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相关作文

【篇一:厉害了我的哥】

在我们班里,有个人,他一米六的个子,瘦瘦的身子和大大的两颗松鼠牙,他就是——杜轩宇,他是唯一能让我说:“厉害了我的哥”的人。

那次黑板报的书法作品,便是他写的。看那儿!两幅,一幅是《千字文》的节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而另一个,便是《陋室铭》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上面的小楷字灵动,委婉。横平竖直,都是对齐的,像是用尺子量过似的。

可能你会说不是现场写的不算数,没事,我当时也是这么想的,但是自从……

在这个星期五,学校举行了书法周的活动。杜轩宇又报名了,去参加了活动。

这次,我亲眼目睹了他写隶书的样子。他先抽出了一张雪白的宣纸,舔了舔笔,然后一笔落下。一笔下来落在纸上,没有半点糊了现象,一笔下来就赛没写一般。他行云流水般的写了起来,写出的字秀丽不已,就像字帖上写得一样。写完了,展开一看,呀!隶书的优美,灵动都被这行云流水的“线条”概括得淋漓尽致。我对那幅字不吝赞美,大家也都是如此。

现在的杜轩宇早已考过10级的水平,10级啊!不是2级,不是5级,也不是7、8级!是10级啊!真是厉害了我的哥!

每每想这件事,我心中都不禁地啧啧赞叹,我多么想有那么一次机会,对他说:“真是厉害了我的哥!”而我希望自己有那么一天,也可以考到10级,也有人对我说:“真是厉害了我的哥!”我一定要向着这个目标为之奋斗,也要为之付出努力!

【篇二:我心中的那片海】

提起一只狼毫毛笔,铺开一张毛毡,放下一张宣纸,我写的一横一竖、一撇一提,都汇成我心中的一片汪洋。

我从小就喜欢书法,初学书法总以为书法就不过是写写字罢了,练久了,才慢慢体会到其中的奥秘,要练好书法,必须有一颗像大海一样平静的心。记得以前周末在家总要挥上两笔,缓缓地向砚台中倒入乌黑的墨汁,一股涩涩的香气便散发了出来,洗好毛笔,蘸上墨汁,细心对照字帖,手中有了掂量,才敢写下一笔。

四年级的时候,我甚爱《鲜玗璜碑》,于是我让妈妈买回了这本字帖。刚拿到字帖的我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就想下笔书写,可是总不是那么称心如意。我要么不会出锋、要么字体写得歪七扭八,像一个个打了败仗的逃兵。

认真想过,才发现是我太急于求成了。书法从古至今就讲究“宁静致远”,只有保持一颗如大海般平静的心,才能拥有那份至高的境界。

步入初中后,因为学业的繁重我就没有太多的时间练习书法了,成绩的压力、升学的压力让我的内心失去了往昔的平静,整个人渐渐变得烦躁起来,听不得家人的唠叨、老师的批评。学习成绩时高时低、表现时好时差。

今年暑假随爸爸、妈妈回到老家,在整理书房的时候偶然翻到了以前的书法作品和那本略微有些泛黄的《鲜玗璜碑》,心中突然有了一股莫名的冲动,我找出毛毡,铺好宣纸,倒上墨汁,当毛笔接触宣纸,墨在宣纸上晕染开来的时候,我的内心感受到了似曾相识的坦然、平静,我努力倾听笔尖在宣纸上划过的音符,用心体会隶书那雄厚的笔力,内心涌动的海浪渐渐平静下来。我又找回了心中的那片宁静之海。

后来,每当有空闲的时候,我就会铺开宣纸、掂起毛笔,去感受书法带给我内心的那份淡定从容、那份宽广宁静。

【篇三:挥春翰墨情】

红纸一铺,翰墨即下;纸上功夫,唯有苦练。

——题记

我从容地站在红纸前,手握毛笔,轻蘸黑墨,稍转手腕,一字即成。“爆竹冲天去报喜,飞花入户来拜年”这魏碑春联张扬着自信的风采,那“年”字正如挺拔的松树立在红纸中。我满意地看着自己的作品,旁人连连赞叹。

“这孩子写的春联好哇!”

“今年就贴这幅了,谢谢你啊!”

我谦虚地微笑着表示感谢,并自信地将写好的春联递出去。这每一幅挥春都很重。

第一次接触书法,是在八岁。我的书法老师姓李,记得那时他在宣纸上教我们写字,笔法苍劲有力,力透纸背。我惊呆了,这是一门多么美妙的艺术啊!可事非经过不知难,在我拿起毛笔后,发现书法哪有那么容易,笔太软了,难以控制。那时我的同桌还凑过来嘲笑我又软又斜的字,一脸鄙夷的神情。可我天生要强,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书法!

李老师很幽默,他常常把枯燥乏味的笔画编成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年幼的我很快就喜欢上了书法。一年练笔画、打基础的日子一眨眼就过了,李老师给我换一个新的字体,叫魏碑。

魏碑是古人刻在石碑上的文字,笔法朴实厚重而不乏灵动,给人踏实稳重之感。魏碑的笔画过于粗壮,墨迹常常会在宣纸上糊成一团,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焦躁不已,日子久了,我开始对自己有了怀疑:“我能写好魏碑吗?这种字体真的适合我吗?”李老师每次听完我的抱怨,也不发怒,坚持认定我一定能写好。他不断教导我练魏碑要心平气和、脚踏实地,不断地发新的字帖给我写,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教我,让我去参加学校现场书法大赛。日复一日的练习,那段时间,整个心都像是泡在墨水里了一样。

练了两年后,临近春节的时候,李老师给了我一副魏碑春联,很自然地说:“今年你去写春联吧!”我惊愕了,我真的可以去写春联吗?李老师拍拍我的肩:“你当然可以啊!你看你都参加过那么多次比赛,也拿了奖,还怕不行吗?要相信自己,认可自己的实力呀!”我幡然醒悟,原来我也可以写春联啊!从那时起,我开始意识到,我不再是那个被人嘲笑、陷入自卑的初学者了,我现在是一个有实力有勇气有自信的奋斗者了!

春联并不那么好练,但我并不害怕,披荆斩棘对我来说何足道也。春联是一年的祝福,我可不能写毁了,一种责任与担当使我为自己定了更高的要求,每天都鞭策自己。即使进步飞快,我也必须脚踏实地。从第一天的一个字一个字地练,到一个月后的一副一副地练,我已经熟悉了很多副春联。我明白,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再漫长的日子,也不过是美妙的旅程,而且充斥着自信与阳光。

那一天,学校大堂到处是飘扬的红纸,就像一条条红丝带。纵使我胸有成竹,可也免不了第一次写挥春的紧张。我生怕自己写错字,手不住地发抖。

“哎呀,别紧张呀!”一位阿姨的声音传入我的耳朵。

“是啊,放松点,别怕!”是李老师的声音。

我对他们笑了笑,心情也随之放松下来,运笔越来越流畅,笔法越来越有力。终于,我送出了我人生的第一副春联“春风惠我财源广,旭日临门福寿康”。那位阿姨接过我的春联:“写得真不错,继续努力啊,以后啊就是一名大书法家啦!”我很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我与书法,与魏碑已经结下了五年的情结。这五年里,我不仅将自己的春联贴上了家门口,也站在更多人的花市上展现书法的魅力与自信的风采。李老师常常夸奖我:“这孩子,是我学生里写魏碑写得最好的!”而我,也将魏碑的踏实稳重与自己牢牢系在了一起,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心平气和地练好每一副字,将新春的祝福送到家家户户。

“你再帮我写一副吧!”

“诶诶诶,下一个就是我了啊!别忘了我的春联了啊!”

我连声答应着。

【篇四:那个人,那家店】

有些偶然遇到的事情,竟会难以忘怀,并且某个人的小举动时时萦绕于心……因为你也许能从中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又是一个普通的下午,我正向学校走去,嘴中哼着小曲,心情十分的愉悦。走到了修车铺的门口,我扭头一看发现修车匠正在那儿洗手,我心中十分的疑惑,心想:修车匠为什么要洗手呢?他修完了这一辆,肯定还要修下一辆车,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按捺不住自己心中的好奇心,站在了修车铺的对面观察了起来。

他从店里拿出了一支“超大号”近似拖把的毛笔,在店门口空地上,一竖,一横地写起字来。我不禁伸长脖子凑过去看了看,原来他在写南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仔细一看,这位修车匠写的字还真不错,棱角分明,和我书法老师的水平不分上下。

我一看就着迷了,猛地看了看时间,发现已经7点50分,我拍了一下脑袋,向学校飞奔而去。

放学了,我又情不自禁地往那条路走去。发现那位修车铺前停着一辆摩托车,那位修车匠也不着急修,他从柜子里取出了毛笔和宣纸,那宣纸皱皱巴巴的,可他也不顾,用盒子压住边角,往砚台上倒了一点儿墨,把毛笔往台中一放,坐好坐姿,缓缓地写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把自己写好的挂出来晾干,端详了一会才满意地点点头,就去工作了。

只见他熟练地拿起钳子对摩托车的螺丝旋个不停,那认真的态度和刚才写毛笔字的神情是一样的,都全神贯注地盯着一个地方看着,并使劲柠,那双粗糙的大手不仅有墨汁更有泥土渣。可我却觉得他的双手是那么的灵巧干净,瞬间,我分不清这位叔叔是修车的,还是一位书法家了。

后来,不知怎么的,我经常会想起这位修车匠,想起他一边工作一边写书法的情形。他那坐在柜子旁一笔一划认真的模样,常常浮现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每每想起,心中都会产生对这位修车匠的敬佩之心。向他这样普普通通的人,不顾及自己工作的辛苦,还努力学好中华文化,坚守自己内心的爱好——书法,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而那个人,那家店,如闪烁的浪花,给人带来晶莹的光辉!

【篇五:我喜欢书法】

字要骨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

——题记

要写软笔书法,简单,仅需一毡、一笔、一墨、一宣纸、一镇尺而已。

但若想写好书法,并非易事。我从一年级开始学书法,那时的字,真是春蚓秋蛇,字字都由蠕动的蚯蚓和弯曲的蛇组成,看着让人胃中翻江倒海。而经过勤奋刻苦的努力与坚持,两年后,我用汗水换来了第一幅作品,尽管每个字还十分幼稚,但我仍为我的作品而感动自豪。那第一幅作品仿佛一对翅膀,带着我飞向了书法的蓝天。自此,我开始了遨游书法海洋的征程。

如今,写春联,对我而言也就是小菜一碟。每逢过年,我就忙碌起来,家里亲戚朋友都来“订购”,我也只好一个字一个字;一副一副地写,虽然我的手常常累得酸痛,但我的心暗暗骄傲,每当看到亲戚朋友家里都挂着我写的春联,心中有说不出的欢喜,美滋滋的。

书法,和我的心情也是息息相关的。当我快乐时,我写的字也透着我此时的欣喜;当我伤心时,我写的字,氤氲着浓浓的愁;当我烦躁时,我写的字也显得烦躁不安。我的喜怒哀乐,书法是都可以表现的。

我,从开始的春蚓秋蛇,到后来的笔酣墨饱,书法让我体味到了成长、体味到了人生。软软的笔尖蘸着浓浓的墨行走在宣纸上,或甲骨、或篆隶、或行草,让我酣畅淋漓……

软笔书法,仅一毡、一笔、一墨、一宣纸、一镇尺而已,既简单又复杂。

【篇六:那时花开】

暮春已至,何处觅得“花开时节动京城”的景象,只能从那“花谢花飞花满天”中,见到昔日的繁花似锦。

粉薄红轻掩敛盖

远方,那一抹嫣红,是天际那道霞光,还是姑娘脸上的红晕?原来是“杏花墙外一枝横”。那白中透红的花瓣好似伊人白皙皮肤上的淡淡胭脂,在倾诉着怎样的深情往事,令人不觉潸然泪下。又如泼墨山水画中的隐隐痕迹,在勾勒着怎样的“天青色,等烟雨”,将人们的思绪带到江南的烟雨朦胧中。五片勺子般的花瓣簇拥着中央金色的花丝,有着芭蕾舞者裙摆的韵味。花瓣中,时不时还盛有一两颗小水珠,仿佛欲将杏花之美折射在世人眼前……

风柔雨练雪羞比

在炊烟袅袅升起的地方,李花开了,带来了冬雪也望尘莫及的白,这个世界霎时变得明朗起来。那一簇洁白,好似苍穹中那一朵云,给人以美的享受。雪白的花瓣,仿佛一张无痕的宣纸,女子提笔未落,心中却满是惆怅。怎奈墨滴未落,泪先落,一滴滴泪珠浸湿了宣纸——一颗颗露珠滴落花中。女子妆已模糊,只剩斑斑泪痕——露珠顺花瓣滑落,只留于花瓣道道水纹。

伊人,女子,她们究竟在感伤着什么?

莫待花去空折枝

谁人言:“芳菲歇去何须很。”再美的花,也有凋零的那一天,正如那缕飘渺山水中的青烟,升起,终于不见。面对着这幕凄凄惨惨,我们是应该垂泪葬花,还是折下枝条,纪念这已逝的繁华?或许都不是。这满地的残花,已告诉我们答案。再精彩的人生,也会有终结的那一刻。既然如此,为何不在花开的最绚烂的时刻,驻足欣赏,而不是在暮春时节,才想起自己错过了,这季的美丽。

【篇七:经历是一种收获】

轻轻卷起画轴,系上红丝带,准备带着这幅精心临摹的画作漂洋过海,去遥远的澳大利亚进行艺术交流。然而,这幅画作之后,另有一种收获。

匆匆赶到画室,盛满水缸,展开一尺净宣,化开的焦墨一丝一缕地在水中舒展,心中却久久不能舒展——学校要准备挑选同学去澳大利亚进行艺术交流,名额有限——不能错过这个好机会,赶紧在宣纸上操练旧功夫来——画石头。

石头当然不是参选作品,而是《芥子园画谱》上末页的齐白石《石岩双影》,然而,似乎如今连基本功也遗忘殆尽,或是勾勒得太多,柔嫩的生宣为手中的狼毫所捅破,或是污水溅落在初具形态的石头上。

等到终于有了手感,铺平正式的白皮熟宣时,破碎的石块已堆成了小山,对面画工笔的女孩也早已染出了一枝金黄的枇杷。

初临此画,倒还觉得画得顺利,不过只觉得这幅画作中只是两座相望的山,应有一山更比一山高,不过刚用淡墨描了一座远山,纸上竟留不出一点空隙了。

“怎么不画了?”坐在长桌另一侧的老师问道。“我……我画不下去了。老师你看这幅还‘有救‘吗?”老师摘下金丝眼镜,眯起眼镜来,用镇尺指着那远山:“这是怎么回事?”“后面太空了,我添了一点儿。”

老师并不说什么,只是展开了一边的废纸,皱着眉头,已而忽地舒心的笑起来:“孩子,留白啊!留白,并不知露出一块白来,而是留天,留地,留四方,更留给自己一点思考的空间。这几幅,都画得太急了,画得时候,自然忘了留白。潜心看看之前的错,能不能看到‘秦时月’呢?”

细细地,回头揣摩齐白石的双石与我的碎石之间的区别,恍然顿悟:齐白石画作一角,正题诗:是谁留着秦时月,抛在长天照近人!

心中留不住秦时月,又哪能在画上,留出一缕月光照亮整幅画呢?

重新展开一张宣纸,静气,又化开一缕焦墨衬出山岩的苍劲与挺拔,远处洁白的月光照彻了一片山谷。轻轻卷起画轴,系上红丝带,我知道,这次研学交流是一种收获,但经历更是一种收获。

【篇八:墨香忆】

雁南飞,秋风遂,落叶坠,花自零。一切都随时间缓缓流尽,唯有阵阵墨香萦绕,独忆老人笑声荡漾。

曾几何时,江南夜色下的小桥屋檐,仍住着我年近六旬的婆婆,佝偻的身子,像一棵苍老的槐树,摇摇欲坠。时常,她倚靠在墙边的树下,望着残阳的余晖渐渐散尽,无奈笑笑,垂头,感伤地流泪。

记忆在轮回,风散尽了曾经的美好,记忆涌上心头。依稀记得,老人用她粗糙的双手抚摸我长长乌黑的发际,用她明亮的双眸静望我笔尖藏着的执着。

每一次纸窗发白,我都会沿着那熟悉的小径,穿越那熟悉的小桥,倾听那熟悉的流水,奔向那熟悉的庭院,寻找那熟悉的身影。

老人底蕴深厚,博古通今,更是写得一手好字,那字如其人,清秀端庄,骨气洞达。老人经常在烈日下替我铺好宣纸,磨好黑墨,教我写字。而我却是那样任性与不驯,任饱蘸墨水的毛笔在纸间信笔涂鸦,溅起斑斑点点的黑痕。几次三番后,她似乎生气了,拿起笔敲我的手,我下意识的呜咽了,可老人的眉宇间依旧是严厉,有一丝不可侵犯的威严。我妥协了。老人执起我的手,毛笔在宣纸间如游龙一般游荡,墨黑的字体显得庄严,神圣。从描摹,到临写,背临,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可她一放下我的手,我紧握着的笔颤抖着,字体变得歪歪扭扭。我似乎气馁了。婆婆笑笑,给我讲了许多故事,从铁杵磨成针,到王羲之入木三分,从匡衡凿壁偷光,到屈原洞中苦读……我眸中多了几分坚毅,磨墨执笔,挥洒如云。赤阳当空,我的汗水沿额而下,婆婆欣慰笑笑。时光荏苒,我的字也渐渐有骨有筋,笔触,有墨香在回荡。

数年,弹指一挥间,如今她辞世已久。老屋和小桥流水也早已人去楼空,物是人非。

骄阳似火,我在旧时屋檐下席地而坐,却下起了滂沱大雨,什么炽热的晶莹的水珠落满衣襟,浸湿了院落深处一张张白净的宣纸,渲染出一层层涟漪,散发出浓浓的墨香,是雨滴,汗水,还是泪珠?

【篇九:我的拿手好戏书法】

每个星期天,不管严寒酷暑,你都会看到一个端坐在书桌前,目不转睛地盯着宣纸上一个个的描红字,表情认真,手上的毛笔或提起或顿下,笔锋行云流水般地在纸上写下一个个优美舒畅的字的人,你们一定会好奇他是谁呢,那这个人就是我。这就是让我自豪的拿手好戏——书法。

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坚持练习书法已经整整六年了。妈妈说,字代表一个人的形象,体现了人的修养和情操,字练好了,将终身受益。我听了她的话,坚持练习了下来。每到周末,我就早早准备好,不管刮风下雨,赶到书法班学习。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写的字,听着讲解,他握着笔的手是那么灵活自如,松驰有度,每一笔都写得那么流畅、好看。接着,我按照老师的要求开始写毛笔字了。我先把毛笔给沾饱墨汁,然后把老师写的字认真看上几遍,心里默默想着注意点,接着我提起笔,在宣纸上慢慢写了起来。刚开始练习书法的时候,写不了几个字,手就会变得特别累,心里就开始打退堂鼓了。但一想到妈妈的话,我就提醒自己要坚持下去,我就把每一个笔画都尽力给写好。经过日复一日地练习,看着一个个东倒西歪的字变得优美挺立,好像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老师给写得好字画的红圈圈也越来越多,我的心里美滋滋的,也体会到了付出终有回报的乐趣。

现在我已经考过了书法九级,每到春节,家里和邻居的春联都是我写的呢!通过书法练习,我知道了“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那就让我们做一个有恒心的人,坚持下去,那还有什么难做的事呢?快来和我说说你们有什么拿手好戏吧!

【篇十:宣纸文化】

我国自古素有“文房四宝”一说,即笔、墨、纸、砚。说到文房四宝之一的“纸”就不得不提到宣纸了。

宣纸,原产地安徽宣城,故称“宣纸”。宣纸具有细、白、轻、薄等几大特点,受到数以万计的文人墨客的青睐。

这样的一种奇纸,其制作工艺也是鲜人为知的,正是怀着一颗慕名而来的好奇心,我走进了宣纸文化园。

刚进文化园,一股宣纸的独特清香便把我引进了文化的天堂。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宣纸制作流程图。我一一浏览后惊呆了,看似简易平凡的宣纸,其制作工艺却是如此的令人拍案叫绝!我看后不禁有些质疑——真的是这样吗?

带着一份疑惑不解的心情,我走出文化园,拐入了宣纸制作厂地,环顾四周,绿油油的山坡上一块一块的白,好象是山们披上了一件件白马甲,再定眼一瞧,我才恍然大悟——正如制作流程图上所示,人们将宣纸的原料青檀皮和稻草捣碎、蒸煮,再把煮好的材料放在山坡上,经过日晒雨淋炼白。而眼前的“白马甲”正是炼白后的原材料啊,于是,这才对这妙不可言的制作工艺深信不疑。

正当我沉浸于奥妙之中时,忽听得一阵阵的劳动号子,“一、二、三,嘿呀……”我闻声过去,才知是捞纸厂的师傅们一齐用力,将一块长逾十米的巨型竹篾放入水中来回地筛,随着如雷的喊声,一张湿漉漉的“巨纸”才“初出茅庐”,这时,我才明白,那“水”正是将山上炼白后的材料经过加工后调和成的纸浆,捞上来的便是纸了。

可是,用这样的湿纸来供人们书写?显然是不可能,在后厂,心思缜密、手艺精巧的师傅将湿纸烘干、压平。别看这项工作不须费太大力气,但也不能粗心大意,否则会将弱不禁风的纸弄伤,那可就前功尽弃了。最后,将90%的半成品交给妇女们裁剪,妇女们都是心灵手巧、经验丰富,一张张宣纸在她们的手上变得更加整齐、规范。

宣纸的制作流程可谓是粗细兼有、刚柔并济,一张张冰肌玉骨、光滑柔和的宣纸,是人们勤奋的象征、智慧的结晶。

至于宣纸的文化价值,不仅仅局限于人们的辛勤付出,也有书画名家做出的艺术贡献。文化园的二楼,陈列着各种书画作品。徘徊在书法作品的字里行间,不禁被其端正典雅的魅力所折服;漫游在国画作品的青山绿水间,也不由地被其飘逸雄奇的气韵所感染。文人墨客们的艺术创作,为宣纸文化添上了一抹绚丽的色彩,使其更具有典藏风范和纪念价值,足以在我国的文化中脱颖而出。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宣纸的珍藏价值越来越高,并且名扬四海,驰名中外,甚至吸引了不少外国游客不远万里来到小小的宣城,只为感受那宣纸文化地博大精深。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