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小学作文 六年级作文 闲话中秋
闲话中秋
发布时间: 2024-11-03 11:49
阅读:

【篇一:闲话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终于到来了,让我们一起度过这个充满温情的节日吧。

中秋美景

说起中秋节的美景,那是数不胜数啊!在田野里,农民伯伯正丰收着庄稼。快看!那田埂上开满了菊花。这些菊花在秋风的吹拂下,微微摇摆,如同一个个小姑娘正向我们招手。空气中弥漫着菊花的香气,沁人心脾。大树们也很活跃,好像是在为中秋节做准备,温暖的阳光洒在大树上,阳光透过树叶射到了地上。树叶被太阳的光射穿了,顿时从绿色变成了翠绿色。

中秋美食

在这个快乐的节日里,当然少不了中秋节的美味佳肴。在中秋节这一天,有许多水果都会成熟。看,我家的石榴也已经成熟了,它把自己的“小嘴”打开了,仿佛像一个微笑的小脸儿。里面的果实露了出来,如同珍珠玛瑙一般。把几颗果实扔到嘴里,咬一咬,酸酸甜甜的汁水流了出来,嘴里溢满了石榴的香气。当然,中秋节最主要的并非是水果,而是月饼。月饼呀,是用油做成的,所以摸起来油油的。但是,只摸是不行的。上面的花纹很精致,圆圆的月饼是金黄色的,味道又香又脆,非常美味。月饼还有一个意思——团团圆圆。

团圆时刻

在中秋这天,我与家人一定会去爷爷、奶奶家过节。当我们到地方的时候,正看见爷爷奶奶在门口坐着。他们那布满皱纹的脸上出现了笑容。我们全家终于团圆了。天越来越暗,我们正坐在饭桌前一起享用着美味佳肴。一起快快乐乐的度过这美好的一天。吃过晚饭,我把月饼拿了出来,我们全家人坐在门口一边吃着月饼,一边看着天上那圆圆的明月。正当这时,我已然明白了中秋节的含义。

中秋节,我爱这一天。我爱中秋美景;我爱中秋美食;我更爱一家人团团圆圆。

【篇二:中秋遐想】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在这个举国欢庆的节日里,我和我的家人们同样兴奋。伴着一轮明月,有着月光的淋浴,家人同聚阳台,吃着月饼,谈着家常,其意也洋洋,其乐也融融。

夜色沉沉,月亮明明,我的思绪也一泻千里。

最不能忘怀的是我死去的奶奶和外公,每每想起中秋月下奶奶那滔滔不绝的故事,每每想起院中树下爷爷那慈祥安然的笑容……,无不让我留恋终生。可是,人生就是如此,此时的我多想再跟他们说声“中秋节快乐”啊!

同时,我会想到了“5·12”大地震中失去亲人的灾民们,中秋佳节,本该一家团聚,他们却只能在痛苦地煎熬着。抬头看着月亮,心中想着亲人,那孤独无依,那妻离子散,那无家可归,那漂泊无依……,齐上心头,其情也悲,其景也寂。

紧接着,我会留意我们身边那些背乡离井,出外打工的新莞人,他们真是可怜,为了赚钱生存,为了孩子就学,中秋这样的团圆节日里也只得遥对家乡,深埋痛苦和思含,独守异乡,留下的只能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突然,我又陷入了更远的遐想,那些奥运健儿这个中秋节过得快乐吗?当然是有喜有悲呐,得了奖牌的健儿,一定会在餐桌上有说有笑,十分地高兴,不停地诉说自己在奥运赛场上的经历,为自己制订更远的目标;没得奖牌的健儿,肯定是悲中透着自强,他们肯定在设计着自己的后四年,拼搏进取,伦敦赛场见。

此时,我深切地体会到苏东坡当年的感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也许整个世界就是这样,有悲有喜,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家人,朋友,多陪陪他们,不要等他们离开,留下的是思念!

【篇三:中秋佳节晚会】

正月十五中秋佳节,我们三(2)班举行了一次中秋节晚会。这个联欢会,都是由同学们自导自演的节目,很是精彩。

同学从家里带来食物吃,还欣赏着节目,可有滋味了。

我们还欣赏到了许多诗歌;第三组读了《中秋赏月》,读的抑扬顿挫。第四组表演的《水调歌头•中秋》,铿锵有力。,第五组的《少年强》,第六组的《正月十五月儿圆》,语句优美,读声动听。

最后,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中秋节的来历,我们听的津津有味。我还学到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故事。

孙义翔同学给我们表演了武功:猴子拳。而孙宇杰同学给我们带来了一首歌《下山》,但是唱的五音不全,我们听着哈哈大笑。阳光也发表了他的演讲。我们望着天空上皎洁明亮的月亮,感觉十分美丽。

这次中秋佳节晚会我们不仅开心,还学到了许多知识。收获可真大啊。

【篇四:闲话时尚】

在物质世界渐趋丰富的好时代,人们被超市、精品店中的五花八门、光怪陆离的生活用品弄得辨不清东西南北了。时下,所谓的新生代,就不乏此类,他今天弄个爆炸头冷不丁出现在你面前,明天又一身蜘蛛侠衣很得意地走在大街上,后天又换了一身“满城尽带黄金甲”中金灿灿的夸张服饰闪亮登场,令你目不暇接……诸如此类的现象,引发了我很多的思索和感慨。

问其究竟,他们理直气壮地告诉你:你懂什么!老土,这叫跟着潮流走,这叫时尚!他们的回答往往会令你瞠目结舌,无语应对。我慨叹是自己落伍了,还是现在的人们追时尚追过头了,追得找不到北了。看着大街上露背露脐的妙龄女子,长发飘飘的潇洒男生背影时,我不禁要问,什么是时尚,难道这就是时尚?

我虔诚地捧出词典。时尚是指当时的风尚,而风尚是指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它所蕴含的意义不光在虚浮的外在表现,更重要的是它的内在意蕴。可见,上述的种种现象,充其量只是赶时髦。我觉得这是无原则的盲从,不是真正的时尚,真正的时尚就是做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而不是刻意地去模仿别人。否则,惹一个“东施效颦”的结局,悔之晚矣。

你看,前面走过来一群活力四射的中学生,他们穿着整齐的校服,步履矫健地向前走,这就是学生的时尚,是最美丽的形象,是最可爱的形象。假如一个学生奇装怪服,头发蓬乱如歌星那样,走在自己的群体中间,这真是一件大煞风景的事情,谈不上美,更别说时尚了。再如,一个站在讲台上,为人师表的女教师,硬是把自己打扮成时装模特那样,走进教室,走上讲台,恐怕,传播文化的课堂将变成T型台了,不但不利于传道授业,更不利于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也就无从谈起美感、时尚了。

凡此种种,我们可以很清晰地认识到:要时尚,就要做自己,一味地模仿,追潮流,反而会落得一个贻笑大方的结局;要时尚,就要根据自己的自身条件、实际情况巧妙地扬长避短,大方自信地行走于天地之间,这是时尚的真谛。我奉劝那些现在还在盲目追求时尚的少男少女,拿出你的智慧,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做自己才是永远的时尚。

【篇五:参加《太仓闲话》节目录制】

今天,我和三个小伙伴接到了一份令人振奋的通知——老师要带我们去传媒中心参加《太仓闲话》节目的录制,大家兴奋得手舞足蹈。

节目录制之前,主持人让我们试音,向我们介绍了本次比拼的对手是实验小学,我的心一紧:晕,和实小比啊!江老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在边上给我们鼓劲:“重在参与,我们是来玩玩的,别紧张!”我似乎平静了许多。

节目录制开始了。

第一个环节是“用太仓话读一读”。糟了,其实在家我是不怎么说太仓话的,怎么办?但幸好我抽到的内容比较简单——“圆规、橡皮、铅笔”,这些听爷爷奶奶在家说过。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大着胆儿说了出来,结果嘉宾杨老师说我全说对了,加3分。耶!真是瞎猫碰到死耗子!这一环节我们读错了一个,实验小学领先1分。

第二个环节是“太仓俗语知多少”。我们抽到的俗语是“宜兴夜壶,独出一张嘴”,刚看到这句话时我有点懵,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通过江老师解答,我知道这是嘴上说着要去做一件事,可实际却没做。主持人还让我们拿这句俗语造句,真难。我实在没辙了,把家里的爸爸出卖了,说:“他在家什么活儿都不干,‘宜兴夜壶,独出一张嘴’。”小伙伴沈科就哑巴了,他不理解这句话,也没法造句。这回和实小的差距又拉大了1分。

第三个环节是“你演我猜”。我演江老师猜。比赛只有两分钟,我们马上进入状态,我演一个江老师说一个,非常顺溜。有一个是我们最有默契的,屏幕上显示“鸡蛋”,我马上脑子里就浮现出“番茄炒蛋”这盘菜,我就脱口而出:“番茄炒什么?”江老师马上就回答“鸡蛋”。两分钟时间,我们答了14题,又比实小少了1分。我的心怦怦直跳,看来我们要输了。

第四个环节是“太仓新老知识知多少”。这是一个抢答类的环节。第一部分是选择题,我们和实小打平手。第二部分是解释“运气好”在太仓话里可以怎样说,实小赵老师说:“额骨头旺”。江老师又说:“额骨头高。”嘉宾杨老师说:“一个都不准确。”江老师突然说道:“我晓得了!额骨头碰到天花板!”主持人说:“对啦!”我们激动的自己给自己鼓掌!最后我们扳回了1分。

虽然最后以两分之差输了,但能参加《太仓闲话》的节目录制,我觉得很荣幸!我们这一代孩子都说普通话,即使在家也很少说太仓话。“太仓闲话”汇聚了吴越江南语言文化的精华,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我们要保护区域语言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让太仓话流传下去!

【篇六:闲话宝钗】

读罢《红楼梦》,个个千娇百媚的红粉佳人从我眼前闪过。最终,我的目光落在了“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的宝钗身上。

自古以来,《红楼梦》中分别有两个阵营:拥黛、拥钗。拥黛者说:宝钗是宝戴之事的破坏者;而拥钗派则说:黛玉总是一天到晚哭哭啼啼、多愁善感,别人跟她开句玩笑都能当真,躲在屋内一声不吭。在众多读者眼里,宝钗就是书里面的反派人物;在我眼里黛玉是艺术,而宝钗是生活。

有人说宝钗是太忠诚于封建礼教,在旧社会中,能有多少人不信奉封建礼教。宝钗虽说是出生在金陵四大家族中“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也算得上名门千金,但她的父亲早逝,哥哥不济。薛家这个重担自然落在宝钗身上,要是宝钗不能干,薛家还能站稳金陵四大家族的脚吗?

宝钗聪慧能干、端庄、识大体,也是荣国府二奶奶的不二人选。黛玉虽说和宝玉有相同性格、爱好,但是她从小体弱多病,性格多愁善感性格过于脆弱。贾母促成这桩“金玉良缘”也是长久考虑,如果让林黛玉上了荣国府二奶奶,不说荣国府有白是之虫,总是有千足之虫、万足之虫。

拥钗也好,拥戴也罢,希望大家能从另一个角度去欣赏宝钗。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