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蜡烛触动了我的心】
一朵小花能带来一片色彩;一株小草能是一片绿洲,一只小手能撑起一片天空。一件小事在我们心中也许微不足道,但有时也会温暖人心,就如一滴雨水,有时它也能够折射出太阳的光芒。
今天,我们家停电了,妈妈在桌子上点了一根蜡烛。
那是一支只剩下半截的蜡烛,它的身上已经不像当初买回家时那样光滑,它身上斑驳、凸起的蜡印似乎诉说着它这一生的故事——尽情燃烧,释放光亮。此刻,它也像往常那样,已经焦黄的烛芯上,一团黄色的火焰在左右摆动,静静地散发出一丝微弱的光亮。四周黑暗,空气也十分安静,只有偶尔传来烛芯“噼啪”的声音。
我坐在沙发上,静静的、入神地看着那支蜡烛,不停地有蜡泪沿着蜡身流下来,那矮小的身子却好像有使不完的能量,让那一簇火焰变得再亮一些,再亮一些……
时间一点一点地流逝,蜡烛也一点一点地缩小,直到它的身体完完全全地趴在桌子上,变成一滩蜡泪,烛芯却依然散发着最后的光亮。
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活到了生命的尽头,也不会停下脚步,不忘记为世界做出最后一点点小小的奉献,这丝奉献虽然微不足道,但也寄托着对未来世界的向往。
一支美丽的舞蹈是由每一个动作组成的,一栋大楼是由一块块砖拼的……世界上哪一样东西不是由小成大呢?
【篇二:我的好父亲】
在我的生命中,他不是一闪而过的最耀眼的流星,他是那颗默默昼夜璀璨的恒星;他不是弱不禁风的小草,他是那棵扛起整个家的参天大树;他不是最引人注目的烛焰,他是那根从不张扬的烛芯。他,是赋予我生命,将一切扛在自己肩头的男人。
他,是一个好父亲。
每天清晨,晨光微露,本可以八点起床的他,总会不辞辛苦同我一起起床,送我去学校。每天为了工作忙到焦头烂额,直到深夜,才听到熟悉的脚步回荡于耳畔,又把全身心投入到家庭,大家都觉得他太苦——何必呢?
他,是一个负责任的好父亲。
小学时,我的父亲从事着教育事业,我与他每天几乎见不着面,更别说辅导我学习。直到我上初中,他为了让我轻松点儿,更为了能抽出时间陪我学习,换了一份工作,周末总会陪着我。为了我的生活操碎了心。
他,是一个时而严肃,时而和蔼的好父亲。
从我出生到现在,我父亲从未打过我,即使我做错了事,也从未对我发过火。可每当我在做人、诚信上失了准则,父亲定会严厉的教育我,让我做一个正直的人。又当到了周末闲暇时光,他总会换成另一幅和蔼、慈祥的面孔。我的父亲为了我付出了一生的心血,换来了丝丝银发,当我走在父亲身后,眼角的泪光总会映出他的稀疏白发……
【篇三:水火相容】
看到这个题目,有人可能就要问了:“都说‘水火不容’,这不是有违常理吗?”且慢,看了下面的实验,你就明白了。
课堂上,王老师拿出杯子、蜡烛和装满水的盆放在讲台上,在我们的期待下,实验终于开始了。首先王老师从口装里拿出一枚一元硬币,并点燃蜡烛用蜡烛滴下的蜡油把蜡烛固定在硬币上,再把点燃的蜡烛小心翼翼地立在杯底。然后,王老师用塑料瓶吸满水逐渐往杯子里倒水,直到水面与烛芯的底部等高为止。
此时的烛焰看上去岌岌可危,仿佛一碰就会掉入水中熄灭。随着蜡烛不停地燃烧,我不禁为烛焰的命运担心:一旦火焰烧到水面以下,不就熄灭了吗?然而事与愿违,随着蜡烛不停地燃烧,蜡油也随之减少,使得原本与水平面齐平的烛焰慢慢移至水平面下!水好似一位胸怀博大的母亲,竟然能将它的冤家——火揽入怀中。每位同学都屏住呼吸,生怕一分一毫的气流都会使烛焰熄灭。可是火仿佛一位不屈的战士,即使深陷“围城”也纹丝不动,王老师让同学们排队观察蜡烛,前面的同学无一例外,脸上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过了一会儿,我看到已经在水平面下好几毫米的烛焰依旧稳稳当当地燃着,这神奇瑰丽的奇景居然发生在了我们身边!
王老师发问道:“谁能解释一下这种‘水火相容’的奇景?”同学们面面相觑。这时,王老师揭开了谜底:原来,蜡烛点燃以后,流下的烛油因不会沉于水中而在蜡烛四周形成一道围篱似的防水层,使得烛芯不会浸湿,从而出现蜡烛在水中燃烧的景象。”一看,果不其然,蜡烛中间深凹下去,形成了“U”字形。
怎么样,我说得没错吧!这个“水火相容”的实验是不是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