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你被碎片化了么?】
日新月异的时代,仿佛牵连着日新月异的生活节奏,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惯有的生活方式。
而碎片化,是对这种改变的适应,也未尝不是新兴生活的缩影。
应时代而生的种种电子软件,是贯穿现代人日常生活的碎片。由于技术的发展,掌上移动不停地刷新着人们对碎片时间的管理。候车站旁、会议室外、甚至是繁忙的街道的上,随处可见各种触屏软件的使用。接收短信,传发邮件,瞥上两眼电子书,转上一圈朋友圈,或仅仅是打开社交软件看看是否有新消息,总之,这些短小的动作充实了整个漫长无趣的等待时间。应用市场里漫天遍野的阅读软件,成了广大手机用户的的必备品。作为碎片化生活里的零食,这无疑是大部分人消磨时间的首选。
碎片化生活的产生,是人们对时间的认识的改变。为了迎合这种意识的改变,整个社会都在渐渐向着“最简纷杂化”前行——即多角度的看待事物,却不追求深度。
各种不负责任媒体的层出不穷,和已沦为大众化的“标题党”,扰乱着大众的视线,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主流上的三观。而如今人们虽摒弃它们的存在,可丝毫不影响这些人与文章在网络平台上如鱼得水般的大肆活动。这说明了什么?它们仍迎合了碎片化的发展,还有极大的一部分人需要并认可它们。因为碎片化,我们在许多时间不愿意读完一篇长篇报道,而选择仅看一眼标题就此做出推论;因为碎片化,有些网民成了偏激的媒体水军,而原因却是因为一昧地相信了断章取义的虚构信息。
“你有多久没完整地看上一本书了?”
我记得我仿佛在知乎上看过这个问题。细细想来,自从互联网进入我的生活后,那些完整的阅读时间就莫名其妙地被一些细碎的东西取代了。完整地看上一本书的意识大概便是在那时候变得稀薄起来,不自觉地向碎片化靠拢。我不记得这个问题的下文了。可能是那时匆匆翻了几页又转到别的网页上了罢。
究竟是生活碎片化了,还是人碎片化了?
究竟是你利用了碎片时间,还是碎片时间利用了你?
不如放下你的手机,回头看一会你那段支离破碎的过往,重新端详一番车窗外看似平淡无奇的风景,你会发现,其实你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赶时间。窗外的风景是完整的,淌过指尖的岁月也是完整的,你脑海里那个美好的梦想也是完整的。
事实上生活没有你想象的那样碎片化。但愿你也如此。
【篇二:答案】
有很多事情都不知道答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我们有时也无从查证,本来想要开心的生活,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偏偏拥有了一个悲观的心态,想要改变但是却无从下手,直至让你困惑,但是却找不到答案。明明知道不对,但却没有对生活充满更多的希望。一直觉得后来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但是,往往就变得徒劳无功。我有时已经不知道,我应该怎样面对自己,当一次次的尝试失败后,我又怎么才能变得不消极,依然充满希望。总认为一切都是完美的,但是,你应该学会,接受一些不完美的东西,当然是你能够真的接受,而不是迎合和安慰。我一直以往自己的答案是可以。
不喜欢标签,大家觉得你是怎样的人,但是不是真的你,你自己都不知道,因为你从来没有试图去了解自己,自己究竟喜欢和需要的是什么,你知道吗?
我渐渐变得不想去了解,不想去争辩,明明觉得自己难受的快要疯掉,但是却还是装作自己没有问题的样子,情绪就这样纠结着,积压着,连倾诉也不知道从何说起,只是自己觉得很难受,很心烦。我多么想要一个答案,究竟应该怎么去做才可以变得不那么冷漠。
我想我需要做更多喜欢的事情,免得有闲暇给我带来的不安,这样愈演愈烈的千思万绪,让我非常不安和混乱。
【篇三:转型】
普希金与陈忠实在恬淡生活中坚守沉静的心湖,网络作家如唐家三少却以玄幻小说适应流行阅读取向而获利丰厚。我认为这样的转型大方向是正常的、必然出现的,重要的是我们的认知与态度。
普希金与陈忠实是老一辈以经典滋养我们心灵的杰出代表。隐居乡野的迪金森、泛舟瓦尔登湖的梭罗等也在其列。这些作家在他们的著作中想要传递的是一种永恒的、也可以说是普适的价值,是对爱、对美、对生命本义的思索与呈递,这样的思索必须是在沉静心湖上开出的水仙,否则他们的抒写便失去了支点。
但是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节奏更快、时间更破碎、思想更多元异化的时代,用温和的香片茶换咖啡与酒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谓普适价值观也越来越难以一统江湖。因此作家中分化出了新的两类人。一类如唐家三少,推出玄幻小说以刺激读者平乏生活中疲软的神经,也迎合了大众猎奇的心理。其实我一直将其视为武侠小说的升级版,不过是英雄佳人、爱恨情仇、奇迹与冒险的又一次形式翻新罢了。我认为过于苛责是没有必要的。何况现在翻译到外国网站上的玄幻小说已成了外国人窥探“最炫中国风”的生动窗口,文化软实力完全可以努力以这种形式输向外界。当代作家中的另外一类则可视为严肃型作者,他们的小说中力图呈现的是现代人生活中无声的困境、广袤多元但也同时逼仄无望的格局与境况,以此为切片,为社会提供了观察现代人的原材料,边缘人也逐渐被推向他们小说的中心,在现代的评判体系和价值维度中引发人们的思考。这也可以视为适应流行,因为这种流行就是我们的生活本身。而现代的我们,可能也正越来越倾向于思考当下,虽然经典中深沉的汪洋大海依旧孕育我们的心灵与感性生命,但不可否认,我们现在也承认理性生活、关注当下的重要性。
作家是坚守沉静心湖还是迎合阅读取向,不过是现代人心理投射下的一个命题。他们的沉静反衬我们内心的喧嚣浮躁,他们的迎合首先也要有我们的取向为向导。当下的生活不会消亡,经典也不会消亡,只不过现在的我们拥有了更多的选择的权力与自由,所以转型之前与转型之后的作品可以共生。担忧旧物大势已去没有必要。现在不也有葛亮历时七载捧出《北鸢》重拾人们对民国及华夏文脉的文化想象吗?现代人是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的有智识的一代,我相信我们能有所坚守,也有眼力筛选作家与作品。多元的呈递与共生,是为了让文学转型、文化转型走在良性之路上,而真正的好作家,也决不会在时光中被人们错过。
【篇四:不变初心】
每个人几乎都是从单纯善良走过来的,起初的我们坚守着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底线,可是慢慢地我们发现,自己所坚守的东西得不到别人的认可,甚至在别人眼里是很傻很固执的东西。
母亲是中国典型的中年家庭妇女,文化层次不高,从年少走到中年吃了很多风雨。一天到晚为家里的鸡毛蒜皮操劳,担心我吃的不香,穿的不暖,学得不好,奔不到好的前程。一生所愿也不过是我能当一个老师,有一个安稳的职业,按照她想的那样平平稳稳的过完一辈子。
一日我与母亲谈论我的未来。她不善言辞也懂不得多少大道理,谈起这个话题,便言简意赅不容人置辩地道:“你当个老师就好,假期多,工资也稳,还不累。”
我与她谈论这个话题,原就是有自己的想法,顿时内心升腾起强烈的抵抗,我自是不愿按她所说,依照她的规划去过我的人生的。“妈,钱多钱少我看的不重要,自古伟人精神栖于茅庐。我想要的生活和梦想就是,在一个不被人打扰的地方,看书写文,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不想做我不喜欢的。我不要多大富大贵!穷一点我也不怕的”母亲走过半生,感过生活众多无奈,我的想法我的梦想在她眼里是不切实际单纯至极的,她嗤笑:“你不怕穷?你没有那一毛钱人家也不卖给你东西!”,“你到底经历世事不多,生活哪有你想做便做的,只有按部就班是最平稳最安全的一条路!”
我很不理解,人生是有很多无奈,可无奈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活的为什么要曲意迎合那些死的,去放弃自己的执着呢。口气很冲:“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按部就班、无惊无险、毫无波澜,委屈自己屈从生活的过完一辈子吗?”
这是一场不愉快的讨论,我与母亲就好像是两位对立的辩手,都有各自不放松的执着。你说母亲的想法有错吗?人生来就承担了很多责任,即使我们自己有浪荡天涯不怕天不怕地不怕穷的勇气,可还有替我们担忧的人,还有我们需要养活的人。放弃执着,迎合生活也是对的……
那又是我错吗?人生路上千百种阴谋抉择是刀剑,不管外界是怎样冲击、拍打、试图摧毁内心的执着,也执着着自己最初的心,坚持梦想这也没错……
我解不出谁对谁错,可是我始终坚持自己的看法。人生是有很多无奈,可无奈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活的为什么要曲意迎合那些死的,去放弃自己的执着呢。初心不改,方得始终。
【篇五:完整边缘的碎片化】
21世纪,随着信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伴着智能手机的兴起抛开了许多传统的信息媒介,比起长时间的阅读,他们更愿意将自己投入即时的娱乐中去寻找快乐,再将时间分成不同的碎片,利用时间的间隙去完成事情。
究竟是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我认为,归根结底是因为,人们不能很好地抵抗外面千奇百怪的世界所带给人们的诱惑。就像个被时间控制的傀儡,让人们变得浮躁,功利,当他们在短时间内看不到阅读所带给他们的利益时,他们理所当然会放弃阅读,去选择更加能提升自身地位,增加利益的事情,例如参加聚会,应酬喝酒等等。
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现象,人们舍近求远,抛开完整的大块的时间,却为了一些碎片化的时间而苦苦挣扎。
就拿我自身的学习经历来说,每天结束一天的课程之后会十分疲劳,回到家中完成了所谓的笔头作业,就算结束了自己的作业任务。洗漱完毕,上了床,只想着多看看同学们在群里又讲了什么,娱乐圈里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一条又一条的消息提醒层出不穷,却让我像着了魔一般,浑浑噩噩地浏览直至睡觉,却不曾想起,还有语文古诗,英语单词没有背,只得在第二天上课前的间隙再匆匆忙忙看上几眼,应付老师的默写。明明有完整的时间可以利用起来,我们却不愿暂时放下手中的手机,不愿停止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将时间碎片化。
我相信,不止是我,许许多多的人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却总是在其中苦苦挣扎,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缓解因碎片化时间而产生的社会性焦虑最好的方法,就是放下自己的手机。要说,一天都不碰手机,这是不现实的,手机似乎逐渐侵蚀人们的生活,没有了手机,很快就会和时代脱轨,变成原始人。但我们可以给自己定下一个小目标,给自己留出一点时间,离开手机,离开网络。慢慢静下心来,泡一壶热茶,伴着茶香,翻开书架上已积起灰的书本,细细阅读。给自己多一点空间,不要总是被时间所控制,而慢慢的,学会自己去控制时间。做独一无二的自己,别人的生活不一定适合你,不用为了迎合他人,不用为了迎合潮流而去做让自己忙得透不过气来的事情。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的问题,如果把握完整和碎片之间的平衡,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篇六:端午忆屈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他留给世人的感叹;头戴花冠,手持白芷,是他留给世人最后的美好形象。他纵身一跃,在华夏历史上留下了一个永不磨灭的名字——屈原。
在勾心斗角的政治生活中,一个纯洁的诗人是注定要被排斥在外的。美政的理想是注定不会被昏暗的朝政接纳的。你不肯投机取巧,不肯迎合世俗,宁愿随流水而长逝也不愿放弃自己所崇尚的美德。
你的精神流传了数千载,你的故事为世人所传诵。再看看当今社会,每天都有不同的贪官被举报,看着那些惊人的数字,我不禁想,你留传给我们后人的精神哪去了?你通过死亡发出的控诉被多少人真正听到?有多少人是像你一样抱着美好的政治理想去从政的?既然是当官就应该有比常人更高的觉悟,不应在世俗中迷失自己,为了迎合世俗,昧着良心做那些贪污腐败的事。当腐败渐成一种风气,当官的在自己偷来的金钱名利中安然入睡,我们只能祈祷屈原的精神不要太早消逝。不知那些只顾享乐,不顾民生的官员,在今天读到屈子诗句时,会不会感到无地自容。
端午节快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希望端午节代表的不是忙碌生活中的一天假期,也不是粽子的香味,更不是龙舟比赛的精彩。人们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却不知道古人真正纪念的是屈原不屈不挠,顽强斗争的爱国精神。
阴历五月初五,我们即将迎来的不是一个节日的形式,是一个自我反省、信仰的坚持。我们庆祝端午节是为了表明屈原的精神还在一代代人的心里传承、发扬。
【篇七:做真实的自己】
我们终日行走在人潮之中,看过许多形形色色的人。或许我们会不可避免地羡慕别人,想要改变自己,去靠近别人的样子。但是,世界偌大,赏遍繁花,没有另一个人和你一样,为什么不选择做回最真实的自己呢?
在当今的华语乐坛中,最让人喜爱和称赞的,应当是周杰伦。在他还无人问津的时候,写出的歌完全不被人看好,制片人都奉劝他换一种风格。但,他没有。因为坚持自己,所以才成就了如今的周杰伦。试想,如果当初他听从了别人的建议,融入被人家接受的歌曲元素,而丢失了他自身的特点,那么他的歌也只会是昙花一现,很快被忘却在这时代的潮流之中,再没有回响。所以说,坚持做自己,不因别人的喜好如何而去迎合他人,才会让自身散发与众不同的光彩,从而久立于变换的人群中。
坚持做自己,让自信永远映照在脸上。想必大家都知道东施效颦的典故。与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住在同一个村落的女子,因为艳羡西施一颦一笑所散发出的气质而去效仿,却被人耻笑落得个东施的诨名,令人唏嘘。也许东施本身并不十分丑陋,但因为她学习别人的样子,显得有些不伦不类,才沦为笑柄。如果她接纳自己容貌上的缺陷,做好自己,以自信的心态去生活,即使不及西施美丽,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所以,要坚持做真实的自己,当你能够悦纳自己身上的所有不完美的地方,就能够收获自信,以更加乐观的姿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所有挑战。
德国文学家莫兹曾说过:“一个人的美,在于展现他的真实。”不错,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相同,相貌、性格和习惯上都不一致。如果因为迎合别人,或是想要变得得和别人一样出众而去改变自己,塑造另一个自己,那么究竟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自己呢?整日做着自己并不习惯的事情,也终究会感到疲乏的吧。为什么不轻松一点,卸下身上的伪装,展露出最真实的自己,尽管镜子里的这个人不够好看,看上去也不够出色,但那才是独一无二的你,没有人可以代替。
世界上不存在两片完全的叶子,而我们亦是。当我们通过改变成为别人的样子时,就注定只会是跟在身后的、不起眼的、只配躲在黑暗里的影子。那么不妨让自己完全沐浴在阳光中,对上所有人的目光,浅浅地笑一笑,道一句:全世界只有一个我,独一无二的我。
【篇八:军训】
军训是一种难能可贵的集体活动,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更是一种储备军需后续人才,打造国家四有人才的重大活动。事实上,军训不仅可以从生理上改变一个人,更可以从精神上影响一个人,所以各个学校都在积极开展军训活动,以期能够迎合国家的需要,迎合锻造人才的需要。
一到开学季,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都要进行一场如火如荼的军训,这不仅仅是为了让同学们互相熟识一下的集训,也不仅仅是单纯锻炼学生体质的训练,而是一种旨在让学生明白团结的重要性,合作的重要性,忍耐的重要性,宽容的重要性,竞争的重要性,努力的重要性,纪律的重要性和坚持的重要性的重大活动。
对于还未踏入社会的莘莘学子来说,学校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在校园里的生活虽然单纯简单,但也充满了困难与挫折,充满了悲欢与困苦,充满了竞争与合作,因此,为了让学生们提前积累社会经验,磨砺心理素质,强化学时技能,全国上下都在开展军训活动,旨在以一种军队化的严格指标来考验学生,打磨学生,指导学生,教育学生。
众所周知,军训的时间并不长久,只有短短的半个月甚至一周,可是就是这寥寥可数的几天,它就可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影响一个人的意志,看破一个人的未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此,积极参加军训活动是我们学生该有的态度,也是我们学生该有的素质,更是我们我们融于集体的重要手段,磨砺意志的良好途径。
不可否认,军训是艰苦的,是严格的,是遭罪的,是痛苦的,可是我们要知道,中华民族素来都把艰苦奋斗当做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之一,所以如果我们能够一直坚持下去,那我们就是值得骄傲,值得佩服的。
军训是一种实践活动,一种可以造就人,成就人的活动,但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军训,用一种神圣的心去看待军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短短的几天之内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篇九:我努力读懂真实】
曾几何时,我在浮华的文字游戏里迷失了自我,走进了情感的荒漠,几经曲折,我读懂了真实……
误入歧途
偌大的教室里,只有寥寥几人,我坐在座位上,认真地写着作文。
“写好了,拿去!”
坐在对面的男生一把夺过,大喊着“万岁”,便连蹦带跳、欢天喜地地跑出了教室。
“记得我的润笔费”,我漫不经心地提醒了句。
“晓得啦!这次作文过关了请你吃饭”,走廊里传来阵阵回声。
“扑哧”,坐在我旁边的小涵笑了笑,“真是跑得比兔子还快!”她注视了我良久,开口道:“小夏,你认真的样子好赞哦!根本是充满魅力令人不敢直视。”
我感觉自己的额头上布满了黑线,脑细胞里复印的尽是“无聊”两字,我抽了抽嘴角,略现无语:“少来这套!”
我叫小夏,是一名九年级的普通学生,最大的优点大概是我的作文水平还不赖,文笔是其一,重点在于我的作文完全是迎合任课老师口味来写的,其中不乏“高大上”,不乏“首尾呼应”……作文多次被当作范文传阅之后,不知哪个“歪脑筋”抛出了“有偿作文”的创意橄榄枝,作为一介平民学子,当然不介意拿自己的专长来赚一点微薄的小零花。
“小涵,会写高分作文,真的是那么荣耀的事吗?那我为什么一点也感受不到写作时的快乐呢?”
“因为你写作的心已经死翘翘了!”小涵嘟囔着嘴,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我一口白开水瞬间喷涌而出。
当头棒喝
“这次的作文,题目和要求都写到黑板上了”,新来的语文老师敲了敲黑板,朗声道:“放学之前交,没问题的话就开始写吧!”
同桌小涵对我笑了笑:“貌似蛮容易的啊!”
我淡淡地回答:“往高尚里写就好了嘛!”说着,就拿起笔沙沙地写起来。
“重写?为什么?”我生气地大喊,语气里满满的都是不可置信。“想要当医生的理想不好不高尚吗?我又没写跑题。”
老师似乎对我的激动情绪早有预料,撑着下巴,慢条斯理地说:“你的作文文采飞扬,但是看不出有意思的地方,没有共鸣。”
“共鸣,那是什么?”
“只有发自内心的作品,才能获得读者的认同,引起共鸣,甚至唤醒读者相似的情感体验,不是有感而发的文章跟废纸没什么两样。你这种为了应付而取巧的态度必须改正,就从这篇作品开始吧!”
老师的话犹如当头棒喝,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做回真我
意识有些模糊,我慢慢地睁开眼睛,来到陌生的地方,看到一个模样长得十分清秀的小萝莉。
“真乱啊!”房间里每个角落都堆着如小山丘般高的作文稿纸,我随意捡起一张。“体育课上,我奋不顾身地替同学挡了那飞来的铅球,我只觉得眼前一黑……”我又捡起另一张,“昨天夜里,我烧得厉害,妈妈心急火燎地背着我上医院……”
“这些都是我写的?”我目瞪口呆,“居然……”
“居然有这么多?小萝莉用嘲讽的口吻插了一句。
我坐在纸堆上,慢慢地“欣赏”自己写的作文。想当初,写的时候可能还有些自鸣得意,现在读来,感觉都在扯谎,就像把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重新看一遍。
“做回最初的那个真实的自己吧!”小萝莉语重心长地说。
我蓦然想起,那是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读过一些名人传记的我在作文里兴奋地向老师和同学们宣布,我将来要当总统的美丽梦想,结果被老师在课堂上狠狠地批评了,评语是不切实际。从此,我将自己的真实想法隐藏起来,陷入了编造谎话的泥沼。
“嗯……”,我从梦中悠悠醒来,梦中那个小萝莉的身影变得模糊而疏远,但她那句话却清晰地回响在耳边,“做回那个真实的自己!”
告别曲意迎合,告别虚伪做作,在跌跌撞撞中,我努力读懂了真实。那是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那是一种“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真诚。如今,我尽情享受着从笔尖流泻出来的惬意与心灵的自由……
【篇十:还给娱乐发展一片净土】
乔义特说过这样一句话:“人都需要娱乐和变换兴趣,以防止变得迟钝、呆滞和智力上的闭塞。”诚然,任何人都需要娱乐,这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要素。适度的娱乐能放松人的情绪,陶冶人的情操。
可如今,过度娱乐似乎早已占领了文化市场的主流。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有以娱乐为主的行业。娱乐也好像生殖力极强的荆棘,不断地以惊人的速度生长到各个领域,根深蒂固地扎进每个人的生活空间。
娱乐为人们的生活增添色彩和趣味,扫去内心的阴霾和苦闷,这正是娱乐的作用,也是人们征求娱乐的原因。健康的娱乐多一些也无可非议,但若娱乐的比重太大,庸俗的娱乐方式占主导地位,那么整个社会便会是浮躁而肤浅的。当今的社会无处不充斥着享乐、娱乐。娱乐业之火,堪称空前,而这样的现状令人担忧。
你们是否发现?电视上的节目大多千篇一律,不能保持独特的个性,不能秉持自己的特色传承健康积极,犹如珍宝的五千年文明;不能注重公平公正,不能侧重有教育性意义的内容,提高审美价值观念。相反地,这些节目过于形式化,在盲目追从的潮流中颠簸沉浮;它们一味地迎合市场,迎合大众口味,变雅为俗,失去了原有的富有内涵、高雅的模样,这不足以令人惋惜遗憾吗?
你们是否察觉?越来越多的影视剧为了博取关注度,为了收视率、票房,编出了许多不实情节,篡改了历史,掩盖其真实的面目。书籍报刊也争相通过夸张的虚构描写,或似乎具有十足爆料意味的“新闻”报导来吸引眼球,这哪还有原本“真实、公正”之风的体现?这样的娱乐,忽视了陶冶情操、升华情感、了解实情、提高境界的作用。
你们是否关注不良娱乐所带来的影响?这在青少年和官员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不少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娱乐,不可自拔,刺激亢奋的斗争游戏尤其令他们乐不思蜀,以至于他们的成绩一落千丈,性格也变得迥异粗暴。有的青少年甚至在生活中都不忘将游戏的厮杀继续,也由此葬送自己的人生。官员“过度娱乐”,生活混乱,无心为人名服务,人民的利益也无从得以保障,人民的问题,国家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倘若整个社会走向腐朽衰败何其可怕?
当今娱乐现状着实让人担忧,我们必须重视并采取措施。我们应在享受娱乐带来的轻松之外,更注重适度的娱乐、合理的娱乐、健康的娱乐。
我们不该让娱乐无限扩大,因为:一个社会若是成了演唱的盛世、说笑的盛世、耍闹的盛世,注定会导致真正的社会文明虚弱化、泡沫化、浮躁化。我们该怀揣这忧患意识,在肯定恰当娱乐的同时,限制当今“娱乐狂风”的强度,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还娱乐发展一片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