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说逍遥】
“逍遥”一直都是我很喜欢的一个词,因为它意味着:自由、不拘、洒脱,似乎还包含着“快活”。
这不正是我们这些青少年们乐于接受的吗!没有佛、法等诸家那般多的规矩、教条,也正是我较崇尚道家、乐闻老庄之道的原因之一吧。
可是“逍遥”,真的有传说中那么“好”吗?真的存在吗?我想不是的。
青年人之所以喜欢“逍遥”,与其说是“潇洒自由”,不如说图的是“快活享受”。我想这才是年轻人喜欢“逍遥”的根本原因,而大家却总爱拿“潇洒自由”来粉饰。
青年人是很难真正领悟出逍遥的真谛的,他们怎么可能有像老庄们那样的智慧和阅历,他们所崇尚的逍遥不过是假逍遥,更多的是盲目信从。倒是很多有过坎坷经历的年长的人,就从不会“轻易”喜爱这种逍遥。
那真“逍遥”呢?我想,诸如竹林七贤那般的魏晋风骨,当年可算得上是真逍遥了吧!二阮、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犹如“黑暗世界”里的一束光亮,试图照射出人的尊严和价值,可算得上真的“不羁”。但诚如阮籍这样的“不羁”,套着“越名教”的光环,死了母亲,还在那儿大吃大喝,最后几乎丢了半条命;在我看来却是“有意越名教而不能任自由”的。这又怎算得上真逍遥呢!
逍遥是任自然,既然是顺其自然,又何必刻意去越礼数?死了母亲,从人性的角度,应该是伤心欲绝,若没有更好的方式去宣泄,何不痛哭一场,把母亲好好埋葬,祭奠数日,追忆过往。发泄了情绪,追忆了亲情,心里舒服了,那就该干嘛就干嘛去了,这才是最自然的方式呀!所以,想要“任自然”,不必“越名教”。
刻意的“越名教”,多少有点蹩脚了。就因为当时儒家盛行,就故意大骂儒家,痛斥司马家,扬言要越名教。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帮叛逆的愤青,借着唱反调,从而达到出风头的效果。可以说是很“酷”很“正义”很“魏晋风骨”,但根本算不上是真逍遥,更无半点“自然”。
我理解中的逍遥,是有别于竹林七贤的那种潇洒、率真,不守规矩的。逍遥可以守规矩,但依然能自由自在,随心而动。正如孔子那样“从心而欲,不逾矩”,便是一种逍遥,即便孔子是儒家的。这也正说明,其实不论哪家,到达顶点都是相通的,即使起初是背道而驰,却也能殊途同归吧。
而到底何为“真正的逍遥”,也许并没有确切的答案。至于传说中的逍遥,你也只能去问老庄们了。逍遥似乎就根本不可能达到,只能存在于武侠小说、孔子曰老子说里面了。而它之所以存在,或许与神话,甚至童话存在的原因一样。为的是让人相信:这世间,竟有这等美好的境界存在,如同世外桃源、快活林的真实版,虽看不见、摸不着,却永远照耀着指引着那些相信美之存在的人不断前行,像是远方。
【篇二:逍遥游】
夜的静谧总是很容易让人联翩浮想的。
白天是一个难熬的节日,却又不舍得就这么放手让它随风而逝。在车马喧闻繁华绮丽的日子里,每个人总是用尽全力抓住生活所需的每一点经验与信息。红尘滚滚,我们每天都历经着不同的纷纷扰攘。在生活的风袭浪卷日曝雨淋中,人慢慢地磨平了棱角,忘记了生命初始时的美丽格言。“人之初,性本善”这终不过是远古的神话。
沧海浮生,人只是扁舟一叶,万丈红尘,人只不过蜉蝣一生。谁留下了什么?谁带走了什么?在如浮萍逐浪、落叶随波的一生中,有多少人能真正稳抓住自己的舵,任意地把自己的船使向久久向往的远方。生命的悲哀不似飞鸿掠过不着痕迹,它往往让感到泌透心脾刺破骨髓的痛。生死别离纵然无法左右,那属于自己的得失成败就应该紧抓不放,即使手心已渗出细密的汗珠。辛苦是生命可以承受的伤痛,悲哀却是生命无法承载的愁怀。
鹏飞九万里,身绝云气,背负青天,振羽而飞,御风而行。纵身便可以迁至万里之遥的南溟。那是生命怎样的一种洒脱。翼若垂天之云,我们何尝不想拥有一对托起自己身躯的翼,却总是寻而不获。植根在自己的一方土地,那许是盆栽植物的郁结。明知在自己的脚下就有自己的养分,却无法穿透束缚着自己生命的那个瓦盆。生活像锁链一样总是在羁绊着去向远方的脚,我们迫切需要一对带我们直冲云霄的翼。
李白是一个智者,他用还原本色的眼睛,唱着长歌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乌托邦,在诗与酒的世界里任逍遥。我们无法比及太白,也无法与其对白,只留青莲独清。但用自己的双手便可以开拓一个自己的诗酒世界,寻找到一个自己的乌托邦。
夜的静谧也总是能让人清醒,用近乎赤裸的思想直面人生的彷徨。做人也许就是期待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让一生的座右铭变成最后的墓志铭。不断的积累与学习也许让我们忘记了生命初始的格言,用最纯真的思想去看待我们的世界。忘记也是一种让现实变成回忆的良药,而这都是为了让人生变得美丽动人。毕竟联翩的浮想并不总是空想,当我们早起的时候它也许就成为了行动的指南。
明天,让我们用渴求的眼神望着生活吧。
明天,让我们用真诚的眼神望着生活吧。
明天,让我们用探索的眼神望着生活吧。
【篇三:逍遥之乐】
捧卷而读,掩卷而思,与世物争光彩,与乾坤竟自由,寄情山水,逍遥尘世,何其快乐,何其逍遥,书卷飘香,乐哉!
我开始与鲁滨逊一起漂流,在孤魂野岛上经历凄风苦雨,鲁滨逊克鲁兹拿是一位永不疲倦、用不安生的行动者。他理智有达,肯于劳动并乐于劳动。他遭遇海南流落荒岛之后,不叹命运不济,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缝纫衣服,把荒岛改造成井然有序欣欣向荣的家园。
鲁滨逊给予我们的是一种精神态度,一种人对自然的斗争精神。只要有志气,有毅力,爱劳动,就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
我又来到了苏联。我感受到了保尔柯察金的坚韧。在生活中,有许多人经不起困难的折磨,总以为自己的能力不够或没有强项可言。因此常常心灰意冷,毫无进取的斗志,在悲观的境地中无法自拔。而这些,对奥斯特洛夫斯基来说,一个身处逆境却依然含笑的人要比一旦陷入困境就立即崩溃的人获益更多。
保尔带给我的启示是:身处逆境而乐观的人才具有获得成功的潜质,因而要比一般人更为强。难道不是吗?
接下来我开始了法国冒险之旅。我的新朋友达特安和他的三个火枪手带我进行了历险。一次是突破重重阻碍,前往伦敦,从英国公爵巴金汗手中取回法国王后赠送的的那串钻石扣子,解决王后面临危机;另一次是在法王路易十三国攻拉罗谐尔的战役过程中,和红衣主教立殊理手下的密探密李斯进行的明争暗斗。
于是乎,我开始思索,思索生命的壮烈博大,思索人生的辗转无常,思思遨游尘世的快意,思索翱翔苍穹的逍遥……
在书海中泛游,领会人物的喜怒哀乐,展现一幅幅社会风气的生活画卷……书海任我行,精彩乐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