他提供的生活费不够。不过正值夏天,农村老家附近有很多荷花池,莲蓬长得正好,而新鲜莲蓬正是城里人喜欢的零食,于是就想到了采摘莲蓬,每天天不亮就踩着三轮车到城市里沿街叫卖。他还从衣服口袋里拿出一部老式的诺基亚手机,骄傲的说是儿子买来送给自己的,用了很多年。幸福挂在了他的嘴角,大叔不计回报,为了儿子辛勤的劳动,小小的旧手机让他如此的满足!不禁让我心生感动。
每天傍晚,在我家附近的一家超市门口,都会看到一个男人在卖菜。他的蔬菜品种多而且比较新鲜,男人在寒风中无力的吆喝,向过往的行人兜售他的蔬菜。可人们对他的叫卖置之不理。尽管如此,他还是坚持不停地吆喝。如果有路人向他多看一眼,他都会鼓起劲来热情的推销自己的菜,眼神充满了期盼和无奈。看到后让人心生怜悯,感觉有一些酸楚。
我在用每一块钱时,都会想到这些为了生活而奔波的人们。他们为了一块钱、两块钱而辛苦的劳动,极力的争取,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工人在修马路、盖楼房,他们有时顶着酷暑的烈日,有时冒着严冬的寒风。每到深夜,我们也会看到一些建筑工人在昏黄的灯光下不停地作业。听说我们小区有位工人为了挣得200元的空调安装费,不慎从高楼摔下而死,真是凄惨极了!
我经常问自己,有没有珍惜生活?对此,我还是问心无愧的。但我经常看到有的同学潇洒的说:“我请客!”,“不用找钱”。看到他们拿着父母辛勤劳动挣来的钱,大手大脚摆阔气讲排场。我真的很厌恶他们的行为。有的同学口渴了都懒得下楼,而是花一块或两块钱请人跑腿,这样的同学真不懂得父母的艰辛。
生活不易,为了生活而四处奔波的人们更是不易。我向奔波的人们致以敬意!
【篇四:谁在“凌迟”我们的生活】
“碎片化”,这个如今的网络热词,被认为是“描述当前中国社会传播语境的一种形象性的说法”。简单来说,“碎片化”就是将整段的时间分割成小份,或是利用短暂的时间,来进行阅读,购物,社交等生活行为。
乍一看,碎片化的生活似是好事,它可以将小段的时间利用起来,提高生活效率。但值得关注的一点是,“碎片化”这个现象是在网络兴起并发达后才出现的,而工业时代和农耕时代都没有这个概念。由此可以发现,碎片化并不等于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而是人们为浪费时间而找的一种冠冕堂皇的借口。
许多人所说的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其实是在排队时刷刷微博,上厕所时看看小说,睡前逛逛淘宝,美其名曰:我在利用时间呢!其实和浪费时间没有多大区别,都是在浏览一些无用信息。剖开表象,这些“碎片化”的真相可谓触目惊心。
首先,“碎片化”麻痹了人们。古往今来,人人都知道浪费时间是可耻的,对此会怀有一种负罪感。如今,互联网渗透到了生活中,人们大呼便利,终于可以争取碎片的时间来为自己做些事情了,于是人们将这些时间用在了马桶文学和无用社交上,为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多少意义倒是没觉得,倒是让不少人养成了拖延症:看完微博再去工作,刷完朋友圈再去洗澡……,最可怕的一点是,人们还以为自己充实了生活,为此洋洋得意呢。
其次,“碎片化”使人们浮躁。无论是碎片化的阅读还是购物还是社交,都追求快速,这很符合当今快节奏的社会,却是助纣为虐,使人进一步失去深入思考的能力,一生只做好一件事的工匠精神,以及珍贵的专注力。人们习惯了将生活分割,用来做不同的事情,每件事情又只做一点,忙忙碌碌一天,却连一件完整的事情都没做完,在睡前两手空空,却又满腹疑惑:我已经很努力了啊?
当然,并不能一票否认“碎片化”。的的确确有人是真正在利用“碎片化”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只是更多人是在用“伪碎片化”将生活“凌迟”。
木心曾经写道:从前的日子很慢,车马邮件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当我们真的打碎了生活,我们,也将面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