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小学作文 四年级作文 有趣的陶艺制作
有趣的陶艺制作
发布时间: 2024-11-03 17:48
阅读:

【篇一:有趣的陶艺制作】

真好!今天第三堂课做陶泥!同学们欣喜若狂,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好一阵激动。

“叮铃铃”,上课了。来了一位陶泥老师,她把一大箱陶泥发给我们,给我们简单介绍了一下今天要做的内容,就插上U盘,给我们看教学视频。我急忙拿出陶泥,在桌子上铺一层纸,把陶泥放在纸上,安安静静地看视频。

老师一边给我们看视频,一边大声讲解:大象头要搓圆,身体是椭圆形,鼻子要有点弯……我看着视频里老师做的成品,心里默默地想:我能不能做这么好呢?

我把陶泥切成两半,拿出其中一半,把它搓圆。可没想到竟然出师不利,我的圆搓得圆不圆扁不扁的,跟个四不像似的。我特着急,不知后面还会有什么难题等着我。万般无奈之下,我只好厚着脸皮,请别人帮忙,没想到别人三下五除二,不到两分钟就搞定。

身子做好了,开始做复杂的大脑袋。脑袋还是和身子一样的做法,这次我自己动手把它解决好。头上的部件有些多:有鼻子、眼睛、耳朵,其它都没问题,可是这“臭鼻子”,又让我跌了个大跟头。做鼻子时,搓得要么太粗,像根柱子,要么太细,像根面条。我东看看,西看看,看看别人是怎样做的,一边看一边小声嘟哝着:“哦,原来是这么做的呀!”我用刚取到的经来做象鼻:鼻子前面要粗一点,中间、后面都要细一点,我多搓几下就细了,少搓两下就粗了。“太好了,我做成了!”我在上面扎了两个小孔,让大象呼吸。

眼看离成功只差一步,就是差了一步,课我从天堂直接掉入了地狱。我错了四条象腿,装上去。想不到的事“哗啦”一声,大象散架了。“也许是腿太细了,支撑不起那么重的身体吧!”我自我安慰着。我掰下更多陶泥,做了四个特别壮实的大腿,用力按上去。嘿嘿,我的大象终于站起来了。

你看,我的大象正翘着鼻子,仿佛跟对我说:“小主人,我可爱吧!”

【篇二:制作灯笼】

明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正常来说是非常高兴的,但是,我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不仅因为学校不放假,而且要制作灯笼。我渴望元宵节,但我深深地知道——我最厌恶做灯笼等活动。

在老师的强制要求下,我不得不拿起材料。

我不会做灯笼啊!李同学听到我的求助,热心帮助了我,他说:“做这个灯笼特别简单,只不过特别费纸。先把纸撕成正文形,然后这样折……一共需要折六个,咱俩一人折三个。”我折了起来,我首先把三张纸撕成正方形,接着按照他说的折法折了又折,然后把剩下两个折完,最后把折好的三个交给李同学。只见他快速地把六个接成一个形状,有点像球体,也有点像五级魔方。李同学撕了个纸条做把手,又撕了个纸条写了一则灯谜,签完名后让我签名,我签了一个大大的名字。李同志跑过去交给老师,老师说做的好,我在座位上想:那是一个多么完美的灯笼啊!

元宵节到了,看着外面展览的灯笼,我觉得我获得成功。也许这样的成功对别人来说并不算做么,但它对我来说,却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我终于学会了制作灯笼的关键环节,同时也使我意识到: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贵在动手,毅力是我的精神力量,是我取得成功的真正原因和秘决,我建议学校多搞一些这样的活动,因为亲手做出来的这些东西多好啊。

【篇三:模型制作——滑翔机】

“飞机模型,好漂亮。”在别人那句句赞扬中,我沉浸于其中。今天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来到了少年宫模型世界。大家个个新奇不已,谁也没有想到自己触及到了飞机模型、橡皮筋、动力板。

一袋袋模型学具,如接力般传了下来,大家一拿到学具就喜笑颜开,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按照说明书,从模型袋中取出两片机翼,用剪刀裁开,分为左翼、右翼。将其中一个翼片靠在桌面2cm处沿凹槽线压下,做成减速翼边,心中不断安慰自己小心,千万别弄破。接下来接前缘往上翻,翻为50°作为控制方向,把机翼翻转至底部用双面胶粘上定型片,贴至50°折角处,使其固定。第二片机翼也按此方法制作,将其两片机翼固定在翼台上方的中线处,用塑料片压下,捆绑上橡皮筋,手中犹如出现了一对焰红色的鸟翼。完成折翼后,揭开面纱的是那制作平衡尾翼。

将单独尾片用双面胶粘住后翼架上,一定要以水平中线的方式固定,又将水平直线板翼以90°的垂直平行方式用胶水粘于后翼上方,正面一看活像一只鲸的大尾巴。突然,甲床传来一阵刺痛,不好了,原来是指甲用力过猛受伤了,一定是刚才装机翼时,我心想。我勉强试了试,还可以,就自我安慰开始了最后一步最关键的组装、全拼。

先将翼台下方的两个小孔穿过机身杆后3CM处的最佳位置,用螺旋桨的小洞用力插入,使其可以正常转动,在机身杆后部约2CM处。接着让尾翼架的小洞穿进机身,我仔仔细细地操作着,每一步都丝毫不敢大意。最后大功告成时可别忘把牛皮筋给挂上。拿在手上的那不在是零件而是触动人心般焰红色飞鸟的劳动成果,心中收获着创造的快乐。

这次短暂而独具匠心的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模型本来就是我的向往,更加加深了我们对模型的认知。模型是事事物物的缩影;模型是种种成功的起点;模型更是那未来世界的蓝图。这次活动让我们不但收获了体验的快乐,也让我们的动手能力有所提高。

【篇四:制作兵马俑】

今天,我又要去参加小记者活动了,这回我们将制作兵马俑,我很疑惑,这么高大的兵马俑,我们该怎么制作呢?

刚到场地,水晶老师就给每个签到完毕的小朋友两个塑料杯子和三根牛皮筋,这样我更加迷糊了,这个可怎么制作呢?原来这个只是辅助工具,真正的工具和材料是后来分发的模具和石膏粉。这下我明白了,我们这次要制作的是一个微型石膏兵马俑。

制作之前水晶老师一再给我们强调制作的关键,那就是:要快,要稳,要等。于是老师一声令下,我就立马把整包石膏粉倒入40毫升的水里,然后用筷子快速的搅拌,整个过程不能超过20秒,但是要搅拌均匀,眼看差不多了,我就把石膏水倒入事先用牛皮筋扎紧的模型中,从模型的头部口子中稳稳倒入,一边倒入一边不停的振动,让石膏中的空气冒出来,这样我的兵马俑才不会是个马蜂窝。不一会儿我们都装好了兵马俑。虽然石膏水很容易凝固,但是要正在的坚固需要我们耐心的等待上一个小时。在这个等待的时候我们跟随水晶老师去了一趟“西安”,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西安,一面是古老的城墙、楼阁、兵马俑;一面是现代化的高速发展的科技之都。最让我想探秘的是老师讲的小雁楼,这个曾经被雷劈打三次,而后有自行修复了。人们一直认为是神在帮助,因为找不到科学结论。就如那个庞大的地下兵马俑一样带有着众多的疑问。不知不觉一个小时就过去了,呈现结果的时候来临了,我屏住呼吸,小心翼翼的取下捆绑着的三根橡皮筋,深呼一口气,把模型的前半部分拿了下来,完好无损,我离成功接近了一半,顺利的取下了下一半,我拿起小小的兵马俑上下左右细细的打量起来,虽然有一点点小气孔,但整体上还是完整的。

我们制作手掌那么大小的兵马俑,就花费了那么多的精力,而我们的祖先,在那个年代居然制作了成千上万个如此巨大的兵马俑,这实在是让我们太惊讶了!

【篇五:制作礼品包装盒】

今天我在手工材料袋中找出了“礼品包装盒”。因为今天正好是外公的生日,我准备用它来装礼物送给外公。

我找来剪刀和胶水,开始制作啦!首先我用剪刀把纸上的每一个部分都沿着剪切线剪下来。可是一个“小太阳”却把我给难住了,我怎么也剪不好。平时剪东西是我最拿手的,今天这些弯弯曲曲的“光芒”却让我束手无策了。我只能去求助妈妈了,在妈妈的帮助下,我终于把小太阳平整、光滑地剪了下来。

接着就要开始折了,我仔细观察纸片上的山线和谷线,按照提示把山线折好。然后要折谷线了,可我又遇到困难了,我从来没有折过这么复杂的谷线呀!差一点被我折坏了,妈妈给我示范了一个,我才照着样子一个个折好了。

最后,只要把小太阳粘贴在顶端就行了。一开始,小太阳怎么也粘不牢,手一松就弹开了。我想可能是我没有耐心,按的时间太短,于是我紧紧地捏了好几分钟,这次终于粘牢了。这样一个礼品包装盒就完成了,这个礼品包装盒看上去方方正正的,像真的一样,只是比较小,放不了大的礼物。

我在礼品包装盒里放了两块巧克力送给外公,外公非常开心。我也懂了只要多思考、有耐心,就一定能成功!

【篇六:有趣的微景制作】

周天下午,我来到筼筜书院体验微景制作。

进入教室,我被眼前琳琅满目的材料所吸引,仿真水果、蘑菇、彩色细沙、各类鲜花、仿真昆虫和小动物……真是让我兴奋,期待着快点开始,自己动手制作啊!

老师让我们到野外寻找素材,说可以协助我们完成作品。回来之后,老师教我们如何使用剪刀,还示范给我们看如何制作微景观。现在,老师终于宣布我们可以自己开始制作啦!

我先打了个布局草稿,把三支长短不一的风信子插入泥中,再加了几支康乃馨在侧边。接着,我用小铲子在下方挖了一个“小池塘”,在上面洒上蓝色细沙当作湖水,再在湖周围围上漂亮的小石子和一只可爱的“小青蛙”。“小青蛙”的“家”四周是用铁丝和彩色木棍做到桥和栅栏,桥边还有几株小花簇拥着,很美。

然后,我在右上方建了个“乐园”。用仿真苹果、坚果、钢丝和假眼睛做的“女孩”,叫“苹果仙子”,用两个坚果和其它钢丝球,仿真眼睛做的“男孩”,叫“坚果精灵”。瞧,他们正在做游戏呢!玩累了,就躺在绵球上休息;喊饿了,就到“桃树”上摘个桃子吃……

“乐园”被花海包围着。紫的、红的、粉的、黄的,色彩明丽。还引来了几只“小瓢虫”欢乐的游戏其中;“小蘑菇”也靠着花儿生长;刚冒出来的“笋”,在好奇地张望……

最后,我们把目光投向丛林。在这里,“成熟”的“果子”已经落地;“小树”争先恐后地“生长”着;“灌木丛”抖着身上的露珠,跟太阳公公问好;还有竹林,纯洁而淡雅,是植物中的君子。

啊,我多么想变小,到微景里走走。从小桥上走过,我捡了个果子,采了束鲜花,在太阳公公的沐浴下欢乐地走过。来到“仙子”与“精灵”的“乐园”里,和他们玩游戏,摘颗桃一起分享夏日的甜蜜!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