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相关作文
老师伴我成长作文1200字01-14
三尺讲台上,有老师你辛苦的汗水。读你,我受益无穷。你的教诲与鼓舞,一直伴我成长。初次见你,是在那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宽敞明亮的教室中,阳光暖融融地漫在空气里,窗台上的花儿正随风轻颤,白色的小花傲然挺立在枝头,却也透着淡淡的馨香。整齐的课桌间,有一个跃动的身影。你穿着一袭淡绿色裙子,黑色的马尾静静地垂在肩后,干练而不失清雅。你白净的皮肤上有一双羚羊似的深棕色眼晴,流转着清澈的波光。当你弯着眉眼说“我们...
遨游在阅读的海洋里作文800字01-12
没有阅读的人生是残缺的。——题记生活需要阅读,它充实我的生活,充实我的生命,没有阅读的人生是残缺的。我热爱阅读,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读石灰,读出了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从小时候的“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到现在的《鲁滨逊漂流记》,我读过不少的书籍,品味过许多书中...
最是难忘那表情作文900字01-05
去年暑假,我和父母、姑姑、姑父沿着川藏线去旅游。俗话说,“身体在地狱,眼睛在天堂”,路边风光的大美自不必多说。可我认为最美的不是蓝天白云,翠绿山脉,也不是草原牛羊,雪山海子,而是路边的一群群藏族儿童。有一天,我们沿着公路行驶,路上的车很多。忽然,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路边不时有一群藏族儿童出现,他们大的大概十一二岁,小的可能才五六岁,都戴着红领巾,整齐地站在路边,向我们敬少先队礼。甚至有的连红...
我读唐诗作文800字12-31
数百年乱离之局冲击者唐人的思潮,数百次漂泊迷离成就唐诗的风华。唐人与唐诗互相温暖,唐人因情结诗,唐诗因人成韵,不读唐诗,愧做唐人。那个注定多情的唐朝,从不乏风流才子,儒雅诗人。诗仙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豪壮鼓励着一时失意的后人,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旷达安慰着手把柳枝、泪眼朦胧的游子,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适愉悦着回归自然、爱一方乐土的行者。多少妙词佳句谱写着...
一本好书给我的方向作文1000字12-18
书,就像一匹神奇的骏马,把我带到辽阔的边疆,让我学会了不畏劳苦;书,就像一艘非凡的战舰,把我带到了知识的海洋,博览群书,让我再次找到了快乐。读书时我睿智,读书使我明理,读书使我开拓创新……记得,小时候的我是那么的天真调皮,身上一股活泼的劲,但是,我总是坐不住。这可让爸爸妈妈苦恼死了。爸爸妈妈想尽各种办法,什么玩意都让我尝过了。可是,还是吸引不了我的注意力。一天,爸爸下班回来,顺便带了两本书,一本是...
古书作文1000字12-12
对万物和天地的敬畏之心,对风雅和优美投以深深爱慕,对高洁和矜持的情操不失信仰。——安妮宝贝。煎茶,茶花,焚香……一切的传统文化,似乎逃脱不了被时间湮没的命运。昔日的礼仪与文化,在当今电子潮流的冲击下,也只能稀稀停驻在人们脑海里。生活愈渐狭隘盲从,我们应以何种目光审视那些逝去的文化呢?所幸有了古书这种载体,古书是经历时间沉淀后前人留予后人最精粹的文化,是历史洪流中无法褪色的文物。抚摸那些黝黄色的纸张...
阅读伴我成长作文550字12-11
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阅读,是十分重要的。阅读,是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阅读是船帆的指南针,阅读是黑暗中的明灯……从小到大,我们一直在不断向前,阅读,伴着我成长。小时,阅读伴我成长。那个时候,阅读是一页页有趣的绘本,是一张张美丽的图画,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是童年的一大乐趣,为了我们之后的学习铺垫。小学时,阅读伴我成长。这时,阅读是一个个生动的人物,是一句句优美的语句,是一种种鲜明的形象与性格,是我...
与书籍一起走过的日子作文1000字12-11
书籍是一朵花儿,为我的人生增光添彩;书籍是一丝光明,照亮了我内心的黑暗,引我走向黎明;书籍是一双美丽的翅膀,带我翱翔世界,载我飞上蓝天。书籍,是我最好的伙伴。与书籍一起走过的日子,让我愉快的度过每一天,让我无比的轻松,与书籍一起走过的日子,让我知难而进,让我勇于进取,与书籍一起走过的日子,让我走向了成功的大道。与书籍一起走过的日子,让我愉快的度过每一天,让我无比的轻松。今天,我沐浴着温暖的阳光,闻...
目光带给我的作文800字12-07
那是谁的目光?在迷茫中照亮前进的路?那是谁的目光?慈祥中略带希望?那是谁的目光?温柔中读出一丝伤心?那又是谁的身影?月色下显出一丝疲惫?记得幼时,每天放学回家首先要做的便是做作业。你都会伴我左右。怕我不认真乱写一通。或者,当我做题迷茫时,你会指点迷津,点开思路,犹如迷失在浓雾中的羔羊,见到牧羊人一样开心。每当我做作业时,你总会注视我,恨不得“生子当如孙仲谋”我从你的目光中读出无限的爱与期望。记得中...
览山水,见妙谛无穷——读《终南别业》有感作文600字11-30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作者提笔挥墨,勾勒出一位儒雅的中年男子的形象,他不追名逐利,虽正值壮年,却移居南山下,他有自己的志趣于追求,颇好修道养性。他肯清贫自乐,而不愿浊富多忧。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每个人都能读出他身上的放荡不羁,桀骜不驯,带着一股潇洒,但却不一定能读出他的寂寞。“独”和“空”,是因为没也志同道合的人吧。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写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壮丽诗篇。“或走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