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迎接碎片化的生活】
不知何时开始,碎片化的生活扑面而来。何为碎片化的生活呢?就是连接多件事情的中间,不经意就从指缝间溜走的那些时间。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外面的信息时刻诱惑着我们每一个人,整块的时间被打碎,被分割,打游戏、上网聊天、网上购物,在网络上尽情挥霍着宝贵的时间。但是对于学生的我来说,碎片化时间的却串起了我每一天的生活。
每个清晨,当我一睁开睡意朦胧的眼睛时,时间就瞬间化为了碎片。在刷牙的2分钟时间里,耳边响起的是优美的英文朗读;在地铁里乘车的半小时中,手里捧的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老师发试卷的间隙,还停不下手里的演算;课间休息的10分钟,抓住机会请教老师进行解惑;午休时间,来一场大汗淋漓的球赛;做好回家作业好不容易上床了,也要在进入梦乡前的5分钟抓紧背上几个单词。每个双休日,更将每一小时都化成了碎片,马不停蹄在补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每一片碎片都被填充进了无限的求知欲望。
自从上了小学,我的学习生活就碎成了一片片,每一次考试就是重新将这些碎片黏贴在一起又再次打破的过程。可是妈妈却说我生在一个幸运的年代。因为在没有电脑的时候,要找重要的资料要翻阅大量的书籍、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现在只要动动手指进行百度搜索就能找到;以前要知道一个英文单词的发音,得查找英文字典,再掌握好音标才能知道读音,现在只要用网上电子词典,更有标准的语音发音。甚至想看看月亮上有什么,也能在分秒种及时知道是否真的有嫦娥在月宫里。在不经意间,信息碎片化让我们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改变了世界。
但是碎片化的学习方式也让我们退化了。再也没有人花费大量的时间细细品味一本书的意境,了解一篇作品的创作背景,也没有人静下心来好好练习书法,甚至连有深度的电影作品也不受欢迎,快餐化的学习让我们急于成功,而忽略了成功的过程。碎片化组成了现代的生活,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影响着我们的成长,我们要学会将这些碎片收集起来,用点滴的时间充实学校生活,丰富成长的经历,为迎接每天的碎片化生活做好准备。
【篇二:书籍退化的思考】
当今社会,没时间读书,阅读的碎片化、快餐化、娱乐化、功利化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一如赫尔曼·黑塞在20世纪中叶所言“当今许多年轻中都忽视了书籍”。我认为,是社会的主观发展影响了人生的格局。
以前,人们去咖啡馆休闲喝咖啡时,手捧一本书,抿着咖啡度过一个美好的下午,现如今,很多社会人士桌上摆放着苹果电脑,屏幕上呈现繁杂的公文,手里拿着手机不时聊着工作的事情,接了一个电话后匆匆喝完咖啡,然后离开。
是社会的发展阻碍了传统书籍的推广。从2008年的2g时代,2009年的3g时代,一直到2014年的4g时代,都暗示了网络时代的来临。21世纪在手机的推广和普及下,鲜有人会舍弃刷QQ、微信、微博的时间去静心看一本枯燥的名著,这也正是阅读碎片化、快餐化、娱乐化的体现。于是,传统书籍的推广陷入了瓶颈期,其实,拿上一本书,或是伏首案头,或是香茗相伴,无疑是一种享受。书本散发出的墨香,白纸黑字的存在,都是传统书籍的魅力。
经济发展却忽视购买传统书籍的意图。20世纪,经济落后的中国有着像余秋雨一般的学者。余秋雨年轻时,用月收入的一半来买书,生活节俭却从不缺书。21世纪,中国人均GDP排名世界第二,消费水平总体提高,可传统书籍却一直处于滞销状态。大概人们更喜欢盯着手机屏幕去读书,于是忽视了传统书籍。实体书与电子书就好比精读与泛读,一个带有思考,一个泛泛而读。
个人生活观念的转变影响了自己读书的本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读书是为了应付考试,经常被灌输一个思想:如果你不看书的话,考试就不会通过。于是被迫拿起了参考书,带有功利性地阅读,但是完全的功利化不利于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当代年轻人需遵循自己读书的本心,根据兴趣,多一些生产性的阅读,少一些消费性的阅读。读一些能启发思维的书,帮助形成新的思想和看法,进行知识的加工生产。
过去如厕时捧读的书籍变成了手机,桌上原本堆满的书籍变成了充电线、耳机等,社会的主观发展阻碍了传统书籍的发展,这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牺牲。希望当代年轻人不要忽视书籍,而要捧一本书,陶醉于书墨之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