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相关作文

【篇一:敢于质疑】

“学问”中的“问”巧妙地告诉我们问是学习的一大法宝。许多时候,只有发问,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好。

不久前的一个晚上,我和其他同学一样,在一间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我们认真地抄着黑板上的笔记,聆听着老师的话语。教室里,老师的声音在回荡,同学们抄写笔记的“沙沙”声和粉笔与黑板摩擦出的“咔咔”声相映成趣。

“好了,下课吧,检查完笔记的就回家了。”同学们疲惫的心立马解放了,争先恐后地奔向讲台。我却为今天讲的一道题而犯困,埋头苦思。同学们的噪声阵阵传入耳中,我于是堵着耳朵,继续思考。

同学一个个走出了教室,只有老师还在整理讲义。

在实在是无法理解这道题的情况下,我的疑惑又加深了:为什么同学们都没有质疑,莫非是我错了?老师讲的,怎么会错?一个个问题困扰着我,疲倦和饥饿也折磨着我。最后,我坚定了,在密密麻麻的文字勾起我的睡意之前,向老师求助。

我向老师说起了我的困惑,老师依旧埋头备着他的课,整理讲义:“你说说你的看法。”我有些畏惧但还是说了。老师终于抬起头来,面露喜色:“恭喜你,你是对的。”

什么?在我半信半疑的心情下,老师道出真相,这个题是他故意讲错的,就是想考察同学们的听课质量。“原来,老师真是在考验我们。”我大吃一惊。老师又说,常问学生们有问题吗,却得到的是“没问题”这个一贯的回答,他感叹,现在的质疑精神正逐渐走下坡路。

我的一个同学,在一道题的答案位写上了无解,竟正确了,原因是此题有误。我便深受启发,也敢写无解了。以前哥白尼提出日心说,遭教会挤压,下场凄凉,后人却证明其正确性;伽利略质疑“圣者”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在比萨斜塔亲自进行实验,最终得到真理。有时候,追求真理的路需经过一道槛,那就是质疑真理,但许多人没有勇气,终停滞在此。阅读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时候,只有质疑权威,才能成为权威。问,成了必不可少的步骤。

只有敢于质疑,有“敢写无解”的精神和勇气,才能抵达真理。

【篇二:八年级作文】

昙花不从众,夜来暗香,引人惊艳;苍松不从众,峭壁生长,终成奇崛。何必人云亦云,何必随波逐流,从众为众,不从众方可成器矣。

欲成大器者,不从众,坚守自己的本心。

他人纷纷摘梨止渴时,许衡一言“梨虽无主,我心有主”响彻千古,是以坚守“不从众,心有主”的本心,许衡终成千古流芳。

许衡正是不从众,不为身外之物所惑,坚守了自己的本心,而当今许多国人却不具备这种素养。且看令人啼笑皆非的“中国式过马路”,正是折射了国人身上的从众心理。对于这“人群效应”,许衡深谙的“我心有主”之道如木锋醒世,让我们深思。当我们再次站在那人性路口,可否默念“我心有主”,静待那绿灯?

欲成大器者,不从众,跳离世俗的轨迹。

北京大学毕业、美国名校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攻读医药分析博士——如此“名校毕业、海外留学”的成功之路多少人梦寐以求,可江南却放弃了安稳的工作与不错的收入,尝试跳离世俗的轨迹,开始了写作之旅。“追梦人天不负”,如今他凭借《龙族》等书,荣膺中国新晋作家首富的桂冠。

诚然,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并无错,可我更欣赏江南勇于追梦,跳离世俗的勇气。世人追名逐利,江南却不从世人,坚持梦想,终于结出硕果,为中国文坛开创了新的玄幻世界。中国需要更多的“江南们”跳离世俗,勇敢追梦,在各自领域扬其所长,让小梦成就大的中国梦。

欲成大器者,不从众,坚持自我的主见。

正因坚持自我主见,小泽征尔敢于停下指挥,对评委们说“不,一定是琴谱出错了”;伽利略敢于推翻权威,亲自动手做实验以证明他的“铁球定律”;彼得.希格斯敢于与霍金打赌存在“上帝的粒子”,并凭此猜想得到学术界泰斗的认可与诺贝尔物理奖的殊荣。

何必畏惧世俗目光,众说纷纭,而因此动摇自己的主见?诸君正是因为毫不从众,坚持主见,敢于与权威抗衡才成为了真正的权威。

诚如斯言,从众则泯然众人,不从方成大器矣。吾深以为然,并践行至今。

穿行在人生的海洋中,多少风帆随风起航,终葬身于惊涛骇浪。唯愿你我张开理性的翅膀,判断正确的航向,驶向明天的辉煌!

【篇三:知惑】

不禁想起《师说》中一句“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知惑的人尚且不能解惑,那不知惑的人又将陷入怎样一种可怜的境地呢?在上下求索的道路上,知惑是尤为重要的第一步。走好这一步,方能“翻腾大浪间,沧海一声笑”,方能摆脱可怜之人的头衔。

但看看当下,又有多少人知惑呢?他们似乎生来就注定在名利场中翻滚,名利就是他们人生的信条,他们从不迷惑,想要书写一个大大的惊叹号供世人景仰,却不知娘胎里带出来的是一个问号:生命的价值是什么?他们不知这个迷惑,这个终其一生都要解决的问题,“不惑”“知天命”也只能沦为别人谈论这个可怜虫时的笑谈了。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不探求内心、反省自身如何能知惑呢?李叔同面临人生的选择时,本来只想做个居士的他被好友夏丏尊一句“倒不如直接做个和尚爽快”所点醒,他细细想来,自己心中还是存了个要不要和俗世斩断联系的迷惑,和好友相视一笑间,他已斩尽俗丝,遁入空门,趋向人生的至善之境。若是李叔同不知惑,恐怕世上会少一位弘一法师,多一位杂念未除的佛门弟子吧!李叔同之所以成为弘一,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反省,使他知惑从而解惑,他并不是迷茫而不知所往又不愿反省内心的现代人,而是在不断的反省、知惑、解惑中获得人生境界提升的弘一。

当我们在都市中穿行时,就像匍匐在权威之下忙忙碌碌的蚂蚁。对权威的崇拜已蒙蔽了我们的双眼,使我们只知应声附和,将权威作为我们的神明,将他们的话语作为永恒不变的真理。我们只知敬奉、遵守,而不知何为批判的眼光,在一片喝彩声中,树立的是看似光鲜亮丽,实则漏洞百出的权威,倒下的是人们应有的可贵的迷惑之心,本应存在的理性思考。迷惑被人们弃掷如弊履,人们将自己塑造成权威的绝对信徒,一个不知惑的可怜虫。

佛家有语: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知惑是对自身的清醒认识,是获得真理的重要一步。知惑、解惑,方是人生正道。

【篇四:打破陈规】

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若没有规矩的存在,社会将呈现出一片混乱,我们的生活将无法想象。每个人对规矩的遵守,是社会这个飞轮得以正常运行的保证。然而,规矩亦当讲究时效,过时的规矩带给人们的往往是束缚。因此,我们应当毫不迟疑地打破陈旧的规矩。

打破陈规,如同鸟儿冲破吞噬自由的牢笼,如同蒲公英飞越无情的高墙,如同旅人跨越急湍的河流。“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我们若要适应变化,就必须向以往一贯遵守的规矩发出挑战。过程或许艰苦卓绝,然而一旦成功我们将会对个人乃至世界产生深刻的影响。

敢于打破陈规的人,更能挑战生活,提升自我。循规蹈矩的人从不在乎外面的风景是否灿若繁花,他们只希望眼前的事物亘古不变。而在这个讯息万变的时代里,规矩将很快被更新,被陈规左右的人终将被淘汰。反之,在他们眼中是“坏了规矩”的人们,往往能先行一步涉足于新领域并成为其中的领军人物。他们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是生活中当之无愧的强者。

科学事业的发展,需要打破陈规的人。达尔文推翻了“神创论”,提出了“物竞天择,自然选择”的观点;哥白尼打破了“地心说”,提出“日心说”这一进步理论;伽利略摆脱权威的束缚,得出自由落体定律。历史上许多科学家在提出观点之初,都会受到许多人的否定,因为他们打破了规矩,颠覆了人们的认识,有的甚至被认为是对权威的蔑视而遭到迫害。但是历史证明了真理是属于他们的。是这些打破陈规的人推动了科学事业的发展,是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更加深刻。

打破陈规,才能让世界翻越新的篇章。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飞速发展之时,固步自封的统治者却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中国长期处于停滞,直至洋炮打破了国门,惊醒了国人。而对于今日中国的繁华之景,我们又怎能忘却当时爱过的革命先驱不惜性命亦要推翻封建统治与击退外来侵略呢?纵观历史,无论改朝换代或是社会过渡,都会有新旧制度的交替。打破陈规——束缚人们生产的镣铐,为国家稳定奠定基础,为人们生产注入活力,为世界新格局形成做出贡献。

没有牢笼禁锢的飞鸟能拥抱蓝天,没有高强阻挡的蒲公英能飘向远方,没有激流阻碍的旅人能到达彼岸。打破陈规,我们的人生之路将永无止境;世界发展之路将一直往前。

【篇五:我的冤家】

我的冤家就是我的同桌,虽说她是个女生,但是她发起火来可是十足的“女汉子”。

一天中午我正悠闲地在教室里休息,过一会儿,一场“同桌大战”即将开始。

她走进教室,我心血来潮在桌子上画了一条分界线。她过来一看画得好像是我的地盘多了一点,立马握紧拳头,一股暴力喷发了出来,现出“暴力少女”真面目。我见她这副可怕的样子,满脸不在乎。要知道她在我们班可是权威很大的,几乎所有的人都要听她的,我怎么可能斗得过她呢?

我看情形不对立马派出我的手下对付他,几个回合下来他败下阵来。我看一计失败立马又想出一计,故意摆出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准备跟她战斗,结果把她吓跑了。

不过有时候我们却不是这样的,比如有天我要去钢管乐队,她拉着我不让我走,原来她是想让我陪她玩呢!

看,这就是我的冤家!

【篇六:敢于创新——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感】

踩着前人的脚印前进,最佳结果也只能是“亚军”。

——题记

带着一份好奇,一份探寻,我们伴随老师的步伐走进了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本文作者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创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创意思考顾问公司”,文章从各个角度告诉我们如何去做一个有创造力的人。首先,必须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第二应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第三应坚信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诚如是,创新于人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在发生着改变,时代呼唤着“创新”,正如《礼记》中的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那样,保守便是创新最大的障碍之一。

牛顿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对科学的贡献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他的一生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如:力学三定律、万有引力、冷却定律以及微积分等,然而到了晚年,他的研究却陷入了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学说的范畴而不能自拔。他花了十年的时间研究上帝的存在,结果自然毫无所得。由此看来,即使是一个伟大的学者,一旦落入陈旧的范畴,也谈不上丝毫的成就,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勇于否定权威。

1900年,著名教授普朗克和儿子在自己的花园里散步,他神情沮丧,很遗憾地对儿子说:“孩子,十分遗憾,今天有个发现,它和牛顿的发现同样重要。”他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及普朗克公式,他沮丧这一发现破坏了他一直崇拜并虔诚地信奉这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他终于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设,人类本因权威而受益,却不料竟因顺权威而受害,由此使物理学理论停滞了几十年。

爱因斯坦敢于冲破权威圣圈,大胆突破,赞赏普朗克假设并向纵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随后又锐意推翻了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论,创立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

由上述事例便可看出创新不仅仅只是打破定势,突破传统,创新同样也需要勇气和智慧。

新的事物也许并不完美,但它毕竟要替代旧事物,只有创新才能更快地推动历史的前进。推陈出新才是成功的无上诀窍。

【篇七:四年级记事作文】

今天,我到老妈的办公室去玩,玩着玩着,我突然在老妈的抽屉里发现了几个手机模型。这些模型十分逼真,样子和真手机没什么两样。我摆弄着手机模型,突然想出了一个愚人计划,准备对我家的'“揭假权威”老爸来个“假货整人”,“揭假权威”就要被假货整了!哈哈!

我和老妈说了说计划,她十分支持,当即允许我把模型带回家。我俩精心设计了圈套,嘻嘻,老爸,快上钩吧!晚上,我们俩赶在老爸下班前赶回了家,先装出一副高兴的样子,然后悠闲地等待老爸,呵呵,整人计划马上开始啦!8点多的时候,一阵响声从门口传来,老爸回来了!我赶快掏出“手机”,装模作样地“玩”起来。老爸一进屋,我赶快拿着“手机”向他喊着:“看,我妈买的新手机!她们楼底下手机店降价了!”;老爸一看“手机”,被它精致的外壳吸引住了,竟然没发现这是模型!呵呵,第一步成功!

接着,我又冒险把“手机”递给了老爸,他对着模型外壳左看右看,硬是没看出名堂来,他拿在手里,摆弄了几下,又看了一会儿,也许是想玩这个看似精致的“手机”,便掀开了屏幕……真相大白!哈哈哈!!!呵呵呵,老爸胜利被整了!

【篇八:怎样看待书本和权威】

书本是我们获取知识的地方,我们每天都在书本上获取知识,大多数人都很迷信书本。但有时候也不能完全相信书本,书本只是给我们一个例子罢了,重要的是自己要独立思考,所以有的时候真的不能太迷信书本了。

托勒密,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他是一个古代著名科学家,他提出地心说,这个定论在之后的一千多年中都被认为是真理,但哥白尼质疑了这个说法,他提出了日心说,哥白尼他勇于挑战权威,推翻了这定论。蜜蜂靠翅膀振动发音的,这在以前几乎人人都知道,但这生物学上的权威却被一个12岁的小女孩给推翻了。她在一次偶然机会发现蜜蜂翅膀不振动,仍然嗡嗡叫个不停,她反复实验后发现蜜蜂不是靠翅膀发声的。无数生数学家都不知道的奥秘竟然被小小的聂利发现了。成年人都没有怀疑过的定论,聂利把它推翻了。

书本和权威只是一个路人,你可以向他寻求路怎么走,他总会告诉你答案,但正确的路、正确的答案,还是要等你自己去寻找去发现。不必担忧自己找不到正确的路和答案,因为它在前方等着你。

【篇九:读《两只小木桶的对话》有感】

读了小木桶的对话后,我不禁感叹:“同样是木桶,思想上的差别咋这么大呢?”虽然它们只进行了简短的对话,但我们仍能轻而易举地看出,第一个小木桶将乏味、一无所获地度过其一生,而第二个小木桶的人生却将充满趣味、收获满满。是什么决定了这截然不同的人生呢?毫无疑问是态度。

成功,必须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积极乐观的态度,是人生百宝箱中那颗最璀璨的明珠。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一生中曾几次面临崩溃的境地:度过悲惨的童年后,青年时代又孤独失意,接着又迎来了一个无比沉重的打击——中年双耳失聪。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意味着他将与他热爱并全身心去投入的事业绝缘。但我们看到他并没屈服,而是扼住命运的咽喉,坚持自己的梦想,用他那永恒不变的炽热的心,创造出了激动人心的乐曲。乐观积极的态度是战胜挫折,开拓进取的必要条件。一个乐观向上的人,总能在困难面前镇定自如,充分发挥其潜能,取得成功。

成功必须要有勇敢、怀疑的态度。勇敢怀疑的态度是成功的基础和必备条件,而消极害怕的态度,只会让我们与成功背道而驰。正如歌德所说:“你若失去了勇敢——你就把一切都失去了。”在生活中,有些人总是迷信于书本和权威,没有自己的主见。用闻一多的话来说,他们的头脑只是别人的跑马场。他们自然很难取得成功。追溯历史,科学家伽利略非常尊重亚里斯多德,但他同时又保持清醒的头脑,发现了“自由落体运动”定理,推翻了亚里斯多德误导了人们2000多年的理论。若是没有勇敢怀疑的态度,错误的理论恐怕还得引导人们2000年呢!我们应该尊重书本权威,但我们决不能轻信他们,遇到问题我们要勇敢怀疑,才有可能成功。

朋友,积极而勇敢的人会在每一次忧患中看到一个机会,消极而害怕的人则在每一个机会中看到某种忧患。积极态度造就积极人生,消极态度造就消极人生,要做怎样的人要怎么的人生,决定权就在你手上。

【篇十:创新从自信与自主中来】

穿越历史会惊讶地发现,诗意浪漫的中国是个不折不扣的科技大国。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其科技水平一度领先于世界十年、百年甚至千年。无论是至今不裂的永乐大钟、郑和七下西洋的豪华船队;还是与两三千年后的二进制思维遥相呼应的伏羲八卦图……无不彰显着我泱泱中华在科技界的霸主地位。

可惜,辉煌的过去没能孕育出耀眼的近现代科学!翻开近代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欧洲在十七世纪开始建立科学院的时候,中国却被康乾盛世迷住了双眼,沉浸在虚假的国安民乐之中。当欧洲开始工业革命的时候,炎黄子孙的智慧在又长又臭的八股文中沉沦。这一沉沦就是两百年,中国直到十九世纪才建立了自己的科学院。这两百年,正是工业革命浪潮滚滚,世界格局重新洗牌的关键时期。中国瞬间从世界敬仰的天朝上国,沦落成被帝国主义无情瓜分的半殖民地。科技改变世界的事实,给每个中国人敲响了警钟。

“五四”之后,沉睡的东方雄狮渐渐苏醒。特别是近十几年来,中国在国际学科竞赛中摘金夺银,气势如虹。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赛场上的辉煌并未根本性地扭转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劣势。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依然是现代科技的最大受益者。中国只能无奈地扮演世界工厂的角色,与高附加值的产业无缘,只能出卖劳动力。我们到底缺什么?缺自信!缺自主!缺创新!

不久前,我听了一个北大教授的讲座,教授问:“你觉得自己具有创新意识吗?认为有的请举手。”会场上举手的包括我,也仅仅只有三个人!这充分说明,中国青年的自信还不足以担起科技创新的大任。正如阿信在一首歌里所唱的那样——“有些事情是要相信才会有”!当一个人不相信自己的时候,多少知识和奖牌都帮不了他。要恢复自信,其实很简单——想想自己的优势,看看辉煌的历史,抛开一切名利的考量,做一个最纯粹,最热血的中国人,以推动民族的科技发展为已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自信是一种奋不顾身的勇气和魄力!

当然,光有自信还不够,自主是创新的另一只翅膀。自主,通俗地说就是不迷信,要敢于质疑权威。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个小男孩不相信蜜蜂是用翅膀发声的,于是就去养蜂场做实验。他惊奇地发现,一只翅膀被黏在蜂窝上的蜜蜂仍然“嗡嗡”地叫着。当另一只翅膀也去掉后,它依然能够发出声音。接下来,他又对蜜蜂的发声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最终否定了“权威”的论断。

建立硅谷的“八大叛逆”,就是因为不迷信权威,不认为锗是最好的制造晶体管的材料,才引领人类跨进了硅的时代,让地球村变成了现实。也许“硅”和“八大叛逆”都稍显陌生。不过我想,没有人会不知道“英特尔”的大名。“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在今天依然意义重大。对书的迷信,不敢质疑,正是中国青年无法自主的根源。正所谓不破不立,不能勇敢地打破对书的盲目信仰,自主就是纸上谈兵,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挥动自信与自主的双翅,才能遨游在创新的海洋之中。那么,如何开启创新之旅呢?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历史吧!从火箭鼻祖万户、克隆技术的鼻祖孙悟空可以发现,创新需要想象力。当然只靠想象力是不能把人类送上太空的,一定量的知识储备必不可少。不过归根结底,想象力是创新的关键。因为知识丰富的大有人在,像万户、孙悟空一样的想象天才则凤毛麟角。没有想象力的人,拥有再多的知识也只是身上的赘肉罢了。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中国的教育制度。应试教育正在无情地摧残着孩子们的想象力。曾看过一则漫画,作者把老师比成锯子,将原本形态各异的小树都锯成了一个样儿的木头人,整齐地排在座位上。虽然看着有些夸张,但是大多数的小学老师确实与锯子无异,他们锯走了学生大部分的“枝叶,只留下“弯弯的月亮像小船”、“一加一等于二”之类无聊的标准答案。那么,我们就毫无希望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想象力是可以培养的。说白了,想象就是在一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多看、多听、多想,就能把想象力重新激活。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即使把我关在果壳里,我也自以为是无限空间之王。”这句话告诉我们,想象可以冲破一切障碍。

中国的明天,掌握在我们青少年的手中,我们必须逆着应试的洪流,走到自信、自主的大道上去,用创新作发动机,驱动发展进步的齿轮,让“中国智造”成为世界主流。我并非空谈大义,我是衷心地希望每一个青少年都行动起来,将如同腐草之荧光的中国变成真真正正的天空之皓月,让全世界都仰慕我们的光辉。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