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望湖楼醉书】
苏轼当真乃人中豪杰,但因心直手快,性格豪放不羁,口无遮拦,触怒天子,皇颜震怒,被贬至杭州。
初贬至此,心中大不快,整日借酒消愁。闻此讯,杭州西湖一好友特地赶来,名为洗尘接风,实是疏导心态。六月二十七日,西湖边,望湖楼上,苏轼沿着河边依依杨柳,盈盈荷花,应邀赴会。“苏某被贬将至此,实属荣幸。仁兄可得带我领略这西湖大好风光呀!”苏轼手举酒杯,一饮而尽。几杯热酒下肚,苏轼与其好友快步来到了湖边。
天空闪着金光,似乎是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上下飘忽的白云围着绵延数十里长的壮美蓝天绣上了娟丽的白花。苏轼猛吸一口气:“这里的空气好生清鲜。”远处,山峰连绵,若隐若现,自有一股水墨画的韵味。被苍松翠柏映的发碧的云雾缥缈在山峰之间。岸边杨柳依依,湖上沙鸥点点,它们载着万丈金光,领略西湖风光。
突然,远处鸟叫鸣急,山林多为震动。远处,黑压压一片乌云,似乌鸦一般排空而至。吞噬了光明,只有那半边天尚在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要下雨了,咱们上楼详谈。来来来!”朋友挽着苏轼,转身欲回。苏轼乘着酒兴,一把推开友人,迈着斜步,走进了一所船内,友人也只好相随。
刚才进船,随着第一粒豆大的雨滴在船舷上炸裂,雨就像洒下的豌豆,不绝如缕。雨珠依稀之间,杨柳狂摆枝条。荷花纷纷撑起了荷叶。大雨滂沱。连天,都是黑乎乎的了。
苏轼诗兴大发,酒兴犹存,凝望这倾盆的大雨,随口吟出: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随即,一阵疾风席卷而来,船身猛地一阵。雨点被吹斜了,乌云被吹跑了。蓝天重放光明,水面碧波依旧。
正所谓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篇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改写】
六月二十七日,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我因为一些公事而烦恼。炎炎夏日,酷暑难耐,我只好来到西湖的望湖楼吹吹风,借酒消愁。
望湖楼对面的山,层峦叠嶂,水平如镜,晴空万里。偶尔一丝微风吹过望湖楼,我感到凉爽至极,拿起几瓶酒干了起来。然后来到岸边,坐上一叶扁舟,在西湖上欣赏美景。
可刚上船,我便察觉这六月底的天气变化比翻书还快,刚刚那晴空万里的蓝天,霎时间内却布满了乌云,但山峦边的乌云若隐若现,还可以看到远方一道碧绿的风景线。此时,一阵大风又吹了过来,比刚才的微风更加的凉爽,却使得船开始有些摇摇摆摆。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那白花花的雨絮乱无章地落进湖里,激起洁白的水花,水花活跃地从湖里又溅起来,溅进船里。船夫急忙把船靠近岸边,我又回到了望湖楼避雨,喝酒。
忽然间,一阵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刚刚的乌云,雨也停了。太阳从乌云里探了出来,把阳光照上湖面,湖面泛起一圈圈涟漪。渐渐,湖面也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了下来。
我再次喝下一杯酒,此时的我如醉如梦,被大自然的奇妙现象所迷住,心情好像开朗了许多,指着远方的山水念到:“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篇三: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古诗改写】
某一日,苏轼与诗友相约在酒楼吃饭,诗友向苏轼倾诉着自己的不得志,说到一半,忽然掩面而泣,谁也没有再说话。良久,诗友举起酒杯,缓缓开口:“苏兄,人生无趣,人生无趣啊。”苏轼皱起眉头,看着哭丧着脸的诗友,心里很不是滋味。
六月二十七日,苏轼亲自登门拜访,邀请诗友去游湖,诗友应了下来。二人骑马行至湖边,翻身下马,在湖边徒步赏景。湖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湖上一只小船,恰似白银盘中的落叶。湖边杨柳姿态婀娜,花朵娇媚,苏轼心情大好,带着诗友乘上小船,饶有兴致地吟诗作赋。诗友却眼神空洞,一声不吭,空气一下子变得安静起来,只剩下不安的鸟鸣声。
突然,一阵雷声打破了沉寂,鸟鸣声戛然而止,几道闪电划过天空,乌黑的云像被打翻的墨汁一样涌上天空,顿时黑压压的一片,压得人快喘不过气来。乌云还未来得及把远处连绵起伏的山遮住,白色的雨点就像珍珠一样乱跳入船中,拍打在二人身上,一阵凉意袭来。雨水落在湖中,溅起大大小小的涟漪。水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呼吸新鲜的空气。两人马上就要湿透了,忽然一座楼出现在雨色中,二人忙划船驶去,登上了楼。楼的正面有一块牌匾,上面题着三个大字:望湖楼。
望湖楼此名名副其实,在此楼上,可观赏到整个西湖的风貌。苏轼与友人一边饮酒,一边赏景。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吹散了云和雨,露出浅蓝色的天空。骤雨乍停,天突然变得晴朗,人的心情也开朗了起来。苏轼从楼上望去,只见楼下积水似一面镜子,倒映出天,水天一色,连成一片。远处的山上又传来阵阵欢快的鸟鸣声,深深吸气,还能闻到泥土散发出的清香。天边似有一座七彩虹桥架起,若隐若现。苏轼见此情景,转身笑道:“雨过天晴,彩虹乍现。如此良辰美景,莫负大好年华!”诗友听后,心情大好,与苏轼饮酒对诗。苏轼诗意大发,在此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出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
后来,这首诗经过历代人口口相传,流传至今,成为了千古佳作。只是大部分人还不知道,雨过天晴后的彩虹有多美。无论世事如何,我们都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坚信风雨后定有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