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水之绝唱】
世间万物,不仅仅是为了一首绝唱!——题记
水,自天上来,形态各异,或淡或浓,或纯或浑,但每一滴水,都有它们各自的绝唱,或惊天或震地,或哀吟或悲愤。
我便喜欢水的绝唱,无论喜怒哀乐,为的只是它们消失前的那一曲绝唱。
黄河,波涛汹涌,浑黄的水让人感到气正雄浑。危崖耸立,却出穷山险境,河岸拍起的啸次次攀高,犹如巨龙出世般壮阔。黄沙漫步飞湍,在水中卷了又卷,翻了又翻,像一头金眼的怒狮,眼里永远泛着无尽的腥红,在河底不安的躁动着。
这绝唱犹如万箭齐发,如铿锵有力的琴声,在一片穷山恶水中悲愤的绝唱,却又有万兽之王的气魄,令人热血沸腾!响彻云霄的嗥鸣令人震震发抖!
霎时,如钢弦齐断一般,却只是一声响,寂静便也沉了。
久久没有声响。
只听一声轻巧的滴嗒,伴着细小的轻语,撩起眼帘,一口将满未满的水缸里,钟乳石刚刚沁出的水滴在里面,如一只轻巧的灵燕,轻咛而过,又如蜻蜓点水,一笑而代。泛起淡淡涟漪,直至宁静,这时却才发现,天地间,似乎只有一块暂时不会沁出水的钟乳石,还有一个藏在深深山窟里的水缸,而这水似乎是一滴大自然神秘中充满对生命蕴含满满生机的绝唱,似欢快似深沉的在偌大山窟里游荡。
天也静了,地也静了,只是石窟外下起了雨。
起初,一点两点,细如牛毛。
后来,三点四点,淅淅沥沥。
我也喜欢听雨声,独自坐在阳台上,捧上一蛊茶呆呆地看着。小雨,安安静静,却似的黑纱洒了下来;下大了,却也只是沙沙作响抚摸着大地。姐姐曾与我说过:“天上的嫦娥悔恨后羿,便会落下一串泪,一泪化为一丈雨,所以每每下雨,我便蹙着眉头想,又是那位神仙在暗暗低泣?这水便是天上的泪,地上的雨,天地间一曲缠绵绝唱罢了。
世上每一滴水都有它的绝唱,天地间江河之广大,而水是后,便是诉出自己内心的情绪,而我只是喜欢静静地听着水之绝唱。
但我知道,它们生来,并不是为了一曲或喜或哀的绝唱!
【篇二:愁绪涌出词中的绝唱】
悠悠历史,经历了多少岁月的积淀;漫漫长卷,又记下了多少迁客骚人的苦难。因愁而泣,因愁饮酒,因愁难眠,更因愁涌出了词中的绝唱。
青冢坟前,内心坚强了太久的苏轼终于流下了眼泪。“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曾经的往事难忘,曾经的恩情难断。“幽梦忽还乡,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什么才情,什么抱负,在妻子的坟前早已抛之脑后。仕途不顺,一贬再贬,忆起曾经日日说恩情,而今却独留自己与她阴阳两隔,盈满眼眶的泪水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愁苦潸然而下。不知从哪年起,不知到哪年止,苏轼心中放不下的永远是曾经陪伴自己的妻子。
由悲而泣,更因愁而写,用泪凝成这首词中的绝唱:“十年生死两茫茫……”
樱桃已红,芭蕉又绿,春光无限,想留却又留不住。小舟轻泛,春意阑珊,却又是怎样的愁绪涌出心头?“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家还远在千里,何时才能归去。一杯两杯浊酒下肚,欲醉愁肠,未曾想借酒消愁愁更愁。河水依旧缓缓流淌,瞥见那热闹非凡的渡头,却无心停留,归家的路还长。愁,因蒋捷得到了完美的升华;蒋捷,更因愁叹出了这篇词中的绝唱:“一片春愁待酒浇……”
家的温暖,让每个在外的游子急切盼望归去,谁愿忍受飘飘的风儿,潇潇的雨。
雨打芭蕉,奏出低沉的声响,小轩窗外,一根情思连得是两处闲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在这黄卷青灯下思念着远方的爱人而陷入这无边的雨中。远方的那里是否也在下雨?远方的雨又有怎样的愁绪绵延?远方的他是否也感觉到了寒冷?远方的他是否也在思念自己?心中离索万千,但她不敢走进睡梦中去,唯恐一觉醒来,青丝已变白发,不再是从前的她。
愁,因爱而愁,因愁而爱。李清照蹙紧了双眉,将心中的愁绪幻化成了这篇词中的绝唱:“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夕阳渐渐西落,却不想离去,这一别,又是何年?苏轼的泪未停;小舟还在向远方划去,不曾停留,这一路,还有多远?蒋捷凝望着远方;雨滴终于停落,依然忧虑,哪一天,才能相见?李清照还未入眠。
愁,因愁落泪,因愁叹息,因愁不敢入眠,他们更因愁涌出了词中的绝唱。
【篇三:宋元之绝唱,千古之婺江窑】
非常荣幸能够被“寻梦·婺州窑”抽中成为小记者采风团中的一员,去参观古老中国婺江水系所孕育出的婺州窑。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满怀喜悦心情踏上了寻梦婺州窑的旅程,这是我第一次没有爸爸妈妈陪伴的旅程。面对着未知的世界,我像一只从笼子里放出的小鸟一样,对未来的旅程充满了好奇和雀跃。
去往婺州窑的这一路上,五彩斑斓的景色在我眼前稍纵即逝。小鸟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路边一户户农家小院错落有致。那一片片黄澄澄的麦田,孕育着丰收的希望,弯下腰来的麦穗彰显着成熟的魅力和丰饶。
车子在高速路上疾驰着,很快就到达了第一站。小朋友们都排着队走下车来,互相谦让井然有序。经过一段时间的步行,我们来到了一个古村落外,一条由瓷片碎瓦组成的田间小路延伸到村口。我们行走在上面,就像在时空隧道中穿行。古老的村落似乎在给我们讲诉着远古的故事,古老的歌谣在我们耳边传唱不息。指导老师带我们游览了村子一圈后,允许我们解散自由参观,我们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奔向村子的各个角落。古老村落的美景令我们应接不暇。待我们满足了好奇心之后,老师又让我们捡碎瓷片,我捡了三块,看着那些布满苔藓的瓷片我不禁在心里想到:或许这就是古董哩!
我们争先恐后地到小溪边清洗了自己的“战利品”。清洗过后,老师又带我们来到了另一个村子,这个村子有着一个很奇怪的名字,叫做七星斗村。老师说这是七星伴月的意思。这是一个保存非常完整的古村落。青石白墙上有很多精致的砖雕门楼,木雕也非常精细。上面的人和动物样样雕的栩栩如生,堪称一绝。
中午酒足饭饱之后我们进入正式的实战阶段——做笔筒。老师教我们先取一小块粘土,把土揉成长方形打好底,然后把土放在机器内做成一个中空的圆柱体,我还突发奇想地做了一个莲花加荷叶的装饰,这一想法得到了老师的赞许。
旅行的最后,我们去了婺州窑博物馆。博物馆里面陈列了东汉以来的各朝代的婺州窑。老师还发我们一本书,书名是《寻梦婺州窑》,我非常喜欢。参观期间我们采访了馆长,我们问馆长:“工作累吗?”他回答说:“不,只要你把它当作走路,把它分成很多段,每一段设置确切的目标,朝着这个目标一步步走下去,一点点的去实现目标,就不会觉得辛苦和劳累了。”这句话让我回味无穷,更让我觉得受益匪浅。
自东汉以来燃烧了千年的窑火,渐渐黯淡。而古朴凝重的瓷器,像是一个蹒跚的老人,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瞬息万变,越来越处在消亡边缘。
古老的窑器需要在我们的手中传递下去,更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继续传承下去。令人欣喜的是婺州窑的创新和发展正当其时,婺州窑的复兴适得其势,相信婺州窑的明天一定会光彩夺目。
【篇四:史家之绝唱——《史记》】
学过了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后,我们知道不朽是立德、立言、立功。而司马迁选择屈辱的生,是出于自己的“私心”——完成《史记》。这就是立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生既会有灿烂的阳光,也可能有凄冷的风雨。面对着生与死的抉择,你会怎样选择?生?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司马迁选择屈辱的生,屈原选择壮烈的死。不管怎样,他们的选择都展现着他们的人生价值。
司司迁在屈辱和耻笑之下,留下了古代散文中的不朽名著—《史记》,《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是我国第一部伟大的纪传体通史。“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二十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书中记述了黄帝以来的传说,商周的史迹,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秦的兴衰,汉的建立巩固,时间跨越三千年。司司迁想“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史记》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曾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我本身不怎么喜欢看有关古代历史的书,因为全是些难懂的文字,因此我看的《史记》是现代青少年版的,虽然只看了几十页而已,但我看得兴趣越来越浓厚,不光是被司马迁形象生动地展现的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所吸引,而且也被他成功塑造的一大批活灵活现的历史人物形象所吸引,我知道《史记》中所描写的人物故事成为后代许多小说、戏剧和其它文艺形式创作的源泉,极大地影响了后代的文学创作。这可见它的文学价值。
《史记》记述了孔子、勾践、孙膑、屈原等一大批古代优秀的人物,对他们进行颂扬,集中体现了他们身上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对丑恶现象的揭露,显示了中华民族疾恶如仇的精神品质。屈原一心为楚国,可是楚怀王、顷襄王都听信奸佞小人之言,屈原最后不愿看到国家灭亡,抱石投入汩罗江内。这是他对当时的无奈,愤懑,更多的是悲,而选择壮烈的死,屈原的爱国心“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不仅表现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而且积极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这可见它的思想价值。
古代的著作都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学、科学等方面的反映,是有参考价值的。因而对于今天的我们,其意义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