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相关作文

【篇一:不要以“二进制”取代思维方式】

前不久,人工智能“恐已具有自我意识”成为网上的热门话题。若有一天,人工智能真的能如人脑一般思考,机器人会不会真如电影中的一样“支配”人类?但苹果总裁库克却认为,我们更应该担心的是人会变得像机器一样思考。

众所周知,计算机的基础运算法则是二进制,即只有0或1——没有好坏,只有对错,没有善恶,只有是非。现代人的思考方式也是如此?有利的为“1”,无益的为“0”,真实的为“1”,虚假的为“0”……。人逐渐变成利己主义的纯理性思考者,其背后代表的是价值观的扭曲和认知的错乱。

康德认为,认知的顺序是从感性到知性,最终进入理性。然而在现代生活中,互联网的传播性、高效性使人们更容易达到认知的终点——理性认知。感性的认知和知性的思考被简化,人们便如计算机一样近乎于追求崇拜绝对理性。老人摔倒了,人们的第一反应不是为了人性和道义出手扶救,而是人格道义和自身利益的衡量。在这种思考的方式下,恐怕更多人选择维护自我利益。自私是人的本能,在这种思考方式下这一本能被放大了,致使了人本应具有的同情心的丧失。

只知是非对错同样也会导致价值观的盲目。一位贵妇人曾对大画家威斯娄说,“我不明好坏,我只知道我喜欢什么。”,威斯娄恭敬地说:“这一点您与禽兽相同。”如二进制般单纯的思想方式也于此类似,即不知除了目的之外还应该追求什么。人之为人,贵在于明白除了理性地达到目的外,也要追求善于美。不明正确的价值观,不明善与美,也将忘记何为恶与丑。与其说人变得像机器,称之为动物或许更为贴切!

人生如此多彩,怎能将其视作机械化的程序?面对困难挑战应勇敢攀登高峰,怎能如一个算法,去解一个未知,却也必知的解?再美好的壮阔之景,将其细分等为一个个像素,用1或0代表色彩,也是多么的单调无趣!多元的思考方式使人觉察色彩的渐变,品味水墨的晕染,明白色彩不只有三原色,应如彩虹般缤纷美丽。

不要以“二进制”取代应有的思考方式,在这个时代下社会不缺“电脑”,更却“人脑”。独特、创新,也更需灵活、多角度的思考。

【篇二:人类能像机器一样思考吗?】

在阿尔法狗战胜柯洁之后,大量媒体与百姓发出了惊恐的声音,仿佛人工智能已经攻下了人类自尊的最后堡垒。但是苹果公司的总裁库克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而非担心计算机成为人类。

这是对于时代问题的清醒认识:机器若为人也无非是人,但人若非人则世上将再无人类。

现在的心灵鸡汤里少不了理性,报纸媒体导向少不了理性,理性已然成为当前时代的朝向,不加上一点“理性”似乎就是大逆不道。这是在人类基本摆脱愚昧,初抵文明时是必要的——以防文明倒退。但是太过强调理性思考的后果是对感性的迷惑乃至丧失感性。而感性才是人类社会的基石,理性只是社会机器的润滑油。

转回人工智能的话题,为什么我们发明出了人工智能?恰恰是因为机器可以比人更加理性——该说是百分百的理性思考。当然我们不能将一切都推到机器的任务表里,但这至少肯定了我们没有必要做到与机器一样无情的绝对理性,机器已经在人类所不能及的理性高度上理性的思考问题了。

那么人类所需的就很简单明了了:保持人心。孔子曾经推崇的君臣阶级制度以“礼”相约束,而“礼”的本质就是感情与爱。这种制度的不完善也恰恰是因为虚伪的感情与爱使“礼”变成了一纸空谈。在当今的现代社会,也是如此,我们推崇古中国的文化,外国的社会学家们也为之吸引的原因就是我们重新定义了“礼”,将其从形式主义的代表变成了人性的外在表现。我们永远不能也不可以像机器一样用规则完全约束自己,能约束我们的只有人心中的准则,人类感性的准则。失去了人性的内涵,我们也不过是连机器也不如的行尸走肉罢了。

当然,即使我们应注重维持与完善我们自身的人性,使我们自己的人性达到更高的境界:我们也不可就此完全放弃理性思考的能力。不然无法解决未来所面临的形形色色机器不能解决的新问题,无法在纷杂的信息中找到人类未来的出路。在人类将走上的路上,我们要用感性团结社会的力量,用理性面对发生的问题。这样下去,人类才能走得更远。

机器永远只能是人类的辅助与补充,而人类则必须。永远都是人类,而不是被机器同化,被所谓“效率”与“理性”所迷惑。人类永远不能,也不可以,像机器一样思考。

【篇三:相辅相成】

世间万物是一个奇妙的整体,正如太极一般:一个完满的圆中有黑亦有白,有白却也不失了黑,应运而生。而人亦是其中的一个个整体,人性中的理性与感性两面即为黑白,缺一不可。

在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苹果公司的总裁库克相较于担心人工智能会如人一般感性地思考,却更担心人类如计算机一般只以理性的角度看问题而失却了人本身拥有的价值观与同情心,变得罔顾后果、不念人情。

这般贴切的形容不禁让我想起那个有着严法酷律的“短命王朝”来。在战国时代,七雄争霸,故每个国家不得不以变法图强,或为自保或为争霸。而在那般混乱的时代,以法家为中心实行变法的秦国一跃成为最强。可秦国变为秦朝,战火本该息时,秦始皇却依旧如计算机般算着法家体制为之带来的好处,不顾已然受战争折磨而困苦不堪的百姓,依旧一意孤行地用着只念理性,不谈感性的法家体制,行着严苛律法,将更为沉重的枷锁压在绝望的弱小的百姓身上。

故而百姓们看不到生活里有哪怕一丝的曙光,终于走上了反抗起义的道路,以推翻这般不讲人情的王朝。

而后汉高祖却拾起了秦始皇丢弃的“价值观”和“同情心”,想着百姓们的苦痛一点点治理着大一统的天下。

汉高祖刘邦自身本就是社会的底层人民,虽说做了个勉勉强强的芝麻小官,却也终究聊胜于无。他那番与社会底层挣扎的经验给予了他与百姓们相似的价值观,让他同情着困苦的百姓也同情着曾经困苦的自己。他终究选择了与秦始皇截然相反的道路:黄老思想,无为而治。他知道百姓们绷紧了神经过日子的过往,故选择了给予大家休养生息的时间。

他没有只汲汲地算着这般作为会给王朝带来多大的繁荣昌盛,而更以己度人,站在感性的角度去想去做。

而这,本就该是人的天性。正如孟子所言“人之初,性本善”一般。即使是相信人的性情是后天养成的“性本恶”的荀子,也不曾忽视人的性情的重要性。

而事实上,“德先生”与“赛先生”何时分开过呢?只有两面旗帜一起举起升高,才终究代表着辉煌。在科技落后的时代,人们不也一样不曾放下对于感性思维的提升的追求吗?然而,只举着“德先生”的旗帜,而不发展科技,一味杜绝“赛先生”进入我们的生活,结果也不尽如人意。翻看中国以往的历史,所受到的教训还不够吗?流出的血泪还不多吗?

我们总是该学会如计算机般思考,才能明白理性地选择和看待事物;却也不能丢了千百年来沉积的人的本性,不能丢了价值观和同情心,才能更好地分析和处理事务。

所以,世界确实是个有趣的整体,如太极一般,而人的理性与感性便是那太极中的黑白,不仅应运而生,更相辅相成。

【篇四:写给未来的自己】

不知道现在正在阅读的是什么时候的自己,但当你阅读这篇文章时,此刻写下文章的我正处于一次重大的选择当中。

“我究竟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一直在我心中环绕,也许对于现在的你不是问题,但此时的我很想为自己竖立一个目标,不想因为多愁善感而使自己郁闷不堪,沉默寡言。

未来的我,此刻你是否如我一般面临抉择,又或者在轻松愉快时阅读这篇文章,不管如何,我想告诉你:一定要打开自己,不要把任何事情都憋在心里,用最适合的方式去发泄出来。

我一直在自我束缚中成长一种伪装的成熟迫使我考虑太多的事情,压在心底无法呼吸。我知道自己很难像外向的人那样去成为交际花,但不希望现在的自己有些厚厚的伪装。未来的我是否已经卸下伪装,活出自我了。

说起来,寄希望于未来不如此刻去努力达到,我认为一切都是有因果关系的,未来的改变一定是现在的自己所做的选择。

未来的我想要告诉的你的是写下这些不仅是一种寄托,更想你能给我一个答案。我有时很感性,比如今天的我阅读一本《月球之谜》,书中的内容我我分不清是事实还是虚假故事,一方面它是书,本应该是人们想象的著作,另一方面它里面的内容很容易让自己去相信它。我陷入纠结,有时会感到分辨出真假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超越千年的眼光看待今天的一些疑问和想法,是否在你看来是幼稚可笑的,我没有未来的眼光,在于当下,对于自己的理解和认知,我希望能做到最好,我想交一份对自己大学四年的总结也想交一份对未来完美的答卷。

【篇五:尽一生守脑如玉】

正如苹果总裁库克所言,计算机也许可能会在未来像人一样思考。但是更可怕甚至可悲的是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人类与计算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类的感性,人类的价值观即主观动力,更重要的是思想之自由。因此,我们需要尽一生来守脑如玉。

守脑如玉,坚守的是一种人类的感性与情感。

生灵与机械的一大区别便在于生灵有着自己的情感,而我们就是要守住这一感性,莫让它随人工智能而泯灭。实则当今社会中人类已经趋向如计算机一样思考。例如老人摔倒是否应当伸手相助这一问题,在其中我们正逐步丧失了感性和同情。在理应付出感性和同情之时,我们却都在如计算机一般分析利弊。这也许正是机械化思考的影响。如今我们总是感叹社会的冷漠,人性的缺失,实际是我们自己忘记了身体力行地去付出感性与同情。不妨守脑如玉,不仅要守住那一份感性与同情,更要找回那些正流失的本真与善良。

守脑如玉,坚守的是人类独有的主观动力与价值追求。

计算机无命令不思考、不运行,而人类正是可贵在拥有了主观的动力与追求。如计算机一般思考会渐渐蚕食我们的这一特质。一个丧失主观动力的人叫自暴自弃;一群人丧失主观动力叫做奴隶;一代人丧失主观动力,那便是浩劫。歌德在《浮士德》中早已告诉了世人主观动力与追求的重要性。浮士德从一无所有到最终成功者的身份转变实则是他主观动力与成功价值追求的作用。同样,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也言“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正是他人生动力与价值取向的最真实写照。也因此,王勃之名永留青史。由此观之,守脑如玉,守住每一个人的人生追求与动力,不仅是对于自我的升华与认识,更是对于一个时代的力挽狂澜。

守脑如玉,坚守的是一种自由,一种思想的自由。

王国维与陈寅恪早已提出人之独立需思想之独立;人之自由需思想之自由。而如同计算机一样思考的悲剧最终结果便是促成了思想自由的泯灭与消失。在诸子百家之时就有了思想自由与否之争。韩非作为法家自以限制为主;庄子作为道家代表,自以思想自由为旨。《韩非子》中记有如下一段,韩非提出不应“不臣天子,不友诸侯”,于君主无用之隐士皆应斩之,只因其无权不臣天子。而庄子则力挺思想自由之士,认为“不臣天子,不友诸侯”正是其思想自由之体现。最终历史也证实了限制思想之学无力被后世铭记。法家也一直徘徊于退出历史舞台的边缘。道家却与儒、释保存至今,被奉为国学之一。确实,思想之自由于人、于国皆重要。正因此,守脑如玉,守住思想的自由,同时我们也会守住人格之自由。

在如今这一受计算机影响至深的时代,我们需守脑如玉方可在时代中拥有我们的情感、独立和自由。守脑如玉,守住自我,更是一种对于精神与人类本身的坚守。

【篇六:《穹顶之下》观后感】

花了104分钟,看完了柴静的《穹顶之下》。靠在椅子上……

作为一个二十一岁的大学生,看完这样的纪录片没有感觉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我还是一个感性之人。感性之人关注的当然是感性之事。

柴静是本着一份作为中国公民的道德良心,更是作为一位母亲的一种关爱孩子的天性。我国许多城市的雾霾现象普遍严重。当然,我并没有像诸多网友所说的感到恐惧与对生活的无望。对我而言,深深地更是一种愤慨。真的很是生气。

中国的雾霾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不可救药的。作为一个感性之人,我更想说的是:人之初,性本善。性向原,习相近。当然,照这种情况,苟不教,性乃迁是不可置疑的。

我不由的笑了。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社会,更甚至到一个国家,为什么要将本来真善美的东西,一点一点地毁坏,直到面目全非的时候,到危害到自己的那一瞬间,才气急败坏,焦躁,烦恼。看着那一个个面对着全国甚至全球的观众时的那种语无伦次,也可以说是“胡言乱语”时,我感到了一种悲哀。人性的悲哀。

我不想用数字与生硬的理论来论证哪儿的雾霾的指数是多少,更不想在这大谈雾霾的危害有多少。这些谁不知道?既然能以环境为代价,以自己的下一代的生命来做赌注去获得较高的经济利益,就一定懂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如果没有柴静去做出这个《穹顶之下》,我想,还有多少人连自己亲手造成的局面都不敢承认。人,就是这般虚伪。

为什么当面对面去交流的时候会冷言相待,而当手机这个冷酷的机器出现在面前时却唯唯诺诺,霎时间就懂了很多,做了很多。电子产品是人类自己创造的,到头来却又控制了人类自己。“奴隶”依旧是存在的。只不过,人类这次,是心甘情愿做了奴隶,还是渐渐地,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呢?

我向来是不喜欢用冰冷的数字与空洞的大道理来解释任何问题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依旧选择了人性。

阳光是最为美好的实物,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种食粮。东西不在阳光下运用的话或是发霉,或是干燥无生机。我想,我们也许,当然也是因为没有在阳光下公开地来晒一晒自己,手中的活儿也发霉了,因为,我们早已经发霉。

柴静说,她永远关注着蓝色的地球,即使是活着,还是死去。因为,这一生一世,都有着我们爱的人以及爱我们的人延续下去。

人性,因为我们拥有,即使曾经。但是,拥有过就是拥有过,他还在我们的心灵深处,那有一个永远鲜活的种子。因为,我们终究叫做人。

阳光甚好,去阳光浴,你约吗?我想,你会答应的。

【篇七:遇见】

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转眼,我们就从一年级刚入学的小萝卜头,变成了将要毕业的学哥学姐们了。感谢上天,让我遇见了你们。

我们六(3)班是一个很傲娇的班级,傲娇中透露出可爱。还记得那一次的合唱比赛吗?当主持人宣布第一名是六(3)班时,全班人的笑容都是那么灿烂;还记得那一次运动会吗?有一名同学为了班级,把腿摔破了,没能取得名次,但大家还是给了她最热烈的掌声……

我们六(3)班还是一个感性的团体。感性中包含着真诚。还记得唐文博转学吗?全班有好多同学哭了,一开始有几个同学看上去很坚强,但后来哭得比谁都厉害;还记得那一次足球比赛吗?因为没有拿到第一名,有几个同学聚在一起哭了,哭着哭着就笑了……

曾经的一切我都一直记着,我们一起拿过的奖,一起踢过的比赛,一起读过的书,我们一起经历的点点滴滴……

六年了,遇见了可爱的你们,也遇见了可爱的老师。爱笑的吴老师,认真的王老师,和蔼的陆老师,有趣的顾老师……感谢老师们,给我们带来了知识,也给我们带来了欢声笑语。

六年了,我们的关系早就不是同学、师生了,我们,更像是家人啊。我们互相了解,我们配合默契。现在离毕业还有两百多天,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再为对方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吧。

感谢遇见,让我遇到那么好的你们!

【篇八:理性与感性】

理性与感性,往往是相对而言的。在我们每个人性格当中,都具有理性与感性,理性居多,那么他就可能是一个比较理智的人;感性居多,那么他就可能是一个过于看重情感的人。我并不评判究竟是理性好还是感性好,但是在生活中我们要合理的把握二者。

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一些鲁莽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往往都会说“你太冲动了”,这就是理性暂失的表现,这个时候往往感性占据了高端,我们可能会凭借一些自己的情感去做出一些我们自以为是正确的事情。比如我们常常所说的“抵制日货”,尤其是在钓鱼岛事件之后,很多所谓的“爱国群众”走上街头,打砸日系汽车,甚至打伤车主。请问这种抵制对日本来讲有何危害?我们伤害的是我们自己的同胞,损害的是我们自己的财产,这种看似是爱国的行为其实就是一时的冲动。

阿伯拉德曾经说过:“火气甚大,容易引起愤怒的烦扰,是一种恶习而使心灵向着那不正当的事情,那是一时冲动而没有理性的行为。”所以说,我们在生活中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万万不可失去了理智。那么感性的认识是不是就没有用了呢?当然不是,感性使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第一认识,世界的美都需要我们去用心灵感知,如果没有感性,那我们的心灵便会变得枯燥乏味。

总而言之,把握好二者的关系,方能拥有一个美好的生活。

【篇九:请感性】

谈到时下话题度较高的人工智能,便不得不提到近两年在围棋届掀起轩然大波的alphago。这款横空出世的AI几乎与全世界范围内的九段高手战了个遍,几乎再难觅敌手。我想以目前惨淡的人类选手水准,唯一可行的方法是拔网线或是烧CPU。

而在上半年与柯洁的一战中,尽管小柯被寄予厚望,却依旧是唯有甘拜下风。一丝对人工智能的寒意悄然掠过我的心畔。但赛后柯洁说道:“Alphago能取得胜利,但它所下的每一步也只是在庞大的数据库中筛选信息,无论输赢都没有丝毫的情感波动,他们唯一的热度只是计算时的发热罢了。”

人工智能诚然发展迅速,但是它们只是按照既定程序进行工作罢了。他们无法衍生出自己

的情感,他们只是物质而没有意识,终究只是一群不会埋怨工作太累不会嫌弃工资太低的工人罢了。

相反,正如苹果总裁库克所言,他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看似精确、缜密,但我想若是真的只是按部就班,“不以物喜”,那或许将是人类文明倒退的开始。我无法想象人类面无表情,那整个社会存在的意义又是如何?

信息时代,有的只是一行行数据与代码。这些代码,无论如何也写。不出人们的爱恨。快消费时代,人们也越来越不耐烦于慢节奏的思考,丧失了基本的对于事情正确与否的判断,也越来越对外物漠不关心。如果只追求利益,以及至高无上的绝对“成功”,会是极为可怕的。

唐宋时期,科技落后,但人们敢于在诗词作品中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对爱人的想念以及渴望报国的信念。时至今日,人们疏于表达,连这种正常的情感也遮遮掩掩,我想库克的担忧是不无道理的。我可以准许自己的判断是错误的、是感性的,但艺术不就是人类通过作品反映自己内心的感性世界吗?失去了价值观与同情心,我想这美丽的心情也会黯然失色吧。

像计算机一样理性,是正确的。但若是事事都罔顾后果,丧失了人们宝贵的灵魂,是可悲的。

【篇十:感性与理性的交织】

太阳升起,湖水为其梳妆;柳条摇摆,鸟儿为其伴奏;百花绽放,群蜂为其起舞……世间万物,起起落落,有条不紊。但安详、美好却是以平衡为基础,我们生活的基石便是由理性与感性交织而成。

理性与感性总是相伴而生,就如人类制造人工智能一般,机械地制作,精密地测算是理性的思考,而在生产过程中对于人工智能带给人类进步的未来,对于一件作品即将诞生的喜悦则是感性的认知。

如今形势严峻的是,对于生活与世界,人类渐渐丧失感性或者说是理性到了极点。正如苹果公司总裁库克所以为的那样,“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的确,若是人工智能拥有与人类同等或比人类更强大的智慧,不仅不是人类的悲哀,而且还是对人类智能创造的高度肯定,是“人类的尊严”。然人工始终不如人,是谓何也?

是人工没有情感,是人工只会重复,是人工只能逻辑化思考,是人工没有价值判断,但若人类渐渐丢失这些美好品质,才是人类的悲哀,因为人类很可能再也达不到那样的高度,甚至真的会发生机器人统治地球的噩梦。

究其原因,且不说外界因素如社会的更快速发展等客观条件,单是人类自我感情与理智的平衡早已失调。他们追求一夜成名,是太过功利的现实思考;他们追求财富,是太过拜金的现实思索……他们不是没有思考,他们不但有,还太过理性,却忘记停驻脚步,忘记了价值道德,于是有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有了发生灾祸的受难者无人帮助的冷漠……当人类不再有价值观和同情心,便没有美好的生活。

恰恰与之相反的,在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位叫吴宓的大家。在那个时候,他已是拄着拐杖、头发稀疏的老人,却因一家餐馆取名为“潇湘馆”而生气。他一怒之下,奔向餐馆,要求老板改名,无果,便抡起拐杖一通乱砸。这样的行为在今天看来,甚至有些迂腐,但正是这种较真又对于文学、生活充满热爱的精神,吴宓成为了令人景仰的学者。是的,他的学生及后世之人记住他的不止是他作为知识渊博的学者身份,更是“景行行止”的道德品质。

也许,人们看到的是吴宓一怒为“潇湘”的魄力与情感这样的感性,但他没有理性吗?不,他也知道自己没有资格命令素不相识的人,他也明了砸人家的东西是不对的,但他依旧这么做,不是他已被怒火烧光了理智,他早已权衡了利弊,中国的文学、文化传承与自己的脸面。一家餐馆名,孰重孰轻,他有自己的原则,他分得清。

辨的清现实与理想,融感情上波动的感性与对客观世界认知的理性为一体,才能真正感受生活。人们缺乏感性,不是意味着不存在理性或是摒弃理性。想必顾城与海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诗人,但他们都逃不出自杀的无底深渊。无论是上吊还是卧轨,诗中那些美好的意象,那些与生活有着太多出入的世外桃源般的意境,给了他们太多的幻想,太多情感上的折磨,太多的感性。这样的感性承受不起,也不需要承受,更不需要追求。

这便如阴阳相济一般,感性感受人生的同时,岂能忘了理性地勘探人生。我所谈及的追求名利、财富之人追求现实理性并没有错,但他们丢失了感情与正确的价值观,缺失了感性之后的理性是不可理喻的。他们会变得贪婪不止,不择手段,因为他们忘了自己身为人,不止有人性的弱点,更多的是人性的光辉,对身边人的关爱、对弱者的同情、对世人的责任,这些他们都无法理解。

感性与理性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世人说我们要有会发现美的眼睛,我说我们需要美的双眼、理的心灵。蓦然发现一朵美丽的鲜花,我们在欣赏它美的同时请不要摘它,玷污你的价值观;突然有一天你想做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时,也请顾及你身边爱你的人的感受。

人生如梦如戏,我们在戏外也在戏里,在梦里也在梦外。我们不是圣人,不是智者,却有权选择自己的人生。湖水只是水,却可因热爱太阳而映射它的光芒;鸟儿、蜂儿只是微不足道的生物,因喜爱美好为自然添色亦不忘职责所在。我们不必为人生失衡而忧虑,不必为琐事困扰而烦恼,真诚地用感性与理性编织我们的梦与戏,我们就活出了人所以为人的味道!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