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相关作文
小议碎片化时间的利与弊作文1200字09-24
随着科技信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被分成了一小块一小块,所以各种应用随之而生——微信、新闻、生活服务……各种各样的App,都可以让生活的零碎点充实起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让人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信息。比如说在等公交的时间内,你可以从包里拿出书来读,也可以从新闻App上获取一些新闻来拓宽一下知识面或在网络上找几个段子放松一下心情,这会让你在短时间不会觉得太无聊。再举两个例子,如果你想读经典,一本经典大约...
吟诵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作文800字09-24
12月31日晚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和满腔的热情观看了城北小学全体老师和部分学生的庆元旦经典诵读晚会。那天晚上我们师生欢聚一堂,我们热烈欢呼,我们激情澎湃,我们斗志昂扬……晚会在《木兰辞》歌舞中拉开序幕,精彩纷呈的节目让人目不暇接。五年级老师的书法表演《兰亭序》令人耳目一新。那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遒劲有力的毛笔字,让人不得不对中国书法及古典诗词的精妙赞不绝口。六年级老师的《江山代有人才出》将晚会推向...
深入灵魂的热爱作文800字09-23
香港书评人董桥先生在他的《读书人家》一书中写出了读书人的境界,爱书人爱的是字里行间的艺术,更是纸背后的深邃哲韵。对于书的热爱,对我而言乃是读书人的福分和享受。对于书籍而言,最早接触的还是爷爷为我讲述的古人经典和坊间掌故。那时我只是觉得爷爷学识渊博,我也曾羡慕他读书之多。在后来的日子中,爷爷送我一部线装的《论语》。那是我的第一件关于书的生日礼物,蓝缎面的书封古色古香,像是远古而来的客人。翻阅仲尼先生...
找本好书做挚友作文900字09-20
有这么一本书,陪伴了我六年时光,它就是《经典诵读》。当我还是一个懵懂的一年级学生时,我的班主任——周老师亲手把它交给了我,当时的我,看着那绿色封面上写着的四个大字《经典诵读》,不禁瞪大了眼睛,走出了属于我的“诵读之路”中的第一步。曾记得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他邀我同去欣赏那西湖的清新怡人与浓抹艳丽,漫步在断桥边,看那潺潺流水亲吻着岸边的岩石,看得朵朵荷花盛开在炎炎夏日,不禁低吟杨万里的诗句:“...
经典诵读比赛作文600字09-17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随着声情并茂的朗读声逐渐走向高潮,台下的观众送来接连不断的掌声,我们因此为朗读演出画上了完美的感叹号。这次演出既磨炼了我们的毅力,又陶冶我们的情操,还培养着我们的凝聚力,它可谓是让我记忆犹新。我们班为了它付出了不少心血和不懈的努力:领诵各个着汉服,齐诵男女穿中山装;人人都需精通诵读语调;节目前的献歌和串词……着装华丽,诵读优美,准备充分,等待着我们...
赌书消得泼茶香作文650字09-17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文人墨客闲暇之余、呷茶赏花、饮酒赋诗。细细品读,风雅依旧。我对于中国得古典文学很是着迷。也许时隔甚久,离我们很远很远,但它们就在这里,就这样静静地摆在我的书架上,沉淀着五千多年的时光。何谓经典?经典是被大部分人所认同的价值观,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依旧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依旧能使人得以进步升华的书目。它们有着超越时间的意义,不会受到某一时代的偏激思想影响。我喜欢读《庄子》...
笠翁对韵读后感作文600字09-16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每当读到《笠翁对韵》这些经典读本时,我心里就充满了宁静和诗意。《笠翁对韵》作者李渔,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号笠翁,因此叫《笠翁对韵》。一本《笠翁对韵》写得绝妙,用对仗、用韵来组织词语,从单字对到双字对,直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朗朗上口,内容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在这本书中,还包含着许多知识,有古代历史、神话、名人的故事以...
给文化一个微笑作文900字09-15
有一种光芒,笼罩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一种烈焰,点燃了绵远的文化情思;有一种微笑,鼓舞了民族灵魂的文化激情。文化就像缝在被子上的线,一表一内,一露一隐,让人难以把握,我们不能深刻理解它的精髓,掌握的仅仅是它的表象。即使如此,也要对之以微笑。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人们对文化的探索,随着时间延续。只是中国人到现在还没有摆脱一种心理,那就是只有沾到西方人色彩的文化才是优秀文化。听说,清...
观《经典咏流传》有感作文550字09-14
今天,学校组织全体学生观看了央视的一档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这是一档音乐诗词类的节目,是将古诗词和部分近现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带领观众在艺术家和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著名主持人曾宝仪,著名音乐人庾澄庆共同组成鉴赏团,一起来为观众解读经典背后的文化内涵。第一位出场的经典传唱人是王迅。他将我们从小就熟背的《咏鹅》唱的活泼可爱,令在场的...
学国学,诵经典,传美德作文1500字09-13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而在这个“全球化热潮”席卷全球的时代,英语,成了一种国际化的语言。理所当然的,各个国家都将英语这门语言搬进了课堂,正在努力融入国际社会的中国也自然不会例外。更甚者,视英语重于语文。而中国的不少学生也认为,学语文不过就是读读背背,应付考试的。好在,中国已有许多学者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促使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有的学校专门开设了“国学”这门课程,或者将英...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