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涛相关作文

【篇一:美丽的家乡】

“三生三世十里桃林”这是诗人对人间仙境的描述,美景令人向往,令人难忘。

今天我也向大家介绍家乡一处美景,那就是四方台紫云岭,那里是花海、是人间仙境,不信请跟我来,我带你去瞧瞧。

走到紫云岭的山脚下,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的石门,石门两侧有两座威猛的石狮子,石门后面是长长的石阶,石阶两旁长满了茂密的松树,一阵风吹来,松香弥漫在空气中,除了松香的香味还有松涛的声音,松涛如同海上哗哗的波浪声。人们穿越林海,蜿蜒而上,到达一个亭子,大家可以在这里休息,欣赏紫云岭的全貌。一眼望去,一丛丛、一簇簇、映山红开遍了整个山岗,深紫、浅紫、深红、浅红……如同天边漂亮的晚霞,悬崖峭壁之处映山红傲然开放,瀑布般悬垂,让人流连忘返。

近处看花才看的仔细,紫色的花瓣和黄色的花蕊搭配在一起,极其淡雅,美丽极了,轻轻地闻一闻,淡淡的花香让人醉了。我不禁走入花海,随着蜜蜂、蝴蝶翩翩起舞,仿佛我变成了花仙子在"人间仙境"翩翩起舞,不要笑话我,你来了也会有这样的感受。

怎么样,我们家乡的紫云岭不比那十里桃林差吧,欢迎大家来欣赏紫云岭的映山红。

【篇二:在深云中,在松涛下——读《空谷幽兰》有感】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看落雁修竹,月升日暮,行到水穷之处,隐于深云之中,不与人沟通交流,执着于寻找自己的“道”。他们,是当代中国人熟悉又陌生的隐士。

《空谷幽兰》这本书便是美国作家比尔·彼特来到终南山寻找隐士的故事。书中的隐士们,在自己仅有的一方天地里静静地冥想,有时,他们甚至可以几个月不吃东西,一直静坐,好似皎然笔下那句诗“醉卧白云闲入梦,不知何物是吾身”,只是,他们醉的不是酒,而是醉于道,醉于回归自我,回归自然。

《老子》中有一句话:“大曰远,远曰逝,逝曰反。”大概意思就是世间万物有其运行规则,他们都在循环反复,包括我们的生命。懂得把握,才能知道何处是归途。

想起陶渊明《连雨独饮》中:“形骸久已化,心在复何言!”心与形,是两个存在,“心”是真正的自我,而“形”,是外在的名利。万物有性,所谓“人性”,就是率真纯粹,一颗不刻意、不雕琢、不做作的心,这样,才永不泯灭。

《庄子·天地》中有一个抱瓮灌畦的故事。传说孔子的学生子贡,在游楚返晋过汉阴时,见一位老人一次又一次地抱着瓮去浇菜,就建议他用机械汲水。老人不愿意,并且说:这样做,为人就会有机心。也许你会觉得故事里的老人愚蠢又可笑,可是它体现了庄子那种“道法自然”的思想。

可是,正如学者智效民在《民国旧梦》中所描述:“在一个以权谋私甚嚣尘上,金钱铺路不足为奇的社会,人们纷纷放弃普通平凡的生活,而是把出人头地、高人一等当做自己的梦想,就造成了一个病态的社会。”如今,谁没有“机心”呢?

当然,并不是要让每个人都像终南山的隐士们那样,放弃舒适方便的生活,决意归隐于深山中,与鸟兽同眠,花草为友,而是要有如陈寅恪先生所说的“自由之学术,独立之精神”。自由,是人人都渴望的;独立,是人人必须要做到的。但是,我们要问自己,我们足够自由,足够独立吗?自由,就不会被诱惑所绑;独立,就不会被欲望所左右。说到底,人们都有一颗“机心”。而隐士们能够自由、独立,正是因为他们能守住心中的一方净土,他们“守拙”,懂得舍弃,像弗兰茨·卡夫卡说:“我不想要什么东西,只想从深渊伸出双手就出自己”。

回归自然,回归自我,会使人感觉到纯净、美好。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说:“它教会人们静听雨打芭蕉的声音,欣赏到村舍炊烟袅袅升起,在杜鹃的啼唱中体会到思念游子之情……”春则觉醒而欢悦,夏则在小憩中聆听蝉的欢鸣,秋则悲悼落叶,冬则雪中寻诗。

田园、山林并不独属于谢灵运、陶渊明、王维、孟浩然,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归隐的地方,能够领悟到庄子所言的“法天贵真”。懂得舍弃。懂得回归,才能再一次出发,走得更远。读比尔的《空谷幽兰》,你的心灵将会得到一次沐浴,一次升华。

【篇三:祭扫陵园有感】

哀伤悲壮的音乐缓缓响起,我们肃穆又安静地站立着,凝视着前方高耸的丰碑。这就是带给我们幸福生活的先烈们,您们在这里甜美地睡吧!一位学姐颂唱着誓词,激情高昂,久久不散。

庄重地三鞠躬后,我们又去了革命烈士纪念馆。看着3D电影里杀戮不绝,烽火漫天的战况,深深地震撼了我的灵魂。六十年前的抗日解放战争里,牺牲了无数烈士。朱镜我,李敏,陈晓云,赵如翰,毛明孝,他们一个个无不视死如归,无不忠于革命,无不为理想而奋斗,他们是真正的铁血英雄。鄞县抗日战争中,多少男女怀揣救国大志,不屈严刑,不惧死亡。他们是共和国的英烈,是中华民族的精英!

讲解员动情地讲述着当年他们的事迹,我们似乎看见了故事中的主人公。他们一个个复活于高入云端的丰碑中,再现于苍茫雄伟的四明山。他们微笑着,挥着手,笑对祖国。

让我们静静的缅怀他们。

青山怀抱,丰碑入云,松涛阵阵,如诉如泣……

【篇四:我是一片小树叶】

我是一片可爱的小树叶。我的名字叫“针叶”。

春天,我陪伴着小伙伴们一起成长,我们一起唱歌,一起跳舞……可是,总有那么一些小朋友会顽皮地把我的小伙伴们摘下来带走,当做他的“玩具”。我特别不喜欢这样的行为,太不文明了。我想对他们说:“你这样,完全是没有爱心的行为。”

夏天,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个挨着一个长得密密麻麻的。风姑娘一来,我们就随着她的节拍轻轻地舞动着,发出阵阵的松涛声。

秋天,许许多多的树木都换上了黄衣裳,但是我们还是喜欢大地送我们的绿色的衣裳,带给树妈妈温暖。我好奇地问树妈妈:“妈妈我们为什么不是黄色的,依然还是绿色的?”妈妈轻轻地摆动了一下身子亲切的说:“因为我的孩子们是最坚强的,不怕酷暑严寒,总是坚持着给人们带来最清新的美丽。”

冬天,寒风阵阵,周围的树木都变得光秃秃的,在北风中颤栗。只有我们仍然陪伴在树妈妈身边,给妈妈披着绿衣裳,保护着妈妈!

我要学习针叶那不畏严寒酷暑,勇敢面对一切的精神,甘心做一片小小的树叶,为我们美丽的大自然添加一丝“绿色”。

【篇五:秋游】

送走了炎热的夏季,迎来了凉爽的秋天。孙老师一句"我在常山等你们",开始了我们的常山活动。

车停在常山脚下,这是新修的停车场,给人一种井然有序的感觉。因为是假期,登山游览和锻炼的人特别多。这也反映了新时代我们的生活,日子好了,有时间和精力游玩了,也知道锻炼身体了。

通往常山的路,一弯碧水,山水相依,松涛阵阵,偶尔有鸟儿飞过。走过这段平铺的道路后就是石阶路,沿着山西侧的石阶路,拾级而上。石阶路是新修的,全是由规则的长条大理石铺成,从山底,一直修到山顶。秋风萧萧,层林尽染,绿、黄、红交织在一起,阳光下,走在这山林中,确实是别有一番味道。

爬山的过程中,通过孙老师的讲解,我认识了许多树木、野果,惊叹于大自然的包容万物。路两旁满是野草和茂密的树木。白杨树下,落叶铺成了金黄的地毯,它们好像是在向人们诉说着秋天的故事。攀登的台阶越来越陡,台阶两侧松柏挺立,在北风下,我们聆听到了"松涛阵阵",体验到了"身临其境"。

我们终于爬到了山顶,每个人都气喘吁吁,但心旷神怡。从山顶向下望去,山下的景物都变得如此的渺小。山下很多地方,颜色已是浅黄伴着浅绿。柿树挂满了橙黄果实,宣示着属于它的季节。我们坐在山顶广丽亭休息,这是一个六角亭子,苏轼登常山时就在这里写下了《登常山绝顶广丽亭》诗云:西望穆陵关,东望琅琊台,南望九仙山,北望空飞埃。人生如朝露,白发日夜催。弃置当何言,万劫终飞灰。诗词中描写了密州壮丽的景色,表达了登山时的逸思遐想,也流露出对人生苦短的感慨。我默诵着诗词,遐想苏轼在诗词中有壮丽的景色,体悟他对人生的思考。人生不可测,在任何时候,都要抱着一份希望,只要希望在,人生就有意义。

走在下山的路上,我回想着往事,我们不就是如此吗?每个人的辉煌时刻,也许会在生机勃勃的春天,也许会在激情澎湃的夏天,也许就在这个硕果累累的秋天。你不知道她何时到来,但是属于你的人生,一定是用努力换来的。

秋游常山,我不仅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领悟到了人生的意义。

【篇六:四季交响曲】

春遇见了花,报大地以万紫千红;夏遇见了风,报大地以松涛一片;秋遇见了雨,报大地以万山红遍;冬遇见了寒,报大地以林海雪原。

第一朵花儿的绽放唤醒了春天,她开始梳妆打扮。这时小草抽出新芽,二月的春风幻作无形的剪刀,将柳叶裁尖。晴空之上,双双燕子从南国飞回,划过道道优美的弧线。寻着水声,小心翼翼地踏过湿漉漉的泥土。声音越来越响,飞流而下一条瀑布,阳光折射在水雾间,映出了绚丽的虹。瀑布边,水流顺着峡谷的地势汇成条条小溪,溪水清澈,溪底石块清晰可见。翻开石块,有时是几只懒洋洋的螃蟹,有时则是几颗美丽的贝壳。四处一派生机。

荷塘里的蛙声遇见了夏,这时大家都欢快起来。湛蓝的天幕上白云朵朵,风儿吹过,河水泛起清波。寻一处草坪躺下,采一朵野花别在襟上,四周弥漫着青草的香气。大树荫下,听蝉儿松涛般的鸣唱,仿佛来自天边却又近在眼前。远处的马儿悠然自得地吃着草青,牛们也想慢下脚步,无奈被主人硬生生地拉去了。若是在夜晚,独自漫步在池塘边,听四处蛙声一片,更添几分惬意。

随着夜雨地飘落,秋便应约而至。火红的枫叶,与常青的松针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错落有致的秋景图。“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真是别有一番情趣。漫步于林间,叶儿随风起舞,悄然落地,一枝红叶上还带着昨夜的露水。不久,秋雨下起来了,山间雾气朦胧,好似置身于世外仙境。夜雨敲寒窗,奏起了琵琶的乐章,声声秋雨入梦流。

冬与北国的第一片雪花相逢,便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裹夹着寒风呼呼而来。雪花像禁锢了一冬的白蝴蝶,被一骨脑地从笼子里倒了出来,路旁的积雪堆了半尺之高。在这雪花纷飞的季节,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从家里跑出,呼朋引伴,在路旁打起雪仗、堆起雪人,玩得不亦乐乎。午后,零散的阳光照在雪原上,才有那么一丝暖意,而大家又开始盼着晚上围着火炉烤红薯了。

当每个季节都遇见了自己别样的精彩,它们便会毫无保留地展现以回报自然。正因为这样的周而复始,才成了我们眼中的春去秋来,在这天地之间成就了一种永恒。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