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物是人非事事休】
作为为数不多的女词人,在宋代文坛是不被看好的。但是她,却用诗词与人生,成就了宋代最伟大的传奇。
李清照的一生大起大落,父亲官制在上,母亲也出身名门,李清照的诗歌修养从出生便开始了。她充满浪漫,又有着少女的温文尔雅,在情窦初开之时,还有着一丝羞涩。
《如梦令》中,便体现出一个浪漫的词人,乘坐在小舟上,好奇但又有一丝忧虑的神情。“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完美的体现出了一个柔情女子,天真无瑕的心情。
豆蔻年华,无忧无虑,直到遇到了那个男子。男子优雅的出现在了后面的花园,想看又不敢看的羞涩,“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如此以花至人,惟妙惟肖的写出了当时那个羞涩,情窦初开的少女。
人生中晚期,李清照却迎来了忧伤,离愁,悲愤。金华之乱,她只身离开家乡,开始了逃亡之路。眼看着一个个人倒在了自己的身边,心中无比的伤心与痛苦。
丈夫去世,心中更是暗淡无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无限凄凉置于这一小舟……她的诗,读到如见其人,在品读《如梦令》时,那个羞涩年轻的小姑娘也慢慢浮现在眼前,而当读到《武陵春》的时候,仿佛看到了那个憔悴的李清照,只得在江上叹息……没错,江山美景没有变,但是人变了,家庭变了,人心变了,李清照默默地失去着,失去着,慢慢动笔,写下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读到李清照的诗,依旧可以模糊的看见那个依稀的,坐在秋千上的,纤纤少女;那个“人比黄花瘦”“凄凄惨惨戚戚”的落寞身影。
【篇二:物是人非】
美丽不再美丽,曾经回不去的曾经。——题记
在我的记忆中,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我曾经以为,我会在这个地方,生活,生长,直到死去。可是一切都事与愿违。
一个“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的小山村,在人们的长期摧残下,逐渐失去了往常的模样。看,那以往孩子们的游戏场,令人心情愉悦的小溪,现在却成了人们厌恶的垃圾场,臭水沟。“这还是水吗,简直恶心死了。”人们砍刀它时常这样说,可这话却让水愤怒了,它掉下了一滴浑浊的眼泪,说道:“这是你们人类不珍惜我,不爱护我,这都是你们一手造成的,我会让你们付出代价的!”
还有那曾经茂密的森林,一到春天,山上总是绿油油的一片,那里面有有鸟儿温馨的小家园,忙碌的蜜蜂正在采集花粉,一来二去,好不快乐。秋天到了,森林中充满了欢歌笑语,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苹果,笑的裂开了嘴的板栗……而现在,在人类无止境的砍伐下,森林消失了。
人们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灾难降临了。2010年,我们刚建成的新农村。被洪水冲毁了,庄稼被冲得一干二净,无知的人类,葬身在了泥沙中。
金山银海也比不过一丝亲情的价值,历经人世间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回首时,只有亲情家园依旧保护她。但在这次洪水中,我们失去了亲情,失去了家园,我们该怎么办?美丽不再美丽,曾经回不去的曾经,是的,我们已经回不去了,我们已经没有了以前那个向往的家,没有绿绿的草,茂密的森林,清澈的小溪。
如果我的家乡是透明的,如水般透明,透明的情感,透明的心。一切都是透明的,连同我们的人生,永远像水晶那样透明,那该省去多少痛苦的行程。
【篇三:事事关心勇担责任】
古人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北京某中学学生用手机拍摄站非机动车道的私家车,被“围攻”却依然坚持自己的行为。体现的正是这种“事事关心”的责任感。
世界属于每个人,我们不应是冷眼的旁观者,而勇于承担责任,尽自己的力量,让社会之树,蓬勃生长。
而这种责任感正是当下我们中学生所缺乏的。应试教育催生了大批只关心成绩,而对家国大事漠不关心的学生。行走在路上的我们,往往行色匆匆,对不文明现象习以为常、视而不见,不曾想去过改变它。
像这样的、从象牙塔里走出的我们,又是否会让不守规则的事情无人制止、让漠不关心社会发展的习惯蔓延呢?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发展则国发展。”怀想近代中国青年学生,脑海中浮现的,是文质彬彬却斗志昂扬的形象。发起五四运动的人,是一群满怀爱国热情的青年学生,被捕却无所畏惧的,是一群忧国忧民的青年学生。青年人的觉醒才是整个社会的进步,青年人对时代的担当才是中国人对国事的关注,是他们的担当,为中国几近干涸的血管注入新鲜血液,让觉醒的脉搏,跳动在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振古如兹。家国天下的责任感,历来为中国正统思想说推崇。张横渠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开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孔子说:“任重而道远”周恩来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茅以升十岁那年知道台湾被日本侵略,气愤不已,立志报国……与先人之志相比,而今少年之梦,是否过于浅薄了呢,而今少年之行,是否过于幼稚了呢?
如果一直为简单的成绩奔忙,而无社会责任感的话,未来发展的大梁,就少有人能挑起了吧?如果人人都忽视不守规则的行为的话,社会文明之风,就难以吹遍了吧?
社会责任感的养成,要从学生时代开始。我们需要带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关注这个世界,做一个“事事关心”的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