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长相关作文

【篇一:我和图书馆的故事】

天凉了,风中依稀能辨出深远的禅意。

图书馆坐落在山脚下,山多,庙也多;庙多,僧也就多了。馆是私人的,这书却是可以公共阅读的,馆长是个有故事的人,他老盯着墙上的“勘破,放下,自在”。这幅字是山上庙里的长老给他的。作为回报,他说僧人们以后可以来这里看书。

三五岁时,我就被放到这里来。我住在外婆家,外婆没时间照顾我。她一天可以分为四十八个小时,一半用来照顾她的鸡鸭鱼狗,另一半用来照顾她亲外孙女的伙食,剩下偷偷挤一点出来,照顾自己和亲爱的老伴儿。我趴在长椅上,在图书馆一呆就是一整天。有时看到某些新奇好看的,书皮可以活动的,扒下来,问馆长:“馆长大人,这个可以送我吗?”他笑笑,不说话。我以为他答应了,兴高采烈地跑回家,然后被外婆抱着回来道歉。他依旧是笑笑。此后,我便有些怕面对馆长了,每天安安静静地端坐在角落,不敢吱声。可依旧是小孩子心性,想什么说什么,我看上了一本书,书面上的插画精美异常,衬着浮凸的字“若我在临水照花里想起你,若我在柳树新绿里想起你”。我按捺不住心底的兴奋,又巴巴地对馆长说:“馆长大人,我要这个。”

馆长笑笑,没说话,也没说不给。我有了前车之鉴,匆匆忙忙跑到家里,把书皮藏起来。不巧,又被外婆发现了。外婆反手就是一巴掌,“啪”的一声,打在我的屁股上。我的哭号声惊天地响,村民们都来围观。我还小,可我还知道害羞,家丑不可外扬,就说被小黑咬了。可村民们都知晓了,我被外婆揍了。

傍晚,外婆抱着我,我抱着苹果和书皮,道歉声第一次从我嘴里吐露出来。馆长宽厚一笑,没有说什么,反而送了我一张邮票。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去过山脚下的图书馆,每天跟一帮懂事的小孩一块玩,谈《狮子王》,谈溜溜球。再然后,我上了幼儿园。

中班暑假,我回了一次外婆家,和外婆打过招呼后,拿着一根冰棒,急匆匆向山脚下跑去。含着东西跑步,这个习惯外婆说了我很多次,我总是改不掉。图书馆很静,有很多僧人在看书。馆长还在。“馆长大人!”“大人”这称号对我来说,是我给予的最高称谓。大人不比小孩,在我那小小的童心里,外婆也是大人,但是不一样。馆长大人,是如兰如墨如竹的君子,是不论我做什么,他都不会生气的大人。“大人,我现在也已经是小小的大人了。”听到我的话,馆长大人吓了一跳,随后又一笑:“囡囡来了,去看书吧!”我欣喜地答应。我以为馆长大人会认不出我,没想到他还记得我。

整个暑假,我都呆在图书馆里,那些僧人不太爱说话,不过每次都用善意的眼神看着我。我便喊他们:“僧僧。”五岁小孩口齿不清,这个“人”,怎么也打不过转儿来。那些僧人每个星期只来一次。所以那一天,整栋楼都充满了深远的禅意。临走的时候,馆长送了我一套书,就是那本我吵着闹着要,甚至挨过外婆揍的、心心念念的书。寺里的和尚们也送了我一串佛珠。

之后,再没有了联系,外婆家也不常去。后来外婆也搬了家,就更不可能再去那地方了。

很久很久,以至于我都快要忘记他们。后来,我去过很多图书馆,私人的、国家的、街市的、深林的,却从来没有感到安心过,我不知道,是因为那些图书馆里没有馆长大人,没有僧人,没有幽远的禅意,还是因为没有幼时囡囡趴过的长椅。

我也不知道,馆长是否还记得喊他“大人”的小孩儿。那些僧人们是否还记得那个喊他们“僧僧”的囡囡。

或许,一切都随时光远去了,毕竟,“我想”已经变成了“我愿”,再没有了以往的张扬傲气,毕竟,我也长大了……

【篇二:我的同桌】

坐在我旁边的同学叫齐博文,他是我的同桌,是个男孩子,头发短短的,整天穿着校服,偶尔还带着手机来学校玩。

他是个热爱体育的男孩,也是我们班的体育委员。跑步,跳远样样都行,管理同学也很优秀。有一次,他练习跳高,一次又一次地练着,可总是失败。同学都说:小文,别练了,玩会,明天再练吧。他不听,其他同学都回家了,他还在练着,到了五点,才终于跳过去,真是佩服他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啊!

他很喜欢看(恐龙大全)(十万个为什么),而且很多都能倒背如流。科学老师的提问,知识问答,他永远都是第一,真不知道他的小脑袋怎么能装这么多知识!他还是学校图书馆的馆长,估计学问都能读六年级了。

除这么多的优点外,他可有一点点的一足之处哟,比如粗心大意,走路不看路等等。有一次考试,56+44=90,连这样的小错误都犯了,不是太粗心了吗?不过他已经慢慢在改正。

这就是我的同桌,他既有优点,也有不足之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一样,让我和我同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吧!

【篇三:我有一个武侠梦】

星期天,我参加了小记者的活动——我有一个武侠梦。

刚进义咏堂国术馆,我就看到前面的路居然有一段是炒干的白色细沙,沙子里有好几个很大的木桩,在上面有一些“横”、“竖”、“撇”、“捺”、“点”、的武功样子。等我踩着木桩,走到前面签到后,就领取到了一只玩具手表。手表上贴着一个海豚表面样子的模形,下面有一个按钮,按一下上面的灯会飞快的闪烁,再按下会减慢闪烁渐停。

到了有垫子的那间房间,义咏堂的钟义馆长就让我们这些小记者找一个垫子坐下来,然后告诉我们义咏堂要无畏,并告诉我们义咏堂名字的意思,要坚持、忍耐、精益求精。馆长先教我们打拳桩,还教我们咏春拳,大家比手划脚得练开了。然后就是画动漫人物插画,而且还要画出咏春拳的动作。我画了好久却没钩线,快的却都已经涂色了。最后我们开心得拍了集体照。

这次的小记者活动真是太有趣了,是我们男生的最爱!

【篇四:我战胜了胆怯】

自古以来,勇敢便是所有成功的人所拥有的。“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这句话充分表现了“勇敢”二字的作用。但是它的反义词——胆怯,却一直潜伏在我心底,困扰着我,直到那一天,那一件事,才让我战胜了它,将它赶走。

记得那是在我五年级的时候,图书馆举行了一次竞选活动,而我身为其中的一分子,自然是要去参加的。周围的朋友都在讨论要把票投给谁、谁最合适当副馆长云云,于是我也认为自己只是投票的角色,而不是那站在台上的角色。

竞选马上便开始了,我坐在最后一排,看着前面黑压压的人群,若无其事地摆弄手中的投票卡,有点儿漫不经心:要投给谁呢?算了,随便写几个吧!然而一直都只是零星几个人竞选,馆长有点急不可待,就吼开了:“那个瑾雯,上来竞选!”说着便指向了我。我一听,心里一惊:怎么还来点名的,那到底是上还是不上呢?如果上,我一点准备都没有的,上去说错话不是遭人笑吗?想到这儿,我干脆把头一低,趴在桌子上装睡了起来。馆长也没辙,只好去物色其他人选。

就这样装了一会儿,我又觉得有点儿不甘心,心里那股想要管理别人的欲望开始蠢蠢欲动了,那些小不点都能,我怎么不能!但是脑子里又不自觉地放映了几个上台被笑的画面,那没有机会出来的小虫一样的胆怯又呼之欲出,最终,我还是放弃了想上台的那个念头。

可是我转念一想,这个机会多宝贵,人们常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长辈也常常鼓励我要勇敢一些。于是,一支利箭击碎了我的胆怯,耳边仿佛响起胜利的号角,伴着这号角声,我一个箭步冲到台上,望着下面黑压压的人群,我竟一点儿也不害怕。冥冥之中仿佛有一股力量支撑着我,毫无准备的我竟没出一点儿差错……,我成功了,我战胜了一直潜伏在我内心的胆怯!

事情过去几天了,我仍旧心潮澎湃。虽然我没有当选任何一个职务,但是我已经战胜了自己,突破了自己,那就足够了!

【篇五:宋元之绝唱,千古之婺江窑】

非常荣幸能够被“寻梦·婺州窑”抽中成为小记者采风团中的一员,去参观古老中国婺江水系所孕育出的婺州窑。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满怀喜悦心情踏上了寻梦婺州窑的旅程,这是我第一次没有爸爸妈妈陪伴的旅程。面对着未知的世界,我像一只从笼子里放出的小鸟一样,对未来的旅程充满了好奇和雀跃。

去往婺州窑的这一路上,五彩斑斓的景色在我眼前稍纵即逝。小鸟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路边一户户农家小院错落有致。那一片片黄澄澄的麦田,孕育着丰收的希望,弯下腰来的麦穗彰显着成熟的魅力和丰饶。

车子在高速路上疾驰着,很快就到达了第一站。小朋友们都排着队走下车来,互相谦让井然有序。经过一段时间的步行,我们来到了一个古村落外,一条由瓷片碎瓦组成的田间小路延伸到村口。我们行走在上面,就像在时空隧道中穿行。古老的村落似乎在给我们讲诉着远古的故事,古老的歌谣在我们耳边传唱不息。指导老师带我们游览了村子一圈后,允许我们解散自由参观,我们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奔向村子的各个角落。古老村落的美景令我们应接不暇。待我们满足了好奇心之后,老师又让我们捡碎瓷片,我捡了三块,看着那些布满苔藓的瓷片我不禁在心里想到:或许这就是古董哩!

我们争先恐后地到小溪边清洗了自己的“战利品”。清洗过后,老师又带我们来到了另一个村子,这个村子有着一个很奇怪的名字,叫做七星斗村。老师说这是七星伴月的意思。这是一个保存非常完整的古村落。青石白墙上有很多精致的砖雕门楼,木雕也非常精细。上面的人和动物样样雕的栩栩如生,堪称一绝。

中午酒足饭饱之后我们进入正式的实战阶段——做笔筒。老师教我们先取一小块粘土,把土揉成长方形打好底,然后把土放在机器内做成一个中空的圆柱体,我还突发奇想地做了一个莲花加荷叶的装饰,这一想法得到了老师的赞许。

旅行的最后,我们去了婺州窑博物馆。博物馆里面陈列了东汉以来的各朝代的婺州窑。老师还发我们一本书,书名是《寻梦婺州窑》,我非常喜欢。参观期间我们采访了馆长,我们问馆长:“工作累吗?”他回答说:“不,只要你把它当作走路,把它分成很多段,每一段设置确切的目标,朝着这个目标一步步走下去,一点点的去实现目标,就不会觉得辛苦和劳累了。”这句话让我回味无穷,更让我觉得受益匪浅。

自东汉以来燃烧了千年的窑火,渐渐黯淡。而古朴凝重的瓷器,像是一个蹒跚的老人,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瞬息万变,越来越处在消亡边缘。

古老的窑器需要在我们的手中传递下去,更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继续传承下去。令人欣喜的是婺州窑的创新和发展正当其时,婺州窑的复兴适得其势,相信婺州窑的明天一定会光彩夺目。

【篇六:奇妙的科技】

科技是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体,生活中处处充满科技,它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发现。今天,在烈日的照耀下,和我一起走进休博园生活体验馆吧!

走进大门,迎面而来的是一本巨大的虚拟书,参与者在书册影像上像像翻书一样挥动手掌时,影像就像真书似的进行翻页,这样以多媒体形式展示书本形式既能存储更多书籍内容又能减少纸制品的消耗,好神奇呀!真是一举两得。

我再走进一些,看到一张桌子上,放着三辆小汽车,原来这是光能汽车,将灯光照射到小汽车身上,小汽车就会自动开起来啦!

这时,老师让我们到一间白色的小屋去,我们好奇的望来望去。突然,“轰隆轰隆!”地面摇晃起来,我有点站立不稳、左右摇摆,这时屏幕上显出几个字:“四级地震”。呵!原来是模拟地震呀!“地震真恐怖!四级就这么厉害,要是到八级,不得天崩地裂啊!希望地震永远不要发生。”我暗暗祈祷。

接着,我们坐上小船划浆漫游了湘湖,又参观了虚拟植物园,学习垃圾分类,环保知识抢答等等。而后到了小记者采访馆长环节,有小记者问馆长为什么要在这里办这样一个生活科技馆,王馆长回答:这里展现的都是跟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科技,立足社区便于科学普及与居民生活紧密结合,使之成为大众接受科学知识、思想、方法的良好互动平台,推动科普开展深入大众百姓,创建“智慧社区、绿色社区、和谐社区”。

今天互动体验式的生活科技之旅,既学习了环保安全知识,又体验到高科技的神奇。休博园生活科技馆,一个字,棒!

【篇七:第一次班会】

新学期有许多第一次,下午是我们的班会,由纪颐中来主持。班会是总结我们一周的情况,让我们这个班更加的活力上进,更加美好。每次班会总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有人怕批评自己,有人想会不会表扬自己)但第一次也不用担心了。

NO.1安全教育

唉,每次的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开胃菜。安全固然很重要,可同学们依然不买账,心想:“哎哟喂,这安全都讲多少年了,耳朵都起茧了,还嫌听得不够多吗?”尽管这样,但牢骚归牢骚,我还是掺着点发呆的情绪听完了,然后呆滞地鼓了鼓掌。

NO.2图书馆

开学已经一周,班级图书馆的事也没有半点消息,纪颐中便借此机会问了陆悦然馆长。陆馆长起来说:“这个……同学们到现在还没有捐书……”话还没说完,好几个同学就来气了,左边的说:“我觉得我不敢捐了,都被人家涂涂画画,真的很伤心。”右边的接过话:“就是嘛,我有好几本都不知所踪了。”前后左右的人相继发言,好好的班会变成了“哭诉大会”,这个问题也无法再讲了。

NO.3男生博客

班会还有一项内容是读博文。纪颐中选择了一篇汪乐涵的文章来读,讲的是小李老师教书法的事,具体生动,赢来了一阵阵喝彩,小李老师谦虚地羞红了脸。哈哈哈。

第一次班会很成功,我期待着下次!

【篇八:描写江南的作文】

乌镇

房屋砖瓦的轮廓,在如画纸般泛黄的水面上勾勒出缥缈的轮廓,沧桑斑驳的大理石地面在夏日阳光的抚摸下泛起水面般的波纹,光晕从木梁黑瓦后喷薄而出,让眼前的古朴变得充满生机与绚丽。这,就是乌镇,我初遇江南的地方。

微风带来了水气的甘甜,拂过发热的小巷。石板上苔的苍翠,水道边摆动的柳枝,仿佛江南的儿女,释放着对访客的热情,远处飘来令人心旷神怡陶笛声,船夫的浆声,叶的沙声,它们糅合在一起,荡进了我的心中,在里面回响、回响……

木心先生

木心先生的照片印在他故居的墙上,印在乌镇的回忆里,他生命的轨迹仍在世间,在大家的心里活着,在江南的记忆里活着,在世界的轨迹里活着。听吧,在这里你可以听见一个声音在低语:“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

木心美术馆,很静,静得只能听见画的歌声,只能听见文字的呢喃。我走进视听室,一个戴眼镜的慈祥老人显现在屏幕上,我却为之一震,我有一种奇妙的感觉,我在与一位伟大的逝者对话,一种不畏痛苦,不怨天尤人,享受人生的精神对话,一种艺术精神对话,与江南对话。

木心的诗,是痛苦的,但是释然的,他经历了文革、迫害,这份痛苦很沉重,但他释然了,纵使千斤重担,他依然不怨恨,把恨留在肚子里,把爱留在心里,留在文字里。

最让我震撼的,是画,会说话的画,且无比深邃,仿佛一个灵魂的窗口,以只见黑与白的配色,自然奔放的笔墨,却无处不流露出心灵的色彩,使我想起乌镇水里的倒影。

在《那年战况》中,我看见了狼烟四起的战场,和先生心中的呼喊;在《废谷》里,我看到了栩栩如生的岩石,荒凉的山谷及对先生苍凉心境的一种隐约的感同身受……

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艺术的另一种震撼,精神的震撼。

青瓷

“土地的奉献,人类智慧的吟唱,火与土的交融,风水五行的调和……”馆长滔滔不绝地跟我们说着,青瓷,的确令我们惊叹。出于土中,再生于金(釉),炼于火中,而火又生于木,生于智慧的人们对木柴、温度的控制,是这样一种艺术品,将中华文化五大元素齐聚一堂,巧合?不,只有这样,才得以诞生青瓷,诞生艺术,诞生民族文化!

眼望龙窑,焦黑龙鳞般的碎瓷射出历史的光辉,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熊熊大火,看见了无数失败品在此惨遭锤子镐头的淘汰,看见了精品被选中,纳入皇帝的龙宫。“清如玉壶冰,贞见玉壶春。”玉乃中华君子象征之物,苏轼笔下,青瓷壶被比作玉壶,说到这儿,青瓷和玉还真有一段不解之缘呢。

馆长告诉我们,当时宋皇帝喜欢玉,无奈良玉难寻,青瓷,她有着玉的精神,高洁,朴素,温润,典雅,也有着自己的一番韵味,釉的“冰裂”展现出独有的灵动之美,于是,在皇宫里没有金瓶彩罐,只有“青瓷雪花漂沫香”。如果玉是汉文化的根,那么青瓷便是汉文化的心,她“清如玉,明如镜,声如磐。”

西湖、苏东坡与江南

苏东坡的故事,西湖的故事,江南的故事。在船上,水波、阳光、蜻蜓、荷花,水声、蜻蜓挥翅声、鸟鸣、馆长老师讲话声,构成了我对西湖的印象,构成了我对苏东坡的感慨,对江南的感慨。

从来,我们想到苏东坡,就想到西湖,就想到江南,苏东坡被流放杭州3年,辛苦中,却不忘乐天派的本性,“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正是他的手笔。

苏东坡对江南的热爱像极了对家乡的热爱。眺望远处的雷峰塔,心中有种莫名的感动,是对白娘子的怜悯,还是对心中对传奇的一种激昂。此时,馆长提起苏东坡治西湖的故事,我仿佛看到了苏东坡模糊的影子倒映在西湖中,带领民众挖淤泥、除茭白。带着这些画面,漫步在“苏公堤”上,只见杨柳依依,木芙蓉竞相开放,倒映在湖面上,如绿色的天空中的点点红星。

远处的岛,据说是所挖淤泥堆砌而成,如今看来可谓“山色空蒙雨亦奇”。苏东坡与西湖的缘分,可真不是几句诗那么简单,不仅这些诗是他的手笔,连西湖本身也是出自他的智慧!

苏东坡的肉体被流放,心却没被流放,智慧却没被流放,他依然不畏艰苦,依然写下了不少豪迈诗篇,这种精神,不正是热情豪迈,阔达大度的江南精神么?

遇见江南

江南文化蕴含在山水花木日夜晨昏之中,缠绵在细雨薄雾之中,如一位美人带着若隐若现的笑容,撑着油纸伞在乌镇湿滑的青石路上缓缓而行。我遇见了江南,江南用她的曼妙留住了我,空气中还留有江南女子的淡淡清香。乌镇古朴的气息,艺术的震撼,青瓷的典雅,苏东坡的精神,它们糅合在一起构成了我所遇见的,我所感动的,我感慨的江南文化!

【篇九:不渴也要喝水】

“不渴也要喝水,不渴也要喝水,不渴也要喝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坐在中国水利博物馆的会议厅里,手上拿着的《中国水利报——世界日中国水周》的特刊,上面这段话吸引了我的眼球。

在耐心等待以后,我们小记者们跟着任根泉馆长来到了大厅,他给我们上了一节《让水成为我们的朋友——水利工程ABC》的课。任馆长给我们上完这堂通俗易懂的课以后,我们跟着讲解员阿姨参观了整个中国水利博物馆。

通过这次小记者活动,我了解到:中国现阶段的“水”存在水多、水少、水脏三大问题;为了控制水量,合理利用水资源,在许多地方都有水利工程,比如三峡大坝、海宁鱼鳞大石塘、宁波它山堰等等。在这些水利工程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新安江大坝。因为这个大坝建成以后,上游就形成了一个风景秀丽的千岛湖,那是我妈妈的家乡,那里有甜甜的“农夫山泉”。

喝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为了能喝上干净的水,我们要不往河流里扔垃圾,保护好水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篇十:送春联】

“大师、大师……轮到我了。”“哇!写得太好了!”现场人们大吃一惊,大师写得太棒了。原来,马上过年了,秦皇岛市图书馆请来了大师(书法家)举办了本次送春联活动。

活动在201X年2月3日下午下午两点三十分准时开始,不到下午一点半就有人怀着激动又兴奋的心情来到秦皇岛市图书馆排队等候,都希望领到称心如意的春联。

活动还没开始就堵得水泄不通。有的人在那里说笑;有的人在那里激动地等待着;还有的人不管一切在那里挤、挤、挤……真是“大人看戏,小孩看屁”啊!

热闹的场面招引来许多围观的人,连秦皇岛电视台的记者也慌慌张张地赶来采访现场的“朋友”们。连一名普通的小学生——我也荣幸的被记者叔叔采访了一番。

还是继续说正题吧!看着大师们写对联就是一种享受,眼看着排队的人越来越少了,活动最后我看还有没写的空白纸。我走到杨老师跟前,请杨老师帮我写个福字。拿着福字我都舍不得贴到门上,我要珍藏起来。

后来我问秦皇岛图书馆的保安叔叔:“这六位大师是图书馆请来的?”他回答道:“是呀!花钱请来的,但是我们的宋馆长不是花钱请来的。”大家知道宋馆长是谁吗?我就不告诉大家了,看秦皇岛新闻就知道啦!

话不多啦!喜欢对联的可以明天下午两点秦皇岛市图书馆排队领取号码就可以让大师写对联啦!每人一份哦!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