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敬畏】
生命,是一首承载的乐章。唯有敢于奉献、坚守责任的人,最值得人去敬畏。他们是城市的守望者、灵魂的领路人,他们只是茫茫宇宙中不值得一提的尘埃,但他们仍然坚持用自己的方式活着,实践自己的人生,点亮别人。
在湖南一家不起眼的福利院里,有这样一位不平凡的“板凳妈妈”。37年中,她用40多张小板凳代替双腿奔跑着,为那些身体残缺、智力障碍的孩子撑起了一片天;她用自己感恩、坚强的一颗心,温暖着孩子们纯真的心灵。她的名字叫许月华。年幼时,失去双亲的她为谋生计偷偷跑到铁路上捡煤渣,不幸被火车轮夺去了双腿。后来被接到福利院,工作人员细心的照料让她深感温暖,她暗暗发誓一定要回报。用残缺呵护完美,用痛苦成就幸福。那许许多多磨坏了的板凳在大地上敲响了爱的音符,在小小福利院传响了37年。她的遭遇和精神境界真真切切地感动了所有人,令人敬佩。
生命的伟大在于平凡而不普通,这也正是值得敬畏之处。多少人,为了他们的责任,默默地奉献过。但不一定有人会记得他们,他们只是那芸芸众生中微不足道的几个,他们只是浩瀚星空中隐隐散发的微光。没有人为他们唱赞歌,也没有人会为他们著书立传,也许只需几十年,他们的名字就再也不会被人们提及,他们的身影就这样湮没在历史的进程中。
命运夺去了她的双腿,却夺不去她心灵奔跑的力量。命运也给予这样一位善良的女记者以磨难。
那个飘雪的晚上,北京市北六环路,一辆运煤卡车突然侧翻倒在逆行道上,散落的煤渣使两辆行驶的小轿车失控翻车。后一辆车里是中央电视台记者刘薇,当时她从车中爬出来,只受了几处轻伤,她给爱人打了一个电话,最后一句是“又有车撞上了,我出去救人。”可不幸再次降临,一辆从后面高速驶来的车子夺走了她年轻的生命。对此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蔡融融激动地称赞:“她的行动完全发自内心,不是为了被铭记被歌颂,只是要救人。我想那一刻,她是作为一个普通公民,希望用自己受伤的身躯拯救更多的生命。”
我们懂得治水的大禹,拜倒在他沾湿了却永远来不及拧干的裤角下,拜倒在他长久浸在水中而皱巴干瘪的皮肤下。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只有他自己清楚,骨肉至亲悲怆的啼哭如尖刀一般剜在心上的痛楚。海水只顾尽它所能的苦涩咸辛,人贵在坚守这片海。
在这世界上从不缺少生命的存在,而有多少生命是灰色的。我们敬畏那些坚守大义、甘于奉献自我的人,因为在黑暗中,是他们为无数人托起了朝阳。
【篇二:敬畏的本质】
山是刚,“千障起,长烟落日孤城闭”;水是柔,“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我怜爱水的柔,我更敬畏山的刚。
扫遍华夏五千年的风云灿史,我深深明白敬畏的内涵。显然,敬畏有两件外衣,第一件是害怕,是畏惧,而另一件就是崇拜,是爱戴。或许吧,爱戴崇拜才是敬畏的本质。
在我的记忆中,爸爸永远是座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多少年来,我不曾从他那里得到过一句赞赏的话,一声关切的问候。每次看他训斥弟弟妹妹,我的心就开始不停的颤动,绷紧所有的神经。是的,我怕他,。我曾一度的对他产生恐惧。或许他就是午日的烈日,死死的烤烧着早已过分缺水的我。那时的我就如同拖着疲倦身躯的绵羊,在夕阳西下的无边大漠中用充满倦意的眼神向遥远的前方张望。
物化的岁月伸手可掬,每一掬都是敬畏,是恐惧,是害怕。
伴着俏皮老人的匆匆脚步,我走入了全封闭式的校园,终于可以自由的呼吸,自由的生活。我本应欢喜,可为何内心总有一丝凉意和隐隐的刺痛?
夜幕悄然开起,静谧的夜,自由的心,躺在床上,我却久久不能入睡,我甚至不敢闭上眼,因为我想看见爸爸,听见他的严厉的呵斥声。陡然明白,我式刚出芽的嫩草,离不开刚毅的山,或许山挡住了草的视线,抑制草自由的成长,但没有山的庇护,草如何立根于大地之上,浮萍般脆弱的生命,焉能挡御狂风暴雨?
“打是疼,骂是爱”,严厉的父亲,你的苦心真的很高奥,女儿此刻才明白,之希望它还不算太晚。
【篇三:敬畏文字】
文字,生活的缔造者。文字,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敬畏文字,敬畏生活。
寂夜如墨,月光辗转床头。悄无声息的月影映在墙面,影影绰绰。
灯下,我静坐桌前,摊开《月亮与六便士》,放身其中,跟查尔斯游行。查尔斯人到中年,抛妻离子,追逐绘画的梦想,身处异乡,屡屡碰壁,创下惊世之作。全书完。
深夜,辗转反侧,耳畔空寂之处,都是一滴滴水的声音。查尔斯的行为有无意义?他的一生值得吗?我反复思索。
是的,当然有意义。当然值得。一个人实现了自己的个人价值,实现了个人理想,这就是有意义的。
我敬畏文字,思索文字,寻求文字的深层意义。
晴朗的秋日,窗外地面是一层厚厚的美丽金黄。
我捧一本《诗经》读:“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写的是古时一个男子看见了远方的佳人,内心欣喜,于是写下姑娘的情态,感受古时的情意。
我敬畏文字,感受文字,感受文字所表达的情感。
天空融化在一片阳光里,云彩也覆上一片金黄。
阳光倾泻在我心里,我拿起笔,在纸上书写心情,描绘阳光。我希望,就像毛姆一样,写出好的文章,实现个人的理想与价值。我写下所思所想,心中的世界,流露对文字的热爱。
我敬畏文字,热爱文字。
文字,是一种平淡而怦击人心的力量。我敬畏文字。
【篇四:敬畏文字——《汉字的力量》有感】
“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划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江南游,一点茉莉香……。”静静地聆听谭晶这曲抒情唯美的《龙文》,我的思绪不禁停留在汉字之中。
倘若智慧是那沁人的香气,文字便是那含香的锦囊;倘若情感是那美丽的莲花,文字便是那托莲的柔波;倘若历史是那奔腾的流水,文字便是那载水的河床。
文字深奥、博大、迷人,犹若那浩渺的夜空,叫人喜爱,更叫人敬畏。
敬畏文字,敬畏那深邃的思想与智慧。时空感叹,造字之人是何等聪明,竟让每一个文字都充满了哲思。恰如一个“儒”字,乃“人之所需”,便让我们学会了为人处世之道。而文字的组合,又如一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让我们明白了辩证的道理。再到一本史书典籍,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便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凭着一份敬畏,前人耗尽心血将他们的学识、他们的创造、他们的思想谨慎地放进了文学的袋囊。若不怀着同样的敬畏,我们又怎能嗅见那一缕缕悠悠的墨香?
敬畏文字,敬畏那动人心弦的情感。文字的出现,告别了结绳、画线的机械时代,人们开始寄情于文字。“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借纤柔凄婉的文字述相思之愁;“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音”,辛弃疾借沉雄豪迈的文字书报国之心;“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借豪逸恢弘的文字言洒脱之情……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或许不能尽如人意,却是生命中最宝贵的成分。文字,如静静地湖水,轻轻地托住这易受伤的宝贝,让世人得以窥见它的美丽,找到情感的共鸣。唯有敬畏文字的人,才能将自己最真实的情感放入其中,寻得一丝安慰。
敬畏文字,敬畏那绵延几千年的历史。文字,承载了太多的东西,它躲在那高高束起的史册里,要给我们将历史的故事。从盘古开天辟地到神农尝百草,从秦王一统天下到新中国建立,它让我们知道了这片天地的故事,它将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习俗一点点汇集起来,让历史的长河得以不断前进。
“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传说中连天地都要为文字的出现而震撼。可如今,我们又看到了什么呢?我们的文字“被变形”“被抄袭”“被创造”“被冷落”……难道这便是我们传承文明的方式吗?文字是神圣的,文化的香袋容不下形体怪异的“错别字”,文字的湖面也托不起伪造的莲花。
常怀一份敬畏之心,用美丽的文字表达最真的情感,让我们的文明之流也汇入历史的长河,在文字的承载下不断的奔流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