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摘瓜记】
五月,是一个温馨的月份。在这个月里,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母亲节,老师带我们来到了甜瓜采摘基地采甜瓜,一起体验农家之乐。
我们争先恐后地跑上了汽车,踩着金色阳光向着甜瓜采摘基地驶去。来到了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大棚,甜瓜旁边的绿叶好似一张张手,在欢迎着我们的到来呢!我们拿着空空如也的塑料袋,迫不及待地跑进了大棚。
只见一个个形态各异、颜色鲜艳的甜瓜躺在瓜藤边。有的像一个小巴掌、有的像黄鸡蛋、还有的还像头圆身体胖的“葫芦娃”,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小心翼翼地东张西望,就像小偷似的,仿佛在探测哪里会有金银珠宝呢!我左顾右盼,可算找到了一个又大又圆的“黄娃娃”。这个娃娃全身黄澄澄的,上边有许多白色的花边。可我找是找到了,但又该怎么摘呢?我之后死马当活马医,抱着甜瓜,用力一拔,谁知我用力过猛,直接就摔了个四脚朝天了。起身看看,甜瓜还纹丝不动地躺在那里,我擦了擦身上的尘土,再次尝试。这次,我比较小心。我用手抱着瓜,用脚踩着藤,使劲一拽,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成功了。接着,我就抱着这个“黄娃娃”跑到了“白娃娃”的家里去。我毕竟有了经验,这次我不费吹灰之力就摘下了一个又大又圆的“白娃娃”。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我们的活动很快就结束了。回到家,我用刻刀刻下了三个大小不一样的爱心形的甜瓜。表示”将心比心”再用手机把它们拍下来,发到妈妈的微信上。虽然不能让妈妈品尝到我亲手摘的瓜,但我依然很开心,因为在今天这个重要的节日里,我送了一个自己亲手制作的礼物给妈妈。
【篇二:观察日记】
10月24日星期六晴
放学,妈妈带我去超市买绿豆回家发豆芽。我们按要求把绿豆分成四份:第一份:不浇水;第二份:浇水、瓶装密封;第三份:存放冰箱;第四份:浇水、放在空气充足处。我很好奇:绿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10月25日星期天晴
早上,我一起床就去给绿豆浇水。第一份没有一颗绿豆发芽。带着沮丧的心情看第二份,大概有十几颗绿豆发芽了,我有点惊喜地。第三份凉凉的,但绿豆外衣有了一点点裂缝。看第四份时,我大吃一惊:每一颗绿豆都发了芽,白白的,嫩嫩的。它们长大会是什么样?好期待呀!
10月26日星期一阴
做完作业,我去观察豆芽。第一份还是老样子。第二份居然全部发芽了,绿油油的衣裳被脱下来,都变成胖嘟嘟的“白娃娃”了。第三份虽然也脱下了绿衣裳,但还没有冒芽。第四份绿豆,外衣脱下来,芽长长了,有些还站了起来,让我惊讶!
10月27日星期二阴
一大早,我迫不及待的跑去看望豆芽。第一份根本没有任何变化。第二份还只长了5厘米左右。第三份变化也不大。只有第四份长得最快:白白的根像老爷爷的胡须一样,缠绕在一起,嫩嫩的茎好像能掐出水来。茎的头上连着芽,尖尖的、绿绿的,嫩芽的下面还有两片肉肉的叶子。妈妈说过:“要长得高,长得壮,就要有足够的营养。”豆芽也一样,第四份豆芽肯定是最有营养的。
看着豆芽一天天成长,真是件奇妙而有趣的事!
10月28日星期三阴
几天来,浇水多、空气足的豆芽长势最好。老师用知识浇灌我们,爸爸妈妈的爱是空气。我们就像豆芽,健康茁壮成长。
【篇三:黄山雪景】
2015年冬天,正直大年初一,大雪刚过,我们和舅舅一家去安徽登黄山。
我们一早从杭州出发,开车来到黄山脚下,午餐后就迫不及待地乘登山专车到达黄山的入口。黄山果真名不虚传——入口处,黄色的石头垒成了一座山墙;山墙上,长着几棵苍柏;柏树像一个个卫士,守护着黄山,欢迎游客的到来;堆在门口的积雪似乎在提醒游人:天寒,注意保暖。
放眼望,银装素裹的黄山,像个刚睡醒的白娃娃;苍翠的松树,挺立在山崖上,枝头的积雪时不时地坠落在白娃娃身上。见到白皑皑的积雪,我和表弟兴奋得手舞足蹈。不由分说,我们冲进大门,连蹦带跳地上了栈道。
栈道的一旁,有一道雪水融化汇成的小溪,溪水时急时缓,时而还在平缓处积成了小水潭。而栈道上的积雪好像有意和我们作对,湿湿的,滑滑的,逼着我们放缓脚步。栈道越行越陡,风景也越来越美。突然,眼前的溪流中窜出一道小瀑布,“轰隆隆”飞流直下,虽比不上诗仙李白的“三千尺”,倒也激起了我心中的层层涟漪。
待大人们追上我们时,表弟又往上狂奔了一大截。他气喘吁吁地喊道:“哥哥,这里有好多好美的雪。”我一听更来劲了,一下子就蹦了上去。表弟搓了个雪球,一把投向我。我也不甘示弱,向他打出了两发雪球。你来我往,好不惬意。我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居然在黄山上圆了打雪仗的美梦。常年生活在广州,我永远只能从书本上、在电视里感受雪的魅力。
这时,大人们也爬上来了。我和表弟笑着,闹着,又不知疲倦的往上跑。
又走了一程,大人们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了,我也满头大汗,厚厚的棉衣被抱在了怀中。终于,我们欣赏到了“仙桃石”“天狗望月”“飞来山”“仙人指路”等奇石景观。寒风中,这些奇石披着软绵绵的白纱,几分娇羞,几分柔美,让人迷醉;寒风中,我们欢呼着,跳跃着,眼里闪烁着雪的光芒……
不知不觉中,夕阳已西下。我们一步一回头,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黄山,告别了黄山的雪,并把黄山雪景的韵致,带入到了浓浓的夜色里。
【篇四:第一次煮馄饨】
大年三十,家家都很忙。我们一家人也不例外,贴春联、包馄饨、做年夜饭……我不知道该干什么,就到厨房里看看。奶奶看见说:“孙子,你帮我下馄饨。”我一听有事做了,高兴得跳起来。
我把锅盛满水,把火开到最大,不一会儿水就烧开了。我迫不及待地打开锅盖准备下馄饨,手不小心碰到了锅盖,我“啊”了一声,如果女高音韩红听见了,一定非常惭愧的。
奶奶闻声赶来,看着我烫红的手,立马明白了一切。她对我说:“你这‘顽皮’坏小子,一天到晚在你屁股后面说做事小心点,你怎么不听呢?”说完用毛巾包住锅盖提起来,放进水池里。她对我说:“我去打扫卫生,如果再让我看见你不小心,你就别做事了。”然后转身离去。
我端着装满馄饨的盘子,一股脑将它们全倒下去。这些馄饨如同一个个炮弹穿过天空,发出“尖啸”,“轰隆隆”落下去,炸出一团团“泥浪”。我的衣服湿了一大片!我怕奶奶发现,立马换了一件衣服。
看着还有两大盘馄饨没有煮,可我怕被烫到,这下怎么办呢?突然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我从盘子里拿出两个馄饨,瞄准锅一扔,馄饨没扔中,反而变了形。我再试,自己仿佛成为一个正在玩泥巴的乡下孩子。第二盘的馄饨就这样被扔进了锅里。几分钟过去了,馄饨渐渐地浮出水面,像喝饱水的白娃娃,馄饨皮变得透明了,我可以看到里面翠绿的青菜馅。我的心像蒲公英,飘飘然飞了起来。我用漏勺把它们放进盆里,再浇上奶奶独家熬制的酱油汤。
又用刚刚煮的方法,煮第三盘馄饨,馄饨和水唱着快乐的二重奏。五分钟,六分钟……终于好了。
我长吁一口气,把盆子端到餐桌上,等待着奶奶的检阅。
奶奶对我赞不绝口。我觉得,做事就像做游戏,只要遵守规则,就可以把事情做好,还能从中得到快乐。
【篇五:忙碌的一天】
唉,今天一天真忙啊!这是我的感想。
早上,当我还在做着美梦时,一阵“飞机’”的隆隆声把我吵醒了,我从床上“飞”起来,不耐烦的开了灯,顿时,美梦被灯光照清了“真面目”。我像往常一样,叠好被子,站好队,匆匆忙忙就下楼了。但是,老天根本没有让我们下楼的意思,一连有好几个班走在前面,我们只能退让,在退让。好不容易下了楼,我却被楼梯拌了一下,今天真是忙碌的一天。
来到教室,我们开始学习数学中的——圆。没想到,这一天竟然中了邪,我画圆画成了不规则圆形,我擦干净了,重新画这个圆,但是,第二次“试验”也失败了,不是画错就是画不标准,今天一天真是忙碌的一天。
吃饭的时候,做的是我的最爱——豆芽拌豆子,我一下夺过一个“白娃娃”,动不动就吃了起来,但速度非常慢,可以说是品茶的速度,这时,我看见桌上有许多人都背着手,看看他们的饭盆,哎呀!我吃的太慢了!我赶紧加快了速度。唉!今天真是忙碌的一天!
下午,老师又抱了一大摊给一年级测试的卷子,我看着就烦,唉,今天真是忙碌的一天。
你们说说,今天是不是忙碌的一天?
【篇六:热闹的元宵节】
原本,一条平凡的小巷,而因为这个节日热闹非凡;家家户户都出来了,小巷而因为这个节日人山人海……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什么节日?没错――元宵节!
一碗清汤里躺着几个顽皮的“白娃娃”,筷子夹住了它那白乎乎的身躯,一蹦一跳逃出了危机!嘿,一次,二次,再来……夹住啦!放在嘴前轻轻一咬,“白娃娃”的馅流了出来,是喷香喷香的芝麻味,尝一口,果真!色、香、味俱全。
“叮叮当当……”“咚咚咚……”开始闹元霄,一声声鼓声,一声声铜钹齐齐敲起,引来了不少围观的群众。映入眼帘的是几个方方正正的灯,灯上映着“虎”字,仿佛真的是有一只威风的老虎众目睽睽盯着群众。不知哪家孩子兴奋的大叫:“来了来了!”来了?谁来了?当然是龙头来了!龙头在几个大汉的肩上笔直而耸立在那儿,我们仰望那威武而饱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巨龙,感到骄傲与自豪!龙身随着龙头移动,龙身上绣着精致的中国四大名著的著名人物,如:七十二变、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秉性刚烈的武松……这些人物深深地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人们的赞美声中龙尾渐渐来到眼前,龙尾的威严并不比龙头逊色呢!
在村里若大的广场,大汉们扛着这足有几百米的板龙而盘旋。在大鼓的敲响声中,大汉们将龙身盘了一个大圆圈,一会儿将龙身轻斜,一会儿龙身竖立,如果一瞬间不观赏,便会眼花瞭乱,头尾分不清!起,落,起,落……就这样一次次地循环,那龙活灵活现,跳跃,腾起,平行,各种技巧集于一身,使整条龙形成了一副威状的“动态图”。鼓越敲越响,群众越来越多。大汉们的汗水,没有辜负人们的期盼!在铜钹和鼓声的奏乐下,龙在远方若隐若现!龙虽“飞”走了,可龙的威严永远留在人们心中!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
回家,看看元宵晚会如何?这提议不错啊!一家人和和睦睦坐在餐桌上吃着热乎乎的汤圆,有说有笑。
夜,已深……梧桐树上的红灯笼还在“值班”,繁星在夜空中俯视着这些幸福而和谐的小家,心中甜滋滋的!梦想中的人们是否也是这样?期待明年的元宵,还会如此热闹?会的,一定会的……
【篇七:洗碗】
当我们吃完午饭后,发现妈妈正在洗碗。我想,妈妈已经够辛苦了,整天忙里忙外的。再说了,我已经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五年级学生了,不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
想到这里,我郑重其事的走到妈妈面前,对妈妈说:“妈妈,我帮你洗碗,我不再是懒惰的小屁孩了!”妈妈欣喜地对我说:“哎呦,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我的宝贝女儿长大了!”
首先,我将碗摞在一起,小心翼翼地端到锅前,然后拿起碗,舀起水接着拿起毛巾开始擦洗,可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碗上的油渍就洗不掉呢?这时,妈妈走过来,眉开眼笑的说:“傻孩子,你没放洗洁精怎么能把碗洗干净呢?”我恍然大悟,拿起洗洁精在布子上滴了两下,便开始洗起来。不一会儿,一大堆泡泡就像顽皮的孩子一样接二连三地冒了出来,把我痒得哈哈大笑。我边笑边对这些泡泡说:“看我怎么收拾你!”于是,我把碗放到水龙头下,打开水龙头,顿时,“水兵们”就让这些泡泡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我开心的哼着歌,兴高采烈的请妈妈验证,妈妈赞不绝口的说:“嗯!不错,瞧,这些白娃娃正在向你道谢呢!”我和妈妈对视了一眼,开心地笑了。
通过洗碗这件事,我明白了:做事一定要认真仔细,这样才能做好事。
【篇八:包汤圆】
天凉了,冬至已经渐渐向我们靠近了,班级里举行了包汤圆的活动,让我们暖暖胃。
周二下午,家长们快速准备过后,一切就绪,一场包汤圆大戏拉开了帷幕。
我、武柏霖、钱鑫宇、刘为婧组成了四人小组,由张安喆妈妈教我们包汤圆。
“先把豆沙馅儿搓成小球。”张妈妈动作娴熟,边演示边说。“像这样把面团拿起来,捏成一个小碗,再把豆沙放进去,把开口封起来,搓圆,一个汤圆就做好了。怎么样?你们也试试吧!”
话音刚落,本就跃跃欲试的大家即刻分头行动。我小心地拿起一团面,刚准备开始搓汤圆,一个难题就从天而降:这面团实在太粘了,刚从这只手上拿下来,又粘上了另一只手,就像“甩不掉的牛皮糖”。正为这“面团问题”发愁呢,忽然看见刘为婧捧着一些面粉回来了。我想到刚刚张妈妈的手白白的,好像手上有面粉,对!说不定手上沾点面粉,面团就不这么黏了呢?我一试,耶!“面团问题”迎刃而解。
我小心翼翼地将前几步做好,就差搓圆子这一步了。看到我这个汤圆已是半成品,我长出了一口气,“看来这个应该ok啦!”我小声说着,随手一搓,哎呀!“白娃娃”怎么变成“混世大魔王”了呀?“大魔王”身子扁扁的,身上还有几丝棕色的豆沙,这长相我可不能接受。
看到我精心包的汤圆长这样,我只好越挫越勇,拿起一个面团重新包。吸取了上次的经验,一个白白胖胖的“娃娃”很快就出生了。
包好了以后干什么呢?吃!身为一名吃货,满教室的香味令我垂涎三尺。你看钱鑫宇,左手拿勺、右手拿叉,已经开始拍桌子啦!
汤圆终于熟了。大家一看汤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全是汤圆中的奇葩:方形汤圆、连体汤圆、实心汤圆……可见同学们的“掌上功夫”还不到家啊!
放入口中,味道有些许奇怪。也许是我不太爱吃豆沙的缘故吧!不过味道总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自己包的格外香,心里还是给同学们一个大大的赞!
这节课,我们既学了如何包汤圆,又让班上广大吃货一饱口福,真是一举两得,让人“回味无穷”!
【篇九:榴莲】
我喜欢吃水果,比如:桃子、苹果、香蕉、红心火龙果、榴莲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榴莲。
榴莲闻着臭,吃着香,远看像刺猬,近看像海胆。榴莲里面有好几间小屋子,小屋子里住着几个白娃娃,一间小屋子里一般住着3个白娃娃,白娃娃就是榴莲肉,每一块肉里都有一个核。它的颜色是土黄色的,捏起来有点软软的,核里面是黑色的,而且长得很奇怪。榴莲吃起来软软的、香香的、甜甜的,吃到嘴里有一种满足感,让人口水直流。榴莲的刺很奇怪,有大有小,两头的刺小小的,摸起来也不扎手,最中间的刺很扎手,每瓣榴莲两边的刺都凹了进去,样子非常奇怪,凹进去的地方就是每瓣榴莲与另一瓣的分割线,从这里下手掰,就能把榴莲掰开,露出白白嫩嫩、香甜可口的榴莲肉了。
榴莲虽然样子丑、闻着臭,但是没有品尝过它的人根本不会知道它的味道。它香香的、甜甜的,十分好吃,而且营养丰富,相信尝过它的人就会慢慢发现它丑陋外表下的优点,会慢慢喜欢上它的。我想做人也是这样,面对任何事都不能只看外表。
我喜爱榴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