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努力读懂尼克松】
历史的碎片蹚过心灵的河,一幕幕,等待你去读懂它,继而读懂自己和人生。
他,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是一个功过缠绕的人物,是一个理想与矛盾和谐的人物,也是奋斗和挫折同在的人物,世界的和平,中美关系的划时代交往都与他相关:他就是美国总统尼克松,一位难以读懂却必须要读懂的人。
尼克松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但我却是从他人生的悲剧――水门事件,认识他的,当时我便想:尼克松的一生是怎么样的?
于是,我便阅读他的自传,一遍遍,读着他的人生,也渴望读懂历史。
尼克松生于美国的一个普通家庭。他从小便很懂事。他像许多伟人一样,刻苦努力,想要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他的幼年是不幸的,先是两个兄弟去世,自己又的了肺炎。但他顽强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促使他克服病魔,完成学业,继而在工作上奋力拼搏。尼克松幼年的不幸造就了他人生的成长,他学会担当,先是担当自己的人生,继而在更高的舞台上担当国家的重任
二战就伴随尼克松成长而发生了。他当时在物价管理局上班,可以缓役,且他新婚不久,家中又受教会不参战的思想熏陶,可他还是自愿报名服役,并一次次希望到危险的地方作战。
我一开始也认为他有些傻,明明可以不受人指责的缓役,却还要报名参战,冒着牺牲年轻生命的危险多不值呀。而后,我突然想到中国的抗战,那是地不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的抗战。每个人都在祖国危之时爆发出惊人血性,尼克松也不例外,他无法看到自己的国家受到攻击而无动于衷。我顿时感到他的伟大,我也读懂了这次就是他之后为什么乐于政治和为公众服务,并不是他多么注重名利,而是源于他骨子里的那份对祖国无尚的奉献,我突然想到他当上总统后为什么致力于结束越战和世界和平。我好像又读懂了他,他是一位源于普通的总统,他感受的是底层人民的疾苦,而不是统治者的荣耀。
随后,尼克松又竞选上了众议员和参议员、副总统,并做出了斐然的成绩,如参加赫脱委员会,办理希斯案件,经过加拉加斯事件,与赫鲁晓夫的“厨房辩论”。
但我又一次读懂他是在1960年竞选总统时,他和肯尼迪的得票差距是历次总统竞选最少的。且在全国发生了大规模的选票舞弊案件,许多人都支持他,要求重计选票,但他最终还是承认竞选失败。
我一开始很为尼克松鸣不平,这并不是他的错,为什么要放弃?为什么不追求公平与正义?后来我努力从他的角度思考,对于他,一个几乎当选的落选者,一个8年政绩显著的副总统,一个毕生以公众事业为中心的人,他何尝不想抓住这一线机会,他何尝想失去万千付出后的最高奖赏?但他清楚地知道复查选票需要半年,如果这样国家在半年中就无总统,各个方面都会受影响。他说“我不能看到我的国家在无休止的政治斗争中陷入一个又一个危机”。于是,他怀着悲怆的心绪发出了他的认输宣言。这使我又一次读懂了他,他是一个敢于承认失败,能够很大程度克制自己,而站在更高的角度上看问题的人,而这,也是他将来站在更高舞台上为国效力的关键。英雄之所以称之英雄,是因为他有着高度的责任心和牺牲精神。他离开,是他伟大而暂时离开。同时,我也读懂了人生:人生不仅属于自己的,还是属于自己国家和社会的。
在尼克松竞选总统失败后,他又竞选加州州长失败,他被人们看作一个老输家,人们还为他开了一个政治讣告。可是他没有绝望,而是暂时退出政界,韬光养晦,没有人想到他能东山再起,可他自己却从没有放弃过。他说:“我不要被别人说成是一个失败者。”于是,他以丘吉尔为榜样,给自己制定了计划,并努力实施,他首先帮助其他共和党员竞选,并四处募款,拼命地去干,一个州一个州地跑,一个地区一个地区的去宣传。这次,他没有失望,他又辉煌的回到了白宫,他登上了更高的总统舞台为人民服务。我真正读懂了他:他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他没有失望,而是他失望后又爬起来,并且,他被别人一笔勾销时,他永远没有勾销过自己。人生多坎坷,失败多次,梦想依旧在,心中光明,此生辉煌
他出访了中国,让我读懂了他的远见和开放;
他的首脑会谈,让我读懂了他对世界格局的把握;
他结束越南战争,更让我读懂了他对世界格局的把握……。
虽然,不同的国度,文化影响着我们的角度,但这并不成为我们不向他表示敬意的理由。我努力地读懂尼克松,也在努力读懂他创造和改变历史,更在读懂我自己的人生。
尼克松,生于苦难,死于苦难,幼年艰辛,青年努力,成年担当,五次大选,失败辉煌,总统生涯,功勋显著,水门事件,景秀前程一场空,爱与恨,功与过,付苍茫天宇,冷月清风。只有他写着和平缔造者的墓碑高高耸立在历史的古道上,让人去读懂
人生之多何百年,历史之少固千载,悠悠人生如此去,心中读懂即是真!
【篇二:我努力读懂您】
“您真的是一个智者么?”我这样问您,也这样问自己。——题记
您一生智慧绝伦,胜绩无数,功盖三分之国,名成八阵之图,后世万人景仰。可您最终北伐无果,在五丈原逝去。大业未成,您的故事已随历史的硝烟长眠于地下……您,真的是一个智者么?
阿斗的羸弱,蜀国的贫瘠,都注定无法助您走完这条复兴之路。您这么睿智通达,难道看不明白这一点么?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您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呢?我有太多的迷惑没有读懂。
最初认识您,是在一篇课文上。您与周瑜联手打造的赤壁之战让我不由得关注您。之后,我还不断地向姐姐提起您,说您多么智慧,多么伟大,是一个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人。
后来,姑母将一本《三国演义》递给我,说一定要多看看。于是,我开始了解关于您更多的故事。舌战群儒的锐气,痛骂王朗的霸气,空城退敌的勇气,挥泪斩将的义气……三十余年的征途上,写满您的智慧忠心。纵使遭人误解,蒙受委屈,也始终不忘处于危亡边缘的国家,从未改变振兴蜀汉的目标。这时,我渐渐读懂了您的一生。
刘备穷途末路之时,三顾茅庐,找到了您。从此,您认定这就是自己要辅佐一生的人,而没想到,您竟也耗尽了自己的一生。您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羽扇一挥,江山无限,前途光明,蜀国从此鼎立于那个群雄并起的时代,甚至一度接近统一中原的目标。可是天不遂人愿,您的战略筹划被打乱。关羽自负而痛失荆州,张飞暴躁而惨遭迫害,刘备意气用事而遭火烧连营,陨落白帝城。蜀汉江山濒临坍塌,中兴汉室的大任全部压在您的肩上。您忍住悲痛,不负重托,平定南蛮,励精图治,六出祁山,一心要为蜀国打开更广阔的局面。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是文采飞扬的巅峰,也是赤子满腔的热血。奈何“天不助我,助尔曹……”,您病逝于五丈原,留下永远的遗恨。油尽灯枯之时,您却始终没有半句怨言。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无数次品读您的故事,在悲怆的结局里,我无数次的落泪。关上手中的书,我再次陷入了沉思。我不能理解您,也无法安抚自己的悲怆的心。我只能怅望灰色的天空,在天幕之上幻化出您的模样……
“士为知己者死”。您看透了历史风云变幻,仍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的全部能量,一心匡扶汉室,挽狂澜于既倒。您本可做一个更加“识时务”的俊杰,但您选择了“仁”和“义”,选择了用一生来报答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您的赤胆忠心早已名垂千古,成为后世楷模。您是一位真正有大智慧的人。
读完您的一生,我才渐渐读懂您的选择。但我不敢说读懂了您,我只能试着努力去读懂您……
【篇三:我努力读懂离别】
“我们还会回来看你们的……”已教我们一个月的实习老师要走了,那个阳光的大男孩如今也有些淡淡的忧伤,他站在讲台前,说着告别的话,看着同学们不舍和激动的神情,他安慰着我们的情绪。另一个老师在教室后面徘徊。我知道,老师也一定舍不得说再见,他一定也很纠结。窗外,下着蒙蒙细雨,教室里静悄悄的。老师打破了这僵局,又开始逗趣了,教室里充溢着笑声,似乎掩盖了离别的忧伤。
老师要走了!这个消息如冷雾一样笼罩着我。班会课上,意味深长的《约定》令我们心潮起伏;体育课上,“贴烧饼”的游戏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临走前,激烈的拔河比赛让我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我默默地站在一边,看着老师和一个调皮的同学站在一起,一边拍打着他的肩膀,一边和他开着玩笑。我和几个同学围在他身边,看着老师和那个调皮的同学离开,越走越远,越走越远……我的内心满是不舍,但又被另一种声音占据。王勃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今日的告别是一个紫色的梦,我们早晚要从梦中醒来,面对新的开始。试想:大地初醒,淡紫色的天空中还有朦胧的星月,我们送别老师,互相勉励,微笑作别。这是多么动人的场景!今日的告别是心灵的寄托和感情的放飞,我们应该微笑面对,而不是黯然神伤。
“心怀梦想,脚踏实地”,是老师临走前的嘱咐。老师,我会记住的!在你们离开的日子里,我会谨记你们的嘱咐,向着梦想远飞。面对师生的依依惜别,我不再伤感,曾经的相处,一定会让我们的告别带上淡淡的诗意。有离别就有重逢,我期待重逢的日子里,梦想的花朵悄悄绽放。老师,我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
漫步在林荫道上,回想起告别的场景,忆起一个月来与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我努力读懂了离别。微笑着告别,远胜过悲伤的眼泪;牢记谆谆教导,胜过依依惜别。
【篇四:我努力读懂你对我的爱】
“晚上早点睡,看书别太晚。”“要注意身体。”“学习要勤奋。”……你那熟悉的唠叨声,通过那细细的长线传入我的双耳,拂去我心中的阴霾,泪珠随之划过我的脸颊。
你那银色的发线将过往的片段串联起来,回忆像老式电影在我的脑海不断回放。你用你15年的岁月,为我谱写世间最美的华章,而我用15年的年华才读懂你对我那浓浓的爱。
小姨在我15岁的时候给我讲述了我小时候的故事,那是我记忆中的一段空白。她说,当我出生的时候,你已虚弱的躺在床上,却执意要抱我。你用你温暖的手拥我入怀,在你的怀里我睡的安稳极了。你静静的看着我入睡,像得到了世间最珍贵的礼物,你笑的是那么的幸福。
当我5岁的时候,你每天省吃俭用,常常吃那苦涩的咸菜拌饭,在烈日或寒风底下辛勤的工作,只为在我生日的时候送我一个梦寐以求的蛋糕。
当我7岁的时候,我不停的给你惹麻烦,早已疲惫得只能一次次的给别人道歉,而我却坐在屋里看动画片,张扬地笑着。
当我9岁的时候,你用你那微薄的工资送我去培训班,而我哭闹着不去。你随手捡起路边的木棍,扬得老高,却始终没有落下。
当我11岁的时候,你转遍许多商城,精心的为我准备了一套运动服,颜色鲜红鲜红的。你说本命年红色会让我更聪明健康。而我却丢下一句“就你才信”。便头也不回地将它扔到衣柜的角落,曾未穿过一次。
当我13岁的时候,我逐渐拒绝与你一起外出散步。我开始忘记你对我的嘱托,忘记你对我的担心,整日与朋友在外嬉闹。
当我14岁的时候,我与朋友在外庆祝生日至傍晚,你一次次拨通那串烂记于心的号码,而我却一次次将它挂断。那一夜,你扬起你那长满双茧的手掌,抽在了我的脸上,那一刻你比我哭的还凶。我转身跑去了小姨家,小姨跟我讲了许多,讲了你常常失眠,讲了你工作的艰辛以及你精打细算的为我做的一切。那一夜,我始终无法入睡,你焦急的脸庞在我脑海挥之不去。
第二天回家,桌上是你准备好的蛋糕,蜡烛早已燃尽。我哭着吃着你为我准备的蛋糕,泪水将一切模糊,唯一清晰的只有你对我的那些爱。
当我15岁的时候,我像儿时一样拉着你的手,与你一起散步、聊天等。小姨说“你现在嘴角挂着的笑,就像当年看到我出生时那般甜蜜”。我生日那天,我不再与朋友出去庆祝,而是在家与你一起做大餐。那一夜,我送了你一朵康乃馨,感谢你带我降临到这个世界,你拥我入怀,像小时候那么温暖。
“是不是看花秋月无情,春去秋来你对我的爱已无声。把爱全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母爱无声,我庆幸我用15年的时间读懂了你对我的……
【篇五:我努力读懂她】
小时候,我想读懂她,但她却让我遥不可及。现在,我想读懂她,却感到茫然无措。
在我一岁半时,幼小的我只知道最爱的妈妈要离开,去遥远的地方,依稀记得自己站在屋角,看着妈妈提着行李的背影越走越远,直到看不见她的身影。而我却还一直哭着要妈妈。从那天后,我就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她,是我一直在等的人。每天吃完饭后,我独自坐在堂屋的门槛上,看着大人们抱着他们的孩子从家门走过时,我望着妈妈出走的那条路,期盼着那尽头能出现妈妈的身影。上幼儿园后,每次放学是我最伤心的时候。校门口挤满了大人,都翘首搜寻自己的孩子,而身边的小伙伴也都伸直小小的脑袋,寻找自己的爸妈。只有我一个人,耷拉着脑袋,因为我知道,校门口不可能出现我期望的那个人。我等着一个似乎从未出现过的人。每年跟我在一起的时间估计没超过二十天,渐渐的,我习惯了没有她的日子,说习惯,不如说遗忘来得更好。
踏进小学后,知识越来越丰富,虽然学得浅显,但我却比所有人都知道得多,明白得多。课后,班上同学在追赶吵闹,而我却在沉思:为什么在我生病的时候,她不能带我去医院?为什么在我被欺负的时候,她不能为我出头?为什么在我回到家的时候,她不能向我嘘寒问暖?雨天的校门口,看着提着伞焦急的等着自己孩子的家长,我只能低头快速穿过人群,淋雨回家,虽然路很短,但每一步都似乎有千斤重。嘴里尝到的是泪水和雨水交织的味道。那一年,我六岁,在努力读懂她,她却那么遥不可及。
幸福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来临,而我的幸福,却是用生命换来的。那时,我因贪玩出了一场意外,吓坏了所有人。当大家都以为我的生命即将结束时,我只记得奶奶一直哭着叫我小名,旁边还有很多人,可是我只觉得眼皮很重,慢慢睡过去了……醒来后,奶奶很欣喜的看着我,那时的我并不知自己从鬼门关走了一趟回来,只知道马上,她回来了,但我看着她的脸,却觉得那么陌生。至此后,她不再离开。升至初中后,她将我带到另一所学校,那有偌大的操场,偌大的教室,但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我很害怕,只能静静躲在角落里。回家后我哭着要去找爷爷奶奶,结果她第一次打了我,那一次,我意识到:她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我和她的相处,越来越陌生,更多的是争吵。自此,在外人眼里,我就像只时刻备战的雄鸡,每天充满斗志。但好强的我看到她深夜挑灯为我织衣制鞋,不管我多么不待见,她仍坚持将棉衣棉鞋塞进我书包时,我困惑了:难道这是爱吗?那一年,我十四岁,想努力读懂她,却茫然无措。
她似一潭清水,我似一叶扁舟,任意打乱这潭清水,但这潭水依然平静。在她头上间或出现的几缕白发,让我陷入沉思。而对她,由最开始的想念到陌生到疑惑,我一直在努力读懂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