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相关作文
一碗面的哲理作文800字07-20
这里的冬天寒意凛然。早晨一出门,脸上、手上、脖子上,凡是露出的地方都如刀割般疼。然而却是个难得的晴日。丝丝阳光淡淡地洒下,平息了我内心的一寸焦躁。这个时候,吃上一碗热乎的,别提多暖心了。径直来到楼下的一家面馆,要了一份正宗的兰州拉面。然后坐在了那家面馆里静静地等待。也不知有多少牙签被我折断,也不知有多少餐巾纸被我浪费。忽地意识到自己此时的举动多么幼稚。没错,时间,就是时间,上一秒已成过去,然而我却...
车来车往作文750字07-19
荀子言: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自古以来,车在人类社会中都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代步工具,更承载着世事变迁,传载着浓浓真情。古有舆马行舟,今有飞机高铁。时代的轮轴滚滚向前,“车”的种类日益丰富,行驶速度也大大提升。车的变化反映着人类科技水平的飞跃,也表现着对时空更强的适应能力。社会发展的加速使得人们对时间安排有了更高效的要求,行程的紧凑一定程度上促进快捷平稳运行的多种交通工具的产生...
《童年》诗歌作文07-16
啊!我们的童年,就像一本小书,记录着我们的成长之路。啊!我们的童年,就像一只小船,承载着我们的人生梦想。(指导老师:李纪伟)
遗失的美好作文750字07-12
烟雾朦胧,江南小巷。一位穿着青花瓷旗袍的女子撑着一把油纸小伞,优雅地向小巷深处走。悠然回首,回眸一笑百媚生。女子渐行渐远,淡出视线,但是内心泛起的涟漪却难以平复。回荡心中的,不是她如花般安详的脸庞,不是她垂顺长发间的那一支蝴蝶发簪,只为她身上穿着流动的中华文化。我爱旗袍,不仅仅是单纯地迷恋它淡雅的美,而是每一件看似简单的旗袍,实际上都载满了历史的味道,都是一部部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它,承载着安宁,...
以距离为题的作文800字作文750字07-12
坐车回乡的前天晚上,望着窗外深沉如墨的夜,我辗转难眠,兴奋异常,深处的记忆被再度唤醒,汇成真实的梦。缓缓深入巷口,入目,是三级浅平的石阶,阶上卧着只懒猫,打了个滚又沉沉睡去,叩开斑驳的朱门,我望见华发丛生的爷爷,他躺在摇椅上轻摇蒲扇,用沉重又舒缓的音调,为倚在他身边,那个时年四岁的女孩,讲述着久远的往事,微浊的眼眸溢出慈祥的笑意,窗外的阳光流转在他们身上上,投下温馨祥和的倒影……我静默着,仿佛又重...
味蕾上的传承作文1000字07-11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这种地理跨度促成物种的形成和保存,这是自然给予人们的馈赠,也是自然与人达成的契约,人们在自然界中穿梭、取舍,而这种味蕾之上的取舍也在辗转中生成文化。这种辗转,可以于风雨洗礼后依然自我,这种无形的力量来自于舌尖上的传承。中国菜向来不仅仅要求食物熟透即可,这是中国人骨子里性子决定的,不燥,连带着做出的食物也透着一股子静月老树般的安然味道,而往往中国菜都是透着股朦胧的...
再见母校作文450字07-05
六年寒窗苦读,换来一场永久的别离,杨柏树随风摇摆,树影婆娑,而那些回忆也似那些残缺的旧照片,星星点点,点缀着我七彩的童年。——题记六年,我们懂得了太多,懂得了施舍、珍惜,我们都成长了许多,可时间似箭一般飞速流逝,谁又能阻止这时间?六年,我们哭过、笑过,印象最深的还是上一次为老师过生日的场景。前一阵,我们的老师过生日,我们赶紧跑回座位,安然地看起书来。老师慢悠悠地走过后门,还看了一眼我们,我们看着书...
人在旅途作文1000字07-03
细碎清香的草屑跟随着微风飞扬,来到了呼伦贝尔。呼伦贝尔,一个浪漫的名字。她承载了呼伦小伙和贝尔姑娘美好的爱情,亦承载了所有孩子对大草原的渴望。终于有幸,在今年暑假,看遍“风吹草地见牛羊”。从呼伦贝尔的首府海拉尔出发,我们前往草原腹地“九曲十八弯”的莫日格勒河。十八弯是真正有十八弯,在我看来,似乎还多些。站在观景台上,蜿蜿蜒蜒的河水,就像是一条被劲风舞动着的绸带,悠然飘落在碧绿如玉的草原上。丝丝缕缕...
我的同学作文900字06-28
池塘中莲花绽放的婀娜多姿,而碧绿的莲叶静静地挺立在一旁,淡雅朴实。当她出现在我眼前时,我便把注意力集中在她身上,那么纯洁清澈的眼睛,如同露珠;黝黑的皮肤和略显瘦弱的身姿,给她淡漠的脸上增添了一份温暖和倔强。一点点走进她,发现她并非冷漠之人,只不过是安静。开心时,她的嘴角总会露出一抹微笑,如风吹过莲叶,露出的精致纹理。她并不沉闷,她有着自己独特的幽默,因为荷叶也会随风舞蹈。莲叶从不与莲花争夺别人的注...
让灵魂在阳光下起舞作文750字06-26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足……”那是谁在江畔吟唱,是你吗?正是你的纵身一跃,在楚国的大地上留下了一道美丽的弧线。这道弧线也许正是你生命的美好结局,它承载了你爱国的情怀,它承载了你不屈的气节,它承载了你对楚怀王的忠贞不渝。此时你的灵魂已将这道弧线渲染于阳光之下。正如《史记》中记载,你是“博闻强识”、“娴于辞令”。当昏聩的楚怀王听信大臣和贵族们的谗言时,我知道,你笑了。你笑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