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说“萌”】
“萌”,一时爆红在网络用语。“萌”原意为发芽,与我们现在常说的“萌”的意思却不同,“萌”常常用来形容可爱,、幼稚的,也有许多讨厌“萌”,觉得是在装嫩。
我觉得“萌”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有时心情坏的时候,看到那些“萌”的事物,心就瞬间熔化。撒娇的时候,会卖萌。犯错道歉时会卖萌;逗人时会卖萌,欢跃气氛,会卖萌;甚至买东西砍价,也会卖萌……看来,“萌”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萌”也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随着人与人的关系渐渐封闭,人们更应该学会敞开自己的心,与他人相处。而我们最需要这种润滑剂,“萌”拉近人的距离,告诉别人你愿意对他敞开心扉。但“萌”不是百试百灵的挡箭牌,只能作为出其不意,偶尔为之的绝招,
“萌”不仅仅是润滑剂也是一种放松心灵的方式,在复杂现实的社会,人们越来越渴望单纯,有时装“萌”会让人似乎能够变得单纯,幼稚,让人得到放松,不让自己觉得复杂。让自己退到童年,唤醒曾经无忧无虑的状态。缓解现实在身上的压力和重担。
“萌”虽然是幼稚的,但它却会令我的心情变好。“萌”并不是一种矫情的,不是装嫩。而是一种能治愈人心灵的方式,“萌”是一种可爱状态,每个人都害怕变老,“萌”在一定程度上留下了一点点的青春。最好的“萌”是心态萌,用萌的角度来审视生活,就会添加许多欢乐,在时下社会,用萌体会童年,用萌治愈心理。萌一定要在别人接受的范围上哦。萌给烦躁的生活增加亮色,也缓解紧张焦虑空虚寂寞。
【篇二:别样的爱】
您从不表扬我,常常批评我,拿我与别人作比较,丝毫面子也不给,当着外人的面也不例外。比如您挂在嘴边的:“这个同学的字写得真好。”“你怎么这么笨呢?这个公式是这样算的。”我听了有点不高兴,可我知道,这是您对我的爱。
从小到大,您总是教我怎样做人,怎样提高自身修养,怎样用言外之意批评别人。您将自己所学会的东西都传授给我,一有好的东西就拿来与我分享,一块饼干,一包梅子,还千叮万嘱地说:“不要让你妈看见了。”真像个贼呀。
每次一放学,我总会到您这里来写作业。您总知道我一放学就会饿,吵着要吃东西,就提前在我桌子上放些小零食。坐在那写作业,有许多不会的,我总是问东问西,您没有一丝不耐烦的语气,耐心为我讲解,提点思路,好像您还是一名小学教师,还没有退休。
每当我一吃下您给我做的饭菜,您总是会开心地笑,轻声询问好不好吃。一听到满意的答复,又高高地扬起下巴,像孩子一样骄傲地回答:“那是,也不看看是谁做的。”一旁的外公忍不住大笑道:“都这么老了,还在这里装嫩。”我听见他们一个劲地斗嘴,牙齿都笑掉了。
外婆,感恩的话,千言万语,到了嘴边却无从说起,像一只将要把兔子吃下去的狮子,突然被猎人射死了。我将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和发自内心的赞美,深深为你祈祷,带您去感受这世上最纯静的美。
【篇三:我的老师的作文】
我的语文老师姓秦,他十分幽默,记得有一次上课的时候,我们谈到了语气助词,老师给我们讲了几个词,比如,啊,呀,呢,吗。老师讲完以后,我们都笑了,老师看我们笑,很疑惑地问我们:“你们笑什么?”我们都在下面议论纷纷,后来一问才知道,原来我们把这四个语气词,当成另一种意思了:把啊,呀,呢,吗,当成啊呀,你妈。老师知道后又说:“我知道的不就是这些吗?”
我的语文老师读书的时候也非常有趣,记得老师给我们读第一篇课文的时候,他读到了“小家伙突然叫起来”的时候,把我们都快笑疯了,原来,老师把“突然”这个词读的太用力了,把很多走神的人都吓回来了。老师读小孩的话太萌了,读的时候很多同学都说:“老师在装嫩”。
老师说话的时候,经常说一个字:“啊”。比如,同学们要记住,啊啊,啊,一定要,啊,养成。所以每次老师说话,我们也都会笑。
但老师并不是所有时候都幽默,记得有一个同学是智障,他所有作业都不做,上课不听,下课也只知道玩,于是有一天,语文老师叫他去办公室,但是叫了两遍,他都不去,后来老师实在没有耐心了,带着直尺来找那个同学,之后还打了他。这时,同学们被吓着了,有的在怪老师,有的在后悔当初自己的选班,有的还在惊吓中没缓过神。反正,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在怪老师,但是放学以后,大家都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大家慢慢的开始理解老师,有的说:“老师这样,很有责任心。”还有的说:“如果老师这样,他可能会变好!”这些同学说完,很多同学都沉默了。
这就是我的老师,一个严厉又幽默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