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相关作文

【篇一:中考之后作文】

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唉,麦城考砸了,语文58分,数学54分,英语55分,连及格的要求都达不到。我很难过,回到家不知道怎么跟父母说。

我上了公共汽车,一路摇摆。我一直在想怎么说。问题太难了?考试的.时候头疼?我粗心吗?想了很久,差点错过站,终于意识到自己没有好好学习。

爸爸接过我的卷子,抓着我的耳朵说:“拼音这么简单,你写不对,是不是马虎了?看这个。”还是没看对。我说:“那你读吧。”爸爸也看不懂。他自信地说:“这是长沙话。方言哪里那么容易变?”下一个。“就这样,父亲一直拿着卷子,说着中文,看着我批改,讲着数学。爸爸拿着一张看不懂的英文纸,翻着英文字典,皱着眉头。

妈妈见快九点了,说:“该睡觉了。”爸爸说:“你小子太笨了,不会拼拼音。”妈妈说:“你教他方言,我整天说长沙话。我说我想学普通话。”

看到父母这样我真的很开心。我爱妈妈对我的爱,爸爸说我傻,爱我爸妈,我也爱你。我爱我们的家。

【篇二:暖色的乡音】

我们这一代并非不懂方言,但说出口的往往是些夹生的方言,生硬而不自然。我以前也尝试过用土话与父母交流,却被他们戏称为“外国腔调”,几次之后只好作罢。

是啊,在如此重视标准普通话教育的今天,许多父母早就不愿一字一句地教给孩子乡音了——这种无益于学习成绩的事物,何必让其来占据孩子们的大脑空间呢?

可是,我仍然不愿这样一种看似可有可无之物逝去,只因脑海中的这样一些画面:我紧捏几块硬币,菜贩们将鲜翠水润的白菜铺在木板面上,我拣起几束交出硬币,菜贩皱纹横生的脸上绽开笑容,怜爱地用乡音说着“好孩子”;夕阳用瑰色笼罩白石板铺成的广场,几个稚童互相扑打追逐,笑声在空中荡起涟漪,忽然间旁边房屋上的一扇窗被推开了,一位母亲喊着“归吧(回家吧)”,那声音足以让所有客旅之人心弦震颤;我疾步走向那扇敞开的木门,外公将身影嵌入门框,一向寡言的他见到我便慈祥一笑:“梅,珍外(孩子,真乖)”,那画面突然美好得让人想落泪。我向来珍爱土话中“梅”的这个称呼,每当母亲这么唤我时,便感到言语和软亲切,诸般爱意,都在那一刻拥诸舌尖。这样的情感,在一板一眼的普通话中,是很难感受到的。

可是,这样的场景,逐渐也只能存在于回忆之中。母亲曾有次在外地偶遇青少年时的好友,两人惊喜而自然地用土话攀谈着,对方满脸疲惫的脸上也终于现出光彩。母亲又指指身边的小男孩,询问道:“你儿子会说咱们的方言么?”对方微叹了口气:“哪里会呢?他从小在外地长大,他爸爸也不是我同乡,平时交谈都是用普通话。”接着她又开始和母亲讨论起大城市孩子外语学习的紧迫,压力之大,自己孩子有多。

我站在一旁,茫然地想着,我们这一代人中的很大一部分都会迁往外地,到时候,乡音是否真的还会有传承的可能?我猛然间心头一紧,几乎疼痛得不敢再想象它未来的宿命。

对更好未来的向往推挤着一代代青年涌向大都市,走向崭新的天地。外界的荆棘磨砺着年轻的身躯,逼着他们丢弃怀中一件件过去所恋之物。许多人开始回望归途,却又发现自己早已被羁绊在原地。

曾有一次在上海坐出租车,父亲与司机闲聊,问其是哪里人。司机说:“衢州,江山。”他又想了想,自嘲似地笑了,“小地方。你们应该没听过。”父亲大笑,用方言道:“哪个乡的?”司机反应了一会儿,忽然意识到了什么,那一刹,鼻翼微张,整个面部都骤然柔软下来,嘴角放松地上扬,眼中映着车玻璃外距自己无比遥远的万家灯火车水马龙。他使劲动了动喉结,却很难说出话来。

我倚在后座的黑暗中,望着他脸上各种情绪的涌动,读着陌生人的故事,看到他心中的坚冰在父亲的那句乡音里融化成阳春三月里一弯和暖的山泉。

就像鲁迅心心念念的家乡的芸豆一样,乡音其实也不像记忆中那样动听。只是见到这些与故乡息息相关之物,脑中便会浮起父母的笑容,阡陌的芳香,烟火的温暖。无数回忆都盘纾于其间。身处荒漠般的大都市,见到这些记忆载体的一刻,万般柔情,涌上心头。

【篇三:讲方言的老师】

老师,一个平凡的职业,在这大千世界中老师多了去了。但是他们是值得尊敬的。他们是蜡烛,点燃自己,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他们是园丁,辛苦自己,换来学生的健康成长。

那年开学,想着两个月未见的数学老师,便有点兴奋。一个原因,他人幽默。然而,上课时另一个身影闯入了我的眼中。他身材矮小,挺着个大肚子,满头银发,看起来差不多60岁,还挺严肃。最关键的是,他居然讲方言,我实在想不通,学校为何要让这样一个数学老师来教我们。上课时,他讲的方言使我听的迷迷糊糊,如同在讲“催眠咒”,我就索性不听讲。于是我愈加想念原来的数学老师。

就这样,我的数学成绩直线下降,到了班头请我去喝茶。班头说:“你最近怎么搞的,数学一直下降,想不想考一中?”我沉默着,没有说话,班头接着对我说:“我看你最近情况有点不正常,上数学课经常走神,怎么,对数学老师有意见?”我说:“没有,只是他讲方言,上课有点难懂。”班头苦口婆心说道:“数学老师年龄大了,而且他那个年代也没有人教普通话,你要理解,而且他课讲的好。”我点了点头,班头便让我回去了。

下午,数学老师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里,问道:“你的情况班主任都告诉我了,不想学好数学了?”我沉默着,无话可说。数学老师站起来说:“我知道你可能对我有意见。但你要明白,你学习是为了你自己,学的好是你的事,学的坏也是你的事。你学的好对你自己以后有好处,我们老师也沾不了什么光。你学的不好也影响不了我们。”我抬起头,看着他。他接着说:“我相信你,可以学好数学,好好想想我的话吧。”我忽然说道:“一定会的。”从那之后,我上课认真听讲,努力学习数学,成绩终于有所提高。我做错的题,老师也会往旁边进行批注。渐渐的,我觉得老师的方言是一种很动听的声音,原来的数学老师的模样也渐渐淡去。

中考前夕,我感觉压力很大。数学考试时很多简单题都做错了。我看着那一张张鲜红的试卷,一股怒意生起,撕了它们。正好数学老师看到这一幕,把我叫出去。他对我说:“怎么,压力太大了?”我看着他说:“嗯。”他把那厚重的手掌放在我的肩上,说:“还记得我说过的话吗?我相信你。”听到这句话,我的眼框红了,用力点了点头。那天之后,老师经常单独把我叫到办公室,给我讲解分析我的错题。于是,我心中渐渐浮出一个矮小而又略微臃肿的身影。

老师,您的方言是这世上最美妙的声音,它融入了您对我们的关心,它融入了您对我们的教诲;它融入了您对我们的鼓励。

【篇四:方言的传承与保护】

一次语文课上,老师一改常规,给我们上了一节不一样的语文课。

如同以前一样,我们那一天上古诗词欣赏,照例老师都会请同学朗读诗词,但这一次老师却说:“有哪位同学会说广州话?我想请一位同学用广州话来读一下这首诗。”

顿时,教室一下子热开了锅,同学们有的激动万分,有的在互相讨论,研究老师究竟有何用意。起初同学们还有些害羞,不敢读,但在老师的鼓励下,还是有人举手了。

那位同学站了起来,看了一下那首诗,默默在心中读了一下,便用广州话深情朗诵了出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同学们先是因为觉得新鲜,不习惯,发出了些嬉笑声,但不久后就被朗诵同学使用粤语朗读的独特韵味吸引。当同学读完后,教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时,老师向我们解释了她的用意:“据说广州话是一种古语,古人很有可能是用这种语言讲话的。因此我想叫同学用广州话读一读,看看是不是比普通话更押韵。”同学们仔细回顾了刚才的朗读,发现果然如此。

正当同学们惊叹广州话的神奇时,一位来自汕头的同学举起手来:“老师,我想用潮汕话来读一下。”老师点了点头,那位同学便站了起来,用一口不太流利的潮汕话朗诵。

教室里的气氛更加活跃了,大家纷纷一边笑一边听他的朗诵。细心的同学发现,潮汕语似乎比普通话与广州话更加押韵,原来潮汕语也是古语的一种。

原本是诗歌赏析的语文课一下变成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一种展现。老师说:“这就是语文的魅力,不同的语言读相同的一篇诗歌有着截然不同的韵味,这也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其实,广州在前几年为了能普及普通话,提高市民的普通话水平,要求在学校里,老师上课与学生回答问题必须用普通话。这一规定实施后,从学生一代开始,广州人说普通话的水平日渐提高,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广州人慢慢不会说广州话了。

广州作为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拥有自己独具一家的岭南文化,其中粤语就是其代表之一。但如今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学生们都讲普通话,很少讲广州话,这对广州话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普及普通话是应该的,但在此同时,也应保护好广州话。因为岭南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保护广州话就是保护了岭南文化的独特性与完整性,这才能保护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弘扬中华文化应该是在主体文化与各种地域性特色的文化共存,而非仅仅发扬主体而排斥或同化地域文化。

【篇五:家乡的味道】

家乡,是一个令人勾起无数记忆的词语:那朴素却色香味俱全的特色小吃,那一串串亲切实诚的家乡方言,那想起来就会嘴角上扬的童年傻事……

太仓的美食,那可是数不胜数啊!有名的太仓肉松是一众美食中的佼佼者。肉松,颜色是亮棕色的,一开始见到它,蓬蓬松松的,颜色好似老实憨厚、勤勤恳恳的农民的肤色,舀起一勺,放入口中,细细地咀嚼,入口即化的口感,充满着一口腔的香香甜甜,回忆感十足的奶香味道。渐渐的,口中的肉松所剩无几了,我就会不自觉地再舀起一大堆肉松。其实,肉松的来历也很意外,一位厨师在煮肉时不当心把肉煮得太烂,又急着要上菜,于是他急中生智,加上各种配料,炒成肉松粉末再端上去,品尝的人都拍手叫好,后来就有了太仓这道特产“肉松”。

家乡的方言,是通俗易懂的,是朴素的,每次听到那吴侬软语就会倍感亲切。我们现在大多都说普通话,都快不会说家乡话了,有时,他们说的太仓话还会让我捧腹大笑呢!每次远在他乡,我就经常让我的爸爸妈妈讲起家乡话,边听边学,寄托对家乡的怀念。

记得小时候,爷爷奶奶还住在未拆迁的红瓦青砖的房子里,前面有一大片田地。春天时,油菜花开得正盛,我无聊地漫步在纵横交错的田间小路中,看到比我还高几个头的油菜花,突发奇想。我做好跳水的动作,然后像青蛙一样跳进花田中,啊,大自然的气息!金灿灿的油菜花,热情似火的太阳光……还有,在田里“游泳”的我。爬起来时,全身上下都是泥土,村民们见到我,都感到很奇怪:咦,这小娃怎么这么脏呢?

家乡,会勾起我的许多记忆:可口的家乡美食,亲切的家乡话,还有那好笑的童年趣事……家乡的味道陪伴着我,迎接接下来未知的旅程。

【篇六:与普通话的接触】

说实话,我并不是刚开始上学就接触普通话的,因为我小学时代的老师大多数是本地人,一般习惯于用地方的方言来讲课,所以,我与普通话的接触并不多。不过,后来,朗读课文的时候就是用普通话的,也就是从那开始,我才真正接触普通话。

普通话是全国统一的一种语言。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方言,然而,只有普通话是来自祖国各地的我们的共同的语言。渐渐地,我知道了学好普通话的重要性,便也有了认真学习普通话的想法。

刚开始学的时候,我很容易将平舌音和翘舌音混淆,总是读错。不过,后来,自己在朗读的时候特别注意,慢慢地,普通话的读音便有了明显的改善。也许,做什么事情都是这样子的,只有你真正下定决心想要学好,并为此付出努力,才有可能将它做好。“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吧!”这句话说得一点也没错,既然想要学,就好好地学吧!

在学习普通话期间,我找了不少普通话朗读的范文来听,自己也尝试着用那样的语速来读。慢慢地,我发现我的普通话有了显著的提高。

【篇七:做个诚实的人】

我读过一个故事,大意是,父亲带着儿子去钓鱼,告示规定只能在早上九点到下午四点这个时间段钓鱼,父子俩费了很大劲,终于钓上一条大鱼,可一看超过规定时间了,孩子再三央求:又没人看见,就带走这条鱼吧。可父亲斩钉截铁地说:“不可以,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这让我想起我经历的一件事,虽然没有过分打动人心的情节,也没有一点喜剧性,但这件事让我觉得,我是一个诚实的人。

小区门口的韩爷爷已经在这个地方卖了10年的煎饼果子,出来进去的人都认识他。花白的头发,络腮胡子,大嘴叉子,眼睛总是眯缝着,怕风,似乎冬夏都在刮大风。岁月这把碌zhu把他那饱经风霜的脸碾出了条条沟沟。他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人。

因为我总是去他那里买早点,所以我总是亲切地叫他“煎饼爷爷”。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前几天才下的雨,低温的早晨,大路就成了一个小型滑冰场。可能也是天冷的原因,大家都想吃点儿热乎东西,今天买早点的人异常多,他一个人摊煎饼,忙得不可开交,顾客自己刷二维码付款。我也着急地在人群里等待。

“煎饼爷爷,一份煎饼加蛋,老样子,您知道我的口味。”

“好嘞,马上就好。拿上赶紧上学去,迟到了可不好。”

我递给了他10元钱,我没有手机付款,也没有零钱,这10元钱还是妈妈早上才给我的。他着急地从钱盒子里翻出来7元,然后连将热乎乎的煎饼果子包好递给我,微笑着对我说:“好了,拿着赶紧走。”我拿着转身就跑,就听见后面一个大妈说:“那娃没说不要青菜,你咋没给人家娃弄。”“娃不爱吃青菜,我知道。”我就在远处回头说:“爷爷知道我的口味。”

我一边走,一边准备把钱放到口袋,低头一看才发现,他多找我一块。走吧,怕爷爷明白过来从此讨厌我,我在他心中留下一个贪财的印象。回去还给他吧,迟到了我们班主任不会饶了我的。心一横,迟到就迟到吧,挨批总比不诚实好。我赶紧跑回去将一块钱还给了爷爷。

“煎饼爷爷”说:“看这娃多好的,心疼很很(方言,可爱的意思)。那个大妈小声嘟嘟说:“这娃咋瓜很(方言,傻),多找钱就拿着不就完了,还回来?瓜娃些。”

“人家谁跟你这老太太一样贪财,那娃一看面相,就是个诚实的娃。”

到学校,我一说这事,班主任竟然没批评我迟到,看来,做个诚实的人,好处多多。

一次放学回家,意外听见“煎饼爷爷”和小区保安的对话,只听见他说:“5号楼A座的那个小伙子老实很。”

顿时,我眼前,花开了,草绿了,得意的我让某个人都嫉妒了。

【篇八:普通话的风波】

普通话,是我们在学校沟通和交流的主要语言,在我呀呀学语的时候,我的爸爸妈妈就用普通话跟我交流,因此他们一直要求我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而在我生活的城市——长沙,有着自己独特的方言,不标准的“长沙普通话”可是会给生活带来很多麻烦的哦!下面我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吧!有一个周末,我和小伙伴从公园回到家。刚进门,只听见奶奶说:“把‘haizi’脱下来摆放整齐,要注意家里的整洁!”我一听惊呆了!奶奶不会是要把我和小伙伴两个孩子排队摆放在门口做展览吧?我和小伙伴讨论了半天,才发现原来奶奶的长沙“塑料普通话”是分不清“鞋子”和“孩子”的。大家被逗得哈哈大笑起来。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说好普通话的重要性。我们学校的同学说话的时候经常会带上一些方言,如果人人都用方言交流,就会出现不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意思的情况,这样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非常大的不便。

作为一名小学生,说好普通话,既是我们的一种基本能力,也是一个人的素质体现。我多么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普通话能在祖国的每一个角落广泛地推广,那该是一番多么和谐美好的景象啊!

【篇九:行走在消逝中】

一切本质的和伟大的东西,都源于这一事实,人有一个家园并且扎根于一个传统——海的格尔

——题记

不知从何时起,我执著地爱着各地的方言,这种执著甚至演变成了一种精神世界形而上的诉求,很想探究那些即将消逝的文化传承。因为,从那生动而有色彩的方言中我感受到的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质感与厚度。

从灵秀的吴侬暖语中我听出雨丝与芭蕉的对话;从粗狂的秦腔中我听出“干将”“莫邪”在战火中涅磐的旷达;从缠绵婉转、柔曼悠远的昆曲中我听出流觞曲水雁落平沙的云淡风清……方言,在各自的一方沃土上,成就了各自的棠棣之花。

然而,我们的步伐越来越快,已将这一只只音之丽蝶放飞到荒芜的莽原。我们追逐财富,追逐功名,并美其名曰:发展。就在我们飞速发展的脚步声中,我们的方言似一缕缕的香魄逐渐消逝在心灵的荒漠中……而我们竟浑然不觉,仍在这令人心痛的消逝中不辨方向的行走着。

于是方正标准的普通话如国庆阅兵般横平竖直整齐划一,街上形形色色的人没有了“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潸然。方言,你的消逝竟如此“壮观”。

我们行走在这份消逝中,失却了乡音,失散了乡亲,失去了乡情,失落了精神乡野上馥郁的桂花。我们成了无家可归的孩子,“方言”一词成了字典中一个单薄的注解,一个可怜的悲凉。

各种方言是一抔抔精神的黄土,有炎黄子孙千年文化的积淀,无法替代也不可轻弃。在我们行走的脚下已踩碎太多的美好,我感到大地在失血,江河在流泪。失去了方言的传承,还能有什么来袭传秦风汉月下悠远而深邃的呼吸?

我们需要行走,但不希望我们的后辈用茫然的目光追问我们“方言“”家乡“的含义。那么我们推广普通话就不应以方言的消逝为路基,不应忽略生命中极为重要的精神回溯。

请不要再走下去了,请停一停匆忙的脚步,说一句家乡的方言吧,听听祖先的训导,听听母亲的呼唤。请你放轻脚步,别踩碎了乡音……

【篇十:敬畏文字】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并仍在广泛使用。汉字是目前唯一“活着的”表意文字,是中国大陆、台湾的法定文字,也是新加坡、联合国的法定文字之一。

汉字是重要的文化承载工具,目前留有大量用汉字书写的典籍。多种发音不同的方言都使用汉字作为共同书写体系,因而汉字在历史上对中华文明的传播起到了

重要作用,并成为东南亚文化圈形成的内在纽带。在汉字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诗词、对联等文化,并形成了独特的汉字书法艺术。

一个汉字一般具有多种含义,也具有很强的组词能力,且很多汉字可独立成词。

汉字具备比字母文字更高的信息密度,因此,平均起来,同样内容的中文表达比其他任何字母语言的文字都短。

目前汉字系统已经基本稳定,但汉字的规范化、生僻字的自然消亡仍在继续进行,未来也有可能出现少量新造字、新简化字。

汉字是使用最广泛的文字也是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6亿人使用汉字并作为常用文字,并是诸多国家的官方文字。

汉字是是我国古代先民发明的记载工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其使用最晚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诸般书体变化。秦统一前,各诸候国使用的文字各不相同,秦始皇统一中国,李斯整理小篆,“书同文”的历史从此开始。尽管汉语方言发音差异很大,但是书写系统的统一减少了方言差异造成的交流障碍。

汉字是我们的瑰丽国宝,对中华文明稳定发展和民族凝聚统一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人是借助汉字凝聚在一起的,中华民族是借助汉字绵延至今的。法国作家都德在《最后一课》中写道:“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古代的西夏王国有自己的西夏文字,他们的文明曾达到一个巅峰,蒙古人攻占了西夏,并实施了报复性的杀戮灭绝行动,所有的书册被烧毁,所有的碑文被凿去……这一民族也从此消失。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就等于失去了民族的生命。

因此,请加倍地珍惜我们的汉语言文字吧,好好地保护它,继承它,中华文明就能得以传承,民族精神就能继续闪耀,中华民族就永远不会灭亡。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