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心灵的色彩】
“……她死了。”从邻居的闲言碎语中,听到了这个消息,我的心里莫名地漏掉一拍。
我不知道她是否记得我,我只是想……再回想一下她的点滴。
她是一个孤寡老人,至少我曾不只一次看见她呆滞得像个聋哑人一样,孤独地坐在门前的板凳上。年少的我也不曾注意过她,直至那次她对我无理头的搭话。那天,桂花飘香,阳光灿烂,我骑着自行车出门赏景采花,不知道是自行车出了什么问题还是马路的问题,总之,骑着就是不顺畅,我也懒得去察看。转弯路口,突然,一个老太太步履蹒跚地走过来,“刹……”一个急刹车,顿时在内心窜出了一个小火苗:“喂,请您不要悄无声息地冒出来好吗?会吓死人的!”那老太太置若罔闻就罢了,还自顾自地叽哩咕噜说了一大通,还对我指指点点,好吧,要尊敬老人,尊敬老人……
残留的理智让我掉头就走,可是,那老大太还“得寸进尺”了,紧跟着上来,嘴上也不停。这是要弄哪样?讹诈?我不就个子矮了点吗?庆幸听不懂那种浓浓的方言,不然,我恐怕要被口水给淹死。
我正被说得一头雾水时,不经意间一瞥,发现了那罪魁祸首——刹车的那个,踩下去又踢上来的那个,我忘记把它回归原位了。一瞬间,我明白了什么。待我将踏板弄好以后,老太太似乎一下子就释然了,笑容和蔼地向我挥了挥手。我不禁有点难堪,人家好心被我当驴肝肺成了……
那个老太太就是我说的那个她,我和她说话也只有那一次。更多时候,我看见的是她那苍老无神而布满皱纹的脸。也是那偶然的一次,她没有坐在凳上,而是倚靠在门内,手上拿着照片,我路过时,好像看到有什么晶莹的东西在她脸上,我那时候想着,她在想谁呢?儿女们吗?
后来渐渐长大,道听途说的本领也增强了,她有两个子女,儿子犯了罪入了牢,女儿远嫁他乡。她性子刚,偏不去探望她那不成器的儿子,只是默默倒数着,儿子什么时候出狱,女儿什么时候回家。
我曾经想要去陪陪她,但实在受不了那蔓延的悲伤,最后还是没放下那份腼腆,拖着拖着。今年的桂花已然凋落,一个生命悄然消逝,邻里为她办了简单的丧事。那天,我止不住为她难过。
白色,是世界上最简单的颜色,总觉得它有着淡淡的悲伤,却有时又纯洁善良。她的心灵的色彩,用白色来诠释,恰到好处。
【篇二:让感恩走进心灵】
俗话说的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别人帮助了你,你自然是感恩的。不管是何人在何地帮助了你,都要感恩!
她,怀胎十月,生产时如同十二根肋骨同时折断,强忍疼痛,凭借着坚定的毅力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来,能睁开眼睛看看这个丰富绚幻的世界。在出生时一声长啼前,这是他幸福的起点,亦是辛苦的起点。不得不说她很伟大,这怀孕期间,有几宿她能像我们正常人一样睡,出去走路还得撑着个腰,有些孩子在她肚子里就有病,每天严格按照医生的方法吃药,不敢出一丝丝差错,她——值得感恩。
他们,虽在不同阶段教育我们,但他们都只有一个目的:希望我们能更加努力,成为最强的。他们经常教训我们,表面上十分厌烦我们,正所谓“打是亲,骂是爱”他们呀!实际是刀子嘴豆腐心,他们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去理解一个知识点,备课都要准备好久,有的是班主任的因为自己班里的事务繁忙,不得不把备课推到半夜。你看,他们如此辛苦,换来的却是我们满嘴抱怨。他们——值得感恩。
他们,起早贪黑努力的保持着一所城市的环境,可是却招人嫌弃,实在是寒心啊!工作是什么样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为社会作出了奉献,因此我们不可以根据他人的工作如何去嘲讽他人。他们——值得感恩。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人,只要他们为社会国家作出贡献,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挺身而出,那么他们就值得感恩。
让感恩走进心灵吧!
【篇三:那一幕触动了我的心灵】
太阳用它的爱,触动了花儿的心,让花儿快乐的成长,绽放艳丽的色彩;蓝天用她的爱,触动了鸟儿的心灵,让鸟儿怀着梦想长大,在空中展翅翱翔;海洋用她的爱,触动了鱼儿的心灵,让鱼儿怀着希望生活。,在大海中翱翔。是什么触动了我的心灵呢?我一时难以找到答案。
那天,天灰蒙蒙的,乌云压顶,马上就要下雨了。可是此时有一个家庭就已经开始“下雨”了。
去火葬场的路上,天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人们的心情更加沉重。到了火葬场,那么的静,能听见亲人物业和人们沉重的呼吸,这么沉重的场面,我原本的一丝嬉笑之色给压没了,人们在哀悼这位伟大的父亲。
在沉寂中,人们将他的遗体抬上来,人们再也忍不住了,默默地流下了眼泪,他的一对儿女扑上来痛哭失声:“爸爸,爸爸,不要走啊,不要抛下我们,你才实现我的愿望,还没有实现弟弟的愿望啊!”这位姐姐哭得撕心裂肺。
看着这对姐弟,我的眼前不由得浮现出叔叔平时那慈祥的笑容,只要我们三个在一起玩的时候,叔叔就会给我们讲历史,讲天文,讲一切稀奇的事,即使是得知自己身患癌症之时,也不忘关心我们三个小家伙……
想到这里,我的嘴里涩涩的,心里一抽一抽的,眼睛胀胀的,眼眶也红了,突然我嘴里尝到了咸咸的味道。我惊讶了,我哭了,我第一次为一个“不相干”的人哭了。
雨越下越大,雨水滴落在我的脸上,早已分不清是雨,还是泪了。衣服头发已经湿透了,可我却没有注意到那一幕早已触动了我的心灵,在我的灵魂上刻上了一道浓重的印记。
我没有参加过亲人的葬礼,不知什么是悲伤,什么是痛苦,可是这个葬礼上的那一幕,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心灵上的痛苦,什么是悲伤,让我明白生命有时候是顽强的,有时候又是脆弱的,所以好好珍惜身边的人,好好陪伴家人,度过一个又一个美好的一天。
【篇四:我的心灵鸡汤】
偶然翻阅一本杂志,书中向读者推荐《青年文摘典藏》系列六卷书,据介绍,这六卷书几乎浓缩了近年来每一期《青年文摘》的好文。早就听父亲说,《青年文摘》是一本品位较高、可读性较强的杂志。喜欢看书的我,自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便缠着父亲给我买,父亲很是支持,很快六本崭新的书便邮到了我的手中。我自然爱不释手,从此便不离我的书桌。六本书,依据不同的内容,分成成长卷、人生卷、哲思卷、励志卷、温情卷、爱情卷。阅读不同卷类的书,汲取不同的知识营养,沉浸在《青年文摘》那美丽的文字和动人的语言之中,如心灵鸡汤般温暖而滋润。
作业之余,走进《青年文摘典藏》,细细揣摩每篇精华般的短文,摩挲每个浮在泛黄书页上的文字,心中总有不同的惊喜与收获。不知怎的,每展现一个新的故事,我总是满怀欣喜,在期待中印证自己的猜想。每个故事,几乎都融入了生活,或是作者寻求工作时的遭遇,或是作者追求理想的打拼。自是不用解说,每篇文章题材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浅显而简洁,结尾处才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读来意味犹尽,感触良多。《青年文摘》使人倍感亲切,贴近生活,感受生活,深入生活的文笔不求华丽曲高,处处显得朴实平淡。翻开书,细细品味,目光触到优美感人的文字,内心不禁与作者相融相通。本开始初读《青年文摘》,只是想提高自己的语文修养,当随着感人的情节逐渐深入,翻完最后一页,我的心已和她连在了一起。喜欢《青年文摘》那浓缩的文字,感人的情节,深刻的哲理,睿智的为人…,有《青年文摘》的陪伴,每一天都阳光灿烂。
夏夜,不免有些寂寥,唯有蝉的呢喃可以帮我消除孤独。只因父母外出散步,将我一人留在家中,我便捧起带着墨香的《青年文摘》,孤独的我读着素颜的她,感受这偌大的孤独中的微幸福,相依心灵鸡汤温暖的她,白纸黑字的她,诉说着红尘凡事的悲喜忧乐,却又如莲花般的宁静淡雅。孤独夜晚有她陪伴不再孤独,闲暇之时,捧着《青年文摘》,嗅着淡淡的书香,收获人生的智慧。阅读中,我曾为执着的坚强感动过,为勇敢的追求鼓舞过,为悲剧发生流泪过,也为励志的人生感动过,她如一位睿智的老友,源源不断地给我生活的启迪。
《青年文摘》朴素的封面掩映下,是那短小精炼的好文,是那平实通俗的语言,诠释着深刻的哲理,能带给人们醍醐灌顶般的顿悟。
【篇五:心灵之灯】
一盏小灯足以照亮心灵。有一盏小油灯,曾照亮了我迷茫幼小的心灵,使我领悟到了这个世界最美好的一面。
记得那是四年前,爸爸带我回到老家。那时奶奶还没有去世,就天天把我搂在怀里,讲民间的传说。
有一天晚上,奶奶拿出了一盏小油灯,点燃后放到桌子上。我不解,问:“奶奶,为什么要点油灯?用电灯不是更好吗?”奶奶笑了,说:“如果停电了,不就只能点油灯了吗?”我点了点头,说:“明白了。”奶奶又说:“这灯只要还有一滴油,一丝棉,它都会继续燃下去。”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奶奶见我不解,继续说:“电灯如果没有电就会灭,而油灯只要有油,就生生不息。我们这儿的人就像这油灯,到人死了才会一点儿用没有。小孩子上学读书,青年人外出打工,老人就在家带孩子,做饭。我们每家都有一盏油灯,累了,看看灯就干劲十足。你说灯都如此,何况人呢?”
刹那间,我明白了。看着那盏小油灯,我想起了李伯伯。前天,他身子不舒服,别人都劝他休息几天,可他不肯,说干了几十年,闲不住了。还有王婶,一天到晚,手脚不停,也不嫌累,只说闲不住。一盏小小的油灯,传承了几代人的思想: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小油灯啊小油灯,真感谢你让我明白了这一个道理。
后来,奶奶去世了,我又想起了那盏小油灯,心里暗想:奶奶,我还记得那盏小油灯。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那盏小油灯照亮了我的心灵,也会引领我走向光明的未来。
【篇六:心灵的底片】
高中生活就像折子戏,每一出都有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故事。未演的,在命运的剧本上,演完的,在记忆的底片里……
我的高中生活很平凡,平淡得以致我没有精彩的故事可写。生活不一定要波澜不断,不一定要把每一次的困境当成人生的挫折,来谱写看似坚强的人生。我只知我的高中生活不像破茧化蝶般痛苦与绚丽,我的感情亦不那么丰富与细腻,但我可以平淡地向遭遇不幸的人献出爱心,然后没心没肺地自己成长,过着静美的高中生活。
每天,似乎千篇一律:早自习、上课、午饭、上课、晚饭、晚自习。一天的活动基本上维持着稳定性,成天与紧张的学习和清淡的饭菜、还有同学之间的说笑为伴。偶尔,我们也谈论路遥《人生》中的高加林,也谈论王蒙的意识流,也谈论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也谈论全国年度短篇小说奖,也谈论关于当代文学潮流,尽管明白自己只是沧海中的一粟。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正是为了这点点滴滴的朝夕,我每天奔走在学校与家之间,往返于简单的两点一线中,却并不觉得单调。每天,我既上书山,又下题海,这种感受虽有些苦涩,但苦过之后,又有了淡淡的甘甜。于是,我学会不再抱怨作业太多、觉不够睡,而是心无旁骛,全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奋进。
在很多人看来,高中定是辛苦的,我们必须放下太多,只为了心底那份梦想。但在我看来,没有经历过高中的人生是遗憾的,那些很多人在一起为了梦想奋斗的日子、那些携手并进互相鼓励的日子,都值得我深藏心底,回忆一生。
有人说,高中生活最平凡,但往往令人更加向往。原来,高中真的能将尖利的锋角磨圆。不管你曾经是多么气盛,多么自我,终究会改变自己,适应高中生活。可能,正是这种别无选择的选择,让每个经历了高中生活的人都有了成熟的感觉。
我思考着,有了这个年龄不该有的沉默。阳光正盛,映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愈加刺眼……而我最喜欢下雨的天空,也喜欢雨滴打在衣服上的声音,喜欢看着嬉戏的雨珠儿汇成一条弯弯的小河,它在描绘着一幅叫高中生活的美丽图画。
高中生活就像折子戏,我时常回放每一个场景,都留在心灵的底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