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家乡的风味小吃】
“舌尖上的美味让人难以拒绝,而家乡的美味让我们时时贪恋,念念不忘。”
——题记
自从我上学以后,便很少回到家乡,然而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有意无意地去寻找一份记忆中贪恋的味道。
一次跟着朋友去水乡的小镇旅游。那时正下着小雨,天空雾蒙蒙的,街上行人很少,家家上空都飘着袅袅的青烟。打着从街边小店买的油纸伞,本打算当纪念品,奈何现在却用上了。我一边听着雨滴打在青石板上的清脆的声音,一边在稀松的人群中瞪眼寻着什么。
“李记肉丸”,呵呵,终于找到了,只是不知道有没有那个我曾经熟悉的味道。走进小店,许是因为下雨且在傍晚,店里竟没有一个客人,掌柜看起来是个忠厚的人,坐在柜台后托着腮帮打算盘,看见我们进来,站起身说:“你们如果想要避雨,那有空位。如果想吃丸子,恐怕还要等会。”我们跟掌柜要了碗肉丸子汤,便随便找了个位子坐下。
刚坐下,便听到后边的屋子传来阵阵敲打的声音。掌柜看到我疑惑的表情,解释说:“你们应该不是本地人,这是后厨的师傅们在做丸子,客人想看便去看看吧。”说罢便笑着将我们指引进了后厨。我将一张卫生纸垫在门槛上坐了下来。看到一旁的师傅将打好的肉泥,握成小团,熟练的丢进油锅,不由得勾起了我当年的回忆。
是啊,曾几何时,我也像这样坐在门槛上,看着一旁的老师傅。看着他熟练的从大石桶中拿出已经打的劲道的肉泥,用手握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团子,然后丢进油锅中。炸好后从油锅中捞出来。看见一旁流口水的我,便笑咪咪的抓了几个递过来。可惜,上次回老家时才得知做丸子的老师傅去世了,做丸子的那间房子,也因追求所谓的发展而拆了。
一阵扑鼻的香味,打断了我的思路。哦,是我要的丸子汤好了。端过来,坐在之前的位置上吃了起来。这时门口传来“老板,给我来碗肉丸汤”“老板,也给我来碗肉丸汤”——吃着吃着,我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家乡,那熟悉的味道,那熟悉的场景——
人们懂得用五味杂陈形容人生,因为懂得味道是每个人心中固守的乡愁。
【篇二:舌尖上的年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不知不觉中,新年钟声敲响,狗年来临。回顾春节,年味蕴藏在其中……
每到大年三十,爸爸都会炸一些肉丸子来为年夜饭做准备。他先把一大块肉放在砧板上,切细后不停地剁,肉片也随着“咚咚”声变成了肉泥。爸爸要我准备6个鸭蛋、6小包饼干、2匙面粉,我一边搅拌着鸭蛋,一边不解地问爸爸:“往年不都是用鸡蛋吗,今年怎么改成了鸭蛋?”他笑着说:“这是乡下来的土鸭蛋,比鸡蛋粘稠,营养更好,炸出的肉丸更松软漂亮。”我恍然大悟。
爸爸把饼干切成碎末,放入搅拌好的鸭蛋中,再加入面粉、少量水和盐等调料拌匀,最后放入肉泥再快速搅拌,肉泥表皮涂上了一层均匀的黄色,肉蛋交融变得浓稠、飘香,让人不禁想象炸出后的美味。
爸爸打燃灶火,向锅中倒入大量的油,等到油逐渐升温,接二连三地冒出小泡泡,发出“吱吱”声响,就可以开始炸肉丸了。他用左手从大碗中抓起肉糊,用力握拳,挤出一个小球,用勺子一刮,轻轻放到油锅里。一个个肉丸汇聚一堂,蹦蹦跳跳地跳起了舞。不一会儿,等肉丸外表金黄,便用筷子夹出,这样,肉丸就做好了。厨房里香气四溢,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粒,外酥内嫩,美味极了。
爸爸将几颗肉丸放在炖好的杂烩汤中,给平凡的汤画上点晴之笔。不一会儿,年夜饭也完成了。丰富的菜肴,缤纷的色彩,令人赏心悦目,垂涎三尺。全家人围坐在桌前,一边吃饭,一边赞赏爸爸的厨艺,特别是肉丸子,独具特色。饭后,我们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晚,嗑着瓜子,一边谈论着今年的节目,一边分享着抢红包的战果,房间里洋溢着温馨、祥和的气氛。
年味如油,在爱中升温;年味如肉丸,在爱中灿烂。有人说,过年不像从前那样热闹、有人情味了。但我不这样认为,年味只是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从短信、电话祝福变成了QQ、微信祝福,从送纸质红包变成了抢微信红包,方式变了,但情意不变,过年最重要的还是家人团聚、享受亲情啊!
电视里,主持人齐喊着“3,2,1,过年好!”霎时间,五彩缤纷的烟火在窗外接连绽放。爆竹声中,年的味道深深地藏进我的每瓣味蕾里。
【篇三:包饺子】
经过几十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终于来到了家乡——四川宜宾。
我们正要去奶奶家,可开心了。可是,要到奶奶家,必须得经过一个“泥潭”。果真,我们踩着泥泞的道路。因为刚下过雨,路自然不好走。
“奶奶,开门!”我叫道。只听到里面有拖鞋走动的声音。门开了,我看见了一张慈祥的脸,正是奶奶,老人家忙招呼我们进去坐。刚把行李放下,“咕噜噜……”肚子闹钟便响了起来。奶奶笑呵呵地说:“饿了吧,来,进来吃点稀饭!”没等奶奶说完,我便跑了过去。妈妈在后面说:“小馋猫,跑慢点,小心摔倒!”肚子饿了,什么都好吃,我津津有味地吃着。
第二天,早饭一吃好,我和妈妈就要包饺子,因为吃饺子可是过年的传统。
妈妈先做饺子里的馅。“嗒嗒嗒”,菜刀不断剁着细肉。好一会儿,刀下细肉成了肉泥。肉泥放到一个碗里,再打几个蛋,弄匀来,馅就做好了。
终于开始包饺子了。我先把手洗干净,然后拿起一张饺子皮,放于手心,用勺子盛了一点肉馅,就小心翼翼地包了起来。包好一看,形状不美。再看妈妈那熟练的手,不出一会儿工夫,包好了好多个。拿起其中一个仔细观察,妈妈包的饺子就像胖娃娃,煞是可爱。
学着妈妈的样子包了一个,包得还是难看。瞧瞧妈妈包的,又看看自己的,叹了一口气,说:“妈妈,你怎么包得那么好呢!”妈妈和蔼地回答:“只要你用心包,肯定能包得很好的。”照着妈妈的话去做,功夫不负有心人,包出的饺子比起先的好多了。端详着自己的“作品”,我甜甜地笑了。
吃着自己包的饺子,惬意极了。同时,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认真做一件事,就一定会成功。
【篇四:做包子】
腊月二十四,我和奶奶到徐家桥大伯家蒸包子,因为我们家没有大灶。
一到大伯家,奶奶就开始做包子馅儿。她先洗萝卜,我也去帮忙洗。水好冷,我冻得几乎受不了了,可是看到奶奶若无其事的样子,只好咬牙忍着。终于洗完了,奶奶把萝卜切成丝,我就在旁边收拾香葱。奶奶切好了萝卜丝,又开始切肉丝。她先把猪肉切成一条一条的,接着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然后乒乒乓乓地剁成肉泥。奶奶把切好的萝卜丝腌了一下,放在锅里炒熟,再把肉泥倒进去,和上香葱,撒些盐和鸡精搅拌均匀,包子馅儿就做好了。
在奶奶做包子馅儿的同时,大伯在一个大盆里揉面。他脱了棉衣,把一大坨面翻来覆去地揉着,压着,捏着,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最后,大伯把面团揉成半圆形,用被子仔细地盖起来。我奇怪地问:“大伯,面团是不是也怕冷啊?”大伯笑着说:“傻孩子,盖被子面团发酵就快,明天早上就可以用了。”原来是这样!
第二天还没有起床,包子的香气就钻进了我的鼻孔,肚子里的馋虫马上动起来。我连衣服都没有穿,跑到厨房抓起一个包子就是一口,真好吃!
【篇五:晒出故乡的味道】
暖冬的阳光唤醒了沉睡的田野。村前古樟树下,野草上昨夜的凝霜还未消融。远处稻田间的小溪,晨雾袅袅,朦胧了四周的景象。一路上嗅着泥土的清香,我回到了这别已久的小山村。
鞭炮声渐渐响了起来,一束束烟花直窜云宵,又到了一年的春节时分,我难得回到了故乡。刚踏进奶奶家的小院,一阵肉丸的香气扑面而来。奶奶端着一锅肉丸,从厨房里走了出来,脸上露出了笑容,说道:“孩子,你回来啦!快过来吃碗肉丸。”
这碗客家肉丸,是每一个客家游子最亲切的怀念。各地的肉丸虽大同小异,但在我的心目中,奶奶做的肉丸却是最好的。一大颗肉丸放进嘴里,热气蔓延全身。哪怕在寒冷的冬天,一颗肉丸也足以令人感到浑身温暖。咬开肉丸,慢慢嚼碎,肉的香气在嘴中散发开来。这过程十分令人享受,令人吃忍不住再吃一个。
从小到大,奶奶做的肉丸都是我对故乡美好的回忆。至于奶奶是怎样做肉丸的,我却从来没有看过。毕竟一年做肉丸的次数少之又少,即使到了过年,也才做上一两次。直到有一天,奶奶终于答应亲自做肉丸给我看。
冬日的清晨,小村庄里一片寂静。太阳刚露出脸,奶奶已经开始忙活了。到村里买回新鲜的猪肉,装在竹篮里。再带上薯粉和盐,一同提到村里打肉泥。一路走在田间的小路上,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终于,肉泥打好了。端着一大盆肉泥回到家,婶婶已经烧好了一大锅水等着我们。小小的厨房里雾气弥漫,格外的温暖。
奶奶站在灶边上,一手抓着肉泥,另一手拿着瓷勺。奶奶挤出一团因泥,用瓷勺放进锅里,一个个圆溜的肉丸就诞生了。望着奶奶的双手,早已爬满皱纹,但做起肉丸来却如此灵巧。这,或是奶奶对传统的传承。
一颗小小的肉丸,都足以给身在他乡的游子心灵上的安慰。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尝各种各样的肉丸,却怎也找不到奶奶做的那种味道。夕阳西下,望着天边渐渐泛红,我不禁感慨道:这也许就是故乡的味道吧!
【篇六:年味】
特别的一天,除夕。这天我们一家四口都会到奶奶家吃团圆饭,团圆饭上,我最期待的,就是那一盘特别的饺子。
一大早就被闹钟叫了醒来,到奶奶家已经快十一点了,一进院子就听见奶奶在剁肉的声音,“咚咚咚咚咚咚……”这是清脆有节奏的声音,我轻轻的走进院子,趁奶奶不注意,轻轻的拍了一下她的肩膀,“嘿!”奶奶吓了一跳,转过身来,又好气又好笑的说:“你这个坏丫头,大过年的还吓奶奶。”“哈哈,奶奶你胆子小,不怪我,嘿嘿嘿。”我做了个鬼脸,笑着说。奶奶也笑着继续剁肉,“咚咚咚”的声音再次响起,我坐在一旁,看着奶奶剁肉,看着那张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已经爬满皱纹的脸,和满头银霜的发,突然间觉得心情有点沉重。奶奶一直专注地剁肉,等肉完全变成黏糊糊的肉泥时,那清脆的声音就消失了,我恍过神来,奶奶把剁好的肉泥装进碗里,笑着说:“傻丫头,你包饺子吗?”“好!”我笑着说。记得小时候,包饺子没有我的份,奶奶怕我包不好,只让堂姐包饺子,我那是真的特别羡慕,也想包饺子。奶奶却说:“等你长大了就来包饺子。”我只笑着点点头。
奶奶从厨房拿来一袋饺子皮,我有点疑惑:“奶奶,你今年不自己做饺子皮吗?”“今年不做了,麻烦。”“偷懒,嘿嘿嘿。”我笑着说,“坏丫头,你才是最懒的。”奶奶戳了一下我的鼻子,转过头把饺子皮一个一个放在撒了生粉的大铁盘上,又端来放了调料的肉泥,熟练的将饺子皮摊在手上,放一点肉泥在中间,然后对折压一下,一会儿,一个漂亮的饺子就做了出来,我也学着奶奶的样子做了一个,相貌差别有点大,。“果然还是长大些包得好看。”奶奶看了看我的饺子,然后放到了盘子里。我和奶奶又包了很多,感觉没过多久,一袋饺子皮就包完了,看着包好的饺子,我觉得特别满足。
到了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大圆桌上摆满了跟多菜,我却一直等着奶奶端来那一盘饺子,过了很久,终于端来了,饺子放下在圆桌中间,晶莹剔透,散着热气,冒着清香,我迫不及待的夹了一个,看了看,这是我包的饺子。然后吃咬了一口,好烫!我吐了吐舌头,然后吹了一下,接着吃完了整个,饺子的香味在嘴里环绕,一种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
年味,就是和奶奶一起做的饺子,幸福,就是一家人团聚一起,这样的年,才是最美满的年。
【篇七:小笼汤包】
中国的美食可谓一绝,有北京的烤鸭,云南的过桥米线,南京的鸭血粉丝汤……这些美食不仅做工精巧,看相也好,一道道美食光是看着便能让人垂涎三尺。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在我的“南京美食榜”中,当然不可没有“金陵汤包”的一席之地啦!
每一只汤包的形成都是厨师们精湛技艺的展现。最开始的汤包中包的肉团子是猪肉馅的,这些猪肉都是上好的精猪肉,厨师们将这些猪肉做成肉泥,然后用一双巧手快速的握起一小团肉泥,先在一只手的掌心中握一握,将猪肉塑成一个近似椭圆形的球,再轻轻地在肉球上一拍,一个扁圆形的肉馅就做好了。
做小笼汤包的面皮是不同寻常的,这些面皮十分的薄,厚度基本一致,在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厨师们将猪肉馅放在面皮中央,轻轻地捏起肉馅旁的面皮,在肉馅的上方把面皮旋在一起,封好小口,一个近似圆锥形的汤包就做成了。
一笼汤包中通常有八个汤包,当服务员揭开盖子时,一团团白雾中隐约看见几个浑身晶莹剔透,做工精美的汤包,当薄雾散去,可千万不要被那诱人的外表和食欲所控制。还要记住一般吃汤包的办法: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汤包汤包,自然是有汤的汤包,诚想一下,当你一口吞下一个刚出炉的汤包,被溅了一脸汁是什么样的感觉?所以一定要先吹一吹小笼汤包,然后轻轻地咬一小口面皮,不等你吸,那鲜美的汤汁就会迫不及待地流入你的口中,让你满口留香,这会让你的舌头忍不住地调动每一个味蕾,好好享受这令人难以忘记的味道。
现在,汤包不仅有猪肉馅的,还有蟹黄味的汤包,也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汤包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南京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