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在微风中漫步】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子,洒进了书房,也洒在了阿毛的脸上,他伸出手揉了揉眼,慵懒地打着哈欠,方才想起昨晚连夜赶文件。他看了看手表,已是八点了,得赶紧去上班了!虽说是周末,但阿毛还是不顾辛劳地上班去了。他仓促地洗漱了几下,便随手从冰箱里拿了块面包,咬在嘴里,飞跑地去赶公交。跑得累了,便停下歇息一会儿。微风轻抚阿毛的双颊。他并不觉得冷,只是凉快、温柔,好像儿时母亲友善地抚摸着自己,望着路旁的两行樟树,心情也轻松了不少。
正值早班车,公交站台上人头攒动,好似下了一锅汤圆,密密麻麻。阿毛喘着粗气,手放在膝盖上,埋着头。一趟趟公交车虽带走了不少的人,但等车的人还是愈加的多。阿毛站在阳光下,吹着风,时不时向远处望望。等了许久(也就20分钟,对于赶车的来说挺久了),一辆空空如也的公交车驶入了站台,站台上的人一窝蜂往车里挤,不一会儿,车上塞满了人。正当阿毛准备踏上公交车时,他忽然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在触碰他的衣角,他惊疑地转过头去。一位老妇人牵着一个(大概4岁大的)小女孩。女孩甜甜地说着:“叔叔,我上幼儿园要迟到了,你能让我先上公交车吗?”说完便向阿毛友好一笑,将阿毛的心都融化了。阿毛想着:小女孩上学要迟到了,我还不急,看她那么有礼貌,我就帮她们一下,先让她们上车吧。阿毛便机智地回答道:“好吧,你和奶奶先上公交,叔叔不急,再等一班车好啦。”阿毛扶着老太太,牵着小女孩,送她们上了公交。阿毛看了看手表,时间不等人,便决意跑去上班了。
阿毛与公交车赛跑。车在前面开,阿毛在后面追,他尽力让自己跑得快点,似乎能看到那对祖孙在向自己挥手,喊着:“叔叔,快点追上我呀!”他想:难道帮助别人就是这种感觉?
想着想着,阿毛似乎感觉顿时没了疲惫,竟一口气跑到了公司。他看了看时间,也看到了希望:看来得快点了!阿毛迅速跑去打卡,但看了看队伍,心里不免有些不舒服。想和排队的人套个近乎,哪知竟没有一个与自己认识,阿毛叹着气:看来真要迟到了。忽然,一只大手拉起阿毛:“你急的话,要不你排我前面吧?”阿毛欢喜着,因这突如其来的“幸福”乐开了花。一阵微风吹过,吹干了阿毛身上、脸上的汗。“真爽快!”
打完卡,阿毛也不急了,那颗吊着的心终于沉了下来,他悠闲地走向办公室,欣赏着过道两旁盛开的藤萝花,闻着花香。在这微风与花香中,阿毛漫步着,毫无忧虑,毫无困苦,多的只是愉悦、希望。他不禁明白:或许自己对于处于“危难”中的人的帮助,同样能使自己脱离险情。帮助别人与帮助自己,有什么区别呢?而这何尝不是所谓的“友善”呢?阿毛的嘴角微微扬起。
在这微风与淡淡的花香中,阿毛开始了新的一天……
【篇二:微风吹过,彼岸花】
清脆的铃声跳动在夏风之中清凉着夏的燥热,讲台下,群芳争艳的花朵们似乎无暇理会那刺耳的“噪音”,无暇“欣赏”老师的怒容。
“同学们,上课!”站在讲台上戴着眼镜的中年人似乎与这片“花天酒地”格格不入。良久,一位惊慌失措的同学才站起来高喊一声:“起立!”迎接她的,却是一浪高过一浪的吵闹声。那位“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同学羞着脸看了看四周,尴尬地笑了笑,缓缓坐了下去。
老师的脸像天边的七色彩云,变换着各种各样的颜色,直勾勾地看着那些放荡不羁,仍在教室里追跑打闹的花季中的孩子们。
风轻轻地从窗中走来,拂过同学们的脸颊,唤着课堂的寂静,拂走同学们满脸的醉意,拂走了那年少的轻狂。蝉“知了——知了——”地叫着,也渐渐压低了嗓音。教师中,此时只能听见外面风吹树叶的“哗哗”声,同学们这才注意到老师铁青的脸。
一滴折射着无奈,辛酸的苦楚的液体从老师布满鱼尾纹的眼角中溢了出来,老师扶了扶眼镜。吸了吸鼻子,像是不经意地抹了抹眼睛,那半绺黑白参差的头发调皮地饶到老师的耳前,老师又将它轻轻捋到耳后……
我猛地醒了。
谈笑间,我们长大了,学会了这,学会了那,学会了追赶潮流,享受生活,却遗忘了老师,遗忘了那做人的根本——尊重。
我们在这里春意盎然,她却在别处独自凋零。微风吹过,把我们这里的生机与活力。也吹给彼岸那朵孤单的小花吧。
同学们低着的头微微抬起,面带笑容地看着台上擦眼泪的老师。夏天,充满了生机。
“上课!”“起立!”
“老——师——好!”有如排山倒海,有如雷鸣,呼唤着朝气蓬勃的未来。
“同学们好,请坐。”老师深鞠一躬,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颜。
【篇三:微风徐徐,清香缕缕】
我家楼前,有一片月季。
不知何时,总会有一阵扑鼻的香气传来。我仿佛猜到了什么,下楼走近他们,却发现它们已灿然怒放。
一片醉人的红,展现在我眼前。我蹲下来细细地观察它们。美丽是我想到的唯一词汇。
似烈焰,似晚霞,它们的色彩是那样艳丽,一下子就能震慑人们的眼球。可她们绝不显得过于妖艳,也有一丝清纯点缀着她那娇艳欲滴的花瓣。微风拂过,它们的身躯左右晃动着,仿佛在交头接耳,再细听还能听到她们银铃般的笑声……
我终于认识到,她们,是有生命的啊!她们,也会在阳光下尽情绽放生命的光彩啊!记不清是哪一年,朋友送来了二十余颗月季花种子。我没在意,因为我不是那种会养花的人。曾经我买了五盆花放在阳台上,可后来都相继枯萎了。便把它们随意放在了一个无盖的盒子里,搁到窗户边,后来就没再管它们。直到有一夜,狂风大作,我从睡梦中被惊醒,突然想起阳台窗户没关。我急忙蹬上拖鞋往阳台跑,想要关上窗户。可我刚把手搭上去,却发现那盒种子不见了!我向窗外望去,透过凌乱的发丝看到它已落在荒废的菜园里……此后几天,我给它们浇了水,但是后来却迟迟没有动静,便放弃了,任其自生自灭。
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至今日,就在一个不经意的时刻,就在那转瞬之间,一片贫瘠的土地上终于看到了她们那美丽动人的微笑。
我认为这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生命奇迹。此时,微风再次拂过,而这次的香气,似乎更浓了一些……
【篇四:微风吹进我家】
“呼……”一股微信风最近席卷了我们家,一家三口都玩起了微信。
我爸用微信,主要是为了和他的球友及各种各样的群联络。这不,圈里来了条消息,提示的“丁丁”声被老爸那敏锐的耳朵听见了,尽管他在睡觉,但他一骨碌爬起来,抓过手机,打开微信,又舒舒服服地躺在了沙发上。看看内容,原来是他的球友来了几条信息,他一条条看完,还回了两个赞。这时,另一个朋友群又叫老爸晚上去赴宴,他又转到另一个群,对那条信息进行了回复。忙来忙去,半个下午就在微信的不停转换中度过了。
看看我的老爸,他好像犯了“微信中毒症”。古人云:人不可无书也。现在他的状况倒是:人不可无微信也。
再将视角转向我亲爱的老妈,她不怎么玩,大部分都是接收家教文化类的信息,但联络朋友的目的和老爸相似。不过她还有一个养生的爱好。
那天,我因为生病没去上课,跟着妈妈去上班。“丁丁”微信提示音响了,正忙着工作的她定睛一看,又是那位张医生发来的,好像是个舒缓身心的扭腰动作。三分钟后,妈妈的定时休息程序启动了,正在看书的我扭头一看,她果真做起了那个动作,只见她面部神经放松,缓缓弯腰又缓缓踢腿,没两分钟就做好了。尽管那个张医生是个公众号,做完了,她还是忍不住点了个赞。
说到我自己嘛,我也是个小微信控,但我还是将微信用在了学习上。
呀!今天又有数学公众微信发过来了!我迫不及待地点开,又是关于方程的自学自测,跟着微信的引导,一番思考后,我只好无能为力地打开了微课。微课看完后,我弄懂了那个问题,这个帮手还真是不错。另一边,科技馆也发来了消息,是关于乐高比赛的,我也进去浏览了一下。
我们家的“微信”风,说好也好,说坏也坏。微信,它不能成为我们的“代步工具”,老是盯着它依赖它是不行的。好的家风,才能成就好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