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朋友圈】
在人生的紫陌上,时光如梭,风雨如晦,一生的路似乎只踏过几个黄昏,不知不觉,我们携手前行。朋友圈,越行越广。
一代文学大师,鲁迅,“大器晚成”,几经周折投身文学。当他困惑于能否可以唤醒那些沉睡在小黑屋的国民时,朋友们告诉他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他忘情地投入到笔战中,抛开个人恩怨,化笔墨为匕首,杀向阵营,为民主呐喊,充当革命的“马前卒”!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伟大的人格写照。用墨痕,深一笔,浅一笔,感染了周围无数的爱国人士。
鲁迅的朋友圈,是一群在思想上产生共鸣的文友,一群为坚守民族魂的爱国人士。
他,总是淡泊从容,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丽。这就是一代文豪苏轼。
学识渊博的苏轼,朝中有人嫉恨他的盛名,一心想把他扳倒,在他的文字中寻找把柄,使他遭受精神和肉体上的凌辱与摧残,最终,造成了那深痛人心的乌台诗案。
“德不孤,必有邻”,苏轼高洁的情操感染了一批正直的士人。当他下狱之后,爱戴他的地方百姓为之伤心落泪,朝野中那些正直的官员们,包括虽已退休在家,但仍有政治影响力的王安石,也纷纷上书劝谏,为苏轼鸣不平,最终,因为他们的鼎力营救使得苏轼逃过一死。
尖啸的山风于骨口处收住,化为温柔的和煦;湍急的河流于河口处放缓,化为宽广的浩瀚;绚烂的人生于苦难处收束,化为成熟与淡泊。苏轼的旷达是苦难之中修炼的胸怀,也使他随缘自适。
苏轼的朋友圈,无处不彰显着他们那一类人的旷达正直。
一个圈子,一类人。朋友,有着共同的观念而产生共鸣。无谓是否是同龄,只要互相理解,这圈子便会越转越大。
距离并不是交流沟通的障碍,年龄并不是交友的“拦路虎”,而共鸣是能让一群人拉近的最有利的工具。
可见,朋友圈便是一种共鸣,是生活的一种智慧。在时光中永恒,在时光中感受这日渐温暖的阳光。
【篇二:青春的味道】
喝进胃里,杜康的味道是忧思难忘;落在笔端,文字的味道是意趣横生;刻进灵魂,青春的味道便是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在生命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浴血战场·野性
在古都长安那繁华熙攘的街道上,未满18岁的霍去病留下了一个狂放不羁、英俊潇洒的身影。战场上,他主动请缨,凭着一身血气骁勇,横扫整个西城,一洗泱泱大国的汉朝要以公主换和平的耻辱,为千万个屈死于匈奴屠刀下的冤魂雪恨,大振我汉室威风。他扬鞭飞马在长安街,埋头研读在金銮殿中,抑或是舍生忘死浴血战场,揽箭射鹿驰骋猎场,无不令人倾慕神往。刚烈飞扬、桀骜不驯,是他青春年华里的那一抹明亮。
青春的味道,是那茫茫大漠中鼓荡的麾袍,是勇者不惧的生命野性。
命途多舛·旷达
“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旧唐书》本传谓王勃。又有杨炯《王勃集序》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太常伯刘公称王勃为神童,其才情可以想见。这看似前途无量的人生却因戏为《檄英王鸡》文,在17岁那年被高宗怒逐出府。少年得志的王勃经过这样的打击却没有沉陷于怀才不遇的泥潭不能自拔。他站在滕王阁上,看“落霞与孤鹜齐飞”,赏“秋水共长天一色”,那广阔、高远又美好的世界不正是他内心的生动描画吗?得失本人生常态,唯有乐观开朗、积极向上才是从容生活的真谛。
青春的味道,是那风雨苍茫时的登高远眺,是能屈能伸的旷达情怀。
红楼梦断·坚定
姹紫嫣红的大观园隔断了世俗与肮脏。青春时期的少女林黛玉才学横溢,有着浓郁的诗人气质,她是绛珠仙子的化身,眉眼之间凝聚了灵河之畔的清风细雨,离恨天外的灵晖秀气。她有着极强的叛逆精神,她蔑视封建礼教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理想与现实在她的身上冲突,现实多弊却根深蒂固,理想难行却矢志不渝。柔弱的理想如何改变黑暗的现实?她手捧诗卷空余满腹惆怅,唯有掬一把热泪洒于闺阁之中。看尽了世态炎凉,却不随流俗,反抗着命运和落后的礼教,坚定地追寻着心中所爱。
青春的味道,是那与世俗对抗时的滴滴清泪,是追寻自我的一股执念。
古往今来,青春百味。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们听到、看到、遇到、想到的那一段段锦瑟华年都散射着独特的光芒,照进我们的人生,酿出青春的味道,带给我们精神的感动,人生的启迪。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中华少年,我们的青春五彩斑斓,意气风发,若再平添几分野性,生出一腔旷达,注入一股坚定,我们的青春将会更加精彩,更加明亮!
【篇三:阳光真谛】
有人说,人生如花,有花开就有花落;有人说,人生如潮,有潮涨就有潮退;有人说,人生如路,有平坦就有曲折。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让我们撷一缕阳光上路,让阳光洒满心房。而阳光究竟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来解读吧。
恬静淡薄是一缕阳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杂草丛生的田间小径上陶渊明抗一把锄头,携一片月色,哼着曲子向我们走来。一个神采飞扬的农夫!一个归去来兮的诗人!既是“富贵非人愿,离乡不可期”那就用东篱恣肆的菊花点缀质朴的花园。那就用南山缭绕的云雾描摹心中的桃园。“少无逅俗韵,性本爱丘山”,哪管五斗米,何惜彭泽令!我且植杖耘籽把酒,赏菊度此生……于是,陶渊明沐浴在恬静淡泊的阳光中受后人敬仰!
乐观旷达是一缕阳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峨冠博带的诗人伫立在波涛汹涌的江边,此时诗人的波澜是否也如这浩荡的江水。“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人生变幻,仕途达人,命运的航船怎由你执舵扬帆?因禁被贬,流放监管,像一颗棋子游走于楚河汉界的边缘!悲伤吧,绝望吧!没人会嘲笑你不够勇敢。然而你却一路风尘,一路欢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唱得淋漓舒畅;“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唱得自足欢喜;“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唱得豪迈激昂……“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于是,东坡沉浸在乐观旷达的阳光中千年生辉!
仰望历史的阳光,俯观多彩的人生。生命如大海,没有暗礁就难以激起美丽浪;人生如瀑布,没有悬崖就不会冲出壮观的气势。跋涉于人生风雨中的我们,也别忘了给自己一缕阳光,一缕自信的阳光,一缕追求的阳光,一缕充满朝气的青春之光。
【篇四:我心中的一盏千古明灯】
我细细地端详着他的画像:面容冷峻,几缕美髯,风神俊朗,宛如坠落人间的谪仙,尽显风华绝代。无论何时,我总能奇妙地感觉他“好好乎如凭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虽然相隔近千年,可我仿佛能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他深邃的目光,听到他不是的爽朗的笑声,触摸到他旷达的心灵。
不知何时起,“苏轼”这一千古之名已悄然进驻我的心房,成为点亮我近乎空白的心灵的一盏明灯。
初识他时,只因他是“唐宋八大家”的成员而与韩愈一起被老师提及;还知晓他擅长做东坡肉,传闻十里飘香;还知晓他的词赋“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尽显恢宏气势。那时候我觉得他还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堪称惊世大才子。殊不知,他已不知不觉吸引了我的视线。不然,怎么会对他的名字情有独钟。
后来的认识中,我愈发深入地了解他,也愈发因为他多舛的命运被联合惋惜,却同时被他的风采深深的折服。他总会在我的面前徘徊,在我适宜的十字路口,无声地为我照亮前途。
初三时,无尽的恐惧以及迷茫悉数向我涌来,我的心中充满着无限的慌张与矛盾,我如同掉入了黑暗的漩涡。我渴望达到自己的目标,盼望着能通过“初三”这个阶梯向我的梦想更加跨进一步,而现实往往始不可料,挫折总是从天而降,从而让你不堪一击。我的成绩一落千丈,老师怀疑的眼神令我伤心,父母表面上的安慰而眼神隐隐透着失落的样子让我心寒,我的内心有着从未经历过的寂寞。
恰好这时,我又再度与他相逢。我了解到他心系国家政事,仕途却跌岩起伏,为官遭遇一贬再贬,生活颠沛坎坷。却依然有着“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言,依旧吟出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千古名句。我的心莫名地平静了,朋友的劝解无法让我浇愁,而自己一贯深为不喜的只会伤悲的文客骚人竟会有如此大的力量。我因为他如此超然物外的旷达而深深的敬佩,同时也后悔自己之前的弱智的看法。
于是,我也慢慢将自己的心境“收拾”干净,防止自己的思想偏激,全身心地投入到应考中。之后,才能顺利的完成考试,朝着下一个目标前进。
而考试后的暑假中,我翻读他的作品,找到了《赤壁赋》,若单独的只利用我初中的知识,只怕是天马行空。于是我查找其他全面的资料,好不容易才把它消化。不枉我的心血,里面总算有我所热衷的。我最喜欢他对水与月的相对论,对人世间美好事物的坚持。只是一种多么豁达的态度!
如今我已步入高中,事物的通不及变,学习以及生活的频频碰壁令我目不暇接,而我总会想起他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会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自然也会有别样的收获。
人家说:十年寒窗苦读,只有青灯为伴。五一,千古名人苏轼便是默默陪伴我的那盏明亮的青灯。
【篇五:在告别中成长】
告别了蓝天的辽阔,才能拥有白云的飘逸;告别了原野的旷达,才能拥有小草的碧绿;告别了昨日的依赖,才能拥有今天的成绩。每一次告别,都是一种成长。
回忆倒流到初次见面的地点,想象中严肃的老师对我亲切地笑着,这画面我割舍不断。初入中学,常常冲动冒失而犯下一些错误,是你一次次地教诲我们,带着我们走向成熟。要我如何忘记,运动会上冲上板凳加油的你;要我如何忘记,赛课课堂上沉着稳重的你;要我如何忘记,常规扣分后嘟着嘴生气的你;要我如何忘记,班会课上用眼泪唤醒迷失在玩乐中孩子们的你。
快乐的日子已然扑闪着翅膀飞离时光的视线,你也在我九年级生活中渐行渐远。但你生日的那天,我终究忍不住拿了礼物去找你。当我到达时,已经有很多同学聚在走廊了。熟悉的走廊,熟悉的同学和熟悉的你,却走不回熟悉的那段岁月里。昏暗的灯光下你的眼泪又掉下,溅在冰冷的瓷砖上,也溅在我们的心里。一时间气氛变得凝重。你连忙擦干眼泪,笑着说:“我不会再哭了,我们大家都要坚强。”于是我生生忍住了溢出的泪水,短暂的拥抱后再急急赶回班级自习。
我一直不肯承认离开你的事实,固执地按你的口音读单词,用你的格式记笔记。直到又一次在上课起立问好时喊出你的名字,才醒悟原来你早已远去。抬头望向你的班级,却一眼看见湛蓝的天,不断有白云经过,却从未有一朵真正停留,但它依旧不减湛蓝。难道离别不是代表结束,又或许那才是开始?
忧伤在我心里慢慢沉淀下去,一如暮色降临在寂静的山野。我不再妄求时间停止流逝,也开始明白逃避一点也没有用。相逢何必曾相识,相识又何须再相逢。生命的绮丽,已然在分分离离中彰显了全部的答案。
每一次告别,都是一种成长。逝去的,留作一种纪念;未成的,立成一道风景。玻璃窗内走神的少年,如今已成长为成熟的勇士,在人生道路上一路劈荆斩棘。
【篇六:读《前赤壁赋》有感】
苏轼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在自己最苦难的时期与友人却在赤壁下游玩。心境似乎与那明月“凌万顷之茫然”的江面一般在开阔旷达之下映照着些许的寂寞冷清。白茫茫的雾气与水光横贯江面,连系天际与诗人的一叶扁舟一起在这古战场作着一名游客回想着麾下延绵千里的战船,遮蔽天空的旌旗,共念那当世一代英雄。
文章看似多以苏轼与客人之间的对话形成,却实质上是与这浩渺时空,动人赤壁景的无声对白。且看那徐徐清风和水波不兴的湖面,难道不是心如止水,沉浸在被贬之痛的作者心情的写照吗?悲伤、迷茫似“白露”横贯江面遮住了那小小一叶在“凌万顷”之上的扁舟;前途渺茫,小舟乘载作者凌空乘风而行,不知何处停栖,无所依的生活却有如远离世人羽化成仙的仙气萦绕,景是情、情即化为人,游赤壁倒不如说是写自己,画出的是赤壁之下不再“卷起千堆雪”不再“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在生活这一面水上被白露笼罩,无所依的迷茫苏轼。景与人在对话,传达彼此的故事。
船游在月光之上,浆划破月下清波,冷清的月光照进作者的心,勾起的是“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的梦想展望;听见的是悠悠箫声,“倚歌而和之”。无奈这梦想在天另一方,而这萧却有如细丝不绝,缠缠绵绵,余音回荡,听得蛟龙起舞,寡妇饮泣,愁苦像萧不绝如缕,像船与明月船在月上走,却究其也不得走进真正的月中。赤壁褪去了昔日“千古风流英雄”的壮烈,留下的是寂寞的景与人。他们在对话,景与人彼此传达着情,愁苦悲凉的情。
箫声何其悲,战争何其烈!这一代英雄在赤壁留下辉煌战功,却有和人知晓他的去处。纵他麾下战船延绵千里,旌旗遮蔽天空,可时光还是抹去了他的踪影。这样一想,你我本是江渚一人,以鱼虾麋鹿为友,何其渺小啊。看那广阔之江河,你我只不过是蜉蝣,沧海一粟。奈何一生短暂,不敌长江之尽,旷达便在小我中产生,悲凉寄托在箫声中被景与风携走。乐观被激发,因为景与人在对话,传达深刻的道理。
流逝的是水、是月、是人、是天地。万物均变,与自己生命一同无尽,我的生命即是月、水、是天地啊!虽物有所主,但惟江上清风,山间明月,耳得之声,眼遇之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乃是不尽生命的宝藏。即得宝,又管何贬谪之事,任白露横江;任美人兮天一方;任箫声如泣如诉;任吾乃蜉蝣,沧海一粟,此刻举杯,共迎旷达乐观的东方曙光。景与人在对话,传达不变得真理。
旷达乐观,是人与景的对白,是不尽生命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篇七:我的偶像】
你或许听说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诗情画意;你或许吟诵过“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豪情壮志;你或许讴歌过“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平常之心;你或许悲叹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肝肠寸断……。但你是否知道,这都是出自一人之手。
他,流芳百世的文人墨客,以清新又不适豪迈的诗风著称于世,可谓家喻户晓。而我,不仅喜欢他的诗,更喜欢的是他美妙的人生,旷达乐观的人生观。
当年的一出“乌台诗案”轰动朝廷,耿直诚实的性格差点把他送上断头台,换做一般人,经历过这样的风波,恐怕再加上万人诽谤,早就郁郁寡欢。而他,轻描淡写,从容自若,一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名垂千古。被贬期间,可以开垦黄州城东的一块坡地,自号“东坡居士”以自勉;也可以在杭州治理西湖筑建苏堤,造福百姓,试问在当今社会,有几人能做到这样?有几人有东坡这样旷达的人生观?
即使最终被贬到海南雷州,他也能置办学堂,他一生不知有多少爱好。可以炼炼“仙丹”;可以信奉佛法修身养性;可以游山玩水,发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慨叹;亦可以尝遍世间美食吟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千古佳句……挫折与名利,在他面前恍若浮云,他的一生即可以说轰轰烈烈,又可以说小桥流水,如清风般掠过他的名字,永远标榜在史册里。
子瞻,旷达乐观,心地善良。命运无法掌控他,他却掌控了命运。这样的人,怎能不令人心生敬佩而又喜爱?放眼如今,我们可以向子瞻学习,止于至善,笑对人生,见贤思齐,这便足够。
【篇八:我心目中的苏轼】
1037年的一日,在温暖的四川盆地中,一颗光华将普照万世的文坛巨星出生了,他便是苏轼。他为后世留下不计其数的诗书作品,他的一生如万顷巨波中的一叶小舟,曲折坎坷,但是,他却能航行得十分自在。自在的心灵不只影响他的诗文,生活更被后世所赞扬。但这背后也隐藏了许多辛酸,许多神秘,他就是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独特的苏轼。
苏轼的品格、事迹、作品已经被后世吹捧得万古无一,然而在他乐观豁达的神奇身影后,也藏着不凡人所具有的喜怒哀乐。苏轼的为人也许并不如他的精神一般超脱俗世,然而正是在这超脱俗世的精神影响之下,才造就了他的为人,才造就了他的故事,他的诗文。苏轼与其弟弟、父亲在同一年进京赶考,三人竟也都能在朝廷谋得官职,可谓是北宋众举子中的特例。但他们也生不逢时,活在一个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社会。尤其是在勾心斗角的朝廷中面对王安石的新法与其它势力的掺杂,让初涉政事的苏轼未免有些为难,但他的文人直觉却为他做出了选择,可惜是与大潮流相左的,自己被抓入乌台,许多朋友为保得自身安宁而攻击他,让本来欣赏他的皇帝也为了难。最终保住了性命,被发配黄州。他的第一次被贬的经历,让我看出他那追求自我理想的文人之心,让他不能扎根于朝廷,我们也不难从中看出一个固执的封建文人的形象。
苏轼的大半部分人生几乎在贬谪之中,而他许多精彩的诗文也是写作于此时。在苏轼真正获得乐观旷达的品格前有着许多悲惨的心情。苏轼初到黄州住在一户寺庙中,一天晚上夜深人静,苏轼回想曾经的美好时光,对比如今悲惨境遇,写下了一首《采桑子》,“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诗中的场景孤寂悠远却令人惊悚,无处不流露出诗人悲伤的心情,这也能看出此时苏轼并不具备一颗旷达的心。他的性格还是和大众一样,因挫折而生悲。
苏轼虽然也有成功后的阴影,但他的文学造诣是有目共睹的,西湖、庐山、月夜——世界万物早已化作他的知心朋友,与他作伴与他同行。他又精于散文,无论在石壁耸立,江水汹涌的赤壁,还是在黄州的月夜下,他用他简练而优美的语句,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他的书法与文章也相得益彰,广播后世。他的思想受到不同文化的感染,让人神秘莫测。他也与世无争,耕耘着自己的东坡。苏轼的一生如一首交响曲,每个乐章都带着不同的感情,但始终有着相同的信念。
苏轼其人也许正像他笔下的庐山,我们无法看清他的正面目。但我相信他的思想与精神已经随着时间,渗入了中国人的灵魂。
【篇九:好脾气是什么】
和朋友一起,经常会听到他们说:某人的脾气多好,从来不生气;某人的脾气多不好,比谁都暴躁。那么好脾气是什么呢?
在我看来,好脾气就是宽容,遇事波澜不惊。
好脾气是宽容的一种境界。有两匹马同行,一匹将另一匹的脖颈咬伤了,结果被咬的那匹反而主动安慰因咬伤自己而羞愧不安的那匹马,这就是天地间动人的品德,好脾气,就是宽容。
宽容如水
通常的宽容,是原谅他人一时的过错,不耿耿于怀,锱铢必较。宽容如水般温柔,在遇到矛盾时往往比过激的行动有效。它似一捧清泉,款款抹去彼此一时的敌视,使人冷静。
宽容似火
更进一层次的宽容意味着不仅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更能用自己的爱与真诚温暖别人的心灵。那匹马宽容犯下过错的同伴,使那错马认识到自身的荒谬而羞愧难当,这种宽容似火,融化彼此间的冰,温暖别人的心。
宽容是诗
宽容是人生的一首诗。至高境界的宽容,是一种对宇宙的胸襟,对生活的一种气度,是内心对万物的旷达和博爱。懂得宽容的人,才能领悟人生的真谛,才能掌握生活的艺术。
我们的生活中,有纷争,有议论,正因为宽容可以如水般滋润彼此的心田,宽容可以似火般燃烧彼此的智慧,宽容也可以是诗般抚慰彼此那曾经的沧海桑田,所以我们可以活得精彩,活出好脾气。
【篇十:我最喜欢的宋代词人】
“啊,果然还是苏轼写的宋词最好了!很深奥也很有趣!”
这天,我正抱着一本页面泛黄、被翻烂了的《宋词》躺在软软的床上滚来滚去的。在那本《宋词》中,只有苏轼写的诗被我用红笔打上了小星星,因为,苏轼写的诗,我认为是最独一无二的呢!
苏轼,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位豪放派的诗人,也是“宋四家“之一。他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是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等等。
苏东坡写过一首词,名为《水调歌头》,提到这首词,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一句,是整首词的眼睛,苏东坡认为,两者都是自然常理,不需要去伤感。这首词表现了苏轼热爱生活、情怀旷达的一面。
当然,苏轼也写过无比凄凉的词——《江城子·乙卵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名字看起来又长又普通,内容却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识,尘满面,鬓如霜……”这首词的每一句都饱含了苏轼浓浓的思念。这是苏轼为了悼念妻子王弗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也体现出了诗人对亡妻执着的深情,字字血泪。
正是因为苏轼的热爱生活,情怀旷达和对亡妻的情,让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十分敬重他,他写下的好多诗词,也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