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相关作文

【篇一:走过初一】

时间像一条河,静静地着,波澜不惊,却永不干涸,我们就像行人,在河边匆匆地走,蹚过了初一的年华。

流年虽已逝,回忆永不改,初一光阴的碎片宠宛若蝴蝶,在我的脑海中上下翻飞,吹起层层涟漪。

犹记得那盛夏骄阳下,"穿越”的“帝王将相”。

去年初夏,学校举行历史剧展演的消息风一般掠过特教”,卷起了同学们心中烈火般的热情,积极的态度丝毫不亚于文革时的红卫兵呢!

忙碌的准备工作开始了,同学们自发组织的剧组真的是不可谓之不辛苦。午自习过后,本该安静的合班教室却快吵翻了房顶,剧组成员围着几张桌子,大到台词改动小到角色分配,无一例外地都要争论上半天。更别提还要租服装,准备道具了。

五月末的校园是炽热的,我们却不得不在太阳法力最盛的时候闯入它的领地。

第一次带装出演是在正午,厚重的戏服里三圆外三圈地把我们裹成了粽子,却还要冒着被蒸熟的风险练习台词,动作。

微风轻轻地拂下细密的汗珠,头发早已被汗水濡湿,同学们都被热成了煮熟的虾子,满脸通红。但仍旧不厌其烦的重复着台词和动作。有志者,事竞成!

展演活动十分成功,随着大幕徐徐合拢,一股莫名的感动出现在我心中,观众们永远不会知道,为了台上的昙花一现,我们究竟付出了多少,我也迷茫过,绝望过,可当我走过时我才发现,这段路上的风景,有多精彩。

初一不只有盛夏,还有凛冬。

前年冬天的第一场雪纷纷扬扬地飘落,漂白了整个校园,而我们却只能望洋兴叹,寻思看怎么才能放学后玩个痛快。

让我始料不及的是,宋老师竟贡献出了一节语文课让我们下楼赏雪。

说是赏雪,实则是玩雪。堆雪人,捏雪球,打雪仗,更有甚者还在地上打起了滚,好好的一张新"棉被”便被糟蹋得面目全非,但莫名地让我感到淡淡的温暖。

时间像一条河,静静地淌着,我们就像流水,流啊流,却永远也流不回初一的盛夏与凛冬。

【篇二:用心倾听抒情】

春阳送暖,万物润泽,生命的'音符在加强,生命的颜色在生长。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人,有各种各样的事。在神州大地,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天南地北,各行各业,男女老少……却拥有共同的一个家——“心灵家园”,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微信圈,这里充满正的能量,散发爱的力量。这些好网友们一次次地聚集在一起,做着平凡的好事,不求轰轰烈烈,只希望感动自己。

2015年3月17日下午,40多名志愿者来到了唐山市特殊教育学校,这是一次唤醒之旅。这是一所只有150个学生的学校,这又是一所从学前班到高三13个年级的学校,这还是一所升学率极高的学校,这更是一所震撼心灵的学校。150个孩子曾各有各的不幸,150个孩子又各有各的幸福。学校在唤醒孩子,孩子又何偿不是在唤醒社会?在孩子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坚强,也看到了自信,更看到了责任;看到了奋斗,也看到了幸福,更看到了希望!不是每个人都能见证这些特殊孩子的成长过程的,那是生命拔节的别样声响。

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理解、关爱特殊教育事业,为了让更多的身体有着这样那不幸的孩子茁壮成长,为了向长期从事特教事业的老师表达由衷的敬意,心灵家园好网友爱心团队与特教学校的师生一起开展了法律讲座、文艺表演、手工制作、篮球比赛、书画指导等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企业家、书画家、志愿者捐赠的物品、作品更是情谊无价。

记得第一次与特教学校的师生接触,就被深深地感动,记忆像石刻一样,深重久远,特别想和大家一起再次走进他们,自己主动申请做了本次活动的联络人,也协助了整个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只为了记忆中那生命拔节的回响!

生命的相遇总会充满惊喜!在与特教学校的师生接触中,总会在不经意间荡起你心中的涟漪,激起你生命的震撼,那可能是一种温暖绵软的感觉,为这些孩子能接受这样优质的教育,心里甜甜的;也可能是一种略微潮湿的感觉,伴着一丝酸涩或刺痛,难以自抑,想哭。这就是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的感受,这就是生命的倔强,生命的坚强!在特教孩子们的身上,只有更强烈的回荡!

无论我们在哪里,在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听与不听永远不会一样……

【篇三:让我感动的人物—— 张海迪】

让我感动的人物是张海迪。

张海迪5岁患脊髓病,胸部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她就开始了与别人不一样的生活,她无法上学,只有在家中自学小学中学的课程。

面对残酷的病魔,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而是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做斗争,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张海迪虽然没有进过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张海迪开始翻译英语小说,创作文学作品。20多年来,张海迪克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出版了《轮椅上的梦》、《绝顶》等作品,其中《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重印了3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更是超过100多万字。

多年来,张海迪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温暖,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张海迪不仅自己学医,学针灸,不仅为自己针灸,解决痛苦,还帮其他残疾人针灸,解决他们的痛苦。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我觉得张海迪是个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于社会,奉献人民,是中国新一代青年的骄傲。

张海迪那“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深深地让我感动,我们应该向张海迪学习,做一名新世纪的有志少年!

【篇四:坚持也是一种美】

坚持是雨后晴空的一抹彩虹,耀眼迷人;坚持是浩瀚沙漠的一汪清泉,清冽甘甜;坚持是成长路上的一把利器,披荆斩棘。我想,坚持之美就在于那份巍然不动的淡定自持。

姚俊鹏,一位来自安徽的理科考生,他在襁褓中就被确诊为脑瘫,但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的智力没有因此受到影响,今年高考他以623分的优异成绩超出一本线108分,这是令多少正常考生望尘莫及的成绩啊!可谁又知道这光鲜亮丽的成绩背后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由于脑瘫导致的痉挛性抽筋,使他的双手不灵活,导致写起字来特别费劲,写不完作文成了他入学以来最难解决的问题。今年高考,学校和父母为他申请了高考延时,这也成为了他唯一一次写完作文的考试。他是如何做到的呢?只有两个字——坚持!可姚俊鹏的坚持怎可与普通人的相比呢?他要面对正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折磨,在万人抢过独木桥的考试中,不抛弃,不放弃,闪烁出最独特、最耀眼的光芒。高考结束后,他在纸条上写下了八个大字——“感谢父母,感谢老师”,可是他却唯独没有感谢自己。正是因为他对自己人生理想的坚定执着与不懈追求,才使他创造了一个高考史上的奇迹。

不仅姚俊鹏如此,同样来自安徽的考生昂子喻更是在黑暗当中书写了一份精彩的高考答卷。

昂子喻,他以635分的成绩超出一本线120分,让无数人为之喝彩。可殊不知,这是他第二次参加高考,去年他以551分的成绩超出一本线55分,但是他并不满意,坚持选择复读,这得鼓起多大的勇气才敢下定决心啊!可曾想,在考试中他用手摸盲文试卷答题,花费的时间要比健全人长得多,但这并不妨碍他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和坚持的汗水取得傲人的成绩,绽放出最灿烂的光芒。他曾说:“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公费师范生,以后去特教学校当教师。”这个纯粹的理想信念怎能不让人敬佩呢?

每一份成功都来之不易,优异的成绩背后有太多不为人知的汗水和泪水,每每看到这些,人们都会用感动和励志来形容,然而在我心中,他们是最美的奋斗者,我想说:“努力的人终究不会被辜负,逆风飞翔是所有人奋斗的榜样,坚持的人最美!”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