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莫高窟游记】
今年暑假,我和妈妈游览了莫高窟,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是我国著名的文化遗产,这真是一次难忘的游历,让我收获非浅!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分上下五层排列,共有上千个洞穴。每个洞穴都有一些彩塑和精美的笔画。彩塑为敦煌的艺术主体,有慈祥的菩萨像,有严肃的佛像,有威武的天王像,还有强壮的力士像、活泼的弟子像……等等。这些彩塑神态各异,面部表情栩栩如生。我看到一尊卧佛长达16米,佛像面部丰满,表情安详,虽然睡着了,脸上还露出一丝笑容,真是太奇特了。
莫高窟的壁画描绘了中国的神话故事、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经历了那么多年风沙的侵蚀,壁画的颜色还是非常鲜艳,这也让人感到非常惊讶。壁画描绘最多的是飞天。唐代的飞天人物体态丰满,长长的衣带自然下垂,在云朵飞花的映衬下,徐风阵阵,令人非常神往!莫高窟第三窟描绘了唐僧取经的故事,这幅壁画比小说《西游记》的成书还早300多年。
莫高窟是集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于一身的艺术宝殿,我们要爱护它,保护它,让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绵延千年。
【篇二:写一处文化遗产的特点作文】
莫高窟现在情况:现存的500多个洞窟中保存有绘画,彩塑的492个,有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形制,还有一些佛塔。窟型最大者高40余米、宽30米见方,最小者高不足盈尺。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
隋至西夏的尊像画、药师经变中的佛、菩萨、弟子手中及供桌上绘画了玻璃器皿,有碗、杯、钵、瓶、盘等器型,它们呈透明、浅蓝、浅绿、浅棕色,器型、颜色与纹饰表现出西亚萨珊风格或罗马风格,说明了这些玻璃器皿是从西亚进口的。壁画不仅反映了古代玻璃工艺的特点,还反映了中西的玻璃贸易。
莫高窟破坏情况: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等。
莫高窟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后加麦积山石窟称四大石窟。向人们展现了不同文明之间命运相通、文化相通、艺术相通的奇妙关联。
【篇三:古城游记】
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年假期妈妈都会带我去不同的地方领略风土人情,前年去西双版纳我了解了傣族,去年去内蒙古我了解了蒙古族,今年的寒假,我们就在家门口领略了家乡的风景。
虽然身处平遥古城,但很少进入古城游览。古城墙就像一条楚河汉界,将古城与外界隔绝开来。步入城门,顿时有一种穿越到了古代的错觉,整座城池以市楼为中心,四大街八小街和七十二条蚰蜒巷纵横交错。
我们的第一站是平遥县衙。漫步古朴的平遥县衙,只觉得高耸威严,正堂上方悬匾额“明镜高悬”,县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副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虽然字数多,但却简单易懂,时刻提醒为官者应忧百姓之忧,急百姓之急,为百姓办事。
我们的第二站是日昇昌票号。平遥古城是晋商的发源地之一,日昇昌票号是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这里也有一副对联:“轻重权衡千金日利,中西汇兑一纸风行”,可以看出当时金融界大亨追求利欲的心态。我们熟知现在的钞票上有防伪码,而在当时日昇昌记就已经掌握了这门技术,迎着阳光看银票,就能用肉眼看到,日昇昌不愧为“银行的鼻祖”。
我们的第三站是华北第一镖局。镖局其实就是我国早期的保险业,它有时是现银运送,有时是货物转运,满足当时商业贸易实行现银结算的需要,因而一度兴旺发达,在这里我仿佛能感受到晋商镖行天下义当先的江湖往事。
我们的第四站是平遥电影宫。首先我们观看了3D清明上河图,这幅动态图昼夜变换、充满趣味。接着我们去听了清和社的相声,演员妙语连珠,表演得很精彩。我们还去看了机器人展,体验了VR/AR未来互动公园,感受了科技的魅力。最后我们参观了气球艺术展,艺术家们用气球为我们编织了一个美丽的世界。
我们的第五站是双林寺。双林寺中有精美的彩塑艺术作品,故被中外艺术家称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双林寺建筑规模宏大,其中天王殿前迎面而立四尊金刚像,会使人们忘记它们是泥塑的,以为是力大无比、血气方刚的武士。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古艺人留给后世的珍藏瑰宝。
在这次游览中我学会了用眼睛察看,用心灵感受,尤其是在寺庙要恪守忌讳和习俗。世界的平遥我的家,虽然历经沧桑,但斑驳的城墙依旧在风雨中屹立,我期待它更加美好的未来。我爱我的家乡!
【篇四:读书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风景,我们都看过,甚至会沉醉之中。读书就像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越看越感觉有意思,还能想象出什么样。
在四年级时,有一篇文章,是描写长城的。
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1吨多重。那时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就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我没有去过北京,也没有看过长城,但看到这,我就能想像出长城的雄伟壮观,也体验到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和辛勤汗水。
我记忆最深的就是《莫高窟》这篇文章了,有些句子我都能背下来。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我不仅爱读课文,我还喜欢看课外读物。
我最爱读《三国演义》,三国里的人物被描绘得有声有色,我越看越觉得有趣,读的爱不释手,废寝忘食。
书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读书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美在其中,乐在其中,读也读不够,看也看不完。
【篇五: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人。他长得有点着急,甚至可以说是有点丑。并不像电视上的爸爸,高大、英俊、潇洒。有时候他还有点凶,我一点都不喜欢靠近他。他总说我小时候很爱和他一起玩儿,我一丁点儿也不相信。
有一年假期,我们家和同学家相约去南禅寺玩。老爸兴致勃勃地给我讲唐代的建筑特点和彩塑,也吸引了周围的游客过来听爸爸讲历史,估计管理员以为“野导游”来了。去下一个景点的路上,我的同学说:“你爸是百度吗?懂得可真多。”那时候,我感觉心里有一种骄傲,也第一次觉得老爸挺棒的。
从那之后,我总是愿意和他一起出去玩,一起看纪录片,但他工作太忙,没有很多时间陪我。
一直到这个暑假,老师要求读《论语》,我一下子就头大。老爸自告奋勇说要每天陪我一起读。妈妈嘲笑我们说:“看你们父慈女孝能坚持多久。”
爸爸每天很多工作要忙,可他不管多忙,多累,都会推掉所有的应酬,来陪我读书。开始读《论语》的时候,我感觉难度很大,读起来很困难,什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哪里有“悦”啊!经常是爸爸讲的唾沫横飞,我是昏昏欲睡。有几次爸爸被我气得举起了手,但都轻轻地落在我的身上。
那段时间,几乎每天很晚客厅的灯还亮着。灯下,爸爸总是认真地翻着我看不懂的南什么先生写的书,还有竖着写的繁体字的《论语》,在本子上记着笔记。原来他是在准备着第二天要给我讲的章节。慢慢地我的心里不禁有一股暖流油然而生,也为自己的畏难情绪而愧疚。虽然我没有在爸爸面前肆无忌惮地宣泄着我的感动,但我的心里,已然决定要认真地对待读书这件事。
接下来的时间里,爸爸带我读完整部的《论语》,看着爸爸满脸的欣慰,我也是满满的自豪。自豪我竟然能完成如此壮举,当然也更自豪我有这么一个了不起的爸爸。
我的爸爸没什么勇斗歹徒,拾金不昧的英雄事迹,可他为了我,放下自己的事,安静的陪我,就是最好的礼物。就像那首英文歌《父与女》里面唱的:“若我可触星空,为你摘下整个星辰,无论行至何处,前路有我陪伴,父女之间,永不言别。”
我不要他伟大,只想他足够温暖。
【篇六:都江堰南桥】
这个周末,爸爸妈妈又带我去都江堰看南桥啦!那是一座经历了无数风雨至今保存很完好的桥。
都江堰南桥原名“普济桥”,是建在蒲阳河上的一座雄伟壮丽的廊式古桥,被誉为“水上画楼”、“览胜桥”、“雄居江源第一桥”。这座桥长133米,四排五孔。桥头有民间彩塑,书画楹联融为一体,雕梁画栋十分耀眼。桥的顶端还有《飞天》、《水漫金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民间彩塑。它们真是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让人忍不住感叹古代人的工匠手艺同样高超!
听当地老爷爷老奶奶说,踩过南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我们迫不及待地跑上桥欣赏廊顶的壁画,累了就坐在两侧的椅子上休息。我趴在桥栏杆上往下看,蒲阳河正怒吼着,水声震耳欲聋,“轰隆隆”的声音像在开大炮又像在打鼓,时不时飞溅起两米高的浪花,打得我“满头大汗”。我赶忙把脸擦干净。
我还在桥头发现两幅石刻画,左上角分别刻着“逢正抽心”和“遇弯截角”四个字。爸爸告诉我,这是两千多年前修建都江堰的李冰父子伟大智慧的治水思想。
看了这么完整的古桥,我不禁联想起了雄伟的立交桥、承载高铁的高架桥,还有石拱桥等等其它很多桥梁。总之,人们修建它们时一定花费了不少的心血和时间,才有今天这么多方便、美观的桥梁。每一座桥的背后都有多少的能工巧匠啊,它们都是由很多伟大的人们修建而成的。
今天,我们也有很多很多的科学家、建筑师正在设计未来的更美观、更方便的桥梁,包括我们周六到都江堰坐的动车就是一直飞速奔跑在高架桥上。牢固的桥梁让动车速度轻而易举地奔驰到了206千米每小时。这又是一座了不起的桥梁!
我希望自己也能像那些设计和修建雄伟桥梁的人们一样,做一名充满智慧的桥梁专家,为社会、为国家、为全世界做出伟大的贡献。
【篇七:莫高窟导游词】
“大家好!今天我来当你们的导游,我的名字叫赵亮,大家叫我小赵吧,我今天带大家参观神奇的莫高窟。”
“大家可能不知道,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距城约二十五公里,它是中国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也是佛教中心。莫高窟始建于东晋太和元年(即公元三六六年),传说有个名叫乐尊的和尚路过此地,忽然看见金光闪耀,似有千佛显现,乐尊认为这就是佛家的圣地,遂四处募捐,开掘了第一个石窟。后来陆续开掘了很多的石窟。
要问莫高窟的洞穴有多少,让我来告诉你吧,莫高窟洞窟多达到492个,塑像达2000尊以上,其中最大的一尊高达33米,最小的一尊只有10米。而492个洞窟中,保存着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纥、西夏、元、清、民国等时期的45000平方米笔画,简直就是一座博大清美、无可比拟的历史画廊,洞窟里还保存着历代彩塑3390身,其中圆塑像2088身,影塑1302身,大家今天有幸可以亲眼目睹其中的一些塑像了。
对了,各位游客朋友,提醒一下大家,为了防止闪光灯强光对壁画产生化学反应,造成加速氧化分散,从而导致壁画脱色、损坏,所以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是不允许拍照的,请大家遵守相关规定。
下面大家可以自由活动,慢慢参观欣赏……“
……
“好了,今天我们就先参观到这里,还有很多未能参观的地方,我们留待下次再来,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