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古井中风帆依旧】
“黄旗山顶挂灯笼,海月风帆在井中。”诗句中提到的“海月风帆”,就是市里小有名气的“海月岩”。地方不大,风景却很有韵味——也是东莞的旧八景之一。
正门有一块大岩石,上边刻着三个大字:海月岩。字体苍劲而有力,在岩石赤红色的映衬下,显出了岁月的沧桑。
海月岩里有一山一水,山曰“金牛山”,湖曰“南湖”。金牛山不高,但是层峦叠翠,一眼望上去,那片绿就溶入了眼里;这样一个绿的天堂使鸟儿们很安心,于是,从叶隙中细细的、似乎是被什么牵出的鸟啼声也就显得格外地悠闲清脆。树下,常有几朵小小的蘑菇,它们在树荫的庇护下静静地生长着,那么安然,是因为这棵给了它们保护的大树;树干上总有几只斑斓的小虫,它们安静地趴在树干上,在等待着一次的蜕变,由叶隙中透下的阳光暖暖地照在它们身上,在它们的梦里,一定也洋溢着这样暖的阳光。
山下沿一条小路往上走,在半山腰的地方,有几尊名人塑像,像关云长、孔仲尼、五柳先生等,都有解说,这里且不说它;比较神的是这里有一个凹进的洞,洞中有一口井,流传有一个故事:
从前涌口村是一片大海,居住的人都靠打鱼为生。一次一个渔夫出海打鱼,将有半月了依然不归。其妻登上金牛山,想从高处眺望夫君,走至半路见到一口井,遂俯身欲汲水,却于井中见其夫乘一小船,平安无恙,故跪地谢神恩。下山后同村人一讲,人皆引以为奇,想是神仙显灵,自此每天都有妇女到山上井边,希望看见出外打鱼的丈夫。
传说如此美好,这口井的名字就叫“望夫井”。那位妻子看到的丈夫也许只是她因为思念而产生的幻觉,不过无论怎样,井中的情景能让她不再忧心度日,也多了一份平静的等待。我也常常往井中探看,却是黑漆漆一片;于是便没有“跪地谢神恩”。
与金牛山对面的是南湖。这里每年都会举行龙舟赛会。五月初五端午节那天,人们就纷纷赶来,有的围在湖边,有的到湖中心的小岛上,有的在九曲桥上——都是看比赛的。咚咚的鼓声响起,龙舟在这声音中飞快地滑过湖面,队员们咬紧牙关,手上抓着桨狠命地划;在船头擂鼓的一脚踏在船沿上,两手握槌狠命地敲,并且“嗬嗬”地吼着壮气。人们给船员们呐喊加油,小孩子就不厌其烦地,在人群中像鱼一样挤来挤去,追赶着龙舟,乐此不疲。最特别的是比赛结束后赢的一组要故意翻船,落水声越大越好,人们听到一声“扑喇喇”的落水声后,一起欢呼起来。
海月岩不是最美的,但是它像一位老人,见证了东莞的变化,岁月给予它的是不变的沧桑和足够的韵味。它会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伊甸园——即使多年后,古井中,风帆依旧。
【篇二:扬起风帆】
蔚蓝的天空下,层层海水拍打着礁岸,时而几只海鸥、海燕掠过海面,款款海风的轻抚下,小船儿自豪的摇摆着身体。
曾记得,她,扶着我从跚蹒学步到踏实脚下的土,她用她甘甜的乳汁滋润了我蒙昧的心理;她用她动人的歌声陶治了我幼稚的心灵。让我的精神有了坚定的支柱,让我的灵魂有了一个温暖的归宿。
曾记得,她,像一位知心的朋友,在我独自一个人躲在阴暗处,孤独的哭泣,想逃避生活的压抑的时候,她送来一些点心,并慈祥地倾听我悲伤地诉说心中的不平。她擦干我稚嫩的泪与我品尝那份酸涩的滋味,让我不再想悲伤,静心地听她讲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她又带我神游了天下名景,领会了泰山之雄,黄山之险,西湖之柔,桂林之美,我能赏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那份美丽。
曾记得,她,像一位母亲,从我第一次启蒙,她教给我怎样做人,怎样在世间立足,她让我品尝到人间百态,世间真情,她教会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志向,她教会我,自信就有希望,奋斗才有力量。她陪我早面朝阳,夜入梦乡,我的身上都是她所给予的力量。我想,我的一生是离不开她。有了她,我不再迷惘,有了她,我有了奋斗的理想。她像一位母亲,给我无尽的关爱,她用她的心血造就我今日的辉煌。
书,我这位忠心的朋友,我是一刻也离不开她。哪怕是一会儿,我的灵魂就像没了依靠一样。
现在,我的朋友用知识为了酿出一片海洋,用知识为我造出一只坚固的帆船。
望着这片蔚蓝的海洋,海燕正在搏击着风浪,此时,我心潮澎湃,在天边的海平线,我知道那里有书为我建造的殿堂,是啊!该是现在,拿起船桨,扬起风帆,向着太阳的方向……
【篇三:理想,推动现实的风帆】
鹰,因为羡慕蓝天的一望无际,白云朵朵,鼓动双翼,奋力飞翔,于是才有了苍穹下悍猛的勇士。
鱼,因为仰慕大海的浩瀚无边,浪花层层,舞动鳍尾,努力遨游,于是才服大海中活跃的精灵。
岩下的鹰,池里的鱼,因为它们敢于挑战现实,向理想奔去,才拥有自己的一片辉煌。
现实是块玉。玉不琢,一不成器。而理想就是神奇无比的刻刀。只有独具匠心的人才能用这把刻刀雕琢出举世无双的美玉。
现实是匹布。布不裁,不成衣。而理想则是威力无穷的剪刀。只有胆大心细的人才能用这把剪刀裁出精美绝伦的衣衫。
现实是袋面。面不做,难成馍。而理想就是制馍的各种器具和佐料。只有辛勤劳作,肯用脑了,肯花心思的厨师才胡做出枣馍、肉夹馍、卷心馍等各种各样美味的令人垂涎不止的馍。
现实是枝竹。竹不雕,难成笛。而理想就是把竹变成笛的工具。只有技艺精湛,耐心仔细的人才能做出好笛子。才会有如高山流水般的韵律从笛孔中涌出。
现实是堆冰。冰不做,就难成美味冰琪淋。而理想就是一强神奇的冰琪淋机。只要花点心思,来点创意,细细调和,就能吃到可口的美食了。
现实也是一副牌。不在乎你拥有怎样一副好牌,而在于你怎样把一副烂牌打好。
现实是根是本,理想是枝是叶是花是果。现实之中,常有顺境逆境;为人处世,常有悲欢离合,就如月有阴晴圆缺一样,此事也古难全。把握现实,追求理想。不要把理想与现实对产起来,因为它们是一体,相辅相成。静下心来,仔细琢磨,你会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契合点的。
理想是推动现实的风帆。为了理想,才成就了秦皇一统天下的丰功伟业;为了理想,才成就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踏进中原,扩展疆土的历史;为了理想才成就了想想界的大飓风――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为了理想才成就了“中国无油之国”喷出了石油;为了理想才有了邓稼先“两弹元勋”的功绩;为了理想才有了中国女排奥运会场精彩的一搏……
现实可能残酷,但理想并不渺茫。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没有人会永远停泊。理想便是推动现实的风帆。
【篇四:南唐古井】
在年均温愈来愈高的古城南京中,坐落着一座清凉山。公元945年,一口将与这古城一同经历史洗礼的井被挖掘于山腰。井名南唐古井,又称还阳井。
古井直径不足一米,深十二余米,井上于1982年建井事一座,亭顶是最可见的六角形,正上方设一口与讲口等大的圆孔,使天光落入井中。在这看似平凡无奇的井周围生长着一棵棵参天古树,其年龄或许比这井都长上几旬。这样的一口井可以幸运地于历史长河中保存至今,必定是人类文明的一处珍贵足迹。
南唐古井是南唐中主李璟避暑于山中的饮水之源。相传,此井之水,水质清冽,甘醇爽口。更神奇的是,常饮用此井水之人,可以由白发变育丝。可如今对普通人而言,这井的功效已无法考证。仅仅是在其中发现了较多的人体所需成份——锶。偶有清凉寺的僧侣从这边路过,也都“不带走一片云彩”。其井或许早已对当今的社会毫无影响,不过是一处可以引发思古之幽情的古井罢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愿意徒步登山并根据模糊的指示牌来此的人已经不多。南唐古井早已不复当年的风光。虽偶有游人一二,但也不过是在栏杆外远观其斑驳印迹,那井盖也永久上了锁,只静静与一草一木诉说当年的艳奢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