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纸相关作文

【篇一:我将顽强的生活】

我是一名优秀的飞行员,一名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队长。

有一天我们要进行一次普通的巡逻任务,准备就绪后我们就出发了。哪知刚走没十分钟,飞机就出了故障,有坠落危险,我们只好穿上救生衣跳入了茫茫大海。

海水又咸又冷,不一会儿我就开始浑身发抖,冷得昏了过去。

等我再睁开眼,已经是第二天中午了,我环顾四周,只有杂草、兽骨和乱石。我流落到了一个荒岛上,这时一股恐惧涌上心头,我脑海里全是母亲、家人、朋友的影像,为了他们我要活下去。

我会自己打气,然后起身,先看了看地势,找了一块物质较为丰富的地方,给自己搭了一个很大、隐蔽又防雨的帐篷,此时已经到了黄昏,我又冷又饿又渴,于是抱来了干树枝,可是怎么生火呢?我叹了口气,突然想起自己的军装中有打火石,于是我赶紧掏了出来,呀,打火石竟然湿了不能用,我绝望了,今晚不被饿死,就会被冷死吧……

哎呦,我的手被割了一下,是石头!有了,就用石头来生火吧。我抓起两个石块,用力敲打起来,不一会儿就蹦出来一大串救命的火星。我先把它们打到火纸上,然后吹一吹,只听“呼啦”一声微弱的火苗出现了,我小心翼翼的捧起它,把它放在了干树枝上,成功生起了火。

我心中激动不已,仿佛完成了一件伟大的事一样。可快乐并没有持续多久,我的肚子又开始闹意见,我只好来到海里去捉鱼,取出小刀看准一条鱼猛地扎了下去,我刺中了一条鱼,迫不及待的赶到岸边清理了鱼的内脏,就放到火上烤起来,空气中弥漫出了烤鱼的香味儿,我三下五除二就吞掉了鱼,我累极了,进了帐篷,倒头就睡。

荒岛上的第二天,我从梦中被摇醒了,只见战友小李出现在眼前,原来大家看我一天没归队,都担心我出事,于是就来到我巡逻的区域附近,终于在这里看到了我昨夜生火留下的烟,找到了我,我心里开心极了,泪水止不住的往外流。

坐在直升机上我回忆着昨天的惊魂事件,真庆幸我没有放弃活下去的希望!

【篇二:唢呐声声】

我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每当听到凄惨的唢呐声响起,我就明白有人落架了,要办丧事了。现在,丧葬的习俗依然沿袭不变。

在本地,人们都对逝者十分尊敬。还有就是我们这里的人都知道一句话:“有个好老子,就有个好喜事;有个好儿子,就有个好丧事。”所以不仅为了孝道,还是为了面子。因此人们一般将丧事办得很隆重。

一般,办丧事是从一声声唢呐开始的,这是在告诉人们要办丧事了,左邻右舍的人们会自发到逝者家里帮忙张罗后事。

然后,人们就开始布置灵堂,灵堂一定要扫干净。之后,在灵堂中放逝者的棺材,逝者长子买的花圈,长明烛,香台。然后将逝者的身上擦洗干净,换好灵服。移到棺材中,再用棺罩罩好。

之后,就开始采办办丧事的食材,请厨师,还必需杀一头猪。

到了中午,前来吊唁的人越来越多了,逝者亲朋一般都要买花圈和火纸。说起火纸,这一般都是我们这里的人认为逝者到阴间需要过路钱。所以后辈一般给逝者烧大量的火纸来彰显孝道。

这时,丧歌队就辛苦了,丧歌队一班都用鼓,锣,唢呐来演奏,有的唱歌。比如说天地开场,日吉良辰,鲁班到此,修此华堂。还有许多的歌词,又比如在结束时唱的歌词:天上金鸡叫,地上紫鸡啼。看看天大亮,正是收场时等许多的丧乐歌词。

这些歌词有的优美,有的婉转,有的凄惨,有的悲痛。总之各有特色。

慢慢的,伴随着各有特色的丧乐和悲凉婉转的唢呐声,我们到了夜晚。此时有三个大活动,游时,打丧鼓,守灵。

首先开始游时。游时就是由丧乐队带领逝者主要亲人,围绕着用办丧事的凳子所摆成的“奠”字和灵堂来回转七圈。祈求逝者到阴间平平安安,一帆风顺。

其次就是打丧鼓。打丧鼓是由一位老人来办的。每一个村都有专门的打丧鼓的老人。只见一位老人便打丧鼓边唱着词。词一般都是传唱的老故事,也有随口创作的。有一次,我们村有办丧事的人家,我就在他家听过打丧鼓,并且我就记下了一部分词。例如:秀才到此,做篇文章。歌郎到此,开下歌场。慢慢的,到了结束的时候,词是这样的:歌郎送出门,庄子返天庭,亡者安葬后,孝誉万年兴。唱完之后就结束了打丧鼓。

最后就是守灵,人们都相信这是被逝者的最后一个晚上,所以都坐在灵堂里。并且不时地点香和烧纸。并且一守就是一夜。对于我这样的好动的人来说是有很大困难的。

一夜就这样就过去了,只要耐下性子,时间还是过得很快的。第二天早饭过后,就是要开馆了,只见棺材一开,唢呐声四起,哭声绵绵,前来吊唁的人们依次走看完了就得封棺。然后用八个人将棺材抬往提前选好的墓地。本地采用的是土葬。这是因为人们都相信“落叶归根”这句话。

将逝者安葬好后,丧乐队散去。一大堆花圈簇拥着新添的坟墓,似在替亲人守护亡灵。之后亲人的祭奠,还有“烧七”。最隆重的是五个七天后的“烧五七”,主要亲戚都到场给逝者放鞭炮烧纸钱,自此一场丧事才算结束了。

岁月流逝,唢呐吹了又停,停了又吹,一声一声响在家乡的村落,寄托着生者对逝者的哀思。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