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别总害怕碎片化】
提到碎片化,很多人总是一脸忧虑,随之而来的就是对网络,对手机批判。我也很无奈啊,网络,手机是为人所用的,该受指摘的不是它们,而是把它们用坏了的人类。人类的自控能力如此之差,以至于许多人干脆直接不分好坏,一概弃之。
诚然,碎片化的确有着不好的一面。比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在介绍他的学习经验时曾提出过一条——利用零碎时间看书。在等车时,排队时,工作空隙间,他都会拿出数学书细细钻研,日积月累,才换来了他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他的零碎时间并不会太多,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埋头研究数学。然而当今碎片时间越来越多,别说现在在车上看书的人越来越少,就算是陈景润同志,也未必能完全利用碎片时间。你能想象他点开一个公众号,看到加载条之后立马低下头研究数学,十秒钟之后又抬起头再极快速地阅读完整篇文章,再点开一个视频,再重复之前的动作吗?这显然是不能的。现在的科学家之所以不比之前的逊色,甚至还有超越他们的雄心,就是因为避免了许许多多碎片时间产生的机会。一根完整的木料总是比被切成小段之后再接起来的长,避免无意义地切割时间,才能保证时间的最大化。
这些主流观点都是对的,我非常赞同,但对于“碎片化”这个词来说还是太过偏颇了。什么是“碎片化”?碎片化就是分割,把时间分成一块一块。它有时是过于零散,不成体系的,就如上文所说;而另一些时候,它又能够帮助人们提高效率,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的确,是一声声消息提示音,一次次网页刷新后的海量信息干扰了我们平静的生活,但我们应该意识到,正是这些把我们生活碎片化了的东西,填补了我们生命里的空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高效。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提倡所谓的“慢生活”,我不以为然。那样说的人也许并不知道“快”这一个字给中国带来了多么巨大的进步,创造了多少以前,甚至是现在一些西方国家也创造不出的巨大价值。借助碎片化的力量,我们利用许多时间工作和学习,因为交流更加便利,而知识也更容易获得。虽然这些知识无疑也是碎片化的,但是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一定是要建立在系统学习之上的,用碎片知识再填补一些系统上的漏洞,不也是很好的吗?
所以我说,生活中的碎片化是很中性的,大家不用一提到碎片化就横加指责。即使是网络和电子产品影响了有些人的正常生活,也不应该太过于批判。因为它带给了我们“高速”,得到信息的高速,交流的高速,这些速度是从前的人们求之不得的,如果我们对它的益处视而不见的话,就显得有点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篇二:碎片化的学习方式】
随着信息化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也逐渐碎片化了。碎片化有它好的一面,也有它不好的一面。我觉得我们可以利用碎片的生活来进行有效的学习,致远中学的芝士网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现在我已经成功地利用了芝士网有效地提高了英语,使每一项枯燥的练习变成了我们喜欢的竞争练习,还有能够换一些礼品,使我们觉得英语学习是那么的有趣。在我做了不少的练习后,我懂得了现在的人可以利用碎片化的生活做一些好的事情。
但是最好的事情也有不足的一面,比如过度地沉迷于网络游戏,就会让我们只知道做网上的任务,却忘了现实中我们有更实际的,更重要的任务去完成。这样的话会使我们沉浸在虚拟世界中,抛弃现实,甚至将虚拟世界排在第一位。所以说,互联网时代也不一定都是件好东西,合理地应用会给我们带来充满负能量的信息,甚至结识一些不三不四的人。
所以,碎片化生活肯定是有些做得好的地方。关键就在于我们应该怎么去合理地运用它,不会被网络控制住。我们有利用网络时代做属于我们应该做的事情,符合现实条件的事情,对生活有一定帮组的事情。
【篇三: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生活,总是丰富多彩的,有许多事,会因为其他事而变得碎片化。
开开心心一个暑假,我已经打算好怎么疯玩了。
一大早妈妈把我叫醒,我想不是放假了吗,为什么还要我那么早起来?我带着不解刷牙洗脸。原本以为吃完早饭我就可以玩游戏了,但妈妈对我说,暑假作业和我布置的作业很多,你快点做。满怀期待的我苦笑地答应妈妈,失落地走进房间写作业。没能玩游戏,心里一直很痒痒,不知不觉进入了游戏幻想的世界,那些本来只要2小时做完的作业花了一上午,我兴奋的写完最后一个字,站起身准备去拿手机,结果妈妈叫我来吃饭,我心灰意冷,只能安慰自己,还有一个下午的时间,我总可以玩到的。
万万没想到的事发生了,妈妈居然瞒着我报了三个补习班,我当时的内心是崩溃的,这下子下午就没有时间玩游戏咯。
下午1:00就要出发,现在才12:50,我还有十分钟时间玩游戏,我刚打开手机,妈妈叫我整理一下书包,我心中有些不满,你是瞒着我报的,我怎么知道带什么呀!就这样,10分钟就被整理书包用掉了。
第一个补习班就在门口,不情愿的我根本没听老师上课的内容,除了知道是数学课没别的了,好在没有作业。结束了第一个补习班,我们连歇的时间都没有,就要往另一个补习的地方赶过去,那个地方离这个补习班10公里远,要换两部车才能到。我以为有时间拿出手机了,结果连老天也不帮我,当我们刚走到车站想坐下来歇会儿时,车就来了,我失望地看到人挤人的车,因为这样连伸进口袋的空间都没有。补习结束,还是我的“好运气”把公交车叫来了,依旧是人挤人,依旧是没空间。我就这样到了家,只好再找时机玩手机。
晚上吃完晚饭,妈妈把手机给我,我以为妈妈大发慈悲让我玩手机了,刚打开却发现除了学习的一个游戏软件也没有,问了才知道她想让我在网上上课,我想下载,但密码又不知道,只好接受现实,乖乖在网上上课了。我全程趴着,老师问的问题我都是蒙的。我觉得睡觉之前可以玩,但我感到全身酸痛,没力气玩游戏了。
就这样我原本计划的生活变成了碎片化的生活,我想要是有1分钟时间让我玩游戏也好啊!
【篇四:碎片化的世界】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活的碎片化。碎片化究竟是什么呢?其实,碎片化就是把一件完整的事,比如看书,拆成大小不一的“碎片”,分为好几部分来完成。那么碎片化究竟是好是坏,我们又应该如何去面对它呢?下面,让我来分享一下我对碎片化生活的看法吧。
碎片化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弊端。比如说,现在的人们很少会去图书馆搜查一份份完整的资料,而是会打开各类电子产品,轻点几下,一片片有些零碎,有些混乱的“个人看法”便会出现在你的眼前。确实,这会大大节省你的时间,但在节省时间的同时,你有没有发现,这些文章似乎都惊人地相似,甚至可能一模一样。你以为看到的是许多人的看法,其实说到底,你看到的只是一个人的想法,只不过被许许多多的人不加出处地“引用”,这种现象在书本中终究还是不会出现的。
其实,碎片化还存在着一些不易被注意到的利端。当你想要读一篇长篇小说时,你无须再花大段的时间把这本书读完,只需在手机上找到这篇小说,利用空闲时间来阅读。当你想要购买各种商品时,你不需要再花一整天去商场或超市里购物,只需要在手机或电脑上花几分钟时间,便可以轻松购买。更重要的是,其实碎片化从古至今都一直是存在的,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去面对它。就像宋代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就很会利用时间,他一直利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的时间来进行写作。其实碎片化只是那些不会利用时间的人为了掩饰自己不足而找出来的“借口”罢了。真正会利用时间的人,不管生活如何被分成小块,时间如何被撕成碎片,他们照样能够很好地学习、生活,并且创下佳绩。因为他们知道,你不能等着生活来适应你,你必须要主动去适应生活,而碎片化的生活,正等着我们大家一起去适应它呢!
碎片化究竟是好是坏,这是一个没有人能解决的问题。因为碎片化的利弊因人而异,连同一个人的看法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它是好是坏,仅仅在于你看待它的角度。
【篇五: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随着电子产品和科技化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变得十分“碎片化”。所谓“碎片化”原来意思是指将完整的东西分割成许多零碎的小件。现如今,碎片化娱乐,碎片化购物,碎片化阅读,碎片化时间无所不在。碎片化时间就是在几件事情中存在的零碎时间做不了正事,而可以被利用来做其他小事的时间。
有时碎片化时间令人困扰,比如大人们工作时,被电话或者来访者打断,从而要停下手中的工作去应付。有时碎片化时间却是可以提高效率,比如上厕所时听听音乐,乘车时背背单词,休息时候浏览购物网站等。
有一次周末,快要考试了,学校里作业特别多,我还要去上补习课,在与作业奋力地斗争了一个上午后,还有三个作业没完成,吃完午饭就要乘车赶去上课,我顺手将没有做完的作业也放进了书包,就去乘车了。坐在公交车上时,我突然想到自己带了要默写的两首古诗,我便将书从书包里抽出,在拥挤的车厢里背了起来,一路上我全神贯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大概就是这样吧,很快我就背出来了,而车也快到站了。在补习班的休息时间,我灵机一动,将在车里背的古诗默了出来,这样一个作业被我拆成了两个碎片,又在碎片的时间里完成了。
下午回家时,车上人不多,我又将古诗巩固了一遍,然后又在车上做好了英语阅读作业,回到家发现自己已经完成了两个作业,心里十分高兴。在预计的时间前完成了学校最后一个作业和补习班作业后,有点无所事事了,妈妈告诉我还有20分钟才能吃晚饭,我突然想起黑管老师说的话“我知道你现在很忙,我也不要你太有压力,希望你一星期吹3到4次,每次花15分钟的碎片时间,练习一下可好?”,于是,在妈妈没有催促前,我又练习了黑管。晚上,妈妈夸我今天的效率特别高,所有的任务都完成了,我终于有时间可以安安静静地看《三国演义》了。
后来,我就一直这样利用碎片化时间,我忙碌并享受着这样的碎片化生活,我认为科学地利用好碎片化时间,可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