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大自然的启示】
大自然是个奇妙的世界,其中隐藏着许许多多令人惊奇的奥秘。
蜘蛛也有一些小奥秘,比如:蜘蛛晚上会织丝,蜘蛛白天睡大觉,看起来是不劳而获,背后却是勤劳的身影。
一天早上,我看见墙角的蜘蛛,有一只蚊子飞过来,它似乎没有看见蜘蛛网,直接粘在了网上,其它飞虫看见蚊子不动就飞了过去,哪想到都被网粘住了,飞虫多了,蜘蛛就出来一个一个的吃掉了它们。
我就想,蜘蛛靠这网吃饭真好,整天等着飞虫自投罗网,我要是像蜘蛛一样就好了。晚上,我仔细观察,却看到蜘蛛正在吃自己的网,我想:它为什么要吃掉自己的网?我便问爸爸,爸爸说:“因为蜘蛛网不粘了,所以要重新做网。”
我回去,它正在重新吐丝织网,这时,我意识到没有什么是不劳而获的,只有自己努力,才会收获最甜美的果实。它在空中自由爬行,织出一道一道的八阵图,明天才可以稳拿飞来将。我觉得人生也是如此,要靠勤劳致富。
蜘蛛也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大自然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篇二:探秘城南书院】
当车行驶路上的时候,我的心情可谓是兴奋的,趁着车的摇摆,我忍不住和着车的“歌声”一起大喊,真好!因为今天我们要和校长妈妈一起去探秘啦!
待我们下车,整齐的站成一排,我的眼睛又忍不住轻轻瞟了一眼已经修复好了的“城南书院”,这就是我们本次探秘活动的目的地,这里大树成荫,透过树叶的缝隙,疏疏密密透下的阳光散在我们身上,透凉风儿拂过大树,大树的枝叶轻轻的荡着,似乎在朝我们挥舞着手,呼唤着让我们来了解中国历史呢!复古式的大楼,沉稳端庄地立在那儿,密不可测,我们抱着好奇的心理缓缓的步入其中。
我们刚进入书院里面,就被突如其来的灰尘弄得喘不过气来,不过马上就被里面的设计风格所迷住了。复古中,透着一股现代风,结构是新颖的,四合院的设计小巧精致,却又如八阵图一般容易迷路难走,真是屋中极品啊!书院中十分静谧,只有小鸟在屋檐上蹦跳,发出幼稚而又清脆的鸣叫声,十分柔媚,令人沉迷于此。小园中设备齐全,花草满院,树木葱郁,空气清新,令人神清气爽,就连那充满了绿色活力的爬山虎都在墙上奋力爬着,园中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我们随着导游姐姐来到许多地方,神圣的教堂,充满文学气氛的教室,充满欢声笑语的寝室,闻起来还有点饭香的食堂……,在展示馆中,我体会到了毛爷爷的刻苦,努力,才华横溢、正义和胆识。从小就作了那么多首诗,春夏秋冬一直坚持洗冷水澡,在长江里与滔天巨浪搏斗……这胆量,这知识渊博,恐怕只有他了吧!了解了他以后,我们都对他万分敬佩。
车仍摇摆着,可我心中突然恋恋不舍,回头望去,“城南书院”仍端庄地立着,大树仍摆动着,像是跟我们挥手告别一般。我仰头望向远去的夕阳,想:红军真伟大,我们国家有这般人才一定会越来越好!如果没有红军,我们也此生无缘了吧,我们应该向毛主席学习,在生活小事中,像他那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想罢,又回头望去。
“城南书院”,我们有缘再见!
【篇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读《三国演义》有感】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摘记
当我看过《三国演义》后,我以为,孔明的一生只书写了一个字——“忠”,而“忠”字,有是以“智”作笔,用“仁”“明”等作墨写成的。诸葛亮的一生,是智慧的一生。
他在学识上“博”。孔明,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未出茅庐,知天下三分;在东吴,舌战群儒,与吴联合而成鼎足之势;白帝城外,八阵图救主……而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不是侥幸而得大雾东风,亦是他的学识帮了大忙。
他在战略上“精”。他深懂“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颇知用兵之法的他:华容道智伏曹操;大军压境而无兵之际,“空城计”吓退曹兵;他还授计在自己过世后用自己的木雕像吓走司马懿,才有了“死诸葛亮吓走仲达”的传奇。他深深懂得对手的性格和作战之法,由此,他一生用“将计就计”之法不知赢了多少胜仗。
他在用人上“明”。魏延是一个必然要提到的名字。魏延,勇猛,但不忠心。他曾事曹操,后降蜀国,诸葛亮深知其人,几次欲杀,但怜其勇,故留之。临终,他授计姜伯约、马贷,在他去世之后魏延造反之时,终于杀了魏延。魏延勇猛,虽屡立战功,但不忠于主,被杀实在情理之中。
他在做人上“仁”。历史上有名的故事“七擒孟获”,发生在孔明北伐之时,对于顽固不化的南蛮王孟获,他七擒七纵,不仅是信义,更是他的一颗爱人之心,他最终用“仁”用“勇”服了顽固不化,屡次造反的北方少数民族。他的“仁”亦显现在他“挥泪斩马谡”中。“挥泪”中蕴含着他的千万种情感:损一员大将;损失了统一天下的最好时机;想到先主的嘱咐“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不能因千般情感而不按军法。马谡被斩之后,他按日给其家人粮食,派人照应。他的“仁”“义”感动世人,以至于他去世时“多官无不哀恸,百姓无不涕泣,蜀军皆撞跌而哭,至有哭死者。”这或许过于夸张,但他的“仁”确实是当时世人所共睹的。
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也有过失误。赤壁之战中,用关羽,曹操逃脱;六出祁山时,用马谡,街亭失守;阿斗不才,硬扶其为成都之主……但我想,人人都不可能完美,我们不能因为这些而否定孔明,他有他的想法和苦衷,其中夹杂着对先帝刘备“三顾”之恩的无限感激,“白帝城托孤”的任重道远。
我认为,孔明的一生是用大爱书写的一生,他博、精、明、仁,而我们明明又看到这些全都不在,而幻化为一个字——“忠”。忠于主,忠于天下,忠于天下的黎民百姓!你看他那瘦弱的身影,你看他那凝神的专注,你看他那睿智的双眼,他用一颗忠心写就了《出师表》,用一份智慧摆就了八阵图,用一个博大的胸怀书写出仁义的篇章!历史虽然远去,但我们透过时空,依然可看见那忠义的化身。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篇四:关于古诗词的作文】
进入初中,背古诗词、议古诗词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并且还要学以致用。
在小的时候,我们背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千古流传的诗句,完全可以达到张口就来的程度,细细品味着李白的情感,它是作者在漫长旅途中所写下的,李白着重描写“静”这一字,表现了人在外游,深沉缠绵的思乡之情。
再大点儿,我就喜欢上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便开始找一些关于《三国演义》的古文。在我的脑海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写的这首诗非常有魅力,似乎可以把你带入这个已不存在的画面,写了三分天下,建立了超群盖世的功业,创造了天下闻名的八阵图。也提到了杜甫漂泊在外,歌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同时也点出了不可弥补的遗憾。
现在我就开始背诵《琵琶行》了,虽然这首诗很长,但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琵琶的喜爱,它还是一首歌,加上音调的上下起伏,使诗文更充满了活力。“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它还表现了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的感慨,使作品极为感人。
古诗词伴随我们成长,我们不仅要理解的古诗词,还应该用古诗词,因为看它可以让我们有一个理解力的池子,帮助我们进步!
【篇五:以品为话题】
品,品酒,品茶,我独爱品诗。
从未觉得,能有什么事比品一道诗更有文艺范。
还记得初读“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凉。多少大好男儿为国抛头颅,洒热血,又有几人能衣锦还乡呢?再品,却无当初的愤慨,品出的只有无尽的无奈,奔向明知必死的战场,又有多少人能有此勇气。纵使欢饮彻夜,又有何人有资格去嘲笑!三品,却对诗中的战士无多大兴趣,反而看到了站在诗外的一个个统治者们,为了自己的私欲,视人命为草芥的发动了一场场战争,这才是诗人所想表达出的情感吧!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憾失吞吴。”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我却对后两句情有独钟。诸葛亮,一代名士,以一己之力使本来只是个亭长的刘备成为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的帝王。只可惜最终只落得个北伐未成的下场,蜀国也随他的逝世而随之覆灭,遗憾啊,遗憾啊!这遗憾何时才能停止呢?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还记得老师挥舞着粉笔,异常严肃地告诉我们,这是一句非常难的赏析题,你们要记住抓字……我却觉得《红楼梦》中香菱赏析的最好,简简单单几句话,却将那场景说得跃然纸上,没有“生动形象”,没有什么“文学性”,但一样的具体,一样的形象。所以啊,品还得要用心。
品诗,品的不止是那短短几字的句子,更是一种生活,一段历史,一点令人无法忽视的情感。
品诗,就是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