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喧闹的东区】
我家就住在小港联合东区,平时那的环境不错,到处是绿色植物。偶尔会听到汽车行驶的声音。可是最近东区异常的吵,都是一些建筑时机械发出的噪音。
原来,有一个老板承包了东区东面一大片地,准备进行开发,许多工程车,挖土机,钻地机发出的声音,最大“咚咚咚”“达达达”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正常生活。更影响了我们小学生的生活。
现在我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作业量大,得抓紧时间做。有时,机械声打断了我正思考的头绪;有时烦的我都不想再做了;有时,我勉强做完了,想放松一下,看看书,机械声又吵得我无法安心看书;有时机械声停了,我原以为终于可以安心的放松了,可是没想到没过几秒钟,机械又接连不断地重重地响了起来。我觉得这种声音干扰了我平时愉快安定的生活。
这样的工作更会恶化环境,影响环境现在的小区有许多沙尘。风那个一吹起来就会进到眼睛里,还会被人呼吸进去。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许多人也都反映这一个问题,要求马上停止一切工作。可是有什么用呢?他们依旧是照常工作。瞧瞧这儿的植物,以前都是绿油油的可是现在都泛起了黄。使得以前那个美丽的小区失去了原来的面貌。
工人叔叔们,我真的希望你们别再这样下去了,要多为别人着想啊!
【篇二:北京的喧闹】
北京,这座十三朝古都,似乎有着一种浑然天成的喧闹,无论是上世纪80年代前门大街上的车马,还是明清两朝皇城根下的叫卖,抑或是是至今时还能时时听到的街头巷尾的邻里家常。这每一幕,都体现着北京城的喧闹。
胡同文化,一直是老北京的传统文化之一,而在胡同漫长曲折的小路间,北京的喧闹处处可见。清早,喧闹声随着阳光慢慢爬上地平线,在爬上院里几间瓦房的屋檐,新的一天开始了。洗衣声,自行车清脆的铃声,大爷们拎着的木笼里传出的清脆的鸟鸣声,邻里街坊间的问早声,大人吆喝着孩子起床的声音,这些吵吵闹闹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老北京城里的协奏曲。喧闹间,是亲情的体现。是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体现,也是人与自然间的和谐体现。老北京的喧嚣,也有这些感情,真诚,与和谐中形成。
时过境迁,北京依旧喧闹。但这其中,似乎也有一些变化。
现在的北京,大都市的氛围,快节奏的生活,各种喧闹的声音也充斥其间。司机因不满等待行人过马路而想起的鸣笛声,公共场所,溺爱孩子的家长容忍孩子不断传出的哭闹声,新规划的楼盘开始施工时响起的钢铁碰撞声。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里相对无言只留下的尴尬的关门声。两位路人因言语间的不合而吵起来的谩骂声。这中间,有人的疏远,渐渐淡化的真诚待人的思想,人们固步自封,人与人间的距离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却远了。工业文明,现代气息所带给北京的,繁华之余,喧闹之间,是疏离,是冷漠,日益增速的交通工具,能让我们很快到达目的地,但是,往往我们历尽千辛,却很难再走进别人心里。喧闹应将距离拉近,而不是彼此隔离!
北京本该是喧闹的,皇城根下的人们,从不甘沉静。他们享受喧闹所带来的充实,但这充实,不应随时间的改变而渐渐变质。它应永远都是真挚感情,真诚态度和和谐的体现。
我们应守住北京的喧闹,心灵间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