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冬天是一个懒惰的孩子】
冬天的确是个懒惰的孩子。他在美丽的金秋离开后,就不管不顾,趴在光秃秃的枝桠上打起了瞌睡。偶尔翻个身,又消失在了一派斑驳与萧瑟中。世界陷入一片灰暗。
即便偶逢晴天,他也只是在玻璃大楼上睁睁眼,在小区挡车杆上伸伸懒腰,在零落的树丛里打打哈欠而已。那一角的斜阳,还没来得及光顾我位于十六楼的书房,世界就已被他的瞌睡淹没了。在他的心中,大概冬眠才是硬道理。
真不明白,这怒号的北风中,他是怎么睡着的?麻雀们灰头土脸的,猫儿狗儿则打着哆嗦。小区也少了彼时的生气,连门岗的老大爷——平时是那样的爱打招呼,现在都懒洋洋昏昏然了。出门就是为了办事,否则谁会出去呀?奶奶的老寒腿发作,广场舞是没戏了,捶腿和烤电,已变成了她的日常。
雾霾霸占蓝天很久了,那只爆款的小广场,现在也只能唉声叹气——因为好多天都没有艳阳高照了。
冬天,懒惰的冬天,不做为的冬天,使大家都变成了巢穴动物。可怜的硕果仅存的几枚老叶子,在风中瑟缩着。
人们也这样喋喋不休地抱怨。
虽然如此,冬天却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因为他带来了春节、寒假,所以顽童与雪,就成了冬天的标配。这个冬天,我还陪弟弟打了好几场雪仗呢!
除此之外,冬天的另一大亮点,就是梅花。所以王安石写诗赞“墙角数枝梅……”,而“梅妻鹤子”的林逋则要深情的多:“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可惜我们北方的梅花到三四月份才开。
而读懂冬天的,则是唐朝的柳宗元。他在《江雪》中写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正写出了冬天虽单调却又不乏高洁的志士仁人之心。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就自然而然,成了千古隐逸人士画像的高配。
而一代天骄毛泽东则赞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他眼里,冬天正是该“锐意进取,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好时候。所以越是伟大的人,对于冬天越充满了逸致豪情。
只想在舒服的季节里享清福,自然会对冬天充满了芥蒂。
从这个角度来说,冬天的“懒惰”,很具有励志意义。
【篇二:给生命留些空隙】
见惯了浓墨重彩,五色缤纷,那一幅水墨国画却以大片的空白、含蓄而又空灵的意境,洗净心灵的尘垢。
识遍芳香姹紫嫣红花团锦簇,那一株腊梅却以幽微的清香、奇崛而又清远的姿态,沁人心脾。
喧嚣红尘中,世人常追求圆满,想把生命的画卷涂得满满当当,不留下一丝空隙,反让生命的意趣失于繁琐,少了本真。正如水墨之于油画,腊梅之于百花,给生命留些空隙,生命会更显意蕴悠长。
给生命留些空隙,学会放弃,有舍才有得,有所失方能有所得。林逋放弃红尘繁华,才能有梅妻鹤子,悠然山林间自得其乐;李白舍弃功名之心,遂可游乎天地间,成就诗仙美名。鲁迅放弃医学梦,才能“以文字唤醒国人”,成为中国的脊梁。十字路口,常遇两难选择,一味举棋不定,不肯舍弃,只能一事无成。只有那些敢于果断放弃,决然选择的人,才能大步前行,踏上成功的阶梯。
给生命留些空隙。世事纷繁,智者总能拨开迷雾,择取菁华。舍弃芜秽,方能给生命留下升华的空隙。李叔同享尽红尘奢华盛名时,割舍俗世,斩断尘缘,决然皈依佛门,欣然了悟尘世间生命中“淡有淡的滋味”。沈复纵情山水,随性冶游,给生命留下自由的空隙,一饭一羹尝得真味,一花一石陶醉得意,凝成《浮生六记》供千古后人吟叹。人生不是非得胸怀鸿鹄之志,乐山乐水也可使人生舒展成怡悦画卷。
给生命留些空隙,在事业追求中带上亲情。如若不然,生命便不会展现最美姿态。撒切尔夫人虽是一名成功的政治家,她的铁腕举世闻名。而临终前她却愧叹自己最遗憾的是没有做一个好母亲,子女们与她是那样疏离,就是赢得了世界,又如何?
在浮华中须得宁静方能细思,高蹈中须念及平实而能致远。生命亦是如此,给生命留些空隙,生命才会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