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感悟】
写同学录的时候,好朋友在她的偶像那一栏写了陶渊明,最喜欢的作品一栏写了《归园田居》,让我十分的诧异。我笑她,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都还未进入社会呢,居然就开始欣赏起归隐的生活啦?她说她喜欢的是这种怡然的生活态度。对此,我不置可否。大家在读陶渊明的诗的时候,很容易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的生活所吸引,甚至觉得归园田居,与清风为伴,让诗酒作陪的闲适生活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美好生活。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才是我们追求的高风亮节。为此,我却有不同的解读。
当初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一直被“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美景所吸引,后来看了《桃花源记》的动画电影方才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和平,是国泰民安,是安居乐业,是没有苛捐杂税,没有奴役。仔细想想,我们现在过得不就是这样的生活吗?尤其现在农民种田不仅不用交税,甚至每亩田国家还会给补贴。
然而印象中一直到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种田都是要交税的,每次粮食收成后都会有村委会的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催缴。后来慢慢的不用交了,再后来还有补贴了。这一变化是随着国家的繁荣富强来到的。学习过近代史都知道,从清末的闭关锁国到如今的富国强国,我们国家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我们牺牲了多少的英雄儿女,有多少不屈不挠的中华儿女奉献了他们的一生。因为不放弃,因为有顽强的斗志,因为始终坚信共产主义事业终将取得胜利。所以我们迎来了今天这般美好的生活。
每次在解读诗歌的时候,我们总喜欢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不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作者空有一腔抱负而无法施展的遗憾之情。也有不少诗人因为不得志而选择归隐,从此清风明月,不问世事。但仔细想来,这和逃避挫折有什么区别呢?虽然我们无从得知他们有没有真的去争取过,去努力过,或者他们也有他们的难言之隐,有他们的无奈。但是我们实在不应该将这种不得志则归隐夸大的赞美,过分的推崇。毕竟若是人人都在不得志的时候双手一挥,归隐山林,那我们的社会要怎么发展呢?我们的国家又何谈富强呢?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担负起我们的责任,已然是家徒四壁,妻儿老母已食不果腹了,我们还坚持不为五斗米折腰,虽然成全了所谓的气节,但是我们的孝义呢?又将置于何地呢?由此看来,有时候能够忍气吞声、委曲求全的人反而是伟大的。
诚然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理想生活,有各自的追求,我们不能主观的评判谁对谁错,只是生而为人,我们更应该肩负起我们的责任,不轻易放弃。
【篇二:历史将记住屈原】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用崇尚忧国忧民的美德来约束自己,即使为此牺牲生命也不足惜。
屈原高尚的精神为后入所追求,在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屈原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齐君,馋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在后世人眼中可谓是一大伟人。“众人皆醉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爱国志士屈原,在封建专制的统治中,不被世俗权贵所迷惑,“虽九死其犹未悔”,面对支离破碎的祖国,面对全天下正遭受着饥寒痛苦的老百姓,而自己作为士大夫却束手无策,不顾生死纵身一跃跳入江中,为后世可歌可泣之人。面对朝廷的腐败,君王的昏庸无能,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被楚怀王接受,最终楚国被强秦打败,满怀悲愤的他投江自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屈原的一生,远大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实现,一生不得志,想要隐退却却又心系祖国和天下人民而不能隐退。不仅思想伟大,还“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他高洁的人格,纯正的心灵,为后世之人所敬仰。在不得志面前,他懂得“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即使受挫,也始终坚持“虽体解勿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观点,他忠贞不移,不改初衷。用“吾独好修以为常”来表现自己认定自己的原则是正确的并甘愿为此付出的自觉态度,而不为世俗所改变。又“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熟异道而相安?”表明屈原自己和群小之间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正所谓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屈原不仅是为人正直高洁,心怀大志,还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的著作,他的著作也是受后世名人所夸赞。在《艺概》中:“顿挫莫善于《离骚》,自一篇以至一章,及一两句,皆有之,此所谓“反复致意”者。”在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中又被赞之:“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故后儒之服膺诗教者,或訾而绌之,然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屈原一生所留下的,不止是这些诗篇,留下的更是他高洁的人格和那为我们所学习的宽阔胸襟,为人民着想心系祖国的精神。这样的伟人,历史将会永远记住。
【篇三:我读书,我快乐】
伏案窗前,心中万千感慨,忘了时间,只为这个春季寻找一份快乐,装填自己空洞的心灵。月亮仿佛也不愿打扰我的遐想,悄悄地扯过一朵云彩遮住了脸,任由我的思绪随着晚风漂浮于天际之间……
耳边响起唐代诗人的低吟浅唱,仔细倾听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我读懂了他们的情感,快乐着自己的收获。
他们爱“酒”,却不喜欢“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的那种借酒消愁的意境。要饮酒他们更愿喝得想王翰那样大气:“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即使醉了也要想李白那样“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萧萧作响的塞外寒风,带着彻骨的凉意,吹打在将士们的脸上,预示着激烈的战事将要来临。此时,饮上一壶好酒:“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以不用理会生死,一笑置之。只要“了却君王天下事”,为国家安定、百姓安康作出奉献,死时,他们也是快乐的。他们的快乐感染了我,能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人,还有什么可以不快乐的呢?
他们爱“隐”。纵有天赐之才、神赋之德,却仍在不得志时选择归隐。在寂静的夜里,独坐幽林深处,伴着被月亮惊醒的未眠的鸟儿,细数着一丝一丝从树叶间漏下的月光。于是,邀月、抚琴,不需要琴瑟相和,不需要高山流水,只要寂静的夜,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和着琴声,有“仰看明月光”的明净,有“俯视清水波”清绝。在琴声中遗忘了自己,遗忘了不得志的忧伤。他们的快乐启发了我,遗忘之后,还有什么不快乐的呢?
他们惜“情”。情是什么?是欲说无言的矜持,是海誓山盟的诺言,是难舍难分的缠绵,还是肝肠寸断的牵挂?李商隐一生都在写情,他的情既有“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的华美斑斓,又有“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灵异神奇。巴山苦雨,淅淅沥沥弥漫于夜空,涨满了秋池。坐在窗前,面对青灯一盏,牵挂着远方的伊人,思念转化成了点点快乐,弥漫在心田。他们的快乐感动了我,有所牵挂,还有什么不快乐的呢?
所以,我读书,我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