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广州春节作文】
照老广州人的习俗,新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这天,人们会出门散步,品尝老广州的美味小吃;除此之外,老广州人还得谢灶。老广州人认为:玉皇大帝派到各家各户的灶神,会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这天回天宫向玉皇大帝汇报这家人一年中发生的事,为了让灶神多报喜事,人们会将两砖糖块、一碗清水和一盘烧猪肉放在供桌上让灶神享用。
腊月二十四、二十五蒸糕,象征着步步高升。二十六,扫屋,将屋子的里里外外都清扫一遍,养牲畜的也要将牲畜住的屋子打扫干净。二十七,人们将家具全部擦洗一遍,把垃圾倒掉,也把家里破旧的东西扔掉,换上新的。二十八,包粽子、买年货,通常是买爆竹和大年三十做团圆饭用的食材。腊月二十九,贴春联,去年的旧春联要撕掉贴上新的,代表除旧迎新。
年三十这天,家家吃团圆饭,饭桌上铺满老广州的经典美食:鸡,是每次团圆饭都要吃的,象征着吉祥如意;还有红烧肉,象征着红红火火;鱼,象征着年年有余;粉丝,象征着好运连绵不断;还有腐竹和甜竹,象征着富中和甜足
吃罢团圆饭,一家老少逛花市。花市是广州独有的新年特色,因为广州地处南国,四季温暖如春,鲜花不断。花市上最多的是金桔、富贵竹、发财树等盆栽和桃花、兰花、百合等花卉花卉,全都寓意着吉祥、祝福。还有一些摊子出售年画、风车、彩色灯笼等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儿,是小孩子们的最爱。每一个摊子都挤满了人,人们开开心心地逛着,买回一盆盆的花木美化自己的家,妆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姹紫嫣红的花朵、五彩缤纷的花灯和兴高彩烈的人们,将整条花街变成了一片节日欢乐的'海洋。
随着新年的钟声敲响,爆竹声震耳欲聋,天空中开满了灿烂的礼花,人们互相恭贺新年。
大年初一开始,人们穿着鲜红的衣裳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还有看花灯、花车巡游等活动,浓浓的节日气氛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
多么漂亮的广州,多么快乐的节日啊!
【篇二:热闹的春节】
在我的记忆中,春节差不多就在腊月这天就拉开了帷幕。腊八,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有句俗语不是叫“腊八腊八,冻死寒鸦”嘛,所以这天人们都要喝腊八粥。
腊八之后,人们就开始匆匆忙忙地准备年货了!大街小巷,到处是热闹的气氛,有的人卖瓜子、糖果,有的卖蔬菜、肉类,还有的人卖玩具之类的……总之,一切都显得很热闹。
腊月二十三,也就是人们口中的“小年”。这天,大家都要吃糖,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的。倘若你问我为什么要吃糖,那还得从一个传说讲起:从前,天庭中有个天灶神,他负责观察人们的生活,以向玉皇大帝报告。人们都希望灶王上天能替他们多说好话,因此这一天人们都会特别准备些芝麻糖祭拜灶神。腊月二十三吃芝麻糖由此得来。不过,这只是个传说。
除夕真热闹。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新衣服,显得万象更新。这天晚上,是要吃饺子的,我们一家人围坐着桌子,边看春晚边吃饺子,可开心了。饺子中可是包有钱的,谁吃到了便代表着他在新的一年里会好运连连。你看,我们家的人都争着吃,恨不得一口吞两个,一会会又看看他人,生怕“饺子”被抢了去,多有趣啊!除夕晚上是不能睡觉的,都要守岁。
十二点的钟声敲响了,新的一年正向我们招手。正月初一,大家都要去拜年,小孩子们当然最开心了,可以得到很多压岁钱。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大家都要放鞭炮、吃元宵、猜灯谜……
安阳桥庙会真热闹。正月十六这天,人人都来赶庙会。庙会上什么都有,有卖吃的,有卖喝的。还有表演的……叫卖的吆喝声,大人们的欢呼声,小鸡的叽叽声,给原来就十分热闹的庙会增加了一些韵味。时间渐渐过去,夜幕降临了,庙会的热闹散开了,繁闹的大街又恢复了以往的宁静……
到这儿,春节便拉上了帷幕。大人们又照常上班,孩子们又重返学校。一切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大家又重新过着平淡的生活。与此同时,热闹的春节也走向远方,越来越远……
新的一年真的来了,未知在向我们走来,越来越近……
【篇三:快乐的节日】
端午节,是一个令人快乐的节日。
端午节快到了,街上有卖粽子的、粽叶的、艾草的,其他商品都被挤得下架了!端午节的前一个早晨,我就和妈妈一起来到大集上,细细的挑选着每家的粽叶,由于卖粽叶的时在太多,所以价格一家比一家低,争抢可激烈了!我和妈妈货比三家,终于选好了一捆价格适中,而且质量也不错的粽叶,然后,我又跟着妈妈来到了甜品店,买了几个月饼,妈妈说,是为了祭奠灶神用的。
至于端午节的来了,有这么一个说法,相传,屈原是一个楚国的大臣,深受皇帝信任,他主张抗秦,却遭到贵族的反对,被削去官职,到处流放,在楚国即将灭亡的时候,屈原不忍心看到自己的祖国灭亡,就在阴历5月5日投江自尽,百姓们纷纷驾着渔船,寻找屈原的真身,有些人往河里扔鸡蛋和粽子,说是可以避免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就有了端午节,有了吃粽子、吃鸡蛋、赛龙舟的习惯。
端午节这天早晨,我早早的就被妈妈拖起床,睡意朦胧的穿上衣服,跟着妈妈来到家门口,我看到妈妈在门前挂了一束艾草,说是可以避邪,我走进一闻,有一股淡淡的清香,然后,妈妈用事先准备好的粽子、鸡蛋和月饼祭奠灶神,摆好东西以后,还跪下磕了个头,我也跟着妈妈磕了头,一切都准备好以后,我的肚子早就饿得倾家荡产了,于是,妈妈就去准备今天的压轴戏“粽子!”
我拿着筷子,不停地挥舞着,敲着碗碟,不停地催促着:“妈妈!快点,我都快饿死了!”终于,粽子被端上来了,我透着热气,闻到了丝丝甜味儿,还没等妈妈放下盘子,我就迫不及待的拆开叶子,看到了一个用大米、红豆、红枣做的一个三角形的粽子,我拿起筷子,沾了点白糖,轻轻咬了一口,大米的黏劲首先上场,然后,是软中带硬,有着丝丝甜味的红豆,最后,是红红的、甜甜的大枣、一系列的美味,牵住了我的胃,我忍不住吃了一个又一个,总是想再回味那个不能忘却的美味,然后,妈妈又端上了鸡蛋,我尝试着沾了点白糖,味道可不错了,我也是合不拢嘴的吃着,好像怕谁和我抢似的。
我和妈妈打开了电视,看着电视上播放的某个地区赛龙舟的景象,他们都是自己亲手制作龙舟,经过选木头、打造、涂漆几个环节,一个美丽的龙舟就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终于开始播放赛龙舟的环节了!船上的赛手个个表情严肃,却又带着几丝微笑,随着裁判员的一声令下,美丽的龙舟就开动了,船上的赛手们都卖力地划着船桨,还有一个敲鼓的人,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几滴豆大的泪珠,却又带着几丝期望,他们卖力地向终点划去,我和妈妈还有爸爸也在默默地为他们加油,我和爸爸妈妈都选中了自己希望赢得龙舟,结果我们都没有中,这真是出人意料呀!
端午节这天,人人脸上都挂着丝丝抹不去的微笑,我多希望时间静止呀,永远留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
【篇四:家乡的年味】
年味,是沸地笙歌的赛灶神
乡下人家的送灶神活动是很热闹的。在一片空旷的坪前摆上一个红木方桌,桌上摆着丰盛的酒食,正中央摆着一个被擦的金光闪闪的香炉,香炉中一堆厚厚的香灰上直直地插着三根长长的燃着的香。方桌后立起了一幅大大的灶神像,画上的灶神爷爷和灶神奶奶面容祥和,服饰华丽,平静地望着每个来捧场的人。
一位年轻的小伙穿着一身喜庆的红色,在方桌前唱着送灶神的歌。歌声时而悠扬,时而急促,时而婉转高亢,时而浑厚低沉,唱功好不厉害!另一位年轻的小伙同样也是身着一身红,和着水流一般的歌声,舞动着身体。他那健硕的身体灵活得很,婉若游龙,翩若惊鸿,猛然一跃,更甚麒麟。围观的人大多是小孩子,图热闹。别的大人都在屋中烧关东糖,涂在灶神的嘴上,听老一辈的人说,这是为了黏住灶神的牙,这样灶神上天后就不能说坏话,天帝就不会降下惩罚。
年味,是爆竹声中的一岁除
小孩子们之所以那么那么喜欢过年,不只是因为有新衣穿,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放!鞭!炮!过去人们还没发明火药时,为了驱赶传说中的“年”,就把潮湿的竹子丢进燃烧着的火堆中,其中的水分被急剧蒸发,竹子就发出了“噼里啪啦”的炸裂声。那时的竹子到处都有,但现在我们这些小孩都要提早至少一星期,骑着小小的单车,一路上伴着单车发出的“吱吱呀呀”声到镇上去采购各种各样的鞭炮,不然鞭炮就都会被别的小朋友买走。
除夕晚上可热闹了,烟花在各家门前冲上云霄,在天空中绽出好看的图案。有一家的烟花在空中爆炸,白光猛然一闪,让人愰了一会儿神,等人回过神来,再看向空中时,只见如同一块大黑布的夜幕中仿佛被撕裂开了一道口子,透出遮住的亮光,并越裂越大,然后又是一记爆炸声,像是从口子中喷涌出来的一样,七条不同颜色的彩带般的光芒渐渐往下延伸,然后与口子一起渐渐在空中淡去。这时新年的钟声敲响,孩子们又唱又跳,欢迎着新的一年的到来,烟花也放得更激烈了。
年味,是举筷入口的皆思念
年夜饭,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春节习俗。每家每户在除夕那天一大早就从床上爬起,开始准备制作年夜饭所需的各种材料。我常常帮我妈妈打下手,洗白菜、刷扇贝、烫碗筷、煮米什么的我都能立马做好。妈妈则在旁炖猪肘、蒸鱼、蒸馒头,其中有种馒头叫“佛手”,妈妈说吃了这种馒头来年可以受到菩萨的保佑。
到了晚上,年夜饭准备得差不多了,客人们也陆陆续续地到了家中。随着菜被一道一道地端上桌,大家肚中的馋虫也被一次又一次地勾起,碗筷一端上,大家就迫不及待地举起了筷子夹取菜吃。吃到尽兴时,大家便举起手中的玻璃杯,有的杯子中装着白酒,有的杯子中装着果汁,有的杯子中装着白开水,但大家寄寓在杯中的真心与热情是同样的。小孩子们吃完便都跑下楼去玩烟花,大人仍依依不舍地在桌上大谈这一年来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直到钟声响起,新年到来之时。
【篇五:年味的记忆】
一进入农历腊月,路上便一下子冒出了许多手提大包小包早早归乡的行人。商场里整天不厌其烦地循环着“恭喜恭喜恭喜你呀”一类的歌曲,各种促销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满场飘着火红的宣传海报。年,就这样硬闯进来。
在老家,过年前总得要擦桌擦窗擦门洗地板,要捣成缸的白年糕,摊整箱的麦油煎,灌整盆的五香肠,晒满地的鱼干以及包整盒的青团圆子,还要换上新洗的床单窗帘,铺上雪白的台布……年底的父亲母亲总是忙得不可开交,祖父祖母也时时在旁帮衬着,他们那苍老的脸,跳上了如孩子般的喜悦,每一条皱纹在阳光下都漾起了笑意,一切都在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腊月廿三小年一过,年逐渐加快了奔跑的速度,鼓点在敲打,分秒计算着脚步,一天比一天快。终于,它冲刺进大年三十,时间似乎突然汇聚成一个点,一个天下所有亲人团聚的点。
这天,贴对联在我们这个家庭里是件十分隆重的事。曾祖父年轻时是一介秀才,写得一手好字,每年对联都由他老人家亲自执笔。一张木桌,一砚,一笔,一墨,几张红宣纸。他捋捋花白的长胡子,望着远方的山水,思忖良久,提笔,挂了挂墨水,挥毫泼墨,落笔如云烟。寥寥几笔,行云流水,苍劲有力,一副蕴含着这位耄耋老人对家庭晚辈的美好愿望的对联便新鲜出炉。
一过晌午,老辈们便开始张罗着年夜饭了。老家至今还保持着用土灶烧饭的习惯,土灶中燃着熊熊火焰,灶台上蒸汽弥漫,在各种食物香气混合而成的浓雾中,穿梭着母亲和祖母麻利的身影。灶台前摆着一碗黏乎乎的麦芽糖,上面是灶神的年画。我总是与妹妹吮着手指痴痴地盯着碗沿流出的糖浆。而祖母看了,总是笑着,每年都得叮嘱着:“你们这几只小馋猫,可不能把这糖吃了,这可是送给灶神的新年礼物。灶神没看到,回了天宫,会告我们状呢!”于是,我和妹妹对于那糖不再有什么非分之想,每次也只是以虔诚的目光向那碗扫视了一遭。
华灯初上,桌上摆满了已向祖先祷拜过的年夜饭,这也是一年当中最丰盛的一餐。一家人便团团围坐在圆桌前,长辈们开始动筷,叔叔们开始祝酒,小孩子开始整块整块地往嘴里塞红烧肉。许久不见的亲友在酒菜的飘香中聊天,工作、孩子、收入,夹杂着回忆,或一点小小的幻想。席上觥筹交错,满是欢声笑语。饭后,我们这些小辈腼腆礼貌地从长辈手里接过压岁钱,揣在兜里,找个隐秘的地方悄悄打开……刹那间竟笑得合不拢嘴,真的感觉自己成了小富婆。
当鞭炮的火药味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年的味道便显得更加浓郁。家里的老老少少都出来了。孩子们尤其兴奋,拿着根火柴,哈着腰,点起了星星火苗。随即捂着耳朵,窜回到大人们身后,紧接着“噼里啪啦”地亮起了红光,把每个人的心都照得明晃晃的。通红的鞭炮屑像凋落的满地花瓣,欢喜地、沉默地在路面躺上三天,无人去扫,这样便留住了财富的步伐,仿佛温暖厚重的地毯,覆盖在新年脚下。
新年的热闹会持续好多天,然后随着商家的正常开业,上班族假期的结束,年味逐渐散去,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以后,年才正式宣告结束,人们又投入到新一年的生计当中,奔波、操劳、忙碌,等待着下一个年的到来。
【篇六:我的春节】
今年春节,我们做了一些很有意义的事情,比如放鞭炮、打扫房间、拜年等我相信各个地方过春节的风格都不一样,今天我就说说,我外婆家是怎样迎接春节的。
早上,我们早早起床,吃完早饭就跑到村里头,看外公写对联,祈求年年好运!我们家的对联是在红纸上写的,黑色或金色的联语,都是些吉祥话,比如:“财源广进“”富贵满堂”等。
回到家,外公和舅舅,团结合作把对联摆在家门口,横批像龙头,竖批像龙身,哇!好壮观哪!
中午,全家人一起吃饺子,吃饭时,外婆说,吃‘好饺子我们有大事要做哦。我和哥哥姐姐听了,瞪大了眼睛,狼吞虎咽的大吃起来,期待接下来的大事。吃好饭,过了半个小时,外婆把我们叫到一起,跟我们说:“我们要拜灶神了,这可是我们一年一次的大仪式,因为啊今天灶神会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事,人们都希望灶神上天能多说好话,多帮我们祈福来年年年有余,风调雨顺。所以这一天人们都会准备丰盛的供品拜祭灶神“。我和哥哥姐姐听的入神。
一下午,妈妈、舅妈和外婆都在忙着给全家人准备美味的年夜饭,我和哥哥姐姐在研究晚上年夜饭后的活动,活动内容是这样的:全村的17岁以下的小朋友都会集合起来,分成几批,打着灯笼,到村里挨家挨户去送福,一边供手祝福,一边说着各式各样的吉祥语,老人看到了、听到了都非常开心,给每个小朋友发很多好吃的糖果或小红包,小朋友也很开心,收获满满的,吃晚年夜饭,一家人就坐在电视机旁,一边看春晚,一边分享今天的收获。
我认为春节最值得小朋友期待的不仅是穿新衣、放鞭炮、收红包,还有一家人在一起的美好,到处红红火火,像征新的一年更有活力、愉快和好运。我们把祝福和好运送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希望大家都甜甜蜜蜜,开开心心迎接新的一年。
【篇七: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春节)】
腊月三十的早上,我和弟弟二人坐在奶奶家的客厅里。这时,就会有人问:你的父母呢?他们去哪了?
当你来到厨房时,你就能看到他们以及我的爷爷奶奶的忙碌身影。因为今是腊月三十,根据我们家乡的风俗,在这一天,我们要祭拜两个神仙。一个是天神,而另一个是灶神。所以我的父母正在帮爷爷奶奶准备祭拜用的物品。
吃完了午饭,祭品差不多已经准备好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祭品摆上祭桌了:
祭桌的正中间是一个木篮子,里面放着两条糯米肠(在猪大肠皮中塞糯米,然后蒸熟)、一只蒸熟了的鸡和一块蒸熟了的猪肉。左右各摆了一根大蜡烛。篮子前面是一碗饭和一碗水。而后面从左往右依次是一碗面、两条年糕、一块豆腐、两个馒头一个杨梅和一些水果。
祭品摆好后就是祭拜的时间了,爷爷拿来一把香,用蜡烛点燃后发给我们。
我们每个人双手举着手里的三炷香,祭拜。随后,爷爷把香插在祭品上拿来了一鞠躬沓黄纸,相当于神仙用的钱,将它们点燃,烧给天上的神仙,祈求天上的神仙保佑我们来年平平安。但我认为,祭拜神仙和佛教是一样的,应该要虔诚,不求私利。我只是含着对神仙的敬畏之心,给他拜年罢了。
祭拜完天上的神仙,我们还要“慰问”一下管我们饮食的灶神。于是,我们又将祭桌搬到了厨房,将之前的祭拜过程又重复了一遍。我们依然是以特别虔诚的态度给灶神拜年。
这就是我们家家乡的风俗,虽然普通,也很常见,但却是除夕这天里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个风俗是我最喜欢的风俗,因为这是一年中,唯一可以和神仙社交的一天。
【篇八:年的味道作文600字】
【篇一:年的味道作文600字】
腊月初八的前一个晚上,我习惯性地帮爸爸准备食材。第二天,早上一醒,爸爸端来一碗香气扑鼻的腊八粥引诱我,爱睡懒觉的我早就被这股熟悉的香味勾引起肚里的馋虫,每一次腊八粥的味道,都能让我感到如此亲切。爸爸对我说道:“快起吧!不然就要被我们吃光了。”我一听这哪能呀,便以刘翔的速度穿上衣服,快速洗脸、刷牙完毕。我大口大口地喝粥,父亲从旁直叮咛:“馋猫,慢点,别呛着!”我便恭维地赞美一下父亲的手艺:“爸爸做的粥,真是我家的一绝!”父母看着我吃的样,也开心地笑了。晚上,我躺在被窝里,用手指把算着还有几天过年。
转眼又到了腊月二十四——小年夜。又到了送灶王爷上天的日子,希望他能回禀这一年里我们对他的好,让菩萨降福到我家。我爸妈平时工作忙,我生怕冷落了灶神爷爷,心里又有点担心。他们也看出了我的焦虑,安慰我说自有办法。到了晚上,只见爸爸拿着刚打出来的年糕,沾上糖,抹在灶神的嘴上,说这样可以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我还有点不安,这种小伎俩,还能骗得了神仙?
没过几天,除夕到了。爸爸生怕菜场人多,一大早就出门采购去了。买了肉回来,因为今晚是一年一次的“狮子头”大宴,让我来帮忙,妈妈就去楼上收拾房间。看着爸爸熟练的手法,炸出来的“狮子头”,像田里的稻谷一样黄灿灿的,我与爸爸就如农民伯伯收获了自己的庄稼一般开心。
新年到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家家户户的爆竹声,代表了人们的一声声祝福,报告着新年的到来,正如同我们的笑脸般灿烂多姿。我穿上了新衣裳,走亲访友拜长辈,逢人就握个手,问声好:“恭喜发财!”揣着长辈们给的压岁钱,那个开心劲崩提了。
过完了春节,我又长大了一岁;平复了心情,新的一年奋斗又开始了!
【篇二:年的味道作文600字】
刚放寒假回到老家,家里的两位老人就已经开始进行春节倒计时了,大人们也开始购置年货,家家户户门前的车位也都被停满了车。村里村外充满了忙碌的气氛。
采购完年货,家人们也都到齐了。在大人小孩的期盼中,终于迎来了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春节。
这天是除夕,我、老妈还有表姐卷起袖子,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将整幢楼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清扫了一遍。外婆和舅舅、舅妈则早早的开始准备年夜饭。表弟和他的小伙伴们乐此不疲的放着鞭炮。一声声鞭炮声在心里炸开,炸得我们的心痒痒的。
在我倒完一年中最后一袋垃圾回来后,最后一道菜也被端上了桌。洗完手后,大家都围着坐了下来,外公动了筷后,大家便不顾大小的开始抢菜吃。我马上站了起来,迅速看了看,哇!这菜色,好有食欲,牛排、牛肉片、红烧鲫鱼、红烧肉、蚂蚁上树、茶树菇煲……都是我的最爱耶!我的筷子不知该向哪个盘,没想在我犹豫间,一双双筷子已纵横交错落向各盘菜了。不妙,红烧肉快没了,我赶紧下筷夹了盘里所剩的最后一块放进嘴里,满口香啊……舅舅的厨艺果然不是盖的。吃饱喝足后坐在沙发上,摸着被撑大的肚皮,闻着空气中残留的菜香,如果不是满到喉咙,我还想吃上几口,哎,实在装不下了。
接下来的时间就是自主安排了,大人们马上收拾好桌子开始玩扑克牌了,我们则在一旁嘻嘻哈哈。我靠着老妈不算宽但却厚实的肩膀,我感到十分的踏实满足,因为这一切,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家是温暖的港湾”的意义,血脉相连的我们一年中惟有在此刻欢聚一堂,我尝到了幸福的味道。
午夜过后的一刻,我们全家人站在门口,看着自家的开门炮冲上天空,炸出绚丽的光辉,天空被各式各样的爆竹炸亮了,我们相拥而笑,呼吸着充满烟火味的空气,虽难闻却享受着。
年的味道是多样的,但每一种味道都能品出美好,因为能和家人一起呼吸同一片空气,而所有的味道都是我们的享受。
【篇九:重庆的春节】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是呀,按照山城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冬至就开始了。一过冬至,人们就开始杀年猪,灌腊肠,熏腊肉,准备各种年货,一直到腊月底。
腊月二十三是传统的小年,人们在小年这一天要送灶神。大人们早早地买好糖,天一擦黑,人们就会把灶台打扫的一尘不染,把锅洗的闪闪发光,将锅里的水擦干,再在锅里点燃一盏油灯,并在灶台上点燃蜡烛、香,把糖果放在灶台上,然后烧纸钱、放鞭炮,把辛苦了一年的灶神送上天去过年、游玩。在腊月三十这天,再把灶神接回来。听大人们说,谁家要是这天不送灶神,否则来年你家的饭都煮不熟。
过了小年大家更忙了,忙着买年货,忙着大扫除,忙着叫亲朋好友们吃团年饭,今天吃这家,明天吃那家。
到了除夕更热闹。家家户户门外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内贴上了各色的年画。家家都在赶做年菜,到处弥漫着酒肉的香味。一大桌丰盛的菜品真是色香味俱全,鸡、鸭、鱼肉、红枣糯米饭必不可少。鸡表示来年大吉(鸡)大利,鱼表示来年年年有余,红枣糯米饭表示子孙满堂。在我们重庆,过年烫火锅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滚滚的火锅里,红的是辣椒,麻的是花椒,香的是香油,真是又麻又辣又香。麻得你舌头打颤,浑身舒畅;辣得你涕泪交流,满头大汗;香得你频频回味,经久难忘。用“麻、辣、烫、鲜、香、嫩、脆”来点出我们重庆火锅的妙处,真是概括绝了。一大家子围着红红火火的火锅,有说有笑,边吃边贺。吃完团圆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通常是一边打牌聊天,一边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等待新年钟声的敲响。到了夜晚,更是灯火通宵,各种照明灯、彩灯、灯笼,真是金碧辉煌。新年钟声一敲响,鞭炮声此起彼伏,日夜不绝。院子里,孩子们拿出准备好的花炮,什么飞龙在天呀,直冲云霄呀,长挥金鞭呀……真是五光十色。只听“嘭、嘭、嘭”一朵朵烟花在天空中竞相开放,真是五彩斑斓,笑声、鞭炮声、欢呼声、尖叫声,不绝于耳。
过了除夕就是年。大人、小孩儿们都兴奋得睡不着觉,天不见亮就起了床。孩子们穿上新衣,给长辈们拜年讨红包。个个口袋里撑得鼓鼓囊囊的,脸上都笑开了花。大人们就起来忙着包汤圆,煮汤圆。吃完汤圆,大家相约来到街上看热闹。街上耍龙的,耍猴儿戏的,抬花轿的,扭秧歌的,卖玩具的,到处是谈笑声,到处是吆喝声,好不热闹。大年初一家里不能扫地和倒垃圾,据说这样做会扫走家里的财气。还不能睡午觉,如果有人睡了午觉,人们就称为“霉睡”,就是一年倒霉的意思。当然,这一天,大人小孩都必须说吉利话,不能说丧气话,预示来年大吉大利。
正月初二,人们就开始走亲戚拜年了,当地人称为“走人户”,也称吃“转转饭”,就是到亲戚之间轮流吃饭,一家负责一天的饭菜。通常吃了饭后打牌,大家一边打牌,一边聊天,差不多要到正月十五才结束。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到处张灯结彩。人们在这一天要包汤圆、猜灯谜、逛庙会,热闹极了。我们当地还有一习俗,十五这天要“偷青”,就是正大光明地去别人家的菜地菜青菜,预示来年清清静静。
元宵节一过,也就意味着春节结束了,一切又回到了正轨,人们又开始新的一年的工作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