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相关作文
不放下作文900字08-19
鲁迅这个名字仅在世界上停留了55年,而其中的30年,他编著的600多万字的著述,足以让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社会影响力文学家,启蒙思想家。面对这位期盼速朽的思想巨擎,他却早已不朽;面对这个遗言为“忘记我”的父亲,早已让人忘不了;面对中国近代,面对20世纪及其精神历史灵学,我也早已放不下,不放下。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而在75年前,即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巴金写下纪念文章《...
还中国文化一个自信作文750字08-16
鲁迅先生的一声疾呼:“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惊醒了一些蒙昧的国人,而今,面对文化现状,我不禁也想问一句;“中国文化失掉自信力了吗?”我的疑问并不是凭空而来,近来,我们的许都做法表现出了对我国文化的不自信。海外回国的学者总要比国内同等位的学者多许多待遇;著书作说的作家定是在海外奠定了其写作基础;大型学术论坛必然少不了外国专家的点评;就连节日也是洋节要比传统节日要过的精彩……这就是国人普遍而错误的心...
别让娱乐脱离了文化作文1000字08-12
那些年,我们为“衣、食、住、行”绞尽脑汁,想在竞争激烈的城市里抓到一丝生机;这些年,我们却磕破了头皮去“找乐子”,去“放鬆身心”。但我想问:脱离了文化的娱乐方式能给我们带来什麽呢?环顾四周,多少人乐此不疲。众多宅男宅女一放假便窝在家里玩网路游戏,一些学生沉迷于网吧彻夜不归宿,平时有空玩玩微信、刷刷微博自然也是上班族的一大乐趣。为了紧跟剧集进度,又有多少人不是通宵达旦追剧呢?现在就连小学生也知道生日...
与名人对话作文作文1200字08-12
【篇一:与名人对话作文】平安世,和平时,诸葛武侯祠下,一切是那么安详。你是那么安详地坐在那里,亘古不变,任由千古评说,但是,你却悄然地进入了我的梦乡。在梦中,我依稀见到了你,回到了那个山河碎,血染沙的战乱年代。在那五丈原的军帐中,你是如此的憔悴,却依旧伏案处理军务至天明。“丞相,想当年您躬耕南阳于草庐是何等悠闲,何苦如此劳累而不得任何好处呢。”您默然不语,却拂须而笑。“如果您转投曹魏,亦或者从侍江...
梨园幽韵读后感作文900字08-09
泡泡珠晃,粉墨登场的,是生旦净丑唱念做打。一杆大枪流光飞曳,尽情唱若江河奔放满宫满调,用丹田气唱气口险中见长,战“大锤”腾挪疾利……梨园里,老板辈出,英俊杰出,真戏子自风流!轻轻掩卷,从台下一片掌声雷动中抽身,那远去的幽幽梨园,如此清晰地映在脑海,戏子的人生百态,亦是那段不老的岁月……戏子苦。九年科班方可亮相。其中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那“冻不死的花衫,热不死的花脸”之说,从何而来?科班不养无用人...
何为理性爱国作文1200字08-08
“钓鱼岛事件”持续升温,这个话题已经成为了像“今天你吃饭了吗”之类的寒暄用语,那么今天你关注钓鱼岛了吗?前段时间,国内频发日系产品被烧,日本店铺甚至是日本驻华大使馆被砸的事件,舆论哗然。国民力挺,政府力压!似是将这一外族侵犯本族利益的事情变成一桩内讧,引人嗤笑。政府强调人民要理性爱国,不可做出出格的事情。试问,何为理性爱国?难道是中国外交部一次又一次的强烈抗议?难道是中国警察拘留了殴打日本人的中国...
被遗忘的文化作文1000字08-06
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魄,一个民族的精神烙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希特勒说过:“要想毁灭一个民族,就要先毁灭其文化。”而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经无数次站乱和天灾却仍能绵绵不绝地生存下来,正是因为我们国人至始至终都吸取着中国文化。从投江自尽的屈原,到忍辱负重完成著作的司马迁;从精忠报国的岳飞,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没有人命令他们必须去流血流汗,也没有任...
痕迹作文800字08-04
树叶的一生只是为了归根吗?人的一生只是为了寿终正寝吗?不给世界留下痕迹,怎么向世人证明,这个世界你曾来过。《五人墓碑记》中的五人,因为仗义而死,不畏强暴的精神,为世人所铭记,在世间永久的留下痕迹。再说一代文学巨匠鲁迅,在日本学医的时候,发现医学改变的只是国人的身体,却不能改变国人的内心,毅然弃医从文,留下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在中国的文化领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文学史上留...
转身作文800字07-28
因为转身,一种深情让人痴迷;因为转身;一种果敢让人叹服;因为转身,一种智慧让世界走向光明。因为转身,人在变,事在变,世界在变。灿若星辰的中国诗歌中,诗人们用呕血的深情歌咏着转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维离别时的转身让分手不再儿女戚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苦苦求索后的转身让蓦然回首充满了浪漫气息。“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初见情郎的转身让俏皮的姑娘炫立人前。...
守望传统文化作文800字07-27
中国城市化进程就如一列高速前进的火车,身为乘客的我们在车上还未能仔细观看沿途的风景我们便一啸而过。我们的文化亦是如此,那些传统优秀文化还未来得及被我们带上车,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去吸收新文化。“爱莲堂”,“饮冰室”……一个个作为文化载体的名人故居屡遭被拆的厄运,一个个文化的烙印成为教科书上的记忆却消失在现实中。随着它们的消逝,我们的文化记忆也将被时间淘尽。如果我们不在肩负传承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我们将...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