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相关作文
愁作文600字09-16
愤怒,语言从何而出?彷徨,语言从何而出?忧愁,语言从何而出?我不懂“老年”的愁,但我却深知“少年”之愁。一次感情失利而心事重重,老年人有吗?一场竞技落败而愁眉不展,老年人有吗?一句无端责备而闷闷不乐,老年人有吗?老年之愁在于不堪回首、年迫日索,少年之愁在于儿女情长、奋斗挫折。老年如冬末之白雪,少年如春初之红日,红日腾空,白雪液化,一个给人间带来光明,一个给大地带来甘露。老年令人哀婉,令人怜惜,但是...
我与普通话作文550字09-16
在我心里,普通话是最动听,最优美的语言。我一定要认真学好普通话,这是源于我妈妈给我讲的一个故事:一次,王阿姨带着儿子和李阿姨去步行街玩,一个外国人问李阿姨:“你知道哪里有修鞋的吗?我的鞋子需要修理一下。”李阿姨说:“‘孩子’烂了就不要了,前面有一家商店,重新买一双‘孩子’就是了。”那个外国人一听,说:“啊!你们中国人可真大胆呀!连孩子都敢卖,这样做是犯法的。”小男孩也不解的望着妈妈,王阿姨告诉儿子...
温暖心灵的语言作文500字09-15
在人生中,有许多时刻值得我们去细细的体会,在这些时刻中,最让人难以忘记的是温暖的时刻,它体现出人间的温暖,并告诉我们人生的道理,因此终身难忘。六岁,早已在你们怀抱中享受久了爱与阳光的我却不愿步入学堂。那天,虽是九月初凉,却依旧烈日炎炎。我苦恼着不肯迈出家门,母亲心疼了,也心软了。可你,却板着一张脸,把书包丢在我面前,生硬地说:“走!上学去!“望着你那严肃而认真的脸,我却无动于衷。你硬是将书包塞给我...
我生活在什么之中作文900字09-14
我生活在红楼之中看海棠社群英对诗,观大观园众艳争芳。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却总沉浸在《红楼梦》的繁华与沧桑之中,无法自拔。书中人物的一颦一笑,仿佛都能牵动我的心弦。我生活在《红楼》之中。三年级初看《红楼梦》,自然是沉浸在宝黛的恋情之中去了,当时看的是高鄂的续本,于是心中便极恨起高鄂来,怨他不给宝黛一个完美的结局。再看《红楼》,便赌气,不看高鄂续写的。但是后来再看,我的意见却慢慢的变化了,《红楼...
认识汉语之美作文550字09-14
汉语作为母语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传承打的重要使命。日本著名文化学者岸根卓郎在《文明论——文明兴衰的法则》一书中说“放弃母语,是通向文明毁灭的捷径。”现在汉语在英语功利化的冲击下日渐荒芜,但是汉语所承载的博大精深的内涵,才是每个中国人真正的心灵家园。汉语在高考中的重要性即将压过英语,高考是中国基础教育的指挥棒,基础教育中中文上英语下已成大局。英语对中文的压倒性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它源于背后的民族...
书与人作文700字09-12
阅读让生活充实。在不同的心境下,可以选择翻阅情调各异的文章。悠闲时不妨欣赏一些清雅脱俗的小品或散文,刚烈时也可朗读几首豪情奔放的诗词。人生与书本,书本与人生,两者对爱读书之人来说,是分不开的一回事。人与书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因人的精神食粮可反映出他的内心世界。鲁迅先生说过:“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当我们阅读时,浮躁的心会...
语言作文750字09-12
语言之学问甚繁。欧阳永叔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其本意乃颂山川之美景,以示醉翁悠然自得,心旷神怡之念。然今人以此句为贬用,或曰:“不可知其人之心也。”或曰:“其意不善。”此何之谓?以异眼视一物,其形意异也。吾尝与友于午时携作业之师处。适值吾师阅卷,且下午有课。曰:“退之,此时方至,吾何以咸阅之?”吾与友乃退,方行,师又言:“今后若我课于下午。且作业收于午后者,不必携来与我。”吾屈其...
阳光是一种语言作文700字09-12
当我仔细注意阳光的时候,我才发现,阳光是一种七彩的语言。有人说阳光可以给予我们温暖,有人说阳光可以给予我们快乐,我说阳光还可以让一颗冰冷的心灵变得温暖,温情,变得更有勇气和力量。清晨,我背着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太阳慵懒的伸了伸胳膊,微笑着绽开第一缕笑容。金灿灿的光芒,暖暖的洒向大地,大地变成了一片光明。这时阳光对我说:“你今天一定很快乐,我祝福你。”这种语言激发了我的联想。在这个美好的春天里,阳光...
你的课堂不一般作文900字09-08
自从挑起一名学生的担子后,走进不知多少课堂,在您的课堂上感到了一股别样的味道。当时间的指针指在高中时,当你微笑的走上讲台时,当我满是紧张的走近你的课堂时,你用你的语言渲染了拘谨的课堂,用你的语言走入了我们心间,用你的语言走近了我们。每次上你的课,你总会提前把书本拿来,让我们预习或复习,我们坐在底下大声读起书来,等待着上课,你会把课题每一个字写得很大,为了大家都能看到。当你把精心准备的课件放映在电视...
最美的语言作文800字09-05
自从人类告别混沌世界,走进文明社会,语言就成为了传承文明的载体、交流感情的纽带和沟通思想的桥梁。多少年来,我们的先人一直在探索并推广一种能够跨方言乃至跨民族的通用语,以方便人际交流。《论语·述而》记载:“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意思是说,孔子诵读《诗经》《书经》以及司掌礼仪时,都用“雅言”。用今天的话来讲,也就是使用了当时的普通话。由此可知,远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已经有了当时的普通话,...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