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丰富的午睡】
平时午睡,我一会儿就睡着了。可这一天酷热难忍,翻来覆去的,搞了好久都没睡着。只能睁着大眼睛趴在桌子上,盼着班里有些趣事发生来慰藉我无聊的心。
我感觉好热,就轻轻转过身来,悄悄把书包里的风扇拿出来吹。转过头,看见后面的张宇宸头枕在一只手上,另一只手在桌子下捣鼓什么。我通过他桌子上的小洞,隐隐看见他在写什么。根据我的猜测,我觉得他正在写作业。
他写了,我还没写,那可不行。我悄悄用两只手指抽出《学法大视野》,把它平铺在桌子里,准备开写。我写一点儿就抬头看一眼老师,可是这样写太费劲儿了,算了,还是不写吧。
我放下笔没有一分钟,老师就醒了过来,睁开睡眼朦胧的眼睛,低声骂了几句:“搞什么,教室里就没安静过。”我斜过头去看张宇宸,他吓得正在装睡。
被老师抓到写作业,最轻的处罚是给你撕了,重点的你得抄课文,算了算了,我还是不冒这个险为好。
我正无所事事,百般无聊时,后面的金万祥又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先伸长了脖子看看前面苏涵睡着没,确认睡着之后,他身体靠前,两只手指弯起来,高高地抬起,然后像飞机坠机一样猛地砸向苏涵的头。“啪”一声,声音清脆但不大,没有吵醒老师。
苏涵一下子惊醒,抬起了头,茫然地看着前面,然后眼神又一下子愤怒起来。我指的只是他旁边的姜洲,他用眼神杀盯了姜洲好一会儿,看得姜洲不知所措。直到他觉得自己的小咪咪眼累了之后,才又闭起眼睛睡觉。苏涵刚睡着,金万祥又开始恶作剧,他又抬起手砸向了苏涵的脑袋,苏涵又一次惊醒。
看得我心里好爽。这苏涵经常没事儿找事儿,有时我在前面排队打饭,他都能撞我一下,还若无其事地跑开,这次看到他被欺负,心里感谢起金万祥给我解气。
正在金万祥又一次想行凶时,躺在前面睡觉的黄老师突然坐起。金万祥马上装睡,可黄老师可不是那么容易欺骗的。他走向金万祥,一把拽起,把他推到了讲台上,金万祥还挨了三熊掌。
一个午睡就这么过去了。以前觉得午睡没什么事发生,可现在看来,午睡比下课更有趣。
【篇二:传承经典丰富自我】
在当代社会,流行的读物泛滥,信息过剩,人们的思想都很浮躁。我们青少年更是盲目地跟随潮流,很多读物都不适合我们的心智,读后不但没有益处,反而产生无法摆脱的困惑和焦虑,但是如果我们能够静心研究经典诵读就会滋养我们的心灵,打开我们的心智,优化我们的人格,修养我们的身心。
这个寒假,通过观看“山东省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我走进了国学的殿堂,那是博大精深、妙不可言的世界。我渴望诵读经典,与圣贤对话。那朗朗的声音,那抑扬的韵律,滋润着我的心灵,启迪着我的智慧。于是我打开一本国学经典《弟子规》进行诵读,它使我深受启发,就像一个无声的长者,教会我许多道理。
一、我认为自己做的比较好的是《弟子规》中的这句:“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这句话是这样理解的:在定某些计划时,不妨宽松一些,这样就会使我们没有太多太大的心里压力。但是功夫要用的紧。每天都要努力,不要偷懒。日积月累功夫深了,原先困顿疑惑之处,自然而然就都迎刃而解了。我在制定学习和读书计划时,都会适当的放宽五到十分钟,这样做并不是偷懒,而是为了在学习中认真仔细,静下心来思考某些问题。我的读书和学习并不是应付考试,而是平常就非常认真努力,今日事今日毕,不会到临考试前才用功,像这样,学习就会变得主动,效果也很好。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告诉我们:求学当中,心里有疑问,要马上把问题记录下来,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白它的真意,一定要得到正确的答案才可通过。这是认真学习的态度。我每次学习完以后,都会拿出一个小字条,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通过问同学,问老师或者自己查资料来寻求正确的答案。
二、我认为自己做的不足的是:“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
记得有一年冬天很冷,妈妈叮嘱我一定要带好手套,可是因为有一天太过匆忙,手套落在了学校里。妈妈就责备我说:“这么冷的天,怎么还忘带手套了呢,这么小的事儿还记不住啊!”我有点儿不耐烦了,因为我觉得这并不怪我,不就是手套吗,忘带了又能怎么样呢?所以我马上回了一句:“不就是忘了吗,老是唠叨,真烦。”妈妈只是楞了一下,并没有说什么,我也没在意,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这段时间读《弟子规》,我才发现我真的错了。
三、以后要怎样做
以前好的学习经验和习惯还要保持,而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伤心生气。
国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思想精华,文化精华和精神宝库,是我们世世代代的祖先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的经验总结和智慧之渊海。我慢慢地翻开那一页页带着书香的卷宗,仔细品味,深沉思考,我发现我找到了思想深处的根
【篇三:丰富的音响世界】
声音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只要用心聆听,每一种声音都是迥然不同的,每一个音符也会是争锋相对的。它时而使人浩气长舒,时而使人壮志满怀,时而又使人心惊胆战。
“叽——,叽叽,叽叽喳喳”,清晨,一只小鸟时断时续的鸣叫在森林里传开了,其他鸟听见了,又如回音一般传了回去,这仿佛是一场清晨音乐会。小鸟音乐家们决心一决高低:有的“唧——”地一声响彻云霄;有的“叽叽叽,啾啾”的歌声悠扬婉转,清脆而活泼;还有的“叽叽”“叽叽”……此起彼伏,恰似两只心心相印的鸟儿在进行二重唱。它们天生的高音多么美妙动听。“叽——,喳——”小鸟们唱累了,仿佛在说:“累了,我们休息一下吧。”潺潺的流水听了,便赶紧接班,“哗哗,哗哗……”新的一天,就从这无处不在的歌声中开始了……
“哗——”是波浪拍击沙滩的声音,那一阵追着一阵的海浪好似一波波大军,气势汹汹地向岸上冲来,渐渐又退了回去。它也好似一位鼓手,一阵阵波浪是他的鼓锤,“哗哗——哗——”……别样的鼓声接踵而至,吓得刚来的人们节节后退。“哗——”那溅起的水花仿佛是撞击礁石后粉身碎骨的一大壮举。
这世界的音响不仅是愉悦而又让人轻松的。如果是那样,也就太单调了!
山林的夜晚是令人胆颤的!你听,“呱呱呱——”……那一阵雨后的蛙声,好像在警告你,别再往前走了,不然会发生可怕的事。蝉也和了起来,“知了知了”……仿佛在不断提醒你,千万别再往前走了!果然,恐怖的事发生了。突然,一阵阵“呜,呜……”的吼叫声令人毛骨悚然,只见几颗闪亮的绿色的眼睛在半空中悬浮着,是狼!我吓得尖叫一声,三步并作两步,连滚带爬往回跑。“叽叽叽!”一只鸟响亮的叫声划破寂静的长空,看来它也被吓着了。我回头一看,只见在月光的衬托下,那只狼站在一块岩石上仰天长啸,“嚎呜——,这应该是集结的号令吧。
瞧!每一种声音都具有不同的色彩。有时能令人愉悦,有时又振奋人心,还有时使人惴惴不安。
我愿意带着那富有幻想色彩的声音,向你的世界走来……
【篇四:我为丰富自己而读书】
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而读书?我会告诉他,不是为了考试而读书;不是为了上好的大学而读书;更不是为了父母而读书。而是为了丰富自己而读书。
之所以我不是为了考试而读书,是因为考试只是我人生中的小小目标;有人认为考上清华北大是人生中的巅峰,但我认为学习的脚步并不能因此而停下,而是在急匆匆的继续往前走;读书学到的知识最终是进入了我们的大脑,所以也不是为父母而读书。
我从小就爱阅读,不管是书店里买来的书,还是图书馆借的书;不管是科技类的书,还是文学历史类的书,我都百读不厌。但我最喜欢的是历史类的书,因为历史书充满了风趣。许多历史故事告诉我们,很多将领在快要胜利的时候,因为骄傲、自以为是而被敌人来了一个回马枪打败,例如项羽刘邦鸿门宴;有时历史也会告诉我们,谦虚的人总会取得成就。我对此深信不疑,并且我还时刻提醒着自己,道德品质是做人第一重要的。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古语说,少年时读书犹如红日初升;中年时读书犹如太阳当头;即使晚年没有了太阳,也可以点起蜡烛继续学习。所以,让我们为了丰富自己而读书吧!
【篇五:其实,生活很丰富】
生活有时如流水一般,悄悄的流逝;有时如彩虹一般,七彩斑斓,丰富多彩;有时如狂风一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生活——总是充满着未知性和神秘性。
总有人会认为:生活如白水一般平淡,每天过着重复的日子做同样的事。可事实真的如此吗?不。我们现在的生活像碎片一样被分割,我们只是看到了碎片中经常重复的部分,往往忽视了碎片中那些珍贵而又美好的部分,而且这些重复的部分也有不是永远一样,总有不一样的部分,需要我们去慢慢推敲,发现和领悟……
生活既然那么有趣,我们怎么把这些碎片一点一点的拾起来聚集在一起呢?那就是要有一双会发现不同的眼睛。也许有人会轻描淡写地说:“我每天看到的都是一样的,哪有什么不同?”不。那是因为你没有细心观察,细心去把那些看似微小实则充满不同滋味的“碎片”拾起来。这些“碎片”其实很容易找到,因为平凡的一件事中,你就能找到。例如:粗心的你忘记带了一件东西,可是细心的父母却发现了你的大意帮你把东西快速送来。虽然很平凡,但这就看出:父母对一个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当你下大雨没带伞无法回家之时,当你感受到无助和绝望时,同学借你一把伞,这就能看出:在你陷入困境之中,同学或朋友的帮助犹如曙光一般给你希望;当你遇到不会的题目时,老师亲切的指导,丝毫没有责骂,不能看出:老师对你的关怀吗?当然,在社会上你遇到困难时,好心人的援助之手不都是吗?这些美好的碎片就在眼前,只是我们忽略了它们……
为什么我们忽视这些“碎片”呢?因为我们只是被快节奏的生活所掩盖,只看到了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每天的生活像两点一线。学校或单位和家。这两点一线看似无趣实则有趣,因为我们只是关注了两点一线中最重要的任务,遗忘了被我们放在大脑“小角落”里的珍贵“碎片”所以我们不能看到生活中的“碎片”的单调重复,更要关注它内存蕴含着的美好。
生活其实是一幅图画,它是由一个个小小的“碎片”所组成的。想要把这些“碎片”拼凑起来成为一幅最美丽的珍贵的图画只有去细心寻找这一个个小小的碎片。
生活其实很丰富,只要去细细品味……
【篇六:于细微处见丰富】
一个寒冷的冬日里,独自去姥姥家赶晚饭的我上了2路公交车。
车内十分安静,大家都在做自己的事情,互不打搅。到了和美广场,一个尖锐的女声打破了车内的宁静:“上一天班,真是累死了!”。被车内静谧的空气衬得独特起来的嗓音,让我忍住想看一眼说话人,但又怕直视不太礼貌,于是假装不经意地瞥了一眼。是个看起来上了年纪女性,头发染成耀眼的黄色,密密地烫着一层一层波浪似的小卷,由于疏于打理,显得有些枯燥,乍一看仿佛一桶缺水的泡面倒扣在头上。车内早已座无虚席,不知道是不愿相信自己的眼睛还是不肯死心“没有座位了吗?”她大着嗓门向司机询问,旁若无人的样子。“早就没了。”司机简短的回答。车子再次启程后,她和同伴选了我左前方的位置站好,为了保持平衡,一手挎着装满晚餐素材的塑料袋,一手拽着上面的扶手,两只脚一前一后的扎着,看来经常应对这种情况。嘴上的口红已经斑驳了,估计还是早上出门前涂的,经过一天的磨难已经掉的差不多了,但是丝毫不妨碍她跟同伴交谈时不时笑出声来,仿佛上车就喊累了一天的另有其人,那种轻松的状态让身处陌生环境总显得拘束的我觉得羡慕。
起步阶段过后,到达下一站之前,是一段平稳的行车时间,熟练的司机让我们感觉不到车身的颠簸,只有车窗外向后倒退的行人和璀璨灯火证明着我们在前进。趁着不摇晃,就着车内昏暗的灯光,她解放了攀着扶手的手低头在塑料袋里翻找,终于淘宝似的翻出一个小塑料袋里面装了两个包子。可能是上了一天班实在饿了,要趁回家之前补充好能量为家人做晚饭。袋子一解开,不用尝就知道了包子是什么馅儿,一股浓浓的韭菜味肆无忌惮地侵略了鼻尖,旁边打扮时尚的姐姐默默把头扭向窗外,一直低着头刷手机的大叔冲她后脑勺瞪了一眼。味道太大了,同伴委婉地提醒,她却仿佛没有听见,两个包子全部吃完后又打了满足的饱嗝。狭窄空间里漂浮着的无法摆脱的异味令人心底升腾起一股莫名的烦躁。此时我不知道该如何想象她,一个自在爽朗的人?一个为家庭操劳的人?是不是一个令人喜欢的人?可能每个人身上应该都不止一两个标签,每个人都是丰富复杂的个体。
到站,下车,念一句咒语平复内心的波动:“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