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相关作文

【篇一:碎片化的生活】

现在,我们了解信息的渠道十分多。比如你现在打开手机,打开平板电脑或电脑,一些不论是真还是假的信息你都会知道。哪像以前只能通过报纸或者《新闻联播》。因为有了互联网,它给我们带来了方便,所以我们做事基本都会依靠互联网,选择也越来越多,这就叫“碎片化”的生活。

比如说,现在人们看书,都不喜欢阅读纸质书,而越来越爱看“电子书”,因为它方便快捷,对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人们很适合。可是这样我们读进去书都是表层的,不会像读实体书那样思考更深的含义,甚至读得是毫无营养的网络小说。“碎片化阅读”对我们的好处,除了方便几乎没有。

现在的人们也逐渐开始“碎片化社交”。手机上有越来越多的“社交APP”如QQ,微信,微博,陌陌等等。很少有人和自己旁边的人说话,连自己的邻居都不认识。互联网是给我们带来了好处,可是也不能别人就在你的旁边,你还用微信同他说话。我们的通讯技术是比以前发达了很多,但是人的表达能力却越来越差了,人情味也越来越淡,人人都在用冷冰冰的机械之物交谈,是多麽可怕的一件事啊!

大家现在都喜欢去“刷朋友圈”,“刷微博”来获得新“知识”。这些知识大多都是“碎片化知识”,简化了推理过程,甚至是忽略。大家只得到了“答案”,并觉得很易懂。实际上你并没有学会蕴含在其中的原理,所以很容易就会忘掉。你以为你记住了很多,可是你回过头发现自己甚至一个也没记住。“碎片化知识”因为很易懂,长时间接受就会习惯浅层地思考,变难以进行复杂的深奥的思考,思维变得极其狭隘。长时间获取“碎片化知识”甚至会把我们变得愚昧。

无论是怎么样,“碎片化生活”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影响。“碎片化生活”的弊大于利,使我们变得冷漠愚昧。现在互联网发展十分迅速,也着实为我们带来了方便之处。但是我们也不要沉迷于互联网,让互联网给我们带来帮助,而不是毒药。要合理借助互联网,不要让自己的生活变成“碎片化的生活”。

【篇二:有花堪折直须折】

近些日子,天色暗下去的时间提早了许多,临着街走回家时路灯也堪堪地亮起了橘色的灯光。离得稍稍远些,灯影恍惚荡在叶间,晃悠着似乎让人的思绪有了片刻的停顿。在这刹那间,悠然自得的心情中突然生出一股异样的感觉。

当路灯中的电流疾驰而过时,急行的汽车、混杂的人群,或随着匆乱的脚步声,或随混合着成百上千味的气流,或根本毫无头绪如受惊的爬虫,在这灯辉下汇聚、离散、喧嚣、沉默。当一个人忽地停下,身边人将依然走着自己的步伐,似乎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关注那个人停下的理由。

我想,这应该是一种宣告。一种现代社会,现代化生活专有的宣告。速度,潮流,冲击,科技……不同于过去的激流,这股强劲的力量“唰”地一下,便将过去的步调冲刷得支离破碎。分崩离析之余,还不忘回头挤眉弄眼一番,得意洋洋地瞧着自己的“杰作”。自然,这“杰作”背后的副作用也足以令人心忧。

碎片化的生活意味着什么?浅层。浅层的内容、浅层的理解、浅层的生活……一切都需要一种速度,一种及时、高效的速度。可以说,报纸媒体就是这种速度的典范。每一个记者,写一篇豆腐干大的文字,传递到读者的手上。读者究竟能了解多少?况且现在的纸媒愈发得少了,而华而不实的网络新闻却像泡沫一般膨胀。因此,只能说即使人人都想要真相,在高速下这种欲望又能持续多久呢?

但是,一味的悲观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以就拿报纸媒体来说,并不是所有文字内容都只有浅层的功效。ErinePyle是一名著名的战地记者。不同于他的同行仅仅关注于战争,他更多地将目光放在士兵身上。他的报道细致描写在战争的残酷阴影下,除了作为士兵的身份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他的作品毫无疑问流露着人性的光辉,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感受到一种崇高的人文关怀,而例如此类的报道并不少见。它们利用有限的空间来编排文字,却能超越空间与时间,传达给人们不同情感,与隽永的主题——人性。

就像戴着脚镣跳舞,反而溅射出精彩的火花。在我们遇到碎片化生活时,何尝不能也像这样试试呢?用有限的时间,去做更多值得做的事。不耽于表层的快感,而更注重碎片时间的连续中深层的探索。所以有人提出何不及时行乐?不需要!在细碎的时光中,掌握内心的波澜,让自己做出更有意义的事情吧!

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与速度的变化,碎片的再次碎片化似乎也不是没有可能。届时,不晓得以上的提议还会不会有效。所以说,“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是十分重要,并且需要我们长时间的经验累积以适应将来的变化的。总之,碎片化生活并不是什么噬人的猛虎,不必紧张地躲过,而是学会适应,学会拥抱,令碎片变作点缀生活的蔷薇。

【篇三: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在以前,信息科技还没有那么发达的,那么普及的时候,我们知道的新闻都是从报纸上知道的,阅读也是纸质书本。

而现在,信息科技已经越来越发达了,碎片化的现象也越来越普及了,而碎片化又是什么呢?原意是指完整的东西破成碎片,而碎片化现在指的是网络上的阅读,信息的获取。

而网络上获取的信息是十分杂乱的,也是十分多的,我们接受到的信息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杂,以至于我们的生活充满着杂讯,像在杂货铺一般。

这种情况对我们当然是有好处的,现在的手机、电子书已经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取信息,看新闻,甚至是看各种各类的文学作品,只要你想,在地铁上,车上,都可以看,也可按照自己的兴趣喜好来选择看什么。

但是,凡事有利也必定有弊。

现在的网络科技如此发达,互联网的速度如此之快,生活的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起来了,以至于有些人都不能安静的看上一大本纸质的书本了,他们宁愿用互联网看,用电子书看,现在的阅读变得碎片化了,阅读变得断断续续,不太完整的了。

这种阅读方式,是人们在零碎的、无聊的时间里,打发时间的,并且碎片化阅读方式更加快捷,更加及时的特点。我偶尔也会这样,边听音乐边看电子书,但看过了,过一段时间记忆就有一些模糊了,电子书给人的印象不如纸质书深刻,而且会使群众不会深入了解问题,只看表面、浅层而已。

“碎片化”的阅读其实也不算阅读,读纸质书才算阅读,我认为偶尔的、适当“碎片化”的阅读其实是可以的,但阅读还是看纸质书比较好。

【篇四:在碎片化时代自我更新】

在科技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大为发展的今天,生活节奏的加快也导致人们的心理变得浮躁,而我们的生活也在无形中被碎片化。可到底何为碎片化呢?

顾名思义,碎片化的浅层含义即是指完整的东西支离破碎,但当它被人们嵌入了生活中,我想就不是这么简单了。而其本身在我看来也可谓是有利有弊。

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信息因碎片化而变得数量巨大,内容也极其分散,长时间阅读这种碎片化的信息,会导致在今后的阅读中,人们看事物浮光掠影,对长篇的信息缺乏耐心以至接受不到完整的知识体系,而这也催化了“标题党”的形成。在许多社交软件和搜索引擎上就不乏有许多的标题党,他们用一些虚假的未经过证实的言论来提高标题的醒目程度,达到吸引阅读者的目的,来增加他们文章的浏览量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而他们所发表的言论都未曾经过深思熟虑,且内容空洞乏味,不够深入,完全起不到让读者开拓眼界的效果,只不过是利用读者感性的一面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我认为,这种情况的产生与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诚然,碎片化的时代会带来许多麻烦与困扰,但万物皆有两面性,不得不承认的是,它也会带来许多便捷。完整的内容经过分解,变成了有序详细的义项,可以让拥有有限时间的人迅速地在海量信息中获取他所需要的信息,避免了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同时,碎片化的时代可以让信息在刹那间通过多种社交媒体传播,让有需要的人及时了解每件事态的发展情况。而我们也可通过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终端随时随地关注各类新闻以及各种时事政治。即使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我们也能了解整个世界。此外,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为我们节省了许多时间,可供我们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

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我们需要做的不是一味的认同或一味的否定,我们更不需要排斥碎片化,我们该考虑的、该做的是把自己修炼得更加完美,在这个碎片化时代,自我更新,改变我们一贯的心态与认知。

面对碎片化,我们要学会接受,并对它的弊端加之完善。我们可以用一种信息整合工具来将相同性质的信息进行归类、管理和整合,利用碎片化来整理出全新且完整的信息。我们要适应碎片化时代,从碎片化的事物中提取有效信息,不要被无用的内容转移注意力。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碎片化时代,我们需要变得更加强大,而不是成为这个时代的奴隶。

【篇五:由樱花想到的】

我学校的东校区有两棵樱花树。每逢樱花盛开的季节,樱花会尽情地展开她那妖媚的笑靥。

那两棵樱花树种在同一个花坛里,其中一棵高大茂盛,盛开着它美丽的花朵,让人看了心旷神怡,花瓣粉得似霞。一阵微风吹过,娇嫩的花瓣如蝴蝶一般,翅膀一扇一扇地在空中翩翩起舞,真是仪态万方,美不胜收,令人看了赞不绝口。我每次走过那里都会停下来,细细地闻着它的香味。另一棵樱花树又矮又细,树枝上的花朵儿几乎无几,多半都是花骨朵,花瓣也很小,颜色也不如前一棵艳,根还浮在地表上面,而且还得用一根木棒支撑,它才能立起来保持着平衡。为什么同时栽种在同一个花坛里的樱花树,但是第二棵不如第一棵长得好呢?

这就好比我们班上的同学,同样是一个老师教,成绩却是不一样的。原因就是因为成绩好的同学在老师讲课的时候认真听讲、发言积极,成绩差的同学在老师讲课的时候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会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树苗想茁壮生长就必须要学会在无规律中寻找水源。人想要成长、成人也必须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别给生活以安逸的温床,生活的温床上只能诞生生命的灾难。要想使你的生命之树能根深叶茂、顶天立地,那就不能给它太足的水分和养料,而要逼迫它自己奋力向下扎根。“其实树和人是一样的,对它太殷勤了,就培养了它的惰性。它的树根只能浮在地表的浅层,怎能经受风雨呢?”不管是一棵草还是一棵树,怎样的环境就会造成怎样的命运。温室里是长不出参天大树的,永远藏在襁褓里的绝不是伟人!

【篇六:请紧紧抓住我的手】

闷热的下午,操场上到处都是躁动着的人,挂在高处的高音喇叭不断地重复着:“请九年七班的同学到主席台前集合。现在开始全段女子800米的比赛。”

心在胸腔内剧烈地跳动着,仿佛下一秒就会涌到嘴边,我收拾好情绪准备就绪。发令声一响。身边的那些女生飞快地涌了上来,差点令我摔倒。但很快我便又挤到了前列,此时耳边只有吹过的风声和急促的呼吸声。世界变得异常寂静,我的眼睛里只有黑压压的人群和红色的塑胶跑道。在此之前,我与一个女生约定了要一起跑过终点,可是因为我太久没有锻炼,跑到一半我便吃不消了,开始慢走起来,她见身旁没有了我的影子便调头回来,拉起我的手,径直向前跑去。

她拉得很用力,抓着我的手也很用力,嘴里只喊着快点快点,我也努力试着跟上她的步伐,就这样我们拉着手跑了大半圈,终于一起跑过了终点线。

说到这儿,我的梦想也就显而易见。我渴望有人在我困难的时候紧抓我的手,希望把我拉出眼前的困境,仅此而已。

我曾深切地体验过被人抛弃的滋味,孤独与无助包围着全身,所以我的梦想在别人看来就显得浅层而无品味。但只有深知其中的痛苦,方才能知晓这样的梦想是多么令人奢望。被帮助的回忆会异常深刻,时不时便会在脑海中不断被回放。

人只有有了梦想才存于世界,而我的梦想并未完全实现。也许很难有一个人会无私地帮助你,摆脱你的困境,解决你的困难并为你的成功而露出开心的笑容,发自内心地为你鼓掌,却不向别人炫耀自己帮助了多少,因为这是无法用一般的单位来计量的。

当我面对困难倒地不能起时,我也梦想着你能紧紧抓住我的手,带我逃离眼前那一望无际的黑。

【篇七:八年级一个与众不同的我】

与众不同这是一个特殊的字眼,也是有着特殊的含义。

现在的我,在人群中会显得非常突兀,也许我已经做到了,但这只是浅层的含义。

一名初中生,身高已经突破一米八的人,难免会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因为你的视线经常是乌压压的一片,感觉自己非常突出,这时就总想把自己藏起来。

藏住自己的身体固然简单,但是我也在不经意间藏住自己的心智。就像儿时捉迷藏一样,我就是那个寻找的人,每次都喊:“我看见你了”好似听着被发现了,实际上只是在尽力掩盖这一刻的尴尬,没有找寻到自己的心智,匆匆地掩盖了过去。八年级,我有时也依然如此。老师每一次提醒到我的缺点,我都并不在意;包括在某些活动或者决策时,我的心智总是想钻到地缝中去。与其他人不同的是,我忽冷忽热,并不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天上那些积极表现,上进的人;地下低头沉默不语的人),我处在他们之间,这种性格也促进了我的与众不同。

捉迷藏终究还是要找到人的,找到那个藏了很久的心智。“一鸣惊人”这个成语用得好,平常不被人所了解,但是最终有一天会鸣天,那时将会是真正意义上的与众不同。

八年级,俗话说是初中的分水岭,我也时时刻刻感受出来了,自己一个不经意的坏习惯,或者学业上的一个陡坡,都会感觉自己的心智不狗够用了,可是我终将冲破这迷雾,解开八年级的枷锁,寻找真正意义上的,并可以持续的与众不同。

【篇八:实干比虚言更有力量】

打着宣传文明的旗号却行着抄袭的卑鄙之事,理应提供避寒救助服务以传递人性的温暖与关怀却唱着“空城计”的鬼把戏,上诸现象的出现,让人不由唏嘘,也不禁让人生出一丝疑惑:是什么造成了这类现象的出现?要该如何使类似现象消失?

在我看来,这类现象的现身绝非偶然,归根结底是相关部门或个人对于工作的不正确态度和对实干精神的浅层了解。在这个中华民族发展的高光时刻,实干精神早已成为发展的基石,无论对个人、集体还是国家,无实干近似等于无弦之琴,无轮之车,理想美好绚烂然遥不可及。因此,推崇实干精神还不够,落实实干精神方可化腐朽为神奇,使个人、社会、国家迈上更高的台阶。

对于国家,实干精神即是抓紧时代之桨,找到正确航向,积极开发经济、科技、文化各方力量,不负时代所托,大步向前。这既需要领路人的正确引导,也需要各个中国人的倾情付出。杜绝假大空方针,提出实在又明确的政策,实干步步向前,虚言定会步步落后。

对于社会,实干精神则为紧握社会准则,守好法律底线,追求道德境界。这不仅是每个人的责任,媒体、舆论更应做好本职工作,在这样一个自媒体时代,坚守本真,坚持主流,杜绝娱乐至死,为社会进步,国家发展贡献力量,使虚言无处可以容身,让实干成为社会风尚。

作为国家、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个人是最重要的实干精神实践者。不仅仅是干好本职工作,实干精神在个人身上还体现在发挥其社会价值等方面。正式南仁东的实干使中华大地上出现了天眼,更是大多数人的实干务本使时代巨轮步步向前。作为一名学生,便努力学习为未来中国建设增强后备力量;作为一名工人,便潜心钻研提升技术水平;作为一名军人,便守卫和平,守望理想……只要人人实干,又何愁虚言掩过真相,阴雨挡住太阳?

站着比坐着更靠近理想,实干比虚言更有力量,让我们牢记使命,为美丽中国的步步荣光增光添彩。

【篇九:心向完整】

“80后”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成功秘诀?面对媒体采访,这位获得了三个国家科学大奖,从不看微博微信娱乐新闻却熟练应用智能手机的耄耋老人说:“也许是我笨,一辈子只能做好一件事。”王泽山没说大话,几十年如一日,即使如零下20度的寒风中,他总是到得最早的。

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下,谁还有十年磨一剑的耐心?社会上谁还愿意为了需要精心思索的应用买单?碎片化,摧毁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旧生活,却没有为新生活带来意义。

“碎片化”带来的是对“全知”的追求。几乎所有人都能在社交平台上找乐子。社交平台也几乎能提供一切消磨时间的方法。这体现了知识广度提供的吸引力,绝非深度可比。轻知识,轻小说……浅层阅读带给人的是知识渊博的幻觉,却经不起一个为什么的拷问?前些天,清华施一公院士来我校演讲。整个两个多小时的演说几乎不提他领域中的话题,而是浅显的学问。且不提他列举的例子有三成是错误的,仅仅为了“有趣”传递非专业知识就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碎片化”愿意只是利用边缘时间,就像利用打造雕塑的余料做些工艺品。但碎片化的生活正逐渐摧毁用于整个雕塑的主料——真正的生命价值被摧毁。“我们终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一切”尼尔。波兹曼在电视时代便如此大声疾呼。如今移动网络已入侵生活方方面面,更多人时时拿起手机奔向娱乐的趣味和无意义。这是对时光的不珍视,对长远价值的抛弃。一时的欢愉诱惑着人们敲碎时间,直至人们资源分解生命,让空虚充实每时每刻。

沉默,观察,思考的时间是多么可贵啊!“时间都去哪了?”当暮年时希望每个人都能自豪地回答这个问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任何一个都不会令人后悔。如果有时间,请拿起一本书,忘记手边的手机、电脑,或是欣赏,或是沉思,醉心于自己,而不是周遭喧闹的世界。保持完整的自我,拒绝碎片化,赋予自己异于其他人的独特意义,愿做一尊雕塑,而非数落一地的浅薄。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