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思故我在】
思维是一种奇妙的,抽象的东西。它产生了理智,情感,思想,支配着人的行为。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到底什么是思维?后来我明白了,人们一般称其为灵魂或者大脑神经中枢,我认为,哦,不是我认为,而是思维即我,我即思维。我是什么?我是人,所以思维即是人,躯体只是思维的承载体。
为什么这样说呢,打个比方:某天你走在路上,前面立着一根电线杆,眼看你就要撞上了,这时你有两个选择。1,撞上就撞上。2,马上避开。我相信只要你此时思维正常运行,注意力没在别的事情上,一定会选择避开的把。那么,谁使你避开?这个问题貌似有点白痴,当然是自己让自己避开。自己为什么会避开?因为经过大脑的思考,得出结论:撞上电线杆会造成身体损害,立即避开。于是,你就执行了这一结论选择了避开。而大脑为什么会思考?因为大脑里有思维在运转。假如一个人没有思维,那他(她)就成为了传说中的行尸走肉,这种人不叫人,应该称之为“植物人”,一切行为都只能由本能来支配。
人类为什么要生存下去?因为你的思维告诉你,不想办法生存下去就会死亡,其实真正会死亡的是思维,因为思维无法独立于这个空间,必须要有物质提供能量维持其正常运转,而肉体作为承载体即使消亡了,只要思维和记忆还存在并且能够运行下去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这个人还活着,毕竟和你建立情感关系的不是一具躯体,而是抽象的思维。平时看见的只是包裹着思维的外壳,褪去外壳才是你认识的他(她)。
因此,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其实任何人都是永恒的,只要现代技术能做到在肉身寿命结束前将记忆与思维转移到另一个能提供能量并且能使思维记忆运转正常的物质或者生物上,那他(她)就还没有死亡。与以前的人类形态相比,只是外表构造不同了而已,内在的思维与记忆没有任何改变。所以,我们应该庆幸自己的思维还能正常运转,还能正常思考,这起码表明真正的你还存在于这个空间与时间组成的位面之中!
我思故我在!
【篇二:我思故我在】
人工智能的发展一直是颇受争论的,然针对人工智能可能会使计算像人类一样思考的担忧和恐惧,苹果公司总裁库克迟疑不赞同的态度,并认为真正值得担心的是人类计算机式的思考,没有价值观和同情心,只有理性和判断。
诚然,再看了库克的一番话后,我不禁思考人类思想的价值所在。已有不少科学研究指出人类是唯一具有意识形态的动物,而每一个人的意识形态的不同造就了他们的价值观和对于外物的感情不同。即使是在“物质决定意识”的今天,也有不足少人偏向“我思故我在”这一古老而唯心主义的思考。这也足以看出人类独一无二的意识形态决定了与众不同的思考方式,这是弥足珍贵的,也是由芯片和编程组装而成的人工智能学不到的。
然而,在信息飞速发展,计算机不断普及的今天,我们不难看见有很多人,着实变成了计算机式的思考,他们的行动也一如人工智能般精确而毫无感情。在他们的思想中,只是对与错的判断,舍和求的差别。当活生生有情感有想法的人变成了冷冰冰的机器时,真正的担忧出现了。
或许是在当下这种快节奏的生活当中,人们不得不尽可能的去变得冷静,变得理性。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社会风气也使人失去了价值判断,一心求利。当下有一个颇为有趣的问题:“马路上有老人跌倒,你会扶他吗?”面对如此一个简单的道德问题,许多人都迟疑,或许是层出不穷的老人讹钱让人们有一种趋利避害的意识。但这也不难看出人们由感性思考变向了理性思考,相比带有感情色彩的对老人的担与同情,他们更注重在这件事情上,他们是否有利可图或是否只是遭受牵连。这样的思想一再加强,让人们越发觉得只有理性才能解决问题,感性只会坏事。或许就像龚自珍在《病梅馆记》中的那样变成了思想受束缚的病梅,没有自我的价值观和同情心,确如计算机般。
虽然适当的理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判断和做决定,但是过度理性失去了本性则是令人但有的。人失去了本性,思想有了模式化,社会都会变得如计算器般理性甚至是无情的理性。
鲁迅曾说:“无数的人们,无数的远方都与我有关。”这样博大宽广的思想,又怎是计算机能有的。故尔,我思故我在,只有“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找回自己的本性,有自我的价值观,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一直有思想的芦苇,有志趣的人。既有竹林七贤的深情,又有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放飘逸,在时代理性的大流中抱有一些情感和价值观,虽理性,也不致失本性,懂得我思故我在,拒绝计算机般的思考!
我思,故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